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觉得如何”
作为大领导下基层,没有群众自发组织的欢迎队伍,这让边子白有点小尴尬。连端木方这个不通人情的家伙似乎没有在门口等着,边子白心中暗自不满,等他完成了教学任务,回到内史府就让他穿小鞋!
南卓受不了边子白这种处处要人吹捧的欠揍模样,要知道,在之前,能够受到如此待遇的人是他,是他,还是他!
帝丘城内,谁不知道南氏卓大少的名头
“不怎么样,地方很破旧,看着像是个廪仓改造成的府库,都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了。执政府就拿这样的房子来糊弄你我可知道执政府有几座不错的院子,就在东城,又是城内,总比城外要方便吧”
南卓对卫国有多少家当非常清楚,他本来就对做生意有着很强的天赋。不仅卫国的公子,就连韩国、魏国、宋国的大贵族都有生意往来。也许,做生意已经不适合南卓控制财富的规模了,用贸易来形容更加妥当一些。
作为太子党最重要的领军人物,太子的羽翼。南卓的贸易不仅仅是给自己做,还是给太子创造一个可以往来的外部环境。也就是国外盟友。一旦太子继位,或者太子的地位受到威胁。不仅仅卫国的盟友会出力,甚至齐国、魏国等豪强的大贵族也会帮忙。这是利益捆绑的必然结果。而太子继承卫公之位几乎是定局,他作为太子的大管家,自然也对卫国境内的卫公产业颇有了解。
实际上,从边子白下车的那一刻起,他就对执政府给的地方颇为不太满意,房子太破旧,不修缮明年恐怕就不能用了。但是少正渠义是个说一不二的人,他说就城外这一处房子空闲,就连子思也不好指责。但是书院不可能只办一期就结束,在边子白的计划之中,是应该办定期的办学机制,这样才符合他的心意。也不算辱没了他忙活这么一阵。
对于东城的大院子,边子白也有些心动,出城本来就不方便,加上院子破败,修理也是一笔钱,让内史府出,还真出不起。另外,城内的中心地带的房价很高昂,书院本身用不了太多的房舍,要是能出租出去,或许是一笔不小的创收。边子白期待道:“东城的哪里”
“就在女闾边上的几个大院子,你没有去过吗”南卓理所当然道,在他看来,作为男人连女闾都没有去过,那还是男人吗
可问题是,边子白真没有去过女闾。不清楚女闾边上的院落空闲着也是情有可原。
可问题是,南卓这家伙什么意思女闾就是这个时期很多国家的青楼,属于官办性质,女闾内的女子多半是罪犯的家眷,还有一部分奴隶。当然,女闾在齐国也又叫‘奚馆’,奚是通假字,通雞。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相管仲就设立拥有超过700个女技师的国家级会所,目的是……保护良家妇女。
而且齐国还有过将女闾和贸易联系起来的特殊服务业,比如商人带着五辆大车来齐国,就能从奚馆领走两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作为在齐国贸易的优惠补偿。从这条政策来看,管仲简直是一个精明的娱乐界大拿,在后世也会很吃得开,打着高大上的盛会名义,行苟且之事。但管仲也算是开创了国家创办女闾增加财政收入的先河。
边子白心头暗自恼怒,自己还没有成年,就一个劲的跟自己说女闾。这绝对是残害祖国的花朵,人渣!
“快一点,听说今日边子白要来。”
“不会错过了吧都没人!”
