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误入宋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恶霸

    击登闻鼓相当于告御状,而且事关国家选才,赵匡胤不得不重视,当晚就接见了这批击鼓诉冤的考生,详细询问情况。

    徐士廉一个落第举子,没想到能得皇帝亲自召见,心情十分激动,不过这位落榜生的心理素质和口才显然比那位及第的武济川强得多,他面对皇帝不仅毫无紧张畏惧之色,反而镇定自若,侃侃而谈,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方今中外兵百万,提强黜弱,日决自上,前出无敢悖者。惟岁取儒为吏,官下百数,常常赘戾,以其授于人而不自决致也!”

    徐士廉的意思是说,科举取士与战场上选择将帅是一样的,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大事!身为皇帝,应亲力亲为,将取士之权收归君上,否则岂不是把施恩的机会白白送给大臣,那些中举的进士只会感谢主考官,皇帝的权威和恩情又如何体现呢?

    不得不说,徐士廉准确揣摩到了赵匡胤的心理,说明了科举取士之权对国家和皇帝的重大意义。本就打算集中皇

    权的赵匡胤恍然大悟,由皇帝最后复试进士,决定进退取舍,将官员选拔大权牢牢抓在手中,让进士都成为天子门生,对皇帝感恩戴德,这不正是他所追求的加强皇权么?

    于是乎,赵匡胤重新任命殿中侍御史李莹等人为考官,从落榜的三百多名考生中选出一百九十五人,加上之前及第的三十八人,一共二百三十三人,让他们在讲武殿上重新考试,并亲自监考。

    (本章完)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误入宋途》,“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iishu)是,,,,!




第五百九十二章 处罚结果
    【】(iishu),

    然而,重新殿试后的结果大大出人意料。

    二百三十三人当中,最终有一百二十七人考试合格,被赐进士及第,录取人数远超李昉第一次录取的三十八人,那位带头击鼓诉冤的徐士廉不出意外地名列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原来录取的三十八人中居然有十人在这次重试中落了榜,那个倒霉的武济川也在落榜之列,差点连当科状元宋准都被牵连在内,还在那状元还算真才实学,最后依旧被赵匡胤钦点了状元,虚惊一场,也令赵匡胤有所安慰。

    不过除此之外,赵匡胤就只剩下出离的愤怒。震怒之下,便令赵普彻查此次科举的内幕,看看李昉究竟有没有徇私。而他方才问赵普的,就是这件事情的进展。

    “回官家,老臣后来又令礼部官员出题测试了此案当中的士子武济川,所得结果是,此人还算有一些才学的,不过是否能达到进士的标准,确实是有待商榷!至于以他的水平为何能进士及第,他本人是抵死不承认与李学士有关,李学士本人也不承认有所徇私!经查,二人除了同乡的关系之外,并无任何亲戚关系!臣等又不能对其用刑,故而只能据此加以推定,二人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交易……”赵普据实汇报道。

    赵匡胤闻言,陷入了沉思。李昉为人宽厚温和,为人正直不阿,说他徇私,赵匡胤也是不信的,难道说二人真的存在某种金钱交易?不应该啊,李昉是翰林学士出身,最重视清名,家中又不缺钱,岂会为了一些金钱利益冒这么大的险呢?

    “官家,老臣以为,不管此事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身为主考官的李学士都难辞其咎!为了给天下士子一个交代,都必须对其严惩,以正科举之风!”赵普又进言道。

    一旁的卢多逊一听赵普提议严惩李昉,顿时有些急眼,连忙也奏道:“官家,微臣与李学士同在翰林院共事多年,对其秉性也有所了解。李学士为人谦虚谨慎,老实低调,要说他动用私情照顾老乡,倒是有可能,但把上百号考生落榜的责任全扣到他头上,难免有失偏颇!发生这种事情,想必也是李学士没有料到的,毕竟就算他铁面无私,亦难免有遗珠之憾!

    官家大可向朝中诸公询问李学士人品,就连开封府赵相公对李学士也是推崇有加!臣斗胆,还请官家三思后再做定夺,莫令朝廷损失一名贤臣!”

