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一股势力独大,把持朝政,这几乎是华夏历史上所有势力共性,这就是所谓的“近君子,远小人”。
而要做到这一点,普遍所采用的手段就是党同伐异,打垮对手,自己这一方自然就可以合理地占有对手曾经把持的权力。
第九十八章 定京师(4)
况且,这种模式在后世,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先例,就比如那个即将崛起,取代海上马车夫,成为下一个日不落帝国的英吉利国,还有后世成为华夏劲敌的倭国。
想到这里,董宣武心中的热情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经过反复思量,要推行此事,第一件事就是要获得皇帝的许可与支持。也就是要说服朱由检这个即将上任的新皇帝。
大明现在的内阁大学士,主要来自于内阁成员的推荐,经过皇帝考虑批准后,即可拟旨生效。当然,皇帝也可以提拔,但其实一般皇帝也是先授意内阁,让其推荐他所中意的人选,以符合章程。
董宣武这次成为不及阁大学士,完全是特例。是因为天启皇帝快不行了,内阁首辅顾秉谦又是魏党的人,董宣武又影响力太大,东林党与魏党都不想得罪他,所以才会顺水推舟,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对声音。
如果是在平时,董宣武功劳再大,恐怕也很难坐上这个位置。没有在东华门外唱名,是董宣武最大的软肋。文人特别是东林党人是绝不会让一名武将轻易坐上这个位置的。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皇帝与内阁的特权,内阁诸位阁老,特别是内阁首辅,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天子与朝臣彼此较量的结果。一般情况下,皇帝正是利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意志贯彻下去。
朱由检会同意舍弃他手中的这项权力吗
根据董宣武对朱由检的了解,与天启皇帝不同,朱由检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主见,而且非常固执的人。他一旦认定的事情,就一定会贯彻下去,别人很难改变他的主意。换而言之,朱由检属于那种到了黄河也不死心,撞到南墙也不肯回头,黑白分明但又猜疑心很重的性格。
他相信一个人,往往会一信到底。但如果他对某人有了猜忌之心,那么,无论那人做什么,他都只会从坏的方向去想。
这种性格说好听了是有主见,有坚持;说不好听了,就是顽固不化,刚愎自用。这种性格,再加上朱由检今年才十七岁的年纪,行事难免偏激,很容易走走极端。
董宣武虽然用尽心思,把朱由检变得不那迂腐,不那么迷信儒家治国之道,并与他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获得了他的认可与信任。但是要真正改变朱由检的性格,又谈何容易
董宣武很担心,这件事一旦处理不好,让朱由检对他产生了猜疑之心,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现在的朱由检即将成为大明天子,身份地位跟以往的信王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所谓屁股决定大脑,以前的朱由检只是一个迟早要被架空的王爷,心中自然没有那么多的利害之心,当然与董宣武之间很难形成冲突。而现在的朱由检不同,如今他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朱明天下,关系到朱家子孙后代能否坐稳大明江山,已经有了私念,很难再像以前那般秉持一片公心,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可是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绕开朱由检的,董宣武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先去探探朱由检的口气。
于是,董宣武决定还是去皇宫走一趟。
董宣武身上有天启皇帝当年御赐给他的自由出入皇宫的令牌,随时可以见驾
第九十八章 定京师(5)
董宣武当然不知道“崇祯”这年号的含义,不过內阁所拟定的几个年号,都经过他手批红,首辅顾秉谦知道他不学无术,所以专门向他解释了一番。而“崇祯”这年号本就是原本历史上朱由检所选定的年号,这一点他还是知道的,所以董宣武脱口而出。
朱由检听了,眼睛发亮,哈哈大笑,说道:“董兄与孤王果然是心意相通,孤王也比较中意这个年号,那就选‘崇祯’吧!”说罢,朱由检拿起御案上的朱砂笔,在内阁送上来的奏折上,勾选了“崇祯”这个年号。
抬起头来,朱由检问道:“董兄,你来找孤王,可有什么急事要找孤王商量”
董宣武点头说道:“臣的确有一件重大的事要与陛下商量。”
“董兄请说!”朱由检精神大振。
哪个皇帝登基之初不是满怀雄心壮志,做出一番事业出来,比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遥追尧舜禹三代,在史书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壮阔一笔朱由检也不例外,尤其是他现在才十七岁,正是血气方刚,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纪。
“陛下,现在京中东林党与魏党两大势力,正剑拔弩张、枕戈待旦,陛下应该知道吧”董宣武问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目光一缩,脸上显出一丝恨意,说道:“这帮大臣,不思朝廷给他们的恩遇,胡虏尚未退出中原,他们便迫不及待,争权夺利,全然不顾及大局,不顾大明百姓的安危,结党营私、朋比为奸,实在是可恶可恨!
好在京师中还有董兄坐镇,谅这帮大臣不敢轻举妄动。
待孤王登基以后,一定要好好整顿一下朝纲,驱逐朝中的这帮小人,还大明百姓一个郎朗青天!”
