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民国之国术宗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清谈

    全面抗战爆发后,韩复榘也顶在前面打了一系列的战役,重创了日军,可自己的部队同样也是损失惨重。这时大家都有各种小动作,可常凯申的动作却大了些,吓的韩复榘怕老常借日本人的手灭了自己,为保存实力,就擅自撤退,导致黄河防线崩溃,山东沦陷。

    这句名言就是他撤走时,李宗仁电令其死守泰安,他提笔写下的话,却被早投向常凯申的暗子发给了李宗仁。

    恼怒的常凯申便以开会为由,实施诱捕。

    在常凯申暗子的说服下,韩复榘在四十名手枪队及一个卫队营的护送下,乘钢甲列车向开封驶去。结果,他这些护卫一路上被各种借口留了下来,等他进入会场时,只剩下孤家寡人,束手被擒。

    老常也有意思,他让人先问老冯啥意见,老冯这时官大兵少,很多西北军已经不听他的招呼,自己也开始走起了墙头草的路线,就顺着老常的意思,往坑里丢了块石头。韩复榘是未审先判,被军统特务杀掉。

    总的来说,山东在韩复榘手里实际上是处在半独立的样子,比其他军阀




第123章 编排
    回到山东国术馆,教务长田振峰开始安排学习人员和训练场地。

    田振峰是个笔杆子。他早年跟张骧伍学过拳,跟山西形意拳贾蕴高学过形意,跟李景林学过太极,也跟马耀南学过形意。倡导技击实践,好写文章批判名家,而名噪一时。但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只教人太极拳。

    只是他受李景林的影响,老是针对孙禄堂发表文章。

    这里有个故事:

    李景林曾找了些好手送到孙禄堂那里,让孙禄堂教些真东西。可他隔了几个月问这些人时,听到的却是孙先生什么也没教。

    于是李景林就去问孙禄堂:为什么不教他挑选出来的好手

    孙禄堂也挺纳闷,说:我教了啊,只是他们不愿意下功夫练。

    原来这10位国术好手想要学的是孙禄堂的技击绝招,什么抹肋手、掏心腿一类的,可孙禄堂却让他们从站三体式开始,这些人就以为孙禄堂在糊弄他们。

    这事儿,孙禄堂觉得他的方式没什么错误,谁想学他的东西,都得从三体式开始。

    李景林却觉得孙禄堂这是教功不教招,就说了句:“孙大哥不教人!”

    这话说的水平有点不够,因为孙存周对来学拳的友人们从来都是教招不教拳,只有教拳才拿你当成了自己的同门。

    做为李景林太极拳的得意弟子,田镇峰却记下了这句话。他的文章里,不时出现两句话:孙禄堂的拳艺有真实造诣,可他的拳理太玄乎了;孙禄堂的本事极高,可就是不教人。

    后人称他是反孙健将。

    可这只是戏称,田振峰的真实身份,是地下党,后来担任体委分管武术的领导。他对孙禄堂前辈有意见、有看法都是直接了当的明说,特别是对孙禄堂在拳理中引用了大量易经、内丹之类的‘玄学’内容,在不同的场合批驳了很多次,但在人格与武功方面还是很尊重孙禄堂的。

    在山东国术馆的国术月刊里,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在形意拳历史上有真实造诣者只有:姬隆峰、戴龙邦、马学礼、李能然、郭云深、刘奇兰、宋世荣、孙禄堂、尚云祥等九人而已”。孙禄堂去世时,他亦感叹道:“孙禄堂先生这一去,把形意拳的真谛都带走了,从此已没有人真正懂得什么是形意拳了”。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人。

    田振峰的老师张骧伍,也是李景林的老部下,先后从宋唯一学武当剑、八卦掌,从神枪李书文学八极拳。退出军界后,随张之江、李景林创办南京中央国术馆,任副馆长。

    张骧伍在山东期间杀人甚多,人称张阎王、张剥皮。后来跑到了西安,隐姓埋名。可这人又嗜剑如命,有十把好剑藏在老家地窖里,天天念叨,最终没忍住,跑回去取剑,却因此身份暴露。就有女警作卧底,来西安随其学拳,在查实了他的真实身份后,遂被捕遣送回山东,被当地处决。