    本来以卢多逊的人品,他断不可能替李昉说这么多好话求情。主要还是他与赵普不对付,赵普赞成的,即便明知反对无用他也要硬杠一番,反正不能让赵普太舒坦。加上他与李昉同为翰林学士,李昉又是他的前辈,同为翰林清贵,学识渊博,自然看不上《论语》都没看全的半

    吊子赵普。如今赵普要求惩治李昉,同仇敌忾之下,对赵普的提议持反对意见也不足为奇。

    其实这当中还有最关键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知道最近赵光义正在拉拢李昉,尽管李昉为人正直,并未表态站队。而平日里他与赵光义都是同一个战壕里对抗赵普的战友,关系也不错,赵光义对他也没得说。而赵普自然也知道赵光义拉拢李昉之事,提议严惩李昉,也不免有私心在内,两厢比较之下,卢多逊自然要站出来替李昉开脱,断不能让赵普如意。

    其实卢多逊的一番话,已经动摇了赵匡胤的内心,但好死不死,千不该万不该,卢多逊的最后一句话,却令本能够逃过一劫的李昉又陷入了深渊。

    卢多逊自以为将赵光义也拉出来,以赵光义在百官之中的贤名,以及官家和兄弟的亲密关系,必然能够令官家对李昉从轻处罚。可是他却没想到,这时候的赵匡胤最不愿听到的,就是赵光义与朝中臣子交好的消息,这也是他最为忌惮的,可惜平日里善揣圣意的卢大学士,这次却打错了算盘。

    赵匡胤听了卢多逊所言,本来舒展的眉头到最后却突然一皱,眼中闪过一丝不快,不过很快便恢复如常。

    老二居然在拉拢李昉!这是赵匡胤从卢多逊话中读出的信息!

    赵匡胤脸上表情的微妙变化却被赵普尽收眼底,与赵匡胤打了几十年交道,他立刻了然于心,看似不经意的附和卢多逊道:“也是,李学士的人品,平日里老臣也是佩服的紧!既然赵府尹都如此觉得,那想来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卢多逊闻言心里一跳,直到这时,他才稍微有些意识到,自己似乎有些多嘴了……

    赵普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彻底令赵匡胤下了决心,他沉声说道:“朕也相信李学士的为人,断不可能做此等徇私之事!但此例不可开,士子的情绪必须安抚,就得有人出来担责,只好委屈李学士了!中书省拟旨:权知贡举李昉主持科考期间有负圣恩,免去其中书舍人一职,降为太常寺少卿,其余有关人等,皆按制处罚!原及第士子周济川等十人,终身不得参加科考!”

    李昉本是一位大才子,为人温厚,尚算忠心,赵匡胤对他的印象一直不错,本就不想过分责罚他,但想到自己弟弟正在拉拢他,心里气不过,有心杀鸡儆猴,最后还是下定决心贬了李昉的官,让他到清闲部门太常寺去静心反省。

    “老臣领旨!”赵普行礼道,嘴角却露出微微一笑。

    由中书省拟旨颁发的圣旨,可比皇帝自己下发的圣旨,更有权威性!太常寺主管祭祀,朝廷一年能有几次祭祀?从清贵的中书舍人到清闲的太常寺少卿,这李昉,

    这回是彻底栽了跟头!谁让他这么倒霉,又和赵光义走得这么近呢,这锅他不背谁背!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卢多逊心中叹了口气,心里有些发虚,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算好心办了坏事!不过好在,官家也只是降了李昉中书舍人的官职,并没有过多问责,属于棒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以后还是有机会复职的。

    “官家,那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的请罪奏折,该如何处置?”解决了科举之事,赵普又将话题转回到党项人身上。

    (本章完)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误入宋途》,“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iishu)是,,,,!



第五百九十三章 创新之举
    【】(iishu),

    “哼,那群养不熟的白眼狼!”赵匡胤顿时来了气,怒道:“年初刚给的赈济,糟践完了就反过来咬主人一口!打不过又跑来求饶,当朕是什么,当我大宋是什么?下旨申饬李光睿,命其尽快从府州撤兵,损失自行承担,明年的贡奉,一点都不能少!不好好教训这帮蛮子,让他们好好长长记性,还真以为朕好欺负,怕了他们呢!”

