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海风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雾霾下的阳光

    因为汉人重新杀回黄河北境,却也让大清可以裹挟的汉人人口少了至少一半,加上当初大明朝迁都之时动员京师附近百姓南下,让大清人如今所掌控的地盘中,人口和资源都不如鼎盛时期一半。&1t;/p>

    加上多尔衮为了笼络人心,放任麾下将领、贵族在这些占领区劫掠、中饱私囊,几大因素之下,其实他们大清人如今占据的地盘中人口和资源,远比李天养所以为的要少上太多。&1t;/p>

    当然,相比李天养他们所有的地盘地域,这大清人若是真裹挟京师一带百姓,打包回师大清关外,对于弥补他们所损失的人丁、物资而言,却是远远出太多,谁让汉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的数量和勤劳习性呢!&1t;/p>

    李天养并不是很清楚大清的情况,使得他也只能跟大明朝上下虚与委婉,面对崇祯看似亲近的书信,李天养一面表现得十分忠诚与尊敬,一边他也用各种借口推脱:自己身体患了疾病,不宜远行;家中老母亲年迈,需要自己在身边尽孝云云。&1t;/p>

    谁都知道李天养这些借口,未必有一个是真的,但是明朝中枢和崇祯皇帝却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将其捅破,就像李天养顾忌大明王朝对他们洪门的抵制一样大明王朝也担心自己与洪门的地对会将这个对自己还算友善的势力直接推到他们的对手一边去。&1t;/p>

    大西、大顺与大清朝,如今大明王朝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每一个对手都那么强大,以洪门如今所展现出来的实力,他们无论跟任何一




78 信心
    辽东关外洪门的动作频频,而大员岛本部洪门的动作也同样不小。&1t;/p>

    北上与应天府明朝内阁谈判的队伍,在董浩然等经济人才的带领下,正跟老奸巨猾的大明朝廷做着激烈的交涉,虽然如今双方还没有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但是至少从董浩然他们的回报当中能够看出,明朝官府对于洪门的态度,至少没有太多敌意。&1t;/p>

    库存的物资银钱,在只是一场涉及数个月的大战当中,被消耗得七七八八了,这几年来好不容易宽裕一些的财政,一下子又被打回了原形。&1t;/p>

    而东北关外的洪堂前线阵地构筑、新招募新人、还有准备重新夺回山海关遵化防线等等事宜,无论哪一件对洪门来说,都是极为耗费物资银钱的事情。&1t;/p>

    这对于政府财政开始捉肩见肘的洪门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1t;/p>

    一方面,李天养再次找上南洋商会这一头大肥羊,继续说服他们对洪堂东北军队阵地的支持。如今现并准备开采的东北两处高富含量的铁矿、一处半露天煤矿,对于南洋商会来说,吸引力极大。&1t;/p>

    这些年跟着洪门一起走南闯北、开建设琉球、吕宋等地,南洋商会各家商号体量至少扩张了好几倍,手中拥有的余钱若是全部开房投入到大明当中,绝对会引起短期的通货膨胀。&1t;/p>

    因而李天养将注意打到这些商号头上,却是一个很是明智的主意。&1t;/p>

    不过南洋商会毕竟是商人,虽然如今跟洪门共处一条战线,并且前期已经投入了很多资源在这处占领地中,但是李天养想要再说服他们继续投入资本,势必还得付出更多的东西。&1t;/p>

    谈判在李天养的撮合下,正紧锣密鼓地商议着,到六月份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投资方案。&1t;/p>

    另一方面,李天养则准备开始在大员岛和吕宋群岛这两处如今被洪门牢牢掌控在手中的地盘上,放第一批的纸币了。&1t;/p>

    受到西方经济体系的影响,以及洪门本身优秀人才的设计,还有洪门本土的文化基础,洪门如今推行纸币,早已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1t;/p>

    之前南洋钱庄开始行汇票,对来往基隆镇的大小商人们提供异地兑换银钱的业务,让汇票这一跟纸币兴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新兴事物,逐渐被底层的百姓们所接受。&1t;/p>

