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如玉只是个弱女子,以后的生活全都仰仗夫君,哪一次不是从了夫君的意,岂敢有所违逆。”

    颜如玉一副可怜兮兮的表情,好像李安天天欺负她似的。

    不过,李安好像真的是天天都欺负她,这没有办法,谁让颜如玉是自己老婆呢不欺负她,欺负谁,

    而颜如玉摆出这副楚楚可怜的表情,则更让李安充满了欺负她的想法,自己的老婆,越是楚楚可怜,就越是想欺负一下,这样才足够爽

    入眠之前,不用说,李安好好的将颜如玉欺负了一番,当然,是温柔的欺负,是颜如玉心里比较认可的欺负方式。

    第二日一早,李安起的很晚,毕竟,铁路和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太阳灶炸荷包蛋
    李隆基对太阳灶更感兴趣,毕竟,老百姓每天都要做饭,对柴火和木炭的需求量非常庞大,而且是刚需,尤其是拥有百万人口的长安城更是如此,若是不需要柴火和木炭,就能做饭和烧水,必将让老百姓受益,同时,也可大大减轻长安城木柴和木炭的供应压力。

    后世的百姓,不论春夏秋冬,都可以保证三两天洗一次澡,天热的时候,一天洗几次都可以,这是因为后世的燃料供应充足,太阳能热水器和电热水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供应充足的热水。

    而大唐没有这些先进的设备,若要洗澡,必须用柴火烧水,而对于长安城这样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所能供应的柴火量,根本不足以保证所有百姓充足使用,做饭烧开水尚且勉强,更别提烧大量开水洗澡了。

    在冬天的时候,有钱的贵族,也只能很久获得一次洗澡的机会,平头老百姓,整个冬天都别想有机会洗澡,甚至连洗头都是奢望,只能用篦子梳头,以清除头顶的寄生虫。

    同时,由于木柴和木炭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为此,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

    而以砍柴为生的樵夫也并没有财,因为大唐的市场是有官员管理的,贩卖任何物品必须有官方的经营许可证,若是樵夫私自进城贩卖柴火,被大唐的城管逮住,不但柴火会被没收,人也要被打一顿,不要以为只有后世的城管牛逼,大唐的城管同样牛逼哄哄的。

    如此,樵夫辛辛苦苦砍的柴火,只能卖给负责经营柴火生意的几个世家大族,然后,由他们运入长安城的市场,贩卖给城内的百姓,在这种垄断经营中,丰厚的利润皆被几个世家大族获得,从而让几个世家大族越来越富有,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也就是说,李安所明的太阳灶一旦普及下去,会直接损害几个垄断柴火生意的世家大族的利益,

    但李安并不会惧怕这些世家大族,而且,他的明是造福天下的好东西,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反对,尤其是那些一根筋的谏臣,更是会全力支持太阳灶,以展示自己心忧天下的崇高人格。

    “陛下请看,这就是微臣新明的太阳灶。”

    李安指着体积硕大的太阳灶,自豪的介绍道。

    “恩,看上去还不是太大,放在百姓家的院子里,应该是毫无问题的。”

    李隆基看了看太阳灶的体积,觉得普通老百姓的家里,是完全放得下的,也就是说,只要性能合格,完全可以进行大规模普及。

    李林甫、李适之等几位宰相,也对太阳灶颇感兴趣,并询问了一些官员太阳灶的常识,并催促李安赶紧试验。

    “陛下,这是一锅凉水,您要不要试试。”

    李安先将手放入锅中,以显示锅里的确是凉水。

    李隆基伸手试了一下,并让李安赶紧试验。

    李安对着阳光调节好太阳灶,并将一锅凉水放了上去。

    “李侍郎,这样就可以将水烧开”

