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宋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尹三问
和最初一样,主和派中有许多的新党人士。战争的持续必然会影响到变法的推行,而今方方面的影响已经显示出来,继续拖延对变法无益。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而今战事还算顺利。好不容易有个机会。有个契机可以早些停战,那自然是倍加珍惜,故而停战和谈的呼声很高。
当然了,也有许多理智的大臣,他们都看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辽国在幽州附近的演习,说是演习,可毕竟是调动了大队的兵马,甚至还包括了他们最为精锐的皮室军。有皇太子和辽主第一宠臣耶律乙辛指挥。
这些信息足矣说明辽军不可忽视,在辽国境内是演习,可是要踏过了边境线,那可就是入侵了。这些年来,辽国可一直都有进攻宋朝之心,从未间断,宋朝的防备更是从来不曾松懈。
西夏对宋朝而言是心腹之患,牵涉甚多,很麻烦,但实际上造成的直接伤害并不是特别大。纵然这些年纵横西北。也不过抢掠一番罢了,想要占据土地谈何容易?威胁的只是陕西路。对汴京一带的中原之地影响并不是很大。
辽国就不一样了,他们是不动则已,一旦出动可就是致命威胁。稍有不慎,大宋朝就可能遭遇亡国为危险,至少是天下动荡。
失去了燕云十六州,整个河北之地无险可守,辽国骑兵只要突破了边防线,就会长驱直入。当年的澶渊之耻时间并不是很长,依旧让人心有余悸。宋朝君臣可不希望辽国再入侵到黄河沿岸,隔河威胁汴京。以至于天子无颜,山河动荡,甚至再闹出迁都的笑话来。
后世人说宋朝积贫积弱,确实如此!尤其是在对外关系这块,一直很弱势。
恐夏是一方面,不过他们可能更加恐惧辽国,如果两者一起来,后果将会更加严重。
如今宋军正在西北和西夏开战,若是这个时候,东线再与辽国发生冲突,后果不堪设想。先不说是否能应对,至少会让宋朝风雨飘摇,动荡不安。这是宋朝君臣都不希望看到的,至少现在是这样。即便是有恢复汉唐旧境雄伟志向的王相公也很清楚,眼下时机未到,必须要忍耐。
当然了,也有人认为有反对意见,枢密院的一位官员便上奏道:“辽国在幽州只是演习操练,并无意南下。即便是那些皮室军,据说也只是他们太子耶律浚的扈从,并非为了开战……再者,辽国前两年刚经历了萧胡睹之乱,内部不平静,恐怕也不敢轻易对外用兵。
难得我军在西北有所突破,正是乘胜追击,好好教训西夏的时候,如此大好机会,岂能轻易放过?浪费了当真可惜!”
枢密院主持军事,想必是被西夏压制的许久,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恶气。如今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突破口,岂能轻易善罢甘休?
“是啊,西夏人想要打就开战,想要停战便和谈,这事情还就真由了他们了吗?我天朝上国的颜面该置于何地?而今我们同意,便是助长西夏的嚣张气焰,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们还是会变本加厉。此风不可长啊,臣以为应当全力以赴进攻西夏。”主战的支持者还是很多的。
“可是辽国虎视眈眈,辽国太子何以会在如何关键的时候前往幽州,还调动了大军?”
