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其实拿下夹石之后,双方的战斗**就已经减弱了不少,这场战争已经是临近了尾声,只不过是诸葛恪心有不甘,一直摆出一副准备进攻的姿态,司马懿自然也不肯退兵。
夹石是魏军千辛万苦才得到的,司马懿自然不会轻易地放弃,在驻守夹石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司马懿可没白歇着,而是派人重修了鬼愁涧,将吴军原先的大营改为了关隘,大大的提高了其防守能力。
&
第293章 饯行宴
原本在夹石道上还杀得难分难解的魏吴两军,进入到了对峙局面之后,却奇妙地停战了,各守阵地,互不进攻,一直维持着一个僵持的局面。
朱然接替诸葛恪之后,吴军很快地撤防石亭和龙逢,如此一来,双方最前沿的对峙都不存在了,司马懿便萌生了退兵的念头。
这次出征,已经耗时达到了半年之久,司马懿远离朝堂也已经是半年了,这对于司马懿而言,确实已经是太久了,距离政治权力的中心越远,就越危险,司马懿可不甘心大权旁落,所以他向朝廷上表,陈述当前战况,请求朝廷准许其停战回师。
无论是对蜀作战、对吴作战还是平定辽东,这些都不过是为司马懿捞取政治资本的,那怕司马懿灭了吴国,最多也不过是获得一些功勋罢了,想在洛阳朝堂上站住脚跟,就不能离天子太远。
这一次司马懿出征的任务就是解淮南之围,击退吴国的来犯之敌,这个任务简单而且明确,并没有反攻吴国的计划,而现在魏军已经占领了原本处于吴魏交界原属于吴国的夹石,将吴军驱逐出了魏国的领土。
而朱然的这次撤军,隐约已经显露出吴国的态度,那就是已经放弃了这一次的北伐,除非魏国是志在乘胜而进,深入吴地作战,否则退兵已经是不二之选了。
司马懿显然有见好就收的打算,毕竟魏国这一次根本就没有做好反攻吴国的准备,虽然皖城近在咫尺,但吴军防备甚严,又在皖城集结重兵,魏军想要拿下皖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依然是困难重重。
吴国每一次的进攻都是潦潦草草,虎头蛇尾,总想着速战速决,这一次能拖上半年,已经是实属罕见了。
很显然,吴国的国力是不足以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而且,吴国每次进攻,也只是谋划着一个局部的有限战争,从来没有想把战争朝无限化方向发展。
这次主动地撤军避让,也代表着朱然向魏国发出停战的讯号。
司马懿对这个讯号还是比较欢迎的,因为司马懿也没有把战争朝无限化发现的想法,他现在归心似箭,急欲撤军回京。
奏章是递上去了,六百里加急,最多三四天即可送抵京师,但是回文却是姗姗来迟,从月初等到月尾,才算是等来了朝廷的诏书。
这次司马懿是真的要撤军回师了,经过几个月的修建,夹石关已经是新建完成,石砌的关墙巍峨挺拨。
司马懿在夹石关留驻了一千人马,凭着这座险要的关隘,吴军此后再想进攻淮南,就必须要走合肥平原那条东路了,再也难以威胁到六安、安丰、弋阳等诸郡了,就连扬州州治寿春,也相对地安全了,此后吴军想要进攻寿春,至少也得攻下合肥这座重镇,才有可能抵达寿春城下。
而且有了夹石关,魏军的撤退也变得顺利了许多,再也不用担心在撤退途中会遭到吴军的伏击了。
夹石关,成为了吴军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这次魏军的撤离,与上次的情形截然不同,井然而序,行军的速度也自然是大大的提高了,三日之后,便抵达了安风城。
夏侯玄的伤势虽然仍未痊愈,但伤情已无大碍,自然也就回归了征南军中,跟随大军,返回京师。
&nb
第294章 独眼司马师
王凌比司马懿还要年长几岁,论出身论资历论战绩,王凌似乎并没有比司马懿要差多少,但论现在的地位,两人似乎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司马懿是顾命辅政大臣,当朝太傅,论在朝中的地位,也仅仅只次于首辅大臣大将军曹爽,位高权重,人人仰望。
