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魏能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黑男爵

    幸亏孔明、庞统足智多谋,很快就领悟出来了,一左一右附在耳边,向刘备低低诉说着,萧逸这份礼物有两层意思:

    按照古礼:天子册封诸侯之时,除了白旄、黄钺、编钟、鼓号……各种礼器,还有一份用菁茅包裹的泥土,以示‘裂土分疆’之意,其贵重更胜黄金万倍!

    萧逸以菁茅泥土相赠,等于承认刘备是一方诸侯了,更有握手言和的意思,又派了自己妹婿前来,显然是诚意十足呢!

    另一层意思:盒中泛红的泥土,应该是沙场上取来的,这是在告诉刘备呢,大汉王朝的疆土、都是祖先用血火开创的,一寸也不能给外人!

    看来交州-百越的事情,萧逸已经知道了,担心刘备受不住压力,做出‘勾结蛮夷’的蠢事,这才提议罢兵议和,北方的压力一缓解,刘备就不惧南边的威胁了。

    刘备一方腹背受敌,眼看有灭顶之灾了,萧逸非但没出兵,反而伸出援助之手,这看似不可思议,其实也不难理解,曹、刘、孙三家打生打死,都是汉家内部的事情,与外部蛮夷人无关!

    荆州南部在刘备手中,还是大汉的领土,治下还是大汉子民;如果落入蛮夷手中,性质就截然不同了,那就是丧权辱国,萧逸是激进民族主义者,自然知道如何抉择了!

    “请公子转告大司马,备乃帝室之胄、理应守土镇疆,只要有三寸气在,荆州的一草一木,决不容蛮夷染指,若有违背、天诛地灭!”

    北方的压力缓减,刘备长出一口气,举起了手中酒杯,对着襄阳城方向遥敬,而后一饮而尽了!

    士家占据交州,就像是一根毒刺,时时威胁荆州南部,刘备集团要想对外发现,必须解除后顾之忧,把这根‘毒刺’连根拔起!

    因此上,就算士家兵马不北上,刘备也会派遣大军,南下征讨百越部落,这一仗早晚要打的,就看谁先下手罢了!

    当然了,刘备、孔明等人也知道,北方民变此起彼伏,士族门阀也蠢蠢欲动,曹操已经压制不住了,这种情况下,萧逸就是想南下,也是有心无力呢!

    双方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就只好罢兵议和了,不过战场厮杀结束了,唇枪舌剑该开始了,对于聪明人来说,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或许能在谈判桌上得到呢

    不见战国名士-张仪,凭着两行伶俐齿,三寸不烂舌,游说东方各国,把诸侯们吓得瑟瑟发抖,乖乖的割让土地给秦国,可比万马千军更厉害呢!

    对于桌面谈判,刘备非常有把握,三大谋士皆是才思敏捷、口齿伶俐之人,孔明更有‘舌战群儒’的光辉战绩,那真是口舌如刀,骂死人不偿命呢!

    这里是江陵城,他们属于主场作战,人数上也众多,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对方只一个人,而且年纪轻轻的,只要威胁恐吓……

    “双方以长江为界线,南、北各治其地,自然相安无事了,皇叔身为帝室之胄,还应派遣一个儿子,入许昌陪驾皇帝身旁,以尽臣子之职责也!”

    谁也没想到,郭奕先声夺人了,条件开的极为高,不但要小阿斗做人质,还要刘备一方大片土地,要知道江陵城也在长江北岸呀!

    “贵方真有诚意议和,就该以汉水为界线,我家幼主只有一岁半,送到君前恐有失仪,等到二十岁冠礼之后,自会进京朝拜陛下!”

    孔明、庞统当仁不让,坚持以汉水为界,而大半个襄阳城就在汉水南边,至于人质的问题吗,一个‘拖’字决就解决了!

    “曹营雄兵百万、战将千员,踏平江陵城不费吹灰之力,必须以长江为界!”