    “官家,只怕如此容易激化矛盾,万一到时候这李光睿投了辽人……”卢多逊担忧道。

    “他敢?”赵匡胤霸气道:“区区党项蛮子,连府州折氏都打不过,还敢与朕的大宋叫板?本想让他李光睿消耗消耗府州折氏的实力,没成想却被打成了筛子!你道他李光睿上这折子之前就没想过投了辽人?定是权衡之后才装模作样上的请罪折子!若是他敢投了辽人,我大宋将士可不是吃素的,直接打到夏州去,端了他老巢便是!”

    经过葭芦寨一役,赵匡胤算是看清了党项人的真正实力,不过是只会叫的纸老虎,不,老虎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会叫的看家犬罢了,因此对待党项人的态度也强硬了许多。

    见赵匡胤语气坚决,卢多逊也不好再说什么。他本就只是个翰林学士,对于国事没啥话语权,今日能够列席,也只不过是凑巧赶上罢了,眼看着没什么事了,便准备请辞离去,抓紧向赵光义报信赵普落井下石整治李昉的事情,说不定还能从赵光义那儿捞点报信的好处!话说囊中羞涩,好久没有去那勾栏院里喝花酒了……

    不过还没等卢多逊有所动作,赵匡胤接下来的话,却令他有些懵圈,连喝花酒的兴致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对了,卢卿家,最近薛相公正在监修梁、唐、晋、汉、周五朝史书,你家学渊博,见多识广,朕决定让你顶替李昉,升任中书舍人,挂参知政事职,共同参与编纂五代史,不知你意下如何?”赵匡胤笑着对卢多逊说道。

    卢多逊一听眼泪都快下来了!升任中书舍人,还给个参知政事的副宰相职位,这自然是相当令人高兴的!可是升官了却让他去编纂史书,这不是相当于变相雪藏么?不仅雪藏,还特么要去干苦力!

    薛居正也是参知政事,但因为年纪大了,又因为宰相之权被赵普独揽,相当于是个被架空了的副宰相,发挥余热去监修史书,那是无可厚非。可他卢多逊正值壮年、年富力强,居然让他和一班糟老头子一起修史书,这不是糟蹋人么?哪怕让他到其他部门当个有实权的小官,或者外放当个知州,也比当这个修史的副宰相要强啊!

    本来从江南出使归来,卢多逊就做好了被赵匡胤重用的准备,今日官家召见他,他也有预感是给他安

    排新的职务,可没想到等来的结果却是这样,不免有些心情低落。

    卢多逊想了半天,也搞不明白赵匡胤这么安排的用意,也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话,得罪了官家?

    好在这修史的工作只是暂时的,自己还挂着参知政事的职务,等到史书编纂完成,应该是可以转正的吧?只不过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官家安排,微臣岂敢不从,遵旨便是了!”卢多逊行礼回道,语气中带着些许幽怨。心里不爽归不爽,他哪里敢说不!真敢不从,那岂不是抗旨?恐怕到最后连史书都没得修!

    赵普在一旁看的是心里冷笑连连,这卢多逊当真是白读了这么多年书!看他这样子,连哪儿得罪了官家都还没搞清!谁让你和赵家老二走的这么近,还表现得如此明显,生怕官家不知道你和赵老二的关系!这回傻眼了吧,让你以后还敢在老子面前嘚瑟不!

    不过暗自得意的赵普心中也不免有些担忧。多年来,整个大宋帝国的官员体系中,他赵普身为宰相,一家独大,独揽朝中大权。虽然后来增设了两个副宰相薛居正和吕余庆了,但薛居正年老,一心养老,而吕余庆则身体不好,二人对他来说,都没有什么威胁。

    可如今,官家居然将卢多逊提拔为参知政事,这卢多逊正值壮年,将他升为副宰相,岂不是官家想利用他对抗自己?若不是这卢多逊此番站错了队,表错了态,恐怕就真的可能补了实缺,成了副相了。

    这绝对不是赵普愿意看到的局面!要知道卢多逊如今还只是个翰林学士,就处处与他作对,真让他补了副相的实缺,还不天天和自己闹翻天?

    赵普心中叹了口气,看来官家不仅对自己那锋芒渐露的亲弟弟有所不满,对他这个宰相,也是意见蛮大啊!