而王凌的地位则要逊色许多,他只是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虽然说在淮南他有着总揽军政大事的权力,但这个权力却受限于朝廷,如果朝廷那边稍有不满意的话,就可以收回他的权力。
此番如果不是曹爽全力提拨于他,王凌还真不一定能坐到这个位置上,那怕就是真坐到了这个位子,也恐怕难以保得住。
更别说,在淮南司马懿还安插着扬州刺史孙礼这根刺,让王凌的淮南都督,当得也是极为地不顺心。
所以,在这个宴会之上,司马懿和王凌是各怀心思,推杯换盏之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气融融,但实在却是各怀鬼胎,各自盘算。
就算是两人之间的谈话,也是些不咸不谈的套话,想从两人之间的谈话之中,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那纯粹是枉费心机。
人老成精,树老成怪,司马懿和王凌的年纪加起来,都一百大几十了,活过了若干的岁月,阅尽了人间的炎凉,双方想要摸出对方的底来,那岂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酒宴的气氛倒是很热烈,赴宴者十之七八都是征战沙场的将领,大多性格直爽,豪气外露,这三杯酒下肚,话匣子一开,谁都拦不住。
行军打仗,第一要戒的,就是酒,所以这半年以来,把那些好喝酒的将领可算是憋坏了,如今战事结束,总算能开怀畅饮,许多人准备着就是一醉方休。
不过于热烈的环境格格不入的,就是独坐在边角之处的司马师。
司马师左眼中了一箭,虽然不致命,但左眼却是彻底的瞎了,回到大营之后,医匠们为他拨除了箭矢,但由于左眼内流血流脓不止,医匠只得将他的眼球给摘除了。
没有了左眼珠子的司马师彻底失去了英俊帅气的外表,变得面目可憎凶恶可怕,为了掩盖左眼的残疾,司马师只得配带上了一只黑色的眼罩,在曹亮看来,司马师倒还真有几分海盗船长的风范。
由于司马师的诈死,司马懿成功地算计了诸葛恪,攻破了夹石道。可以说,正是因为司马师的缘故,魏军才算是取得了一场大捷。
如果论功行赏的话,司马师倒是奇功一件。
只不过司马师情愿宁可不要这份功劳,也愿把他的眼珠子给换回来。
但可惜的是,这个想法充其量也只是想想,根本没法子办到,那怕这天下最好的神医,也再无法挽回他的这个左眼珠子。
司马师拒绝了许多的人邀请,独自坐到了一个无人的角落,别人是淋漓畅快地痛饮,他则是借酒浇愁。
 
; 这次是司马师数月以来第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自从负伤之后,他就如同是一只受伤的小鸟,将自己蜷缩到窝里,再也不想见世人的面。
伤虽然早就痊愈了,但由此而变得自卑的司马师却躲着不愿见人,他不想去面对人们怜悯或者是嘲笑的面容,情愿一个人独自藏起来,去舔舐伤口。
若不是司
第295章 命中煞星
司马师当然不甘心失败了,所以他和钟会合计,又精心的设下了一个一石二鸟的计策。当然,这个计策最主要的目标,还是曹亮,他就是要借诸葛恪的手,除掉曹亮,至于接下来收拾诸葛恪,那纯属打鱼捎鳖。
既想要借刀杀人,又想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留一点的痕迹,司马师还是费了一番苦心的。
想要取信于诸葛恪,就必须派一个合适的人选过去,这个人选相当的关键,如果无法赢得诸葛恪的信任那一切就都等于是空的。
就在司马师犹豫不决的时候,正好秦源因为进攻不利受到了司马懿的处罚,钟会立刻向司马师建议用苦肉计,让秦源前往吴营诈降,实施这个一石二鸟的计划。
