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诸葛恪下令吴军步步紧逼,争取速战速决,将包围圈内的魏军一锅端掉,以免夜长梦多。

    此刻败退下来的魏军都聚集到了司马懿的车前,许多跟随司马懿征战过的老兵竟然是放声大哭,曾几何时,他们打过这样的窝囊仗

    主将是一支军队的灵魂,失去主将的军队就如同是丢掉了灵魂,只剩下了行尸走肉,这样的军队,自然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了。

    这时,车上的帘子突然地掀了起来,司马懿现身了!

    与先前灰败颓废意志消沉的司马懿不同,此刻的司马懿,身形挺拔,目光明亮,炯炯有神,他环视着周围的魏军将士,朗声地道:“儿郎们,莫慌,本都督在此,管叫吴人再不敢前进半步!”

    那个让人熟悉的司马懿又回来了,魏军众将士皆热泪盈眶,高声的欢呼起来:“大都督威武!”

    司马懿回身道:“师儿,出来吧!”

    一条人影应声而出,站到了司马懿的身边,长身玉立,气质非凡,只不过他的左眼上,却戴着一只黑色的眼罩,白净的脸上平添了几分的凶戾之色。

    那不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还能是谁

    众人一瞬间全都惊呆了,不是说司马师中箭身亡了吗,就连棺材不也准备好了吗,这会儿司马师又活生生地站到了众人的面前,能不成他还能死而复活不成

    对面正带着兵进攻的诸葛恪突然看到司马师的出现,他也呆住了。

    司马懿环视众人,沉声道:“前日小儿负伤回营,左目为箭刺中,左眼不保,但性命却是无虞,某心痛之余,暗生一计,正可利用此诱使吴人出战,故而才有抬棺撤军之举。今吴人果然上钩,诸军可愿与本都督并力戮敌”

    听了司马懿简单的介绍,魏军诸将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司马师并没有死,而是司马懿设计

    诱使吴人出战,真是好计策,真是好谋算!

    魏军将士明白过来之后,顿时是士气大涨,群情激愤,高举起武器,嘶声竭力地高喊着,斗志也变得昂扬起来。

    诸葛恪则是面如死灰,看来自己又中计了,都是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诸葛恪都栽了几次跟头了。

    他和司马懿来




第289章 连夜撤军
    不过诸葛恪等了很久,也没等到全琮和步骘的援兵,原来司马懿早就暗中派胡遵和牛金各率一路人马,在半路之上阻击吴军。

    全琮率军从天柱山向东,步骘率军从挂车向西,按照诸葛恪的原定计划,三路人马将会会师于双鱼峡,围歼魏队。

    但全琮还没有赶到双鱼峡,在半路之上,就遭到了魏将胡遵的伏击。胡遵率部凭险据守,将吴军的前进之路封得死死的,无论吴军发起怎么样的进攻,都无法突破魏军的这一道防线。

    同样,在双鱼峡的东面,牛金也率军阻击了从挂车杀来的步骘部,步骘亲自操刀上阵,指挥吴军全力进攻,度图撕开魏军的防线,但牛金根本就不给他任何的机会,连续地打退了吴军的多次进攻,眼看着日影西斜,吴军始终是不得寸进,步骘也是无计可施。

    诸葛恪在双鱼峡激战了几个时辰,等得是望眼欲穿,也等不来全琮和步骘的援兵,想必他们也是受到了魏军的阻击,看来这两路人马是指望不上了。

    而魏军的攻势相当的猛烈,吴军渐渐不支,难以抵挡,唐咨和留赞都劝诸葛恪撤兵。

    诸葛恪无可奈何,只得下令撤兵。

    不过双方的人马此刻都纠缠在一起,想要撤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吴军经过一番的血战,折损了不少的人马,总算才突出了重围。