    李隆基心里颇为疑惑,几位宰相同样非常好奇,他们知道太阳光确实可以让冷水变热,但那时夏季,冬季太阳再怎么晒,冷水也不可能变热,因为冷水吸收的热量,还没有散的快。

    “陛下,这冷水不但可以烧开,而且,比用柴火还要快很多,陛下稍等片刻就好,利用这个时间,微臣给陛下演示放大镜的另一个作用。”

    李安拿起放大镜和一张碎纸,并将光线聚焦在纸张的中心,很快,纸张变黑,然后,呼啦一下就燃烧了起来,火苗蹿的老高。

    “这……这放大镜,居然能当火折子使用。”

    李隆基和众大臣,顿时全都惊呆了,如此一来,白天引火的时候,连火折子都省了。

    李安呵呵一笑,将凸透镜和凹面镜的原理,简单粗略的讲解了一番,不需要皇帝和宰相听懂,只要让他们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

    在演示放大镜引火的一小段时间内,太阳灶上的小锅,已经出了咕咕的沸腾声,李隆基与众宰相抬眼看去,只见太阳灶上小锅里的水已经被烧开了。

    “这么快,居然真的比用柴火还要快不少,真是好东西啊!”

    亲眼看到一锅凉水,被太阳灶迅加热成沸水,李隆基与几位宰相的眼中,充满了震惊和喜悦,这项明对大唐太重要了,是利国利民的明。

    “陛下,太阳灶烧水比柴火块,做饭也更可口,微臣这就给陛下做个小菜尝尝。”

    李安的厨艺在后世,只能算是菜鸟,但放到大唐绝对可以称为高手,毕竟,大唐这个时代,主要的烹饪手段,就是水煮、清蒸和火烤,做出来的食物味道,真的是不怎么样,而李安所掌握的烹调手段可就多了,做出来的食物,当然也更可口。

    为了在皇帝面前演示太阳灶的完整功能,李安将府邸的锅碗和铲子、筷子等家伙,全都带来了,当然,也少不了调料。

    第一道菜,是油炸荷包蛋,这在后世只是很普通的一道菜,但在大唐却没有这种吃法,有的只是水煮,为了增加味道,也会倒上一些调料,但这怎么能比得上油炸荷包蛋的香味呢

    当锅底板被烧热之后,李安先倒入适量的油,待油冒烟之后,将完整的鸡蛋一个个打进去。

    “呲呲呲……”

    鸡蛋液体在滚烫的油料中,出了悦耳的煎炸声,一股浓郁的食物香气飘荡在周围,让还没有吃午饭的李隆基等人,不自觉的开始吞咽口水。

    翻腾几下之后,三个香喷喷的荷包蛋便做好了,撒上一些作料之后,被盛放在准备好的盘子之中。

    “陛下,这是微臣做的荷包蛋,您尝尝。”

    李安将做的最完整的一个荷包蛋递给李隆基,并将剩下的两个递给李林甫和李适之,然后再次动手,又煎炸了三个,这里有多名大臣,至少要多做一些才够他们品尝的。

    闻着荷包蛋的香味,李隆基和几名宰相的表情都陶醉了,人在饥饿的时候,对食物的渴求是最大的,况且,李安做的荷包蛋,又是如此的色香味俱全,想不流口水都不可能。

    “恩,这个荷包蛋的味道真的是不错,李侍郎一定要教会宫里的御厨。”

    李隆基眯着眼睛,陶醉的要求道,几名宰相也吃的津津有味,不时的吧唧嘴,仔细的品尝味道。

    “陛下放心,荷包蛋极为简单,御厨看一次就能学会。”

    李安说着开始动手准备第二道小菜,鸡蛋炒黄瓜,这是一道很美味的小菜,李安前世就非常喜欢吃,而且,炒这道菜的技术还很是不错,即便来到大唐,也没有将这项技术忘却。

    鸡蛋全都是最新鲜的草鸡蛋,没有饲料和药物的污染,黄瓜也都是大棚里刚摘的鲜嫩小黄瓜



第三百二十二章 皇帝的产业
    李安将太阳灶的好处,以及在军用和民用领域,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细致的向李隆基做了讲解,并建议尽早推广。? ?