    张骧伍被捕后,田振峰紧急上报高层,说当年清党时,张骧伍曾亲将他们几个地下党秘密护送至延安。张骧伍固然曾经做过剥皮阎王,但也有过功劳,建议从轻发落。而周相批准之时,为时已晚。

    此外,田振峰也与掌劈孙锡堃的马礼堂关系不错,马礼堂被追捕时,就躲到了他家里,两人一块琢磨国术救国,搞的轰轰烈烈。

    王洪在这里教四兵的同时,也与亲师叔马耀南学了不少东西。

    山东国术馆教形意拳的,第一任是李玉林,他走后便请来了马耀南。

    马耀南与孙禄堂一样,都是郭云深亲自花费大量心血教导过的徒孙。他与郭云深是一个庄子的乡亲,论辈分,叫郭云深姥爷。马耀南幼失双亲,由郭云深收养,亲自传授形意拳十年,因辈份关系,郭大师把他归于李魁元门下(李魁元也是孙禄堂的师父)。

    他当过镖师,也做过军队的国术教练。李景林去世后,他的部下都离开了济南。经孙禄堂推荐,田振峰亲自前往河北深县,邀请马先生担任该馆形意拳顾问。

    马耀南到济南后,接受了本地高手的挑战,结果他只用劈拳一式,打的这些人心服口服,不少人当场拜师,被人称为“独步劈拳震山东”。

    王洪向他请教问题,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王洪问他,自己还差多少到明劲时,他说了句:“不要轻易说明劲。明劲得有至刚的劲力,能不用拙力就已经很难了,你现在也就做到了这步”。

    田镇峰安排了国术馆的、手枪队的、还有本地有名的拳师一起来学习四兵。一时间,国术馆内高手云集,很多活动在国术圈和游离在国术圈边缘的人,都跑过来观看。

    别说有没有功夫,四兵这种军事武术,民间的国术家们说起来一套套的,实际上,全然不懂。游场与军阵的区别,很多大师级的人物都不懂,一张嘴就犯错误。

    王洪是从战场下来的,教材是他写的,这事儿,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至于找王洪交手,是不敢的,这些民间人士手上见过血的极少,还不敢挑战从战场上活下来的军人,这四兵可不是肉拳头,特别是



第124章 谁说国术高手没抗日?
    田镇峰当时不在场。事后,他专门跑过来凑热闹,他可不相信济南有什么人能打败孙禄堂,只是过来询问王洪那两句话:孙禄堂为什么要用玄学解释拳理为什么教三体式而不教绝招

    王洪并不知道后世的那句名言:“科学的尽头是神学”,那怕是“科学的尽头是哲学”他也讲不出来。他只能说:“我知道我老师有这本事,我也是身上有一点,才能看懂一点”。

    这话对田镇峰有点打击:合着,我说玄乎,你就说我看不懂啊

    教三体式还是教绝招这个问题,王洪倒是有些心得。

    绝招不是什么神招,而是个人纯熟成生活习惯的一些动作,在实战中,凭着本人的直觉和这些本能动作,又快又猛地使用了出来,就可以称为绝招。只是技击是综合的,包括人的精神、反应、体力、力量、空间感、预判、速度、作用点以及后果等等,绝招打不到人、打不倒人,就没有讨论的意义。

    而三体式,是换劲的根本,孙禄堂的三体式后来改成了立掌,是寻找出形意、八卦、太极三个拳种的结合点而设定的基本功。当然,这种做法也把一些技法有意无意的抛弃掉了。三拳合一可不是后世某些人随便能打上打几十套拳,那是卖拳的。