“辽国太子尚且年幼,只是个小孩……”
“如果说耶律浚少不更事,可是耶律乙辛呢?他可是辽主头号宠臣,在辽国掌握大权,非同一般,幽州辽军的作为很可能就是辽主授意他主持的。”
很显然,宋朝这边谁也没有将十几岁的辽国太子耶律浚放在眼里,反而是赵王耶律乙辛忧心忡忡。
“即便皮室军参与,又能如何?辽国可能只是偏帮着西夏,给我朝施加压力而已,不必担心……”
朝堂上又一次众说纷纭,在对待西夏和辽国的问题上各抒己见,再次出现了争执的局面。赵顼见状,顿时有些头大了。
什么时候才能少些纷争呢?用得着如此争执吗?党争的苗头已经越发的强烈了,赵顼倒是已经开始注意了。可是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了,再想要事后补救可就难了……
其实,赵顼自己也是有想法的。开战的时候他有骑虎难下,是迫不得已的。当时他很苦恼,一方面不想被西夏驳了面子。另一方面又担心开战会影响到变法的推行。可谓是左右为难。
本来是犹豫不决。后来还是王安石表示支持,赵顼才答应的。出兵西北和西夏开战,赵顼可以说是捏了一把汗,很担心战败。
而今战事的结果比想象的好,王韶和林昭表现的很出色,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保全了颜面也避免了失败,可谓是很完美的结局。
是时候收手了。赵顼而今也是见好就收的心思。虽然他心里很想要继续进攻,甚至直接灭到西夏,他心有宏图大志。但是理智告诉他,按照宋朝目前的实力而言是做不到的,所以必须要隐忍。
眼下当务之急是变法强国,重点是内政。再一个,王韶已经给他上了奏折,表示河湟吐蕃的董毡与其兄瞎毡之间的关系正在改善,河湟与河州大有和好如初,连为一体的趋势。按照他们的既定策略。是要先攻取河湟,威胁西夏侧翼。然后在一鼓作气的。
在此之前,因为实力有限办不到,所以采取了与河湟吐蕃结盟的方式。这次原本指望在董毡能够出兵威胁西夏后方的,却不想这个老匹夫不为所动,还来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河州的瞎毡反了?可是根据王韶探查到了消息,他们兄弟之间更像是在演戏。
没想到董毡和瞎毡竟然和好了,那就意味着从此以后,河湟将会连为一体。想要借着他们兄弟不和的机会进攻河湟的计划也将成为泡影。得到如此消息,赵顼能不着急吗?
王韶在奏疏上已经说明白,对吐蕃开战可能需要提前。如此一来,大宋朝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将是针对吐蕃的,岂能在与西夏鏖战?若是再因此惹上辽国,那么全盘计划都将会彻底被打乱。
很显然赵顼不希望这样,他希望所有的事情都按部就班,有序进行。所以他也动了结束战争的意思,本来还想着如何收场的呃,没想到西夏人自己提出来了,赵顼觉得正中下怀。获胜的情况下,答应西夏人的和谈,很体面的结束,最好不过。
至于辽国这边,也不知道是西夏走了什么门路,还是辽国看出了利害关系,故而采取这种方式来施加压力。雄州守将那边传来消息,情况似乎没有多么严重。
所以皇帝赵顼的本意是和谈,不过很多时候当皇帝也有为难之处,有些话是不能轻易说出口的。尤其是和谈这等有损颜面的的话,更是不能轻易讲出口。只能是某位大臣建议,然后自己顺水推舟。
可此刻朝堂上争辩不休,该如何决断呢?赵顼难免有些犯难。
不过大臣们很是配合,尤其是一帮宰辅大臣,很恰当地揣摩到了皇帝的心思。
“陛下,臣以为西夏既然已经低头认错,我天朝自然该以德服人……眼下已经是开春时节,要是边患不休,陕西路的春耕必然会受到影响的,持续许久的战事已经让百姓生活大受影响,而今确实不宜再让情况雪上加霜!”说话的是的集贤殿大学士,首相曾公亮。
什么天朝上国,以德服人,务实的人听到之后心中都嘀咕着责骂增相公迂腐。可是公开却不敢说什么,有谁敢轻易去掠首相的虎须呢?尽管他已经是个垂暮老者,可是威势仍在,让人忌惮。再者,人家后面特意提到春耕的事情,这是爱惜百姓。“民以食为天”,“民为重,社稷次之”,这可都是先贤教诲,谁敢反对?
只是眼神之中难免会有些许克制不住的不屑,曾相公虽然没有回头,却都了然于心。老夫说自己的话,随你们去想吧,说老夫迂腐,那是你们愚蠢。
堂堂首相,说出这等冠冕堂皇的话那自然是有原因的。前次他建议出兵西夏,除了确实有利于大宋朝之外,也是他重新确立首相地位的一种方式。而今战事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进行的还算比较顺利,大顺城一战歼敌五万,并且俘虏了西夏国相梁乙埋,这可是数十年来不曾有过的功勋了。
这就足够了,将好不容易获得的一点功勋消耗殆尽,然后再遭遇什么失败,可就不好了。有时候当真得见好就收。国家的利益周全了。曾相公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官家似乎也是这样心思,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继续的呢?难得西夏人自己主动提出来,那就更得珍惜了。
停战,和谈!