    宦海沉浮了几十年的赵普,此时突然有些意兴阑珊,狡兔死,走狗烹,看来他是时候考虑一下自己的后路了……

    第二天,朝廷就公布了科举案的处理结果,原中书舍人李昉降为太常寺少卿,士子武济川、刘睿等十人剥夺进士资格,终身不得参加科考!命礼部整饬诸州举人考试,今后旦逢科考,令诸州长吏精选僚属才学公正者充考试官,知贡举与考试官同阅试卷,不得优假,申禁私荐。殿试列为常式,及第士子参加完礼部省试之后,再参加殿试,名次皆由天子选定!

    随着这一道旨意一同发出的,还有关于嘉奖李俊文等人的旨意。因为是与党项人交战,打的还是一场防御战,鉴于党项人名义上还归属于大宋,说不好听一点,这都算是内部矛盾,不宜大肆嘉奖。所以赵匡胤只给李俊文散官职升了一级,从正七品致果校尉升到了从六品振

    威校尉,其余职务不变,赏银千两,其余人等皆有封赏。

    而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上表请罪,态度良好,鉴于情有可原,决定不予追究。

    旨意一出,朝野大哗。

    没有人注意李俊文等人的封赏和对党项人的处罚,都将注意力放在了对科举案的处置上。

    虽然李昉被降职,有人替其鸣不平,但是朝臣更关注的,是关于科举殿试常态化的举措。

    这次科举案,不仅成为殿试的发端,而且自此确立了科举由乡试、省试转变为乡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

    皇帝亲自考校中榜者,决定取舍进士人选,今后所有及第士子都将成为天子门生,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主考官与士子的师生关系,但是自此帝王从中插上一脚,对国家选材有了更大话语权,这将是科举史上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皇权得以集中的表现。

    赵匡胤无意中的一个举措,却改变了整个科举。

    (本章完)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误入宋途》,“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iishu)是,,,,!



第五百九十四章 来而无往非礼也
    【】(iishu),

    “啪!”赵光义府邸,书房内,刚刚送走了卢多逊派来的送信人的赵光义,将茶盏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茶水四溅,在场的亲信柴禹锡、傅潜等人吓了一跳,俱都不做声。

    赵光义很少这么生气,看来这下子是真的动怒了。

    “赵普老匹夫,安敢如此欺我!日后定要他十倍奉还!”赵光义摔完茶盏犹不解气,四下张望,想要再摔些东西发发火。

    柴禹锡等人赶紧护住书房内的珍贵玩意儿,以免自家主子发完火之后又肉疼。

    赵光义之所以骂赵普,正是因为卢多逊带口信告诉他李昉被贬的真实原因。当然,他自己的神助攻行为被他省略,重点添油加醋说了赵普在官家面前诋毁他赵光义的话。赵光义本就与赵普势同水火,卢多逊的这一番火上加油,自然令他怒火中烧,但又无处发泄,只好躲在书房里摔杯子。

    这种事情放在往常,卢多逊都会亲自上门向赵光义告状。可是这次只是派了家中官家来报信,说明卢多逊也有意识的在疏远赵光义,以卢多逊的墙头草性格,肯定是在自家大哥那儿察觉到了什么,才如此刻意为之,这也是赵光义心里憋屈,无处发泄只能摔杯子的原因之一。

    “东翁息怒,切莫冲动!那赵普再怎么说,都是赵家的家奴,东翁怎么说也是官家的亲兄弟,与官家可是血亲,关系比那赵普要亲得多,这就是莫大的优势,切莫被那老匹夫扰乱了阵脚!不过一个李昉罢了,反正他也还未表态投靠咱们,丢了也就丢了,没什么损失……”柴禹锡安慰道。

    “就是,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翰林还不好找么!赶明儿卑职上那翰林院,给大官人抓它个十个八个来……”傅潜也上赶着附和道。

    “你懂个甚!”赵光义白了傅潜一眼,叹了口气道:“最是无情帝王家!我不是气损失了一个李昉,而是气赵普明知道本府在拉拢李昉,却还要落井下石!当真不把本府这个皇弟放在眼里!这是谁给他的胆子,还不是上头那位!依卢多逊所言,赵普那老贼随便几句话,就令官家动了惩治李昉的心思!官家这么做,难道不是在警示本府么?自古为了权力,兄弟相残之事还少么?我那大哥,已不是十几年前的那个爱护弟弟的大哥了,这让本府怎能不担忧呢……”
1...154155156157158...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