    诸葛恪回首望向双鱼峡,神情黯然,原本他对这一仗是抱有厚望的,连番的败仗已经让诸葛恪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想必那些朝中对他心怀不满的老臣,已经在向孙权进献谗言了,他现在极需要一场胜利来挽回他的声名和地位。

    如果再失败的话,恐怕连孙权都会对他产生信任危机,诸葛恪想凭借着这一战登上吴国政坛顶峰的梦想就会破裂。

    所以这一仗,对于诸葛恪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打得好了,名利双收,打得不好,身败名裂,就算能勉强地保住现在的地位,但再想更进一步的话,将会遭遇到重重的阻力。

    这毕竟是一个以成败来论英雄的时代,没有显赫的战绩,没有彪柄的功勋,他如何能在朝堂上立足。

    诸葛恪也深知,孙权对他是寄以厚望的,朝中的那些江东名宿,个个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他们宁可固守着江东的这一亩三分地,也不愿兴师北伐中原,孙权数度北伐,每每关键的时候,这些老臣就会站出来拖他的后退,孙权烦都烦死了。

    可孙权也不能拿这些江东大族怎么样,毕竟这些人都是东吴立国的基本,没有这些江东大族的支持,孙权的皇位都不一定能坐得稳。

    孙权急需要一场辉煌的胜利来震撼这些江东的鸽派大佬,所以他对锐意进取锋芒毕露的鹰派人物诸葛恪才会委以重任,他希望诸葛恪这一次能带给他意外的惊喜,复制一下当年石亭之战的辉煌。

    可惜急功近利的诸葛恪如何能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的对手,这次司马懿利用司马师的诈死,引蛇出洞,又狠狠地坑了诸葛恪一把。

    损兵折将之余,诸葛恪的心里是哇凉哇凉的,他知道,这一战的失利,恐怕将再难翻得过身来了,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能守住鬼愁涧,争取一个平局的结果。

    一想到鬼愁涧,诸



第290章 鬼愁涧失守
    这个时候如果魏军这此设下一支伏兵的话,那么他们可真就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吴军士兵都惊出了一声冷汗,紧张地观望着对面的来军,尽管他们都已经疲惫之极了,但还是勉强地拿起了武器,准备战斗。

    诸葛恪也是眉头紧锁,这里距离鬼愁涧已是不远,但事先诸葛恪交待过留守的吕据,要他时刻警惕魏军的偷袭,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轻易地离开鬼愁涧大寨。

    也就是说,对面出现的军队,有极大的可能并不是吴国的军队而是魏军的伏兵,如果司马懿精于算计的话,在鬼愁涧前面暗伏下一支军队,自己真的只有束手待擒的份了。

    以司马懿谋深计诡的尿性,这恐怕还真是有可能的事。

    诸葛恪下令吴军做好迎敌的准备,他也清楚吴军现在的状况,要体力没体力,要精力没精力,如果遭遇到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的魏军伏兵的话,这一仗确实很难打。

    但再难打也不能束手待毙啊,所以诸葛恪决心要誓死而战,无论如何也要杀出一条血路,回归鬼愁涧。

    就在吴军士兵列阵迎敌全神戒备之时,对面的人影越来越近,渐渐地可以分辨出士兵所穿的衣服来,俱是清一色的黑衣黑甲。

    黑衣黑甲可是吴军的标配军服,毫无疑问这是自己人,吴军士兵都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但诸葛恪可没有放松警惕,魏人也可以假扮吴军呀,他老爹不就是因为曹亮带人假扮吴军混入了大营之中被刺身亡的吗

    这一次他可没有掉以轻心,如果这些魏兵假扮吴兵的话,行至近前,就能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诸葛恪下令喝止对方前进,并高声地喝问道:“来者何人”

    对面答道:“是诸葛将军吗末将吕据,在此恭候多时了。”