司马师当即便同意了,为了防止意外的出现,他特意地在秦源的身边安排了四名死士,秦源终归是不能活着回到魏营的。临行之前,司马师已经授意四名死士,事成之后,一定要除掉秦源,这个人证可是万万留不得的。
布署好这一切之后,司马师便稳会钓鱼台,单等鱼儿上钩了。
司马师知道,只要是事关于曹亮的消息,诸葛恪就一定会上钩的,毕竟诸葛恪和曹亮有着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利令智昏,诸葛恪虽然聪明过人,但在曹亮这个问题上,却是他的一个短板,为了杀父之仇,诸葛恪很可能明知是套圈都不会放弃。
果然事情发展和司马师预计的别无二致,诸葛恪在得知曹亮的讯息之后,很快便出兵在无强口设伏,半路伏击征南军。
司马师亲手导演的这出好戏到目前为止,都进行的是顺风顺水,一切都没有脱离他的掌控,司马师坐山观虎斗,就等诸葛恪诛杀曹亮,一泄自己的心头之恨了。
但计划进行到了这里,却发生了不小的偏差,司马师千算万算,漏算了一个骁骑营,正是因为骁骑营的火速增援,又一次让曹亮是死里逃生,诸葛恪的杀父之仇没能得报,司马师的夺妻之恨也失之交臂。
但更让司马师懊悔的却是,在阻击诸葛恪的时候,他竟然被吴军一箭射瞎了左眼,结果诸葛恪这只煮熟的鸭子最后也飞了,而司马师则是落下了一个终身的残疾,他的左眼,再也看不到光明了。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司马师的真实写照,但司马师会将这一切归咎到他自己身上吗,显然是不会的。
司马师觉得自己自从遇到了曹亮之后,就没有再顺心过,新娘被人抢了,自己身陷囹圄,到了最后,更是连眼睛都瞎了一只了,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曹亮脱不了关系,难不成他就是自己的命中煞星不成
司马师左眼瞎了之后,更是将满腔的怒火都归咎到曹亮的身上,对曹亮的怨恨,更是与日俱增,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方解他的心头之恨。
但是错失了这两次的良机之后,再想置曹亮于死地,难度将变得越来越大了,毕竟司马懿虽然手握兵权,但他做事还得有所顾忌才行,那怕在军中,他也不能无所欲为,直接找个借口将曹亮除掉,根本就不现实。
唯有借刀杀人才是最好的办法,可惜不知是曹亮那家伙运气太好的缘故,还是吴人太菜,根本就指望不上,总之,曹亮到现在还没得好好的,而且吴军撤军之后,就连借刀杀人的机会都没有
第296章 班师回朝
安丰太守王基亲自出城相送,城中的百姓则是自发地扶老携幼,夹道焚香叩拜,场面甚为浩大。
司马懿乘坐在追锋车上,看安风的百姓倾城而出,又叩又拜,不禁微微颔首,司马懿野心勃勃,自然要笼络人心,眼瞅着安风城的百姓对自己是感恩戴德,他心中也是暗暗自得,对身边的胡遵道:“传令下去,让百姓们回城吧,他们这番的心意,本督业已接受。”
胡遵有些尴尬地道:“这些百姓口中念叨的,是征南参军曹亮的名字……”
司马懿:“……”
此刻司马懿心中真有一句mmp不知道当不当讲,他是三军的主帅,这么多的安风百姓出郭相送,竟然与他无关,这确实让他够郁闷的。
其实老百姓的心思最简单,谁对他们好,谁救过他们的命,他们自然会念叨谁,都说皇帝是天下之主,但天高皇帝远,老百姓对皇帝只有敬畏之心,并不会有什么感恩戴德的心思。
吴军围困安风的那些日子,正是曹亮率领着征南军浴血奋战,拼死抵抗,才保全了这座城池,保护了城中的百姓。
这一切老百姓自然是感激涕零,念念不忘,如今曹亮和征南军就要离开安风城了,城中的百姓奔走相告,皆出城夹道相送,焚香叩拜。
主帅司马懿的车驾经过之时,这些百姓无动于衷,他们压根儿不关心这车驾上坐的是谁,他们个个翘首以盼,等待着正主的出现。
曹亮和征南军出城的时候,城门口聚的百姓顿时都沸腾,他们欢呼着,不顾一切地冲上去,献上好准备好的美酒和猪羊,以致于大军的行军都受到了阻碍。