    李隆基在亲眼见识了太阳灶强大功能之后,自然非常的动心,并早已下定决心,要在大唐境内推广开来。

    不过,太阳灶是李安明的,关于太阳灶的技术细节,只有李安一人完全掌握,所以,即便作为皇帝,他也要听听李安的高见。

    “李侍郎觉得如何推广比较合适”

    “陛下,微臣觉得,朝廷需要足够的财力,陛下也需要有自己的小金库,这个太阳灶的生意,不如就由陛下亲自指派内务府的宦官负责,所得利润皆为陛下一人所有。”

    李安开口建议道。

    他原本想过,将太阳灶的核心技术散播出去,让大唐各地的工匠一同制造,以增加普及的进度,但这样一来,这个很有前途的生意,很快就会被世家大族所掌控,工匠们只能沦为被压榨的可怜劳力,新兴的财富项目将再次被世家大族瓜分殆尽,大唐的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这对帝国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而让皇帝的亲信负责这项生意,则根本就没有人敢抢夺,世家大族再牛逼,也不敢跟皇帝作对,皇帝手里有小金库,日后可以更加方便的赏赐妃嫔,不再需要国库里的资金了,这样也可安抚那些动不动就要以头撞墙的谏臣。

    当然,李安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那自然是讨好皇帝,让皇帝心里开心了。

    果然,李隆基面色露出喜气,轻声道:“整个天下都是朕的,朕还需要给自己私设小金库吗”

    “陛下,朝中大臣私底下都有自己的产业,陛下作为一国之君,当然,也要有自己的产业,这样使用起来才更顺畅,微臣可是听说过,好多谏臣都对陛下的后、庭开支说三道四,还在大殿上以头撞柱,威胁陛下,他们要是真的撞死了,肯定会青史留名,而陛下的威名就受损了,这些大臣只顾着自己能够青史留名,哪里了解陛下治国的辛苦,陛下难道要一直受制于这些谏臣吗”

    李安顺着李隆基的心思,贴心的说道。

    “若不是怕后人说朕害贤,朕早将这些酸儒流放岭南了。”

    李隆基提起谏臣,是一肚子气,这些谏臣说话从来不看皇帝的脸色,经常给皇帝添堵,就连李世民这样有度量的皇帝,都被魏征气的起了杀心,何况李隆基这种贪图享受的帝王呢

    “陛下若要摆脱这些谏臣的叨扰,必须有自己的财源,专门用来维持后、庭,以减轻国库的压力,更可堵住这些谏臣的嘴。”

    李安再次劝说道。

    李隆基心动不已,看向李安,激动道:“李侍郎真是忠心一片呢那些自负清高的谏臣,哪里知道朕的辛苦和难处,就如李侍郎所说,朕从内务府抽调心腹,负责推广和贩卖太阳灶,他们有什么做的不好的,李侍郎只管教训就是。”

    “陛下放心,微臣知道该怎么做。”

    李安点头领旨,并提出流水线生产太阳灶的地点就放在研中心的拐角,以防止核心技术外泄。

    当然,李隆基让内务府的心腹负责太阳灶生意,是私底下进行的,并不会昭告天下,毕竟,内务府是不应该干这件事情的。

    但就算被人知道,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按照大唐的制度,各级政府官员都是不能从事工商业的,但那么多的大臣,又有几个人遵守了,还不是在私底下偷偷搞产业,既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没有遵守制度,皇帝当然也可以不遵守,这样一来,大臣和皇帝心照不宣,谁也不会主动指责谁,有钱大家一起赚吗

    在商议好一些细节之后,李隆基让贴身伺候的鱼朝恩跟随李安离开,这种不宜宣扬的事情,当然要交给最信任的可靠之人负责,虽然高力士更加的可靠,但年纪太大,另外,李隆基还有很多事物需要高力士协助,他离不开高力士,只能让年轻一些的鱼朝恩去负责此事。