    一听是吕据,吴军彻底地放了心下来,魏人可以穿一身黑衣黑甲来假扮,但吕据本人他们可是假扮不了的。

    诸葛恪听说是吕据,不喜反忧,心中顿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立刻命人将吕据传至近前,很快吕据策马而来,行至近前,跳下了战马,拱手而拜。

    诸葛恪沉声地道:“世议,我命你把守鬼愁涧大营,须臾不得离开,你为何要擅离职守”

    吕据面带愧色地道:“回禀将军,末将无能,把鬼愁涧大营给丢了。”

    众人闻之,皆惊的是面如土色,鬼愁涧大营可是他们现在唯一的归路了,如果这条路断了的话,那可真是无路可走了。

    诸葛恪喝问缘故,吕据一一如实道来。

    原来自诸葛恪率兵而去之后,吕据奉命把守鬼愁涧,一刻也不敢有所松懈,连续多日,倒也是相安无事。

    直到昨夜,一队人马突然出现在了鬼愁涧山前,皆着黑衣黑甲,打着吴军的旗号,守营的吴军问之,自称乃是留赞的部下。

    吕据未辨真假,不敢轻易地放箭,只得让他们到大营近前,以验明真假。

    谁知这支军队刚到营前,就突然地发难,向吴军大营发起了进攻,吕据率军仓促迎敌,怎奈寡不敌众,很快地就被魏军攻破了营寨。

    这次魏军偷袭鬼愁涧,正是胡奋率领的人马,他们乔装改扮,谎称是留赞的部下,刚刚败退回来。

    虽然凭着这一



第291章 临阵换帅
    能够死里逃生,吴军将士是庆幸之至,不过诸葛恪却没工夫去欣喜,他必须重新来调整战略布署,以应对形势的变化。

    鬼愁涧的失守,就意味着魏军彻底地打通了夹石道,只要司马懿愿意,他便可以挥师南下,经石亭,直取重镇皖城。

    皖城可是东吴在江北的一座重镇,是庐江郡郡治所在,一旦皖城失守,那就是意味着东吴将尽失江北之地,魏军便可以饮马长江,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诸葛恪到达挂车之后,第一件思考的事便是如何守往皖城,这可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

    先前孙权曾驾临皖城亲自督战,不过战线平推到夹石一线之后,诸葛恪力劝孙权返驾回了建业,因为这里距前线太近了,一旦夹石防线失守,孙权在皖城情势便危急的多。

    事实证明,诸葛恪所虑还是极为正确的,如果孙权目前还在皖城的话,想必司马懿也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必定会派轻骑突进,袭取皖城的。

    而现在,司马懿考虑的则会多一点,刚刚拿下鬼愁涧,立足未稳,自然不可轻易地进军,毕竟他还得防备天柱山和挂车的两路吴军,一旦魏军深入吴境,被吴军掐断后路,同样是极其危险的。

    当然,打通了夹石道,只要条件成熟,司马懿肯定会挥师南下直取皖城的。

    所以,诸葛恪痛定思痛,将首要的精力放在了皖城的防御上。

    原本派出全琮和步骘的两路人马,就是为了协防夹石道的,不给魏军从东西两路迂回进军的机会,但夹石失守之后,再驻守天柱山和挂车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于是诸葛恪和步骘商议之后,决定在挂车留守少量的军队,大部分的主力南下石亭,在石亭构筑一道防线,阻挡魏军南攻皖城的企图。

    同时,也支会全琮,要他从天柱山撤军,回师龙逢,与石亭的魏军构成犄角之势,拱卫皖城。

    这场战火从魏国境内绵延到了吴国境内,吴军也被迫地由攻转守,形势的变化让孙权很是恼火,自然难免会迁怒于诸葛恪,再加上朝中大臣多有弹劾诸葛恪的,孙权于是下旨免去诸葛恪的都督之职,而改由从荆州撤退回来的朱然担任江北都督。