同时曾相公亲自出面,也是向皇帝赵顼表明一个态度,我只是强调自己的位置,并无意与王安石争权夺利。对你也很忠诚。至于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个明白人都能听懂。至于那些无知之徒,曾相公才懒得理会他们……
王安石也不会反对,他们之所支持出兵反击西夏。是多方面考虑的,有宏图大志的因素,也是因为李复圭导致了西北动荡,与自己大有关联,出于公心表示支持。
而今战事很顺利,李复圭已经伏诛,消息传回汴京。王安石只是轻叹一声。对于王韶和林昭直接将其斩杀在战场一事毫不在意,王雱得到消息之后还庆幸许久。连声赞叹王韶会办事。李复圭要是活着回到汴京,那张嘴里还不知道会说出什么,说不定又是一场轩然大波。如此处理,自然是最好不过。
李复圭伏诛,王安石了却了一桩心愿,加之梁乙埋被俘,他很满意这样的战果。加之辽国出兵施压的局面,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至少在目前,王安石的重点还是变法,他也希望朝廷的注意力能够从对外战争转回到变法上来……
又是两位宰相异口同声表示支持,这样的局面当真是少见。不过如此一来,事情就算是板上钉钉了,其他的臣子反对也就变得毫无力度。
赵顼见状也是一喜,顺水推舟道:“好,既然如此,那就且和西夏谈谈,展现我天朝威仪与胸怀……”
皇帝都点头了,群臣还有什么好说的?
只听赵顼疑问道:“只是派何人前去和谈呢?”
群臣面面相觑,这个人选确实是个麻烦事。和谈是要负有重大责任的,需要有气魄,并且机敏精明,口才要好,还是对局势了如指掌,随时可以做出应变……
还别说,一时间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尤其是西夏虎狼之地,并没有几个人愿意主动前往。
见鸦雀无声,赵顼只好沉声道:“礼部,太常寺,鸿胪寺还有什么建议?”礼部与鸿胪寺本身就有份外交事宜,太常寺掌管礼乐,西夏名义上是宋朝臣子,既然是和谈,这方面必然也是有份参与的。
礼部侍郎张宗益不动声色,眼下正是他上位礼部尚书的关键时期,故而不想接这等有风险的差事。至于鸿胪寺那边,柴啸年纪大了……而且来之前已经有人知会过,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倒是太常寺那边,刚刚从越州通判任上调回汴京,担任太常寺少卿的曾巩建议道:“陛下,臣推荐一个人选!”
“哦?曾卿推荐何人?”赵顼本身很欣赏曾巩的才学,加之他又是欧阳修高足,故而十分看重。
曾巩沉声道:“大顺城指挥使林昭!”
“林昭?”朝堂上微微有一丝小骚动!
“是的,林昭曾出使过辽国和河湟吐蕃,口才与机智自不必说,有勇有谋,据理力争,表现出色。前两次都很成功,相信这次和西夏和谈,他也会表现很优秀的。再者,他现在人就在西北和西夏作战,对西夏以及战况局势多有了解,可以随机应变,也方便与西北大军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故而臣以为林昭是最佳人选。”
曾巩很诧异,他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欧阳修为何未卜先知料定了会和谈,并且嘱咐让他推荐林昭。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曾巩很是好奇,可是欧阳修并未告知只言片语,只是告诉他事关重大,务必要守口如瓶。师命难违,加之曾巩本身和林昭私交不错,故而便遵照吩咐,讲出了一个很贴切的理由。
要知道,曾巩当年曾与林昭一同出使辽国,对林昭这方面的才能多有了解。他提出如此建议,并不显得突兀。
那边礼部侍郎张宗益突然回过神来,这当真是个绝妙建议,林昭本事他是知道的,由他出面肯定可以马到成功的。当即附和道:“陛下,臣赞同,当年林昭出使辽国表现优秀,辽主都为之折服……上次出使河湟吐蕃,赞普董毡也落于下风,林昭负责和谈,确实是上佳人选!”
鸿胪寺的主事人是柴啸,曹国舅那边已经知会过他,虽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既然是林昭和曹国舅府上要求,他这个伯父自然不能拖后腿。
“林昭出使,诸位以为如何?”赵顼沉声询问,对于这个提议,至少他并不反对。
片刻之后,以翰林学士身份新任开封府尹的赵抃赞同道:“陛下,林昭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西北有韩宣抚坐镇,主持大局,林昭负责和谈,相得益彰!”
如此一来,林昭无疑是与西夏和谈的最佳人选!