    “李侍郎,小奴能不能办好这个差事,就全仰仗李侍郎了。”

    鱼朝恩一脸讨好的跟在李安的身旁,但始终落后半个身段,毕竟,所有的技术都在李安的手里,而且,对于流水线生产,以及工匠的科学化管理,他一无所知,一切都要仰仗李安的大力协助。

    “鱼给使不必担心,太阳灶的技术已经成熟,生产和制造就交给本官了,你只需要负责贩卖和收钱的工作就可以了,这可是肥差啊!”

    李安笑着说道。

    “明白,明白,多谢李侍郎了。”

    鱼朝恩一脸的感恩戴德,皇帝能将如此重要的产业交给他去管理,是对他的信任和支持,而李安又如此的照顾,这让他非常的心安,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

    太阳灶的规模化生产和制造,并没有多大的难度,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工匠就可以了,宣传和贩卖的难度也不大,只需要雇人就可以。

    鱼朝恩并不是一个人离开皇宫里,他手底下还有十几名属下可供驱使,而且,这十几名属下有精通账目的,也有精通管理的,所以,他做起事来倒也不会很累。

    由于铁料价格的下跌,铁制品的成本也大大的降低了,市场上能煮三斗米的大锅,价格已经从七百文跌至五百文一口,成本则不足三百文。

    不过,李安所研的太阳灶,需要更好的铸造工艺和先进的抛光研磨技术,所以,成本更高一些,即便规模化生产,单个的成本也不会低于五百文,甚至高达八百文。

    不过,长安城的木柴的价格已经高达三百文一车,一车也就是一千斤,够三四口人的小家庭使用三个月的,但古代都是大家族生活在一起,对柴火的需求量相对要大一些,如此,一车柴火最多只能消耗两个月,甚至只有一个月。

    如此一来,就算能撑两个月,一年就需要六车柴火,合计一千八百文钱,实际可能需要两三千文钱,也就是两三贯钱,这相当于一个劳力大半年的收入了,负担还是很重的。

    也就是说,只要太阳灶的售价在两三贯左右,普通老百姓还是能接受的,尤其是人口多的大家庭,更能接受,毕竟,一两年下来就够本了。

    而太阳灶的成本仅有五百文至八百文,卖到两三贯的价格,也是几倍的暴利。

    李安和鱼朝恩商议一番之后,决定将太阳灶的售价定在三贯,虽然贵了一点,但从长期来看肯定是划算的,而之所以不把价格定得更低一些,是为了防止世家大族低价大量购买,然后,再以高价售卖,如此,太阳灶的大部分利润,就都跑到世家大族的手里了,皇帝只挣了个小钱,却让世家大族获利,这不是李安的初衷。

    而三贯的价格,正好在百姓们的接受上限附近,若世家大族以三



第三百二十三章 上车了
    李安原本打算在每一节车厢上都开一个车门,但考虑到这五节车厢的内部是互相联通的,如此,完全没有必要这样麻烦,而且,车门太多会破坏整体设计,不利于舒适性。

    如此考虑之后,李安决定在一三五车厢开车门,二四车厢不留车门,这样看上去也更加的美观。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五节车厢并非民用,而是李隆基的皇家御用车厢,每节车厢的人员都不会很多,尤其是一二节车厢,都是李隆基一个人的,要这么多车门有什么用。

    “陛下,这五节车厢的内部是互相联通的,就算只有一个车门都没有问题,最前面的一节车厢是陛下的休息之处。”

    李安解释了一句,并伸手指向第一节车厢,示意李隆基登车视察。

    李隆基沿着早已准备好的梯子,在一名小太监的搀扶下走入第一节车厢,李安自然是要陪同视察的,紧随其后的登了上去。
1...145146147148149...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