    三拳合的不是风格,不是套路,而是拳劲合一。这话再说下去,有不少拳就伤心了,就此打住。

    王洪也在换劲过程中,只能建议田镇峰找师叔马耀南去试下三体式怎么换劲儿,这才把仍然迷糊的田镇峰送走。

    以王洪的眼光,整个山东省国术馆最厉害的是窦来庚。

    如果王洪跟他比拳术,反应、速度、力量都有不少的差距。

    这时的窦来庚,才三十出头,一米八的个头,魁梧健壮。第一次全国国术考,他就勇夺优胜,是真正的国术高手。

    到底国术高手们有没有参加抗战,这个话题,到了窦来庚身上,立刻打住。

    因为窦来庚变卖家产,带着国术馆的学员,与日军作战到最后一刻,是国术馆的真英雄、真豪杰、真英烈。

    说国术高手不抗战,这是个拉仇恨的话题,因为真有不抗战的,也真有抗战不了的,有委曲求生的,更有投敌资敌的。人有百样,不能一概而论。

    在七七事变这个时间点上拉一条线,看看被后人称为民国十大高手的这些人:

    孙禄堂、李景林、李书文、张策,此时这四人已经去世。尚云祥在这年10月份也会追随前面的孙、张二位盟兄而去。

    进入全面抗战时,杜心武68岁回到老家后又到了重庆;刘百川67岁回老家六安闲居;李尧臣61岁(因在19路军教大刀,化名四处躲藏);韩慕侠60岁(拒不教倭,四处躲避,断臂拒敌);王子平56岁(不详)。

    再扩大一些高手的名字,因为曾经列入民国十大高手的人物还有几个:

    叶问(44岁,据说打败了日本人的挑战后,立刻跑去参加了军统培训,后又回来抗日(无细节旁证),之后又抛妻弃儿跑到香港避难);王芗斋(52岁,沦陷区教拳为生);年龄与事迹都造假的吕姓大侠史上无载;孙存周44岁,打游击被打散了回到家里躲着不出门,他的长子孙保和上了前线,炮兵,洛阳保卫战中阵亡。

    窦来庚是抗日英烈中罕见的国术高手,他自幼习武,在国考中的名次就证明了他的实力,后成为武当太乙门的掌门人。抗战时,先任韩复榘的手枪队队长,韩复榘被枪毙后,他带领山东国术馆近200弟子回到自己的家乡临朐县,组织起“国民军义勇队”与日寇作战。

    当时正值天



第125章 点穴
    在山东国术馆里待了几天,一行人又上了火车。这回一上火车,王洪、赵婧之、小芸三人便警惕的四处打量,却是安然的坐到了天津。连火车站都没出,又直接转车到了北平。

    这回人太多,不合适住到军营里,王洪就在军营的边上先包了间小院子。

    两个媳妇,已经互称起夫人来了,一个说林夫人,一个说赵夫人,王洪听着脑门子就痛。两个女人怎么想的,他多少也能明白,可一个肚子大了不好说话,另一个,嗯,还没碰过,还是躲着好了。

    王洪就先征求了两小表弟意见,他把这两个一路看花眼的家伙叫了过来,问道:“小光、小离,你们两个到底想做什么”

    看着两个表弟有些磨不开的小家子样,王洪是真心想帮助他们走好一生的道路。从小地方走出来很不容易,都带到北平了,他们想做什么行当,就由他们选吧,如果想从军,更是一句话的事。

    两个人不说话,眼睛也躲躲闪闪的,完全没有出门前,要跟王洪闯荡一下的样子。

    王洪估计他们两个不太想当兵,就耐心的开导两个人:“想做什么就直说吧,反正带你们出来,见下世面,也让你们有机会挑个自己喜欢的行当。当哥别的不敢说,差不多的手艺都能找人带你们入行”。

    这两个表弟,在路上已经怕了开枪杀人的那个景场,也不再幻想着王洪能做到,自己就也能做到的可能,心里也早把当兵杀敌的梦想丢到了一边。

    王洪在青岛和济南两个地方教拳时,他们两个就私下商量了很多次,以为王洪会给他们丢到军队里,还想着怎么跟王洪说不去军队,王洪要是说不通,就找两个嫂子通融一下。

    这会见王洪说的真诚,两人就支支吾吾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小光想做职员安稳的生活,小离想自己开铺面做个衣食无忧的小生意。