看到安风的百姓如此的热情,曹亮颇为有招架不住,他知道,安风城遭逢大难,小半个城都毁于大火,老百姓的生活别说是富足了,就连基本的生活恐怕都难以保证,他们拿出羊酒来馈赠,曹亮如何好意思地收。
“安风的父老乡亲,你们的心意我曹亮接受了,但这些礼物我真的不能收,曹亮拜谢诸位了。”曹亮一身的戎装,跳下马来,冲着百姓深深地一揖。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激动的地道:“曹参军,你们的救命之恩我们安风百姓可都铭记在心啊,大恩不敢言谢,这些微薄之物只是我们的一些小小心意,请你务必地收下,否则我们无法心安啊!”
周围的百姓也是七嘴八舌地嚷道:“曹参军,大恩大德无以为谢,这些东西你们可不能不收啊。”
曹亮是左右为难,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王基在一旁看了,含笑道:“贤弟,既然百姓们如此盛情,你就不必辜负他们了,这些东西,你就收下吧。至于如何安顿百姓,交给愚兄便是。”
王基到是善解人意,他看出了曹亮的为难之处,知道安风城的百姓生活困难,所以才替曹亮想办法,既满足了百姓的心愿,又不致于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曹亮冲着王基点头,对众人道:“如此,在下便却之不恭了,受之有愧啊。”
百姓们看到曹亮答应了,皆是欢呼雀跃。
待到百姓散去,曹亮这才有机会和王基说话:“王兄在安丰太守之位上必不会久留,以兄之才,也远不止做一方郡守,将来若有机会回到京师洛阳,记得来找小弟,我们共图发展。”
&
第297章 就地解散
太尉蒋济和五兵尚书邓飏代表朝廷出城迎接大军的凯旋,不过按惯例,出征的军队是不入洛阳城的,只有领军之将才有资格觐见皇帝。
所以,大军暂时地留驻在了城南校场。曹爽似乎有些担忧,他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立刻解散南征大军,各军各营的人马各归其位。
曹爽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本身司马懿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人物,而他又是统率十万大军的主帅,兵权在握,如果他起了歹意的话,那绝对是十分危险的,虽然出征的大军进不了洛阳城,但如果司马懿实行兵变的话,洛阳危在旦夕。
所以曹爽听从了丁谧的意见,等到司马懿一回到京师,就把他手下的军队给遣散了,避免出现军队哗变的事。
虽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士兵们的家人大多都在洛阳城中,他们归心似箭,急等着回家和亲人来团聚,又怎么可能会跟着造反作乱
但再小的可能也是可能,曹爽不敢冒任何的风险,毕竟手握兵权的司马懿那就是一只会吃人的老虎,让曹爽是寝食难安,只有削减掉司马懿手中的兵权,曹爽才可能会睡得踏实一些。
在接到这一命令的时候,众军士都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回到了洛阳,立即解散队伍才是正招,大家都急等着回家和亲人团聚呢。
唯有司马懿脸上微微地露出一丝的不悦,不过很快地让他遮掩了下去。别人或许查觉不到这其中的意味,但司马懿又焉能不知曹爽的心思。
不过说实话,曹爽这纯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司马懿如果真有异心的话,那在淮南或中途别的什么地方就反了,何至于回到洛阳再动这个心思,带着一帮子归心似箭的中军和三河郡兵,司马懿又怎么可能会有别样的心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