宋王 第三七五章 期待精彩
曾巩实际上代表了他的老师欧阳修,柴啸则是林昭妻家伯父,赵抃与林昭之间则有极为隐秘的关系,张宗益则完全是无心插柳。
正是这样丝毫不会让人起疑心的组合,有意无意之下,却很巧妙地共同促成了一件事,一切都顺利成章,十分偶然却也合情合理。甚至他们彼此之间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故而自然也就没有别人怀疑。
于是乎,林昭众望所归,成为与西夏和谈的最佳人选。
对于这一点,赵顼并不反对。林昭有出使辽国和吐蕃的经验,能让辽主耶律洪基赞叹,吐蕃赞普董毡折服,西夏国相梁乙埋吃瘪的人,他能差劲吗?林昭的本事自然没的说。
舌灿莲花,辩才无双,聪明机敏,稳重大方,方方面面都是搞外交的好材料。何况他而今就在西北,对那边的情况更为了解,更方便随即应变,与边军的配合也更为紧密方便。再者,梁乙埋是他俘虏的,让他来处置也算是善始善终。赵顼也相信,林昭能够妥善处理此事,对此他很有信心。
他并不知道林昭的爱妻在静州被俘,更不知道林昭的私下里与西夏人已经开始有交易,更不知道诸位臣子看似不经意间的推举,却包含了特殊的目的。
庆州的王韶也算仁义,并未将此事禀报赵顼,故而西北一些特殊的局势,一直都特刻意隐瞒。一切都很自然,整件事情幸运流水,没有一丁点的人为痕迹。
于是乎。赵顼很痛快地批准了。林昭以兵部侍郎的身份主持与西夏和谈。北宋体制。枢密院主管军事,兵部完全就是摆设。不过好歹给个侍郎衔提升一下身份,一个小小的指挥使前去和谈,根本拿不出手,还会被说是故意怠慢西夏人。
鸿胪寺主簿、市舶司提举官、钱塘县令、礼部郎中、大理寺少卿、再到今日兵部侍郎,林昭不过弱冠之年,提升速度非同一般,青年一辈之中绝无仅有。是首屈一指的青年翘楚。不过官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发的重大,与此同时,权力也会越来越大,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
“祖父,官家已经同意让东阳主持和西夏和谈?”国舅府,曹建轻声询问。明里暗里,林昭的辈分都比他高,可实际年纪却相差不多,尤其是以前。都是以平辈论交的,故而提及名字时。曹建隐约还是有些难为情。
曹国舅点头道:“没错,曾巩得了欧阳公的嘱咐,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然后赵抃和柴啸他们再从旁推波助澜,事情就成了。”
“主持和谈,这可是一件重大差事!”毕竟和谈使可是代表皇帝,代表大宋朝的,关乎到国家的未来以及攸关利益,非同一般。
曹佾轻声叹道:“是重大差事,东阳前去历练一番倒也不错,只是多少有几分凶险……若非折夫人被西夏俘虏,也不至于如此……”
汴京朝堂上的这场表演正是出自于铁面宗主之手,自从得知折文芯被俘虏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营救了。只是正面营救全无可能,只能从另外的角度想办法。有时候,暂时的营救无可奈何,采取一些其他准备总是没错的。
当时铁面宗主便意识到一件事,西夏人的目标很可能是林昭手中的梁乙埋时,就注定了林昭会参与其中。
铁面宗主虽然没有和林昭有过直接的亲密接触,可他对林昭的了解却非同一般,远远超过了许多人,甚至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敏锐地意识到,林昭或许会因为救援折文芯而冲动,做出什么出阁的事情。
尤其是有了以梁乙埋为交换的说法之后,更是担心。或许林昭可以私自将梁乙埋带走,可是交换能够顺利进行吗?交换之后呢?私自放走梁乙埋绝对是大事,林昭少不得会惹祸上身,在西北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功勋毁于一旦是小,林昭本身若是有危险,抑或者是影响到以后整体的发展规划,那可就麻烦了。
尤其是龙颜大怒,百官弹劾这种状况出现,对林昭未来的发展,以及重大计划将会大有影响。风险着实很大,故而必须要防患于未然。林昭可以不在乎,但是铁面宗主不能不在乎,故而他早早地便开始想办法,希望能有什么两全其美之策。
如果宋夏之间和谈,梁乙埋的事情是否就不单纯的私事了?如果林昭光明正大地介入其中,那么营救折文芯的事情是否就可以更方便,更从容?事情过了以后,是否也不必承担什么责任呢?两全其美最好不过。