    &nbs




第1352章 南北议和,罢兵停战(下)
    “江东军元气大伤,三五年内难有作为,刘备正调兵遣将,准备与百越部落交战,恐怕也要费一番功夫,汝等只要齐心合力,可保襄阳稳如泰山!”

    “请大都督放心,我等一定齐心合力、保境安民,不让孙、刘二贼推进一步,若是城池有失,愿意提头来见!”

    “如此甚好,待我回到许昌城,一定向丞相大人为尔等请功--加官进爵,封妻荫子!”

    ………………

    南北议和成功,大军即将回朝,可荆州北部几郡城池,也需要有人来镇守,萧逸反复斟酌之后:

    任命文聘为襄阳太守、蔡瑁为南阳太守、张允为章陵太守,总管三郡的军政大权,又以蒯良、蒯越为别驾,共同处理三郡事物!

    命令下达后,五个人感激涕零、准备走马上任了,可军中其余将领,对这件事却颇有异议呢!

    他们私下劝谏萧逸,襄阳、南阳、章陵三郡之地,乃是将士们浴血厮杀、万死千生换来的,更是防守孙、刘两方的‘桥头堡’,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应派心腹大将镇守才是。

    蔡瑁、张允人品低劣,典型的墙头草随风倒,蒯良、蒯越与刘备是旧识,还帮他夺取过襄阳城,文聘当初引荐黄盖使者,也有‘勾结外敌’的嫌疑,这几个人怎么能重用呢

    退一步说,就算为了安抚荆州人心,才重用几位降将、降臣,也该留下心腹之人,与他们一起坐镇襄阳城,日夜的加以监视,如此才能万无一失!

    对于部下的劝谏,萧逸只是微微一笑,却没有改变任命,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自己敢重用几位降将、降臣,既有重用的道理,也有制约的办法。

    荆州本是太平世界,却被曹、刘、孙三家瓜分,而连番的血战下来,城池残破不堪,百姓人心惶惶,故而对几家外来势力,都抱着一种浓浓敌意!

    这种情况下,只有重用几名降、降臣,以荆人治荆土,以荆土养荆兵,才能迅速的安稳人心,保证北部三郡平安无事。

    墙头草,随风倒怕什么,只要曹营稳住中原、势力如日中天,再赏赐一点小富贵,蔡瑁、张允就会死心塌地卖力的。

    与刘备有旧算什么,乱世诸侯争霸,兄弟各为其主的不少,还不是刀兵相见吗,只要重用蒯良、蒯越兄弟,他们绝不会反叛的!

    文聘寒门出身,一直在坐冷板凳,萧逸对他提拔重用,是有知遇之恩,早就死心塌地报效了!

    汉高祖-刘邦无赖出身,文治武功那样也不行,唯一优点就是会用人,用萧何之智、张良之谋、用韩信之勇……这才打败了霸王项羽,开创了大汉几百年基业!

    萧逸要做天下共主,也得学会用人才,不但用君子、还要用小人,因为君子如水,小人有油,唯有二者兼备之,才能做出一顿‘大餐!’

    果然的,蔡瑁、张允等人听说之后,纷纷跑到萧逸面前,几乎是摩顶跪拜感谢了,文聘还嚎啕大哭一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司马也!”

    蔡瑁、张允、蒯家兄弟商议之后,把三家嫡系子弟数十人,送到了萧逸的身边,一是作为人质,以示三家的耿耿忠心!

    二是借着这个机会,让子弟们前往许昌城,争取都谋个一官半职,多多结交朝廷权贵,进而扩大三家的影响力!

    “大司马功德无量,一路平安无事!”

    “大司马菩萨心肠,襄阳百姓永感大恩大德!”

