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他们跟着牧民们一起生产、放牧、驻防,空闲时间士兵也顺带着训练牧民。

    陈远宏也把驻地从沙柳河搬到了后世的茶卡盐湖旁。

    对于茶卡盐湖这个大金矿,陈远宏调集了精兵强将,大搞建设,一个多月下来,已经初具规模。

    他把第四军团的驻地安排在了这里,茶卡府就修建在盐湖旁,相隔不超过十里地。

    “这一个多月调查下来,情况大致摸清了吗”

    “清楚了,这个地方真是一个天然的大宝库。”

    王盼感叹道:“就是耕地有点少,只有74600亩,但是草场面积可就不得了了。

    有700多万亩,盐湖里的盐就不用说了,更主要的是制造火药的芒硝,储量更是惊人。”

    陈远宏笑而不语,那是当然了,后世探明茶卡盐池芒硝储量为2141.09万吨。

    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结晶体,稍加处理,就可以直接制造火药。

    “现在招了多少工人了。”

    “共有8326人,流民有8人。”

    “明天看看去。”陈远宏兴致昂然的说道。

    第二天早饭后,大家直奔茶卡盐湖而去。

    茶卡盐湖夹在祁连山支脉完颜通布山和昆仑山支脉旺尕秀山之间。

    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最东段、茶卡盆地西部,南面有鄂拉山,北面为青海南山与青海湖相隔。

    两山常年积雪,雪山倒影在湖面,形成水天相交、盐湖与雪峰交相辉映,被称为“天空之镜”。

    盐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天空白云悠悠,远处山顶白雪皑皑。

    蓝天白云、雪山映入湖中,如诗如画。

    四周牧草如茵,羊群似珍珠洒落。

    湖中有好几座盐堆成的白山,沙滩都是白色的大颗粒结晶盐铺的。

    人漫步湖上,犹如进入盐的世界。

    其实很多人已经看到过这种景象,但大家还是忍不住热血沸腾,毕竟这全都是钱啊。

    陈远宏蹲在湖边,揭开一块十几厘米的盐壳子,抓起一把青黑色的结晶盐。

    放在嘴边舔了舔,闻着那股青盐特有的香味,陈远宏不由得心花怒放。

    这时代,凡是有钱有点身份的人,都是用青盐水漱口,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

    茶卡青盐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品牌,有一个皇帝就是茶卡青盐的死忠粉丝。

    据史料记载,建奴皇帝乾隆在漱口的盐上有自己独特的喜爱,那就是茶卡盐。

    乾隆对茶卡盐喜爱到什么程度呢他漱口必用茶卡盐,不但如此,连菜肴中调味也要用茶卡盐。

    据说有一次因为战乱造成了盐路不通,而宫中的茶卡盐又使用完了

    &




第412章 战西北(四十四)
    扬老坎一屁股坐在沙滩上,絮絮叨叨的说了起来,陈远宏也不好多说什么。

    他干脆招呼大家一起坐下来,老老实实的听着。

    “在盐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很多次的演变,到现在已经是形成了规范。

    刚开始生产出来的盐,能吃就行。

    在这个时期,我们对于食盐的组成基本上没有标准,只要干净,苦味低些,是咸的就可以了。

    这种食盐很多都是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

    没有经过其它处理,质量很差,其中还含有一些有害物质。

    盐依照自然存在的状况,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四种。

    古时的人并不将天然盐看作是盐,而是称之为卤。

    最早采制的盐,可能是海盐。

    古籍记载,炎帝,有说神农氏时的宿沙氏开创用海水煮盐,史称“宿沙作煮盐”。

    宿沙氏其人,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实际上用海水煮盐,应当是生活在海边的先民们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创造出来的。

    也许宿沙氏将煮盐的方法提升推广,后人也就将采制海盐的发明权归到了他的头上。

    湖盐又称池盐,内陆的盐湖,由于受干燥气候影响,能够自然生成结晶盐。

    古老的河东盐池,就是借助风和太阳的蒸发作用,自然生成食盐。

    史称“解盐”、“潞盐”或“河东盐”。

    河东盐池很早就出现在史籍的记载中,盐池采盐的历史也许并不比海盐晚。

    现在我们眼前这个茶卡盐湖即盛产这种池盐。

    池盐具有自然结晶的特点。

    晋人王著《洛都赋》云:“河东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沃,成之自然。”

    是说池盐不需火煮,自然可得。

    河东盐池地处黄河流域,可见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应当很早就接触到这种天然池盐。

    现在很难确定池盐与海盐的发现及食用孰先孰后。

    因为海盐也可由滞存浅滩的海水经风吹日晒,因蒸发作用而自然结晶生成。

    生活在海边的先民,也会很早发现并食用这种自然结晶生成的天然海盐。

    自然生成的池盐和海盐,以及露出地表的岩盐,自然溢流外泄的盐泉和随地可得的土盐。

    只要在生成这些天然盐的地域内有人活动,先民总会或迟或早发现它。

    只是由于时代久远,也就不易判定池盐与海盐发现的时序先后。

    井盐出现也许稍晚一些,依文献记述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巴蜀地区。

    《华阳国志》说是知天文地理、识水脉的李冰发明了盐井开凿技术。

    李冰在治水的同时,勘察地下盐卤分布状况,凿出了盐井。

    先民大体都是取海盐、湖盐、井盐的卤水做原料。

    或用柴火煎熬,或风吹日晒,水分蒸发后便能得到盐。

    宋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

    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

    海盐锅煎之法和用具,从元朝到现在,并无明显差异。

    煎盐耗费大量柴草,费工费力。

    从北宋开始,海盐出现晒法,由于技术的原因,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煎盐仍多于晒盐。”