铁面宗主想到了这一点,便立即动手开始实施。首先便是通知了赵抃和欧阳修,如既然西夏真的有意和谈,那么宋朝这边必然是要有一位和谈使臣的。如果这个使臣是林昭,那么一切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很顺利,很顺畅。
欧阳修无法直接插手,他现在是汝州知州,如果贸然上书谈及这样的事情,可就显得太过突兀,容易让人怀疑。这背后可是事关重大,绝对不敢走漏一点消息。思来想去,曾巩正好在太常寺,是与此相关的衙门。
更为重要的是曾巩曾经有过和林昭一同出使的经历,他来推荐人选顺理成章。所以欧阳修直接授意,曾巩虽然满心疑惑却也没有推辞,按照老师吩咐照做了。接下来便是柴啸和赵抃一唱一和,推波助澜。至于张宗益则完全是无心插柳,也正是因此,才使得各方面配合的天衣无缝,活动最后圆满成功。
“没想到东……公子如此厉害,歼敌五万,还俘虏了梁乙埋。当真是……”曹建而今对林昭是多有佩服。已经从之前出于对其身份的敬畏。转为真心的佩服了。
曹佾也很是欣慰,说道:“公子在军中有作为是好事,将来……将来……”话说一半,曹国舅便停下来,不过曹建也大概能明白言下之意,心中都在思索,盘算着许多事情。
“曹建啊,上次说了让你多与狄咏亲近。你可照做了?”曹佾沉默了片刻,问起了另外的问题。
“是啊,谨遵吩咐。祖父,前几日清河郡主举办宴会,孙儿便在受邀之列,曾见到过狄郡马!”曹建有些好奇,好好地怎么和禁军将领扯上关系?这似乎不是曹家的风格,即便狄咏是郡马,却也没有多少交集……
曹佾点点头,似乎很是满意。说道:“很好,那么让你进入殿前司。在狄咏手下做事,你以为如何?”
“啊?去禁军,在殿前司?”曹建听到祖父如此提议,不由有些惊讶。曹家是军事世家,早年间曹彬可是北宋第一名将,赵匡胤之所已能够一统天下,曹彬绝对功不可没。不过从此之后,曹家人的身份发生了改变,越发的贵重,自然也就不用继续拼杀在战场上。
已经很长时间了,曹建的嫡系子孙很少从军的。一旦身份贵重了,就会有些怕死,故而没有必要涉险。曹建很意外,没想祖父竟然突然有这样的提议,言下之意难道是让自己参军吗?说实话,曹建当真还有些突然。
“不错,曹建啊,你是嫡孙,将来曹家的重担自然是要压在你身上的,所有你必须要多加历练才是。以前有你祖姑母和我在,曹建的地位不会受到影响,是一如既往的繁华。可是我们的年纪都比较大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到时候曹家少不得要衰落,日益走下坡路。所以,曹家的未来还是要靠你的,故而你不能再像以前那般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了。”曹国舅四叔讲出了一个十分有道理,理由十分充足的原因。
曹建心中却微微地嘀咕,军事乃是曹家传统,故而进入军中历练他并无反对。可是如何如此突然?即便是历练,为什么要去殿前司呢?看样子,父亲是想要自己在狄咏手下,难不成其中又有什么关联吗?
曹建十分疑惑,颇为好奇,后来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过了一点信念,适才祖父还一直在关心林昭,此刻突然提及此事,难不成与他有关?殿前司又是什么地方?这可是保护皇宫的重要机构,让自己来这里,难不成是……
一时间,曹建不由自主联想到了许多,甚至想到了最为恶劣的后果,故而不由自主地惊出一身冷汗。一双冷眼满是分惊讶,落在曹国舅身上,很显然是好奇询问。
曹国舅轻轻点头道:“没错,先去殿前司干着吧,官家要是见到你,说不定能想起我们曹家的好。若不然,将来……殿前司职责重要,对你的前程以及我们曹家前程都是大有好处的。”
“是!”曹建似乎略有所悟,隐约才想到一些事情。没想到自己竟然要负责如此重要的事情。虽说些许事情八字还没有一撇,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曹建心中却又一种强烈的期待感,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让曹建进入殿前司,去狄咏手下做事是楚国大长公主赵福康的提议!
此事曹佾思考了许久,直到最近才有一些相对明确的一些答案,最终答应了。
原因有许多,首先一个,正如赵福康所言,曹建已经老大不小了,但实际上却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久而久之便会成为纨绔公子。虽说曹建的情况还算好,收敛了许多,却终究有些太轻浮了。
1...165166167168169...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