    当然区别还是有的,之前的汇票,南阳钱庄更多是针对长途跋涉进行贸易的商号,数额大、距离远,最远曾经能够直达天津卫去了。而且这一项异地兑换汇票银钱的业务,南洋钱庄还是收费业务,在南阳钱庄赚钱的业务当中,还占了不小利润比例。&1t;/p>

    而纸币对于后世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就习惯将其当做真金白银来看了,洪门若是行纸币,那么势必就要取代在洪门势力范围当中依旧占据主流的银元和金元了。&1t;/p>

    至于如何行纸币,洪门是否要在南洋钱庄之外,重新建立一个中央银行,专责行纸币和储备银元与金元,那却还是一个没有确定的东西。&1t;/p>

    但是李天养却是希望,能够借由行纸币这一个利益长远的诱饵,来打动南洋商会的成员们加大对洪门的投入,与洪门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一些。&1t;/p>

    如是种种想法,在李天养和洪门政府看来,都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而且也需要慎重对待,不过作为



79 舔舐伤口
    第一批的债券,被洪门麾下势力抢购,让李天养他们大为高兴。

    随之而来的,是第二批的债券发放同样规模的一百万两债券发放,加上之前的,总算是达成了李天养最初所需要募集的资金。

    或许有人会说,李天养这样太过频繁的募集资金行为,有些竭泽而渔,会让百姓们失去对洪门等信心,其实他们却并不知道,第一批的债券接手者,更多是在洪门经商贸易的大小商人。

    不管是因为洪门在关外一战,将大清人击败,还是因为为了讨好洪门,让这些在南洋商会、西洋商队这些寡头般存在的大商号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的海商们,能够获得洪门更友善的待遇,或是其他什么因素影响,反正洪门第一批发放的债券,有八十余万两银元的债券,是被这些商号和海商们给接手了。

    故而,李天养本心想要募集资金的目标,洪门本土等百姓们,实际上可以说基本没有出手。

    着也就意味着,李天养这第二次出售募集资金的行为,有着雄厚的基础和前景。

    果不其然,当第一次的债券发行,百姓们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并行动时,其债券主体就已经被其他外人所分刮了,这却使得渐渐将自己视为洪门一份子的洪门下属百姓们,感到面子上有些无光。

    这第二次的募集资金,发行债券,南洋钱庄等掌柜和伙计们只是放出风去,就已经引动无数的百姓们趋之若鹜地前来采买。

    没办法,谁让洪门地处东方航海贸易航线的中枢地带,同时洪门本身的强势,让其麾下的百姓们讨生活,赚钱都格外的轻松,工钱也丰厚。

    如此情形下,只要不是那好吃懒做的家伙,一般人家只要勤劳肯干,几年下来就能拥有一个不错的身家。

    百姓们都是知恩图报等主儿,虽然洪门李天养他们也没有明说他们缺钱之类的话,但是这几个月里洪门加班加点让工人们赶制各类紧俏物资、生产水泥等等军需品,加上给阵亡战士不缺一毫的发放抚恤。

    种种花钱动作如流水,早就看在了百姓们的眼中,虽然他们并不清楚洪门财政库存有多少,但是并并不妨碍他们,在知道洪门发放债券之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来购买债券,就是一份有点赚头的事情,五年之后大家就能分到不少利息,就跟大家放在钱庄里一样,而且利息还高上不少。

    同时,这还能让他们所爱戴的洪门渡过眼前的难关,都听说了洪堂军部在北方跟女真蛮子干了一场,打了一场连大明军队都没打赢过的战争,这让百姓们与有荣焉的同时,也不无希望洪堂军队能够再传回几个好消息。

    越是活在洪门当中,渐渐开始习惯洪门的条条规规,明白了解各种各样来自西洋、来自李天养后世记忆中的新式思想,他们也越发觉得活得像一个人了。

    思想的改变,让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与规矩,也更愿意主动站出来去帮助统治他们的、给他们带来富足生活的洪门。

    有了这两百万两银子的借款,洪门的财政一下子又宽裕了很多,手中富足之后,洪门将好不容易募集的资金投入到生产当中去,水泥、钢铁、棉麻、粮食等等物资收集、生产工作下达到体系下的工厂作坊,还有从百姓们手中收购多余