    不过孙权也并没有深究诸葛恪的责任,更没有完全弃用诸葛恪,让他移守柴桑,拜为江西都督。

    也许从感情上来讲,诸葛瑾此番殁于王事,让孙权也不好意思对诸葛恪加重处罚。

    其次,诸葛恪此番虽然战败,但一直以来是秉承孙权的意志行事的,如果完全否定诸葛恪的所做所为,那就等于是打了孙权自己的脸。

    所以孙权的板子看似高高举起,却是轻轻地落下,处罚的不痛不痒。

    但对于诸葛恪来说,却是深感痛心的,本来他是准备着大干一场的,但最后却是不得不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了石亭,率军前往柴桑上任去了。

    诸葛恪原本是对这场战争寄予厚望的,想在吴国的政坛上脱颖而出展露头角,就必须要在这场战争之中有所建树。

    诸葛恪确实也是尽了他的全力,他努力地想要打好这一仗,殚精竭虑,费尽心机,但奈何他遭逢的是司马懿这样久战沙场深谋远虑计智百出的老狐狸,和司马懿相比,诸葛恪终究还是嫩的多。

    年轻是要付出代



第292章 朱然的命令
    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朱然上任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撤离石亭和龙逢的军队,将原来驻守这两地的军队撤往了皖城和皖口。

    此命令一下,众皆哗然,这不是放弃防御,给魏人的进攻大开方便之门吗

    如此一来的话,江北重镇皖城岂不就直接暴露在魏国的铁蹄之下了,再无险可守,而一旦皖城失守,那对东吴就是一个重创。

    人们对朱然的举动都大惑不解,诸葛恪在职的时候,在石亭和龙逢布下重兵,严防死守,不敢有半分的懈怠。

    可朱然倒好,干脆放弃了这两个要地,谁也不知道朱然的真实战略意图何在。

    但朱然对是胸有成竹,对自己的计划充满着信心。

    朱然认为,双方经过了连月的大战,已经是疲惫之极,没有多少的再战之力了,从魏军攻克夹石之后,迟迟地按兵不动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司马懿的进攻**并不是那么的强烈,甚至看不到其进军的意图。

    之所以司马懿没有退兵,就是因为双方一直僵持着对峙着,如果司马懿选择在这个时候退兵的话,肯定会遭到吴军的反击的,所以双方干脆地僵在这儿了,你不动,我也不动。

    朱然上任后这一件事就是撤兵,示敌以弱,不再前方战线上驻兵和对峙,尽量将军队往南撤,退回到吴国的腹地。

    不过朱然也不是一昧地退缩,而是加强了皖城和皖口这两个军事重镇的防御,那怕吴人前来进攻,想要攻克这两座战备充分兵精粮足的城池,也试比登天。

    当然,退守最大的好处就是解除了双方的前线对峙,让双方的军队得到了缓冲。吴军撤兵之后,由于远离了夹石前线,反攻的可能性也大大的降低了。

    说实话,朱然也并没有反攻夺回夹石的意图,夹石道险峻天成,易守难攻,吴军如果强攻夹石的话,得不偿失。

    现在朱然摆出一个防御示弱的姿态,就是有意无意地想与司马懿求和,只要双方各退一步,这场战争,也就算是划上一个句号了。

    至于将来双方再起干戈的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反正吴魏之间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已经成了一个惯例,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的战争会在什么时候打响。

    ┄┄┄┄┄┄┄┄┄┄┄┄┄┄┄┄┄┄┄┄┄┄┄┄┄┄┄┄┄

    司马懿其实等得就是吴军发出来一个明确的罢战信号,之前诸葛恪退守石亭、龙逢,虽然是摆出一副防御的架式,但却是寓攻于守的阵势,一旦夹石方面有什么异动,诸葛恪很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出兵,准备要夺回夹石。

    面对诸葛恪的咄咄态势,司马懿当然不敢掉以轻心,所以虽然魏吴双方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但保持高度的警惕却是时时刻刻所必须的。
1...6263646566...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