董宣武摇摇头,说道:“陛下,此话差矣!”
朱由检一怔,问道:“董兄,孤王说错了吗难道他们不是因为董兄和五行卫的缘故,投鼠忌器”
“这一点陛下说得没错,东林党和阉党还没有轻举妄动,的确有臣的缘故在内!但是陛下想过没有,朝中的大臣也是人,他们有私心,有自己的欲求,很正常。人又不是圣人,哪有没有私心的就算是臣,如果陛下要砍臣的脑袋,臣也会掉头跑回台湾,躲在台湾岛上不敢出来。”
朱由检呵呵笑了起来:“董兄,你这比方可打得不好,孤王视董兄为臂膀依靠,怎么会要砍董兄的脑袋,那孤王岂不是成了自断臂膀的昏君”
“不然,陛下,如果臣哪一天真的犯下滔天大罪,还请陛下依照律法惩处臣。当然,要是冤枉臣可不成!”
“董兄不必担心,孤王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赐董兄免死金牌,铁卷丹书。不要说董兄一片忠贞,绝不会犯罪,就算董兄不小心果真犯错,孤王也绝不会惩处董兄。你与孤王相识相知,相互扶持,为青史留下一段美名!”朱由检正色说道。(免死金牌即铁卷丹书,免死金牌只是民间的说法。)
董宣武听了却吓了一大跳,心里只发毛,在他的印象中,好像大明皇帝赐给臣子免死金牌、铁卷丹书的同时,往往随书奉送一张地府单程车票,而且这张车票好像最终都兑现了。
当初明太祖朱元璋找理由要斩为大明开国立下天大功劳的李善长,李善长曾大叫:“我有铁卷丹书!陛下不能斩我!”
第九十八章 定京师(6)
至于小人,魏忠贤应该算一个,但魏忠贤真的没有本事吗他若没有本事,如何驾驭得了魏党中那么多大臣,与东林党抗衡到今日,压得东林党喘不过气来,甚至一度差点将东林党赶尽杀绝
还有东林党,他们也没有溜须拍马,更没有投君王所好,相反,天启皇帝在世之时,常常被他们气得浑身发抖,他们算是小人吗
再说,宋朝的岳飞岳武穆是公认的贤臣,可是他斗不过大奸臣秦桧;本朝也有类似例子,救大明于危难之中的于谦不是同样死在石亨、徐贞等人手上,难道说岳武穆的本事比不上秦桧,于谦的才能赶不上石亨、徐贞等人
朱由检越想越糊涂,眼中一阵迷茫,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董宣武并没有直接向朱由检灌输后世的那些理念。书中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力行。有些东西,还是要朱由检经过自己的思索,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谛,董宣武说再多也没有用,这也是董宣武教导朱由检常用的方法。锻炼朱由检独立思考能力,不要生搬硬套书上的东西,更不能人云亦云,在知道该怎么做的同时,还要弄明白为何要这么做。
过了半晌,朱由检才抬起头来,问道:“董兄,依你之见,不选贤臣治国,那孤王该如何做”
董宣武笑了笑,说道:“所谓贤臣,是指品德高尚,而且有能力的人。这种人不是没有,而是少之又少。
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往往会被道德上的一些条条框框所约束,虽然做事踏实,但有所拘泥,因循守旧而不知变通,因而能力方面会有所欠缺。
而有能力的人正好相反,往往行事大胆,自恃聪明而喜欢取巧行事,自恃才高,或者桀骜不驯,或者私心太重。
这两者相互矛盾,因而交集太少。
陛下要找这样的人来治国,只怕找不出来几个。靠这么几个人,陛下恐怕治理不了天下。
所以,陛下必须要考虑一件事情,在德与能之间,究竟应该以何为重。
若是以德为重,大臣可能多为平庸之辈,办事不利,搞不好容易被奸邪之辈利用,好心办坏事。
若是以能为重,陛下可能不用担心大臣办不好事,却要预防大臣私心太重,假公济私,以公谋私。“
“难道就没有两全之策”朱由检沉思片刻,问道。
“有,但执行起来也非常困难!”