80 尚朋自远方来
    南京城,大明朝如今的王都,六部中枢大臣与崇祯皇帝存身之所。

    刚刚才结束了一次朝堂重臣的绝密会议,崇祯皇帝带着几分不甘心、还有几分满意等矛盾神情,遥望着这座带了一年多,但是依旧觉得陌生和不自在的皇宫。

    之前的秘密会议,囊括了整个大明朝最上层的那一干王公大臣,以及一支从南洋远道而来的队伍。

    这此的会议,其实已经并非内阁大臣们的第一次会面,洪门这一支藏在大明王朝眼皮子底下的强大团体,在其突然发起杀机,在东北大明劲敌身上用真实战果告诉整个天下,他们的能力起,就引起了东方各个对手的关注度。

    之前崇祯皇帝自认为拉下了面子,给洪门李天养写过好几封亲笔书信,并在信中许下过无数的承诺和厚赏,却一直没能得到李天养的应承。甚至于崇祯皇帝还想要许给李天养一个‘一字并肩王’的异性亲王,以求打动李天养这一个实权派,让其归心大明,为己所用,不过却被内阁重臣们一致否决了。

    如今可到好,洪门突然派出了一支队伍,打着齐心堂商号的旗号,联络上了如今的大明内阁首辅李建泰,由其联络上崇祯皇帝,告知了他们此行来历。

    洪门人的到来,让明庭上下为之震惊,同时也不无暗中窥探其未来与大明关系走向。

    当其代表李天养,向明庭提出商贸条件,以洪门闻名当代的各类新式火器、精良钢铁,作为谈判条件,换取大明坐视洪门在南洋的贸易现状。

    当然,一董浩然为首的一干谈判成员,从始至终都保持‘着随明庭官府和崇祯皇帝的尊敬,在李天养还没有彻底下定决心打上华夏故土之时,他们与大明之间,其实是能够做一个并不牢靠的盟友的。

    纵观洪门与大明成为盟友的基础,其实并不算少,首先李天养这位洪门的一把手,从始至终都没有向大明朝表露过任何敌意。这些年来李天养表面上作为福建水师提督,除了打击海上海寇之外,还为大明做过不少贡献,派出军队帮助大明绞杀农民军,派出军队重回东北关外掣肘大清。

    而其第二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到现在为止,洪门与大明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利益纠葛,反而有着不少的互利互惠。

    洪门的地盘在什么地方都是在大明人从来都瞧不上眼的南洋化外之地,按照明朝文化人儿的意思来看,那都是一些鸟不拉屎的蛮荒地带,只有官场上犯了错的犯人,才回流放到这些地方去。

    而洪门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是来自跟西洋人、东倭人等国之间的远洋贸易,虽然齐心堂也有在大明朝中展开贸易,但是齐心堂在明朝地盘上的贸易行为,除去暗中的外卫局安插间谍以外,其哪一个贸易行为,都很是尊重了大明的商业行为准则,从无因此而损害大明朝本身利益。

    当然,其间齐心堂为了经济利益荷地盘,肯定是对付过不少商业对手,但是那些对手都大多没有深厚背景,同时也只是正常等商业行为,犯不着提升到国家层面上来,自然说不上是针对大明了。

    更别说,齐心堂和洪门在海洋贸易上的建树,反而更多地为大明朝中高层的士绅地主贵族阶层创造了无数等发财机会,彼此互利互惠的贸易活动当中,不仅洪门从中得利,同样他们的那些神通广大的合作伙伴们,也获利无数啊。

    借此,洪门与作为大明中坚骨干的士绅贵族阶层,不但没有矛盾,实际上反而还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三,洪门如今在海上



81 背后的打算
    此番与洪门队伍之间的谈判,实话说,还是极为顺利的,双方之间也是很满意的。

    洪门本身的要求也不过分,他们所要求的,不过只是正常的商业贸易,以及在琼州海岛上发现的石碌矿场开采权。

    这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就算洪门不提,只要大明朝高层没有做出决定跟洪门撕破脸面,其实他们都更愿意看到彼此之间正常的贸易。