    陈远宏想了想,确实是这样的,直到清末,技术逐渐完善起来,海盐各产区才改用晒制之法。

    “在南方如海南岛地区,阳光充足,是晒盐理想的场所。

    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

    最后再将卤水存在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

    井矿盐的生产分为采卤和制盐两个环节,自流井提取天然卤的方法多为提捞法。

    井盐制盐采用煎法,与海盐煎法相似。

    湖盐分为原生盐和再生盐,主要采用采掘法或滩晒法生产。

    有些盐湖经过长期蒸发,食晶沉淀湖底,如咱们眼前的茶卡盐湖。

    历经数千万年变化形成了干湖,盐晶暴露在表面,不需经过加工即可直接挖取。

    小老儿估计湖底的结晶体,至少在三丈以上。

    &



第413章 战西北(四十五)
    “如何快速的制盐,杨师傅是行家,我就不多说了。

    其他方面我提一点意见吧,我希望在这个湖中浅水区修几条机车道。

    深水区就驾船打捞,多修一些洗盐池,还要把制硝池留出来,这个你们自己规划。”

    随后几天,茶卡盐湖成了热闹的大工地。

    陈远宏又当起了甩手掌柜,在茶卡府里和大家策划如何攻打河套。

    “现在咱们今非昔比,骑兵人数有11万之多,但不可能都拉出去。

    攻打河套地区,我准备带2万骑兵,2000火枪兵,一千鹰扬炮手。

    大家回去精挑细选一批人出来,我决定7月1号出兵,大家还有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其木格来到金银滩草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走四方贩皮货的皮毛商人。

    为了得到足够的情报,他和随从阿古木走遍了所有的地方,估计两人还得待很长一段时间。

    大半个月的所见所闻,颠覆了其木格的认知。

    他从来没有见到过不拉拢贵人,反而去讨好那些贱民的官员,他认为分牛羊牧场就是在讨好贱民。

    从古到今,这些东西都是贵人的私有财产。

    他自己就有一块私人牧场,七八个奴隶,上百头牛羊马匹。

    所以对陈远宏这种分牛羊牧场的行为深恶痛绝。

    决不能让这个人打跨忠顺王,绝不容忍他在河套这样搞。

    现在的忠顺王是卜失兔,撦力克长孙,曾经驻牧于青海。

    1607年,撦力克死后,卜失兔赶回库库和屯城(归化城,即呼和浩特市)嗣汗位。

    三娘子支持自己的孙子素囊台吉,控制彻辰汗的兵符和顺义王的印信,不让卜失兔即位。

    直到1611年,各部首领都支持卜失兔,三娘子只好将交出兵符和印信,不久去世。

    1613年,卜失兔正式即位,朝庭册封他为第四代“顺义王”。

    其木格发现这几天骑兵有集结现象。

    他心里很着急,趁着今天沙柳河的集市,看能不能探听到有用的消息。

    集市上人头攒动,这些往昔的贱民们个个喜笑颜开,肩挑手提着换来的各种物品。

    特别是钢制犁头,已经成了最畅销的物品,就连他自己都换了不少。

    以往被真相台吉赶到深山老林里的藏人、羌人、番人,现在也纷纷走出大山,在各处定居下来。

    以往在仙海周围,金银滩草原上,由于民族众多,为了渔猎牧地之利。

    各部之间为了抢夺地盘,几乎天天都有争斗打死人的惨剧发生。

    有些还成了世仇,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没有一起械斗事件发生。

    街头还时不时可以看到互相认识的人,在热情问候的时候,互相递上卷烟。

    谈笑之间吞云吐雾,看样子大家都相处的很和睦,让其木格也不得不感叹陈远宏的治理确实有效。

    他牵着马,在一家叫做西海酒楼的旅馆前停了下来,要获得消息,这种地方是最好的场所。

    旁边的阿古木把两人的坐骑在拴马桩上拴好,其木格拍了拍身上不存在的灰尘。

    他向迎来的店小二笑道:“伙计,我们两人要在镇上呆一段时间。

    请把我们的马儿照顾好,再给我们来两间上房,哦,还有上房吧。”

    “有,有,两位客官请。”店伙计殷勤的把他们引入店内。

    “客官的行囊要交柜吗还是”

    “不麻烦你了,我们自己带回房中。”

    “请两位尊客把路引拿出来,我好查验登记。”店伙计翻开薄录,笑呵呵的说道。

    “还要路引”他皱着眉说道。

    “呵呵呵!没办法,这是大帅定下的规矩。

    任何没有路引的人,都会被巡捕带到捕房问话,喏,你看那里。”伙计指了指街角。

    &n



第414章 战西北(四十六)
    一人穿着一件土黄色的短褂,四方脸、粗眉大眼,看着有些木纳。

    圆脸儿支起他的短胖手,托着下巴,斜歪的身子。

    一双眯眯眼咕噜咕噜的转动着,全力倾听着两人的对话。

    只是大堂里人声嘈杂,他没有办法听清楚两人究竟说了些什么,非常的失望。

    只能气呼呼的用他那两只眯眯眼儿,不怀好意的死盯着两人。

    阿古木在二人对话时,眼睛不时的扫视四周,发现了圆脸儿在偷听。

    小二走后,他小声的对其木格说道:“注意对面那两个家伙,他们在偷听您说话。”

    阿其格瞟了对面一眼:“早就注意到他们了,放心吧,没事。”

    两人边喝酒边交谈起来:“哦,对了。

    咱们在几个客栈都没借到地理志,这个旅店这么大,应该有吧。”

    “借到了,店家为了方便旅客游山玩水特地制成的,对咱们来说有点用,汉人可真聪明啊!”

    阿古木将地理志递给其木格,翻到其中的一页指着说道:“看到没有,原来咱们还不知道。
1...121122123124125...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