    ……………………

    十二月初七,大军正式北归了,为了不打扰百姓生活,萧逸决定深夜拔营,玄甲军、陷阵营、丹阳兵、掘子军……依次出北门而行,途中不出任何声响。

    没想消息还是走漏了,寒冬腊月的深夜中,襄阳百姓们扶老携幼,带着菜肴、肉脯、鸡蛋……来到城门口,为北归的队伍送行,对萧逸更是叩拜不止!

    这就是人心换人心了,萧逸对襄阳城百姓有恩,百姓们自然感恩戴德了,不客气的说,就算蔡瑁、张允、蒯家兄弟有小心思,百姓们也绝不会答应、荆州将士也不会答应。

    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如今四方人心渐归萧氏,这天下共主的宝座,也就遥遥可期了。

    大军从襄阳城出发,进入南阳郡境内,准备经过蔡阳、新野、宛城……一路向许昌而去,而在大军行进途中,萧逸领着狼家兄弟,以及数百名骑兵,偷偷的离开了队伍……

    ………………………………………………

    君不见,

    沙场残阳红似血,

    白骨千里露荒野,

    遥望何处为战场?

    乱云衰草带斜阳,

    黄沙散漫风萧索,

    孤村无人空战火,

    ……………………

    南阳郡地处南北要冲,本是有名的富庶之地,可萧逸沿途看到的,却是白骨累累、野兽横行,到处都是荒废的田园,偶尔见到一些百姓,也是面黄肌瘦、毫无生气。

    尤其经过宛城之时,原本闻名遐迩的巨邑,已经化成一片废墟了,荒野中的坟头一眼望不到边,既有当地百姓的、也有战死将士的,让人看了肝肠寸断!

    荆州最鼎盛时期,在籍人口超过了两万百,仅次于天下第一的冀州,可是一年多的战乱中,三方势力反复角逐,加上水灾、虫灾、瘟疫……荆州百姓死走逃亡,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一以上!

    这也是萧逸与孙、刘议和的原因之一,再要是混战厮杀下去,不光是军队死伤惨重,百姓们也受不了了,还是给汉家保留几分元气吧。

    当然了,萧逸离开大队而行,不是悲伤感怀的,而是要济世救民,队伍一路向东南驰骋,大半天后到了目的地--卧龙岗!

    卧龙岗南濒白水、北障紫峰,遥连嵩岳、曲折回旋,其势犹如卧龙一般,不过此处景色虽美,却不为世人所知,直到诸葛孔明崛起之后,才渐渐的有了名气。

    另外吗,卧龙岗位置偏僻,受战乱的影响比较小,当初刘备席卷百姓之时,也特意避开了这里,故而卧龙岗的农夫们,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静生活!

    骑兵队伍一路疾行,很快来到了高岗深处,见到一座精致的茅庐,是用白木、青竹、茅草……搭建成的,外面还挖有沟渠、搭有水车、堆着磨盘,不用任何的人力,自行转动个不停呢……

    庐前一座黑漆木门,上装青铜兽兽,显的古朴大方,上面有一块木匾:‘卧龙草庐’,正是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

    “山野草民-诸葛钧见过将军大人,不知踏足草庐之前,可有何事吩咐吗,草民一定尽心竭力,还望不要滥杀无辜!”

    草庐木门打开了,涌出十几名村民,手中都提着农具呢,为首一名年轻人,中等身材、五官精致,就是神色有点慌张,正是诸葛亮之弟--诸葛钧。

    也难怪诸葛钧慌张了,天下大乱、兵匪横行,几百名精锐骑兵,足以血洗整个卧龙岗了,故而小心应对着,生怕引来杀身之祸。

    这些人还是曹军装束,而大哥、二哥皆与曹营为敌,现在突然包围了草庐,莫非是株连家人,自己该早点搬走才对呀!



第1353章 招贤纳士,羽翼渐丰(一)
    “呼呼……封侯……拜相!”

    明天就离开草庐、去闯荡大千世界了,诸葛钧高兴的多饮几杯,很快就呼呼大睡了,还不时发出几声癔语,估计做着封侯拜相的美梦呢!