    好知道,在这个大航海贸易时期,不仅仅只有洪门的人在享受远洋贸易带来的利益大明官场上无数的士绅家族、王公大臣之家,同样也在暗地里享受着远洋贸易带来的利益。

    若非必要,谁也不愿意轻易得罪如今掌控了海洋的洪门,加上崇祯皇帝执意施行的商税,带来的丰厚税收,成为了大明朝最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大明朝从上至下也都不愿意看到商路断绝的事情发生。

    而第二点,其实早在开始窥探洪门以后没过多久,大明锦衣卫就已经发现了洪门的钢铁资源来源,同时他们也在慢慢布局,准备在明庭下定决心之后,便一鼓作气将石碌矿场给拿下。

    之所以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动静下不定决心,大明朝的高层们也是担心会因此惹怒洪门,让其产生别的想法。

    如今洪门谈判队伍自己主动将其提到谈判桌上来,那么反而让明朝庭占据了主动。

    大明王朝资源丰富,虽然知道石碌矿场如今的产量不菲,但是在明朝地域当中,也不是缺了这一处矿场大明朝就会出现缺铁潮了;反观洪门,如今绝大部分的铁矿资源,都是来自石碌矿场,若是明庭轻易动了这处矿场,必然会引起洪门极大反应,而若是借此来跟洪门谈判,那么明庭却能因此获得更多利益,占据更多筹码。

    果不其然,一个石碌矿场,最终为明朝庭换来了不菲的利益,依托石碌矿场这一个筹码,大明王朝平白从洪门手中获得了二十门四十八磅火炮、两千支长枪。

    同时,大明朝还能在接下来的每年里,平价获得洪门齐心堂出售火器的一成,以及市价采购不低于两成产出的火器。

    而换来的,则不过是石碌矿场接下来二十年为洪门所有,洪门将可以大规模开采石碌矿场铁矿。

    不过洪门本身也不算吃亏,区区二十门火炮和两千支火枪作为代价,换来石碌矿场的开采权,怎么看洪门都还有的赚。

    洪门固然在东北发现了一个铁矿场,但是想要将其开采出来,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别说弓长岭的铁矿脉处于洪门与大清人的前线阵地,谁都不能保证在大清人的骚扰下,洪门能够将其开发到多大境地。

    而且,石碌矿场中的铁矿石,不仅含铁量极高,同时受限于当前时代化学技术的缺失,还无法查明石碌矿场生产出来的钢铁,为何会更加耐腐蚀、不易生锈等优良特性,但是却也让石碌矿场产出的钢铁材质更优,使得洪门不愿意如此轻易地放弃。

    而为了让这两条要求能为大明接收,让其达成跟洪门的和平共处,洪门还给予了其他方面的丰厚条件:统一采购由大明官府收购的大明货物,如茶叶、瓷器、棉麻丝绸等;在商税之外,齐心堂还需要付出一定比例的额外利益,作为大明保证齐



82 各取所需
    谈判结果最终落定,送达到翘首企盼的李天养手中,让其发自内心地松了一口大气。

    随后他便赶紧修书一封给外务局的局长齐虎,让其赶紧抓住跟这一段跟大明朝的蜜月期,尽可能多地招募明朝流民到洪门麾下。

    招募的流民,更多被送到了东北关外,少部分则被送到大员岛活着吕宋群岛当中。虽然北方如今正处于小冰河时期,整个冬季的时间几乎要占据一年的一半时间,但是因为洪门农业部已经摸透了习性的红薯、玉米等外来粮食作物的推广,以及新研制出来的新式水稻等作物渐渐高产,却也能够让东北春夏秋三季的产出,养活本地的百姓。

    当然,前期刚刚经历过战火等关外土地,不可能马上就重新恢复过来,与大清人等战争渐渐消糜,然则荒废了许久的土地要重新开垦种植,却是需要花费不少时间的。

    而且,玉米、土豆、蕃薯等新作物,也需要专业的农业人才对当地百姓进行培训,告知他们这些新作物的种植特性才回获得丰收。
1...301302303304305...3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