……
就在边子白在院门外等着端木方那没眼力的家伙来迎接的时候,有两个似乎是迟到了的人,匆匆从他身边超过,进入院门,然后消失在视线中。
边子白有点摸不着头脑,听这话感觉怪怪的,而边上南卓却低声道:“奇怪,他们怎么也来了”
“你认识”
边子白询问了一句。从南卓说话的口气就能感觉到他已经认出对方的身份,只不过他身份更加高贵,没有理由给身份不如他的人问候。
南卓点头道:“是子南家族学的两个授师,学问尚可,他们总不至于来听端木兄的讲学吧”南卓奇怪也正常,子南氏和南氏一样,都是曾经的公子创建的家族。卫国六卿之中长年占据一个位置。这样家族的授师,身份本来就不会比端木方低。至于学问,恐怕端木方真没有资格去他们讲学。彼此都是家学渊源,不存在一边倒的情况。
边子白这才了然,显然他刚才就没有认出对方的身份来。要知道他记性是很不错的,按理来说,几天前在执政府门前的大街上的学馆授师,他都至少看过一眼,没有理由连一点印象都没有。
好在这时赵武已经带着端木方出来了:“大令。”
“幸苦。”边子白微微欠身,算是回了端木方的揖礼,显然他心头是有一点小情绪存在。
端木方心中苦笑不已,他也想把这次讲学弄的隆重一点,体面一点,可问题是,原定二十个学究进入书院学习的名额。临到开学的日期,一下子挤进入了超过上百人。而且都不是学馆的学究,反而都是在各家族学的授师。
显然,这些授师可不是来凑热闹,更不是来参加学习的,而是来闹事的。
更让他紧张不已的是,来的人也不说话,不闹事,更是规规矩矩的坐在厅堂之内。直觉告诉他,这些人的目的恐怕不是自己。而是还没有到来的边子白。端木方不敢隐瞒,挤出一丝苦笑道:“大令,出事了。”
来的八成以上的人脸上都写着两个大字‘不满’,端木方怎么敢让人出门来迎接上官的到来呢
至于哪些学究
算了,有句话怎么说的,人穷志短,基本上就说明了这些破落学子的尴尬境地。
&
第198章 下套
在院子中央看着黑压压的人头,边子白仅仅是用眼神扫了一圈,似乎整个人的气势都完不一样了。那种桀骜不驯的表一下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如同是温润如玉一般的君子之风。
紧接着,他抱拳作揖开始了一通感谢的话“原以为内史府为城内学界的资助,不过是多此一举,必然受到冷遇。不过当小子看到来的诸位老前辈,顿时心感安慰,原来大家是如此的,为明教典,立教化,兴教风,皆有拳拳之心,让小子枉做了小人。”
边子白就是只当这么一说。
可底下听他说话的各族学中的坐师鼻子都快气歪了,至于学馆的人,脑袋埋地更加低了。
有心说话的人,一肚子委屈,心说“边大人啊您老才多大一点年纪,就老眼昏花了,他们是来帮忙的吗有几个是存着好心思来的”
被气地话也说不出来的基本上都是族学前辈,他们是来闹事的,反正街头的学馆能办下去,但绝对不能欺倒他们头上。就算是威胁他们的地位都不被许。
边子白创办的书院,不仅仅是给予了街头学究们一个丰富学识的机会,还会进一步让族学丧失知识传播统治权的威胁。这才是能来这么多的人原因,他们虽说不是来闹事的,但绝对不会给边子白好脸色。或者干脆是给边子白下马威,让他认清事实,悬崖勒马,不要以为当个官就了不起,帝丘能让他灰头土脸的人多得是。可问题是,边子白是那种能威bi)利的家伙吗
利可以有。
但是威bi)绝对不存在的。除非像丁祇那个老太监那样,开口就对边子白说“你很有天赋跟我一起做太监吧”要是真遇到这样的况,他立马就怂包。有道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男人去势,和失节没多少区别了。就和他曾经养过的一只胖橘一样,去势之前,威风凛凛,天里豪万丈的在子夜时分嚎叫,可是去势之后就只剩下吃了睡睡了吃这两桩猫生大事了,悲惨之极。
南卓捂着脸不想说话,他虽处处提防着边子白的不安好心,毕竟他南氏也来人了。可要对付那么一群老家伙,一群上都散发着恐怖气息,只会用教尺欺负小孩的老头子,可一点也不容易。
端木方想开口来着,却被边子白阻止了。
边子白继续说“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帝丘城内有这么多的学馆。不过我有一个家臣叫白圭,他依靠贩卖干果,帮忙卸货为生。在成为我的家臣之前,他有过在学馆里学习认字的经历。曾经小子一度觉得没必要,在下虽不敢说学富五车,教授一个人认字的能力还是有的,于是小子决定抢那个学究的生意。告诉白圭,我可以教授他认字,而且不收任何费用可惜,没想到,竟然被白圭拒绝了。”
“哈哈”
似乎能够从边子白的话中,听到当时边子白尴尬的表。当然,还有人恐怕认为白圭是个傻子,免费的东西不要,非要花钱。这家伙而且份还很低jian),是个彻头彻尾的贩夫走卒。
院子里,终于不是那么死气沉沉的了。这让很多人满满松懈了心头最为紧张的一根神经,提着的心弦也渐渐的放下了。
边子白道“当时我很不服气,就问他为什么”
“白圭回答道我不去学,你不去学,学馆的先生就没有束脩,子更加艰难,难以为继,再也没有人开办学馆,今后像我这等想要认字的穷人该怎么办呢”
当时白圭的话确实是这样,让边子白很诧异了一段时间。不过很快,谜题就该揭晓了。白圭这家伙根本就心思不纯,他读书认字是幌子而已,目的是芸娘。
也就是王诩的涵养好,没有拿棍子赶他出门而已。
边子白语气略微激动了一些,感慨道“没来卫国的时候,路人告诉我说,卫人多君子,小子多半是不信的。可是当小子倒在帝丘的街头,是卫人救了小子;当文教不兴的时候,连普通的贩夫走卒都知道,传播知识的学究是如何的重要。”
“小子,在此举之中,看到了大义”