    跟着自己这个当兵的出来,居然没一个想当兵的,王洪听着有点小郁闷,可脸上没露出不高兴的样子,只跟两个表弟弟说他会想办法,让两个人安心的等着。

    回到屋里,他把这两个表弟的事儿跟两个女人说了下。

    坐在坑梢的小芸自然不知道怎么处理,却低着头,竖起耳朵听着王洪跟赵婧之说话。

    赵婧之白了一眼小芸的后背,就说:“这还不简单把这两个弟弟送到上海去就行了”。

    王洪想想也是,上海那边,有自己的铺面,岳父那边也在经商,这两个表弟的想法都能满足。

    小芸的眼睛虽然没看到赵婧之白了她,可心里却看到了,她听过赵婧之说过一嘴,这算是人家的嫁妆,羡慕不来,只能暗自思量着,什么时候先名正言顺了,自己也要存份体已钱。

    只听耳边赵婧之在那里闲说着:马上12月了,上海还没那么冷,真想现在回去待几天。

    王洪想,赵婧之可能是想回上海看下父母,也没把这话放在心上。

    安排好家人住的地方,他就回到了军营销假。

    日本人这时正在做攻打山海关的准备,调动频繁,张六少的军营里也跟着作备战的准备,气氛有些压抑。这里是张六少的护卫营,多数是老兵,不是在保养武器,就是在写家书,也有些人跑出去解决各种问题。

    张六少见了王洪,聊了几句家常后,就问起了山东国术馆和地方军队的情况,然后放王洪回家休息几天。

    见自己暂时没什么事情,王洪就请老郑几个关系好的喝了顿酒,却在酒席上,听到张六少有批军火从上海登陆,火车去火车回,要派几个人手前去接收和押运。

    &



第126章 船拳
    这一路上,除了王洪把两个与普通东北人一样的日本人点了死穴,再无其他事情发生。连跟梢他们的人也没发现王洪出了手。

    到了上海,贾副官他们去接货验货,王洪先把赵婧之这些人送去到岳父岳母那里。

    岳父岳母见赵婧之怀孕,高兴是高兴,上来却劈头盖脸的教训了赵婧之一顿:怀着孕不知道好好休息,还大长远的坐火车,都快当母亲的人了,还是不知道所谓。

    赵婧之委屈的说:“坐火车,还有卧铺哪,一路上都在休息啊”

    这话一说出来,就被训的更凶了。

    这是赵婧之嫁了王洪,第一次被父母这样教训,又不好还嘴,只能低头受着。

    王洪也觉得好笑,在自家里,赵婧之乖巧之极,可只要王洪出门不是公事,赵婧之是必须跟着他走。她自己一个人也没什么安全感,王洪去哪儿,她就跟到哪儿。

    这次她跑来上海,让她母亲意识到,再不跟她讲清楚,怕是她能作到天上去,就拖到小房间里,一条条的跟她细说孕妇的注意事项和做媳妇应该注意的地方,自然也会讲怎么跟小芸相处的事情。

    在岳母跟赵婧之讲那些注意事项时,王洪就跟岳父说了两个表弟的事情。

    岳父帮他解决了这个麻烦。两个表弟就这样被丢到了上海,一个在自家的铺面里学着做生意,另一个,送到三叔那里做职员,求仁得仁。等安排妥当后,王洪当场就写了封信回山东,告诉了姥爷和舅舅,至于这两个以后发展成什么样,要靠他们自己了。

    借着王洪和赵婧之回来,岳父这一大家族的人搞了场聚会。其实有了王洪的名头,他们的生意多少都能借上力,也算是有了靠得住的背景。

    小芸不好意思去参加赵家的娶会,就躲在住的地方,任赵婧之怎么拉也不出去。这回,她明白了什么叫门当户对,嫁了人,娘家要是帮不上忙,她这地位还真难以维持。
1...383940414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