“还请董兄教孤王!”朱由检郑重地朝董宣施了一礼。
董宣武胸有成竹,答道:“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为政用人,用其长而避其短。
能者要用,德者也要用。有能者让其做事,发挥其能力强的长处,品德高尚者让他作为监督者、表率者,其身正方可正人,其身不正何以正人让一个品性不端,私心颇重的人去监督别人,歪嘴的和尚只怕会把经也念歪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品性高尚的人,往往律己严,律人也严。这就要明确他们什么方面他们可以插手监督,什么方面他们不可以插手。
否则会让整个朝堂变得死气沉沉,没人敢做事。”
“哦”朱由检眼中似有所思,紧接着又问道,“那又该如何明确”
第九十八章 定京师(7)
不过任何党、社团体,必须在官府特定府衙登记注册,并接受官府的监督,确保其宗旨和活动都不得危害到大明的安全与利益,不得以强迫或者欺骗手段吸纳成员,不得触犯律法,不得危害百姓。
相反,对那些不肯登记注册,不愿接受监督,不合法的党、社团体,坚决予以取缔。
这样一来,反而会更有利于陛下治理大明,更有利于大明的稳定。”
董宣武接着又详细地叙述了后世对党派、社团的管理办法和手段。
朱由检想了想,放开民间组党结社的自由,并按照董宣武所说的方法加以引导和管理,的确有利与大明的稳定,也方便他更好地治理大明。
毕竟,即便他不这么做,大明明的、暗地里的帮派、社团也不少。明的就有各种行会、东林党、魏党……暗地里就更多,比如漕帮、打着各种旗号的白莲会分支、各种城狐社鼠聚集的黑帮……可谓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就连叫花子也有一个什么“丐帮”。(“丐帮”是朱由检是从董宣武小说里看到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摆到明面上来,反而更有利于于朝廷管理和控制这些团体,取缔那些非法社团。
想到这里,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孤王看董兄的这主意不错,可行,不过这件事还是要通过内阁几位大臣商议后才能决定下来。此事纷繁复杂,恐怕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好的。”
接着,朱由检又问道:“董兄,你说这是你要与孤王商量的第一件事,那第二件事又是什么”
董宣武见朱由检这么果断地接纳了他放开对民间组党结社限制的建议,心中信心大增,说道:“陛下,由魏党、东林党和大明复兴会共同组建议会已经成立了这么长时间,陛下以为,这种形式效果如何”
说到议会,朱由检不由得大笑起来,他现在已经卸去了议会长的职位,交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担当。不过对议会的情况,他一清二楚。
议会刚成立时大家还很规矩,文绉绉的,相互之间还比较客气。现在不同了,为了各自的利益,大家早已经撕开了面皮,整天吵吵闹闹,比菜市场还热闹,时不时还有人扔鞋子、笔墨纸砚,打扰台上人的的发言,偶尔还会上演全武行……各种乱状数不胜数。早已经成为京城街头巷尾的笑谈。
笑完之后,朱由检正色说道:“议会虽然是一团乱相,不过的确为朝廷提出了很多很有意义的建议,而且很具有可行性,解决了很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孤王以为,还是一个很好的制度。”
董宣武微微一笑,说道:“议会目前的一些乱象,那是因为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的缘故。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总结经验教训,让大家接受、习惯它,会慢慢变得好起来的。
臣要与陛下商量的第二件事,与内阁、六部有关,就是建议陛下,借鉴议会,仿照议会的方式改组内阁。”
“啊!”朱由检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得快可以塞进一个拳头,“借鉴议会,仿照议会的方式改组内阁怎么改”
朱由检立刻想到内阁里纸团与砚台齐飞,墨汁共鼻血一色,几个须发半白的大学士揪胡子,扯头发打架时的情景,不禁哑然失笑。别的他倒是没有想太多。
&nbs
第九十八章 定京师(8)
明月万里照汉关正文卷第九十八章定京师董宣武倒不太担心他因为大明复兴会失去了内阁大学士的身份,从而失去了在大明中枢发言的资格。因为他的影响力在那里,又有五行卫、南洋舰队做后盾,而且他的身份是天启皇帝遗诏钦定的,即使魏党、东林党掌权,也必须要给他这个面子,预留一个内阁位置给他。
“那此事与六部又有什么关系”朱由检有些不解,问道。
“臣想,以后六部的主官也由内阁指定合资格的大臣来提名,报请陛下审批!这样一来,朝堂的主要官员都是由内阁决定的,以后出了什么问题,内阁自然是责不容贷,无可推脱了吧!”董宣武解释道。
“如此以来,内阁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一些”朱由检皱眉说道。
董宣武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是否是担心内阁权力太大而架空天子”
朱由检沉默下来,没有回答,显然,董宣武说中了他的心事。
“陛下应该了解五行卫,五行卫各级的主官,权力不可谓不大,可是,陛下认为臣被他们架空了吗”董宣武以五行卫为例解释道,“除非属下完全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做,否则,臣向来都是把权责交给他们,任由他们去发挥。
臣做的,只不过关注一下各项事务的进展,替部属解决掉他们解决不了的困难,给他们创造一个尽可好的环境。
五行卫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强大,与五行卫各级将官乃至普通士兵,同心协力,积极主动的做事分不开的。
一个人的能力与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臣事必躬亲,不要说臣没有这个能力,就算是有这个能力,也非把臣累死不可。而且效果也没有现在那么好。
不说别的,单单五行卫那些繁琐细致的各种规章制度,要臣一个人来弄,是绝对弄不出来的。
臣想,统帅一只军队是如此,治理一个国家道理也相同。
臣以为,治理一个国家,并不是非得要许多了不得的人才,而是要尽可能发挥臣子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培养锻炼臣子的能力,使之能独当一面。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