不得不说,边子白将街头学馆的教育和天下最高的道德标准联系到了一起,让很多人失去了攻击他的理由。不过敌对的绪还是没有解开。毕竟,族学的学究并不希望街头学馆兴盛,因为他们也需要新鲜血液,来补充庞大的家族。仅仅靠着血脉是不够的。
还要有哪些份低微,却能够成长为家族家臣的人才补充。
毕竟,很多家族子弟一生都不会涉及家族的产业之中,jian)业挣钱,却会让他们感觉无趣。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家臣求学的那个学究是东城的王夫子,王诩。”
王诩的名头,在年轻的卫人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力。可是在场的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年轻人,尤其是族学之中的老坐师,他们不少甚至是同王诩同时期的人。当然,他们心知肚明的是,比起才能来,他们根本就比不上王诩。
不同于吴起,出生于商人家庭。因为商贾的份,他同时期的贵族根本就不待见他,不带他一起玩。久而久之,就对吴起这个人没有多少印象。
王诩可是贵族出,还是大贵族,王氏来源于商王。
从小,王诩就是神童,幼年神童,比才智的话,让所有人会绝望。可以说,王
第199章 布道书院
华夏重教化,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真正能够名扬天下,流芳百世的超级名家,都是有数的几位,而师徒两代都扬名天下的就更少了。春秋时期,也就孔子一人有此资格。倒不是说老子等人不强,因为孔子不仅自己厉害,而且徒弟也不差,就算质量不成,还有数量不是
而进入战国时期,老师厉害,徒弟也厉害的恐怕就两个人最出名,一个是王诩,鬼谷子;另一个就是荀况,荀子。
王诩的徒弟就不说了,庞涓和孙膑,都是一度叱诧风云的人物。鬼谷传人一代接着一代,两百年都没有断绝,绝对是这个时代最牛的学术门派;而荀子的门徒呢也不差。李斯和韩非子,文采,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奇才。
想来想去,边子白还是决定用荀子的名篇《劝学》。
倒不是说韩愈的《师说》不好,但是《师说》这篇散文,不符合战国时期对文字的审美观念。而《劝学》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通篇几乎都是可以对仗的四六文,甚至可以改成赋体也毫无难度。
既然决定,边子白就再也没有迟疑,宛如空灵一般的追忆口吻道:“小子有求学时,尝有感悟,却苦于文采不佳,不敢轻言,今日群贤毕至,小子欣喜莫名,一时激荡,做文以记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在众多各族族学坐师之中,年老者对王诩忌惮不已,但对于边子白,其实很轻视。
他们甚至认为,边子白之所以将王诩摆到明面上,更多的是因为心虚了。既然心虚,肯定实力不强,就好办了。只要王诩不出面,一群加起来几千岁的老头子,足以吊打边子白这个毛头小子。
就算是边子白开口说要以一篇文章来纪念,也并没有在意。可当边子白开口之后,才寥寥数句,就让他们眉头凝重了起来,似乎这个边子白也不太好对付。
而边子白就相对容易多了,只要背诵即可。而且周遭年纪大的,头发白的,威望足的,都坐的距离他很近,他能够很轻易的观察对方的表情,是凝重,还是轻慢,来判断他讲学的效果。他也挺无语,几乎每一个来闹事的家伙,都自备一条小席子,感觉不像是来闹事的模样,反而是来参加宴会的悠闲。对于边子白来说,他只要盯住眼前这群人,就足够了。
一开始,他确实担心。
不见得每一个人都会对《劝学》有太深的感触。如果感触不深的话,最多也感觉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属于美文一类。
可眼下众人的反应,却让他很满意。
至少,威慑的作用已经起到了。于是他说的更卖力起来:“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这段话,就比较有目的性,阐述的是教育的意义。有教无类,可以让所有人都成才。但区别对待,只能出现不一样的结果,甚至是苦果。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
当边子白将最后一段文字背诵之后,现场有一个算一个,都陷入了沉思之中,有的如痴如醉,有的患得患失,仿佛人生走偏了道路,却又在边子白的提醒之下,看到了正确的道路。
端木方更是一脸的纠结,对于他来说《劝学》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是追求。是毕生探索的人生目标。
可这种人生终极奥义,却让边子白轻飘飘的,在一个并不重要的场合,随随便便就说了出来,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更让他憋屈的是,边子白说好了不干涉讲学的内容,也不来讲学,可你丫都把自己拔高到了布道者的高度,让端木方还怎么混
说不紧张是假的,卫人接收儒学的思潮很久了,读书人对儒学的接受程度更高。但并不能说明,卫国的主流哲学就是儒学,这是错误的。好在,《劝学》通篇讲述的追求知识的锲而不舍,是一种被拔高到一定程度的精神,而不是儒学之中的假大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