    萧逸就住在隔壁,虽然也饮了不少果酒,却一点醉意也没有,干脆披衣而起、点燃了一盏牛油灯,观看居住的茅屋!

    黄土砌墙、白木为柱,青竹做顶、上覆茅草,透过房顶边缘的缝隙,还能看到满天繁星呢,屋内摆设也很简陋,只有一榻、一桌、一架、几个坐席……

    谁又能想到,名扬天下的‘卧龙先生’,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看三略六韬,研究古今阵法,最终成为一位旷世奇才!

    另外吗,这做茅庐的生活环境,与卧虎山-小道观似有异曲同工之妙,难怪古人常说:‘荒野诞麒麟,草莽出大才!’

    墙角有一个檀木架子,上面摆着几百卷竹简,还有绘制好的卷轴,这些是诸葛亮的毕生所学,本来留给三弟钻研之用,希望他也成为治世之才!

    可惜诸葛钧对谋略、兵法、阵图不感兴趣,只喜欢研究机械、水利之类,虽然每天都会过来、打扫二哥的卧室,竹简却一卷也没看过。

    同样一样东西,有人视若珍宝,有人视若粪土,不在于东西的价值,而在拥有者的喜好,因此说:物归其主,方尽其用!

    “诸葛连弩一次连发十箭,如暴雨般连绵不绝,杀伤力也足够大了,就是体积、重量太过了,需要几个人配合使用,直接影响了战场移动速度!”

    八阵图--按照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反复重叠,变化无穷,孔明推演出六百四十多种变化了,果然是天人之智呀!

    竟然还有木牛流马,载重四百斤左右,一日可行三十余里,人不大劳,牛马不饮--可惜只是个设想,还没有详细的图纸!”

    ……………………

    有位名人说过,要想打败敌人,必须先了解敌人,萧逸借着灯火、翻看诸葛亮留下的竹简,很快就看入了迷,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都说卧龙有天人之智,此言一点不假,这些竹简、画卷就是证明了,可惜有的设计完成了、有的是半成品,有的还只是设想!

    这也没关系,争鸣学府汇聚无数人才,把这些图纸交给他们,群策群力之下、很快就能推演出来了,还能进一步加工改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几千名学子呢!

    “咯!--咯!咯!”

    东方日出,金鸡唱白,萧逸这才恋恋不舍的、把竹简都放了回去,心中对诸葛亮的敬佩,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却丝毫没有惧怕,因为孔明虽有过人之智,也有一个性格缺点--好谋少断、不敢弄险!

    诸葛亮善于谋划、大局观极为好,几乎是算无遗策呢,可遇到大事的时候,却少了一点决断力,很容易错失良机的!

    而在指挥作战上,诸葛亮也过于谨慎了,没有八成以上把握,他是不敢出兵的,可打仗本就是冒险事,一分机会就要尝试、三分把握就敢拼命,如果瞻前顾后的话,很难取得大的胜利!

    综上所述,以诸葛亮的智慧、能力、性格,是个优秀的谋士、也是个能干的丞相,却做不了大军统帅,如果单独统兵出征,萧逸有把握一鼓破之!

    虽然一夜未眠,萧逸却精神抖擞,起身洗漱了之后,与诸葛钧用了点早饭,而后收拾行囊、准备一起出山了!

    如今诸葛兄弟尽出,‘家当’就不能留下了,以免的被贼人偷窃、损毁,诸葛钧的各种模型,两位兄长留下的竹简、画卷统统的装箱带走了。

    萧逸深知东西的贵重,让亲兵们寸步不离的守护着,生怕中途出现意外,又把两只金雕放出去了,侦查周围数十里的情况,真是严防死守呢!

    “多谢大司马恩赏,草民们感激不尽!”

    “恭祝三公子一帆风顺,早日功成名就!”

1...413414415416417...5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