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吐蕃在西域的扩张受到连续挫败,甚至与阿拉伯帝国联盟也不能占得丝毫的便宜。

    首先在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吐蕃与大食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

    拔汗那国,中亚古国,在锡尔河中游谷地,今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纳地区,汉代称大宛,都西鞬城。

    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璟率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夺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汉那,威振西域。

    然后是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突骑施联合吐蕃和大食(阿拉伯)攻打四镇,被唐朝再次击败。

    接着是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吐蕃大军攻打唐朝属国小勃律,北庭节度使张孝嵩率疏勒副使张思礼以步骑四千救援,大败吐蕃军。

    而阿拉伯方面,首先在被阿拉伯人称为“列王之父”的阿卜杜勒。

    麦立克(685—705年在位)的任命之下,哈查只伊本优素福被任命为掌管东方的最高权利者。

    在他的领导下,阿拉伯的疆域向东方获得了极大的扩张,由于垂涎中国的富庶。

    他应许他的两个大将之一,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

    于是古太白本巴西里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

    而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但是他俩都没有能跨过中国的国界。

    后世柏杨这个汉奸乱写中国史,把这个事件和怛罗斯战役混为一谈,其心可诛。

    在开元三年和开元五年阿拉伯对中国的战争均遭到失败之后,阿拉伯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

    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更因为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和吐蕃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而无暇顾及西域。

    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军事加上宗教的影响,使得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栗特诸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一边。

    为了对抗阿拉伯在西域扩张,唐朝利用突骑施给了阿拉伯相当沉重的打击。

    (突骑施是一个突厥族的部落,可汗名叫苏禄)玄宗初年,突骑施在伊塞克湖和巴尔喀什湖之间崛起。

    到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向唐朝称臣,被唐朝封为左羽林大将军、顺国公,赐锦袍、钿带、鱼袋七事,为金方道经略大使。这一大堆的封号,最为重要的是最后一个金方道经略大使。

    &nb




第422章 河套之战(六)
    小勃律的转向,使得西域诸国向唐朝进贡的通道被堵死,于是“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

    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上吐蕃重兵驻扎于此,当时的四镇节度使田仁琬曾3次讨伐均未成功(“安西都护三讨之无功”)。

    于是在天宝六载(747),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

    高仙芝行军百余日,从安西出发,经过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进入握瑟德(今新疆巴楚东北)。

    再经过疏勒(今新疆喀什),翻过葱岭(今帕米尔),过播密川,抵达小勃律特勒满川。

    最后会师于吐蕃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连云堡南面依山,北临婆勒川。

    此时吐蕃连云堡有万人吐蕃兵防守,在激烈的攻防战中,唐军斩五千人,活捉千人,获得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

    吐蕃在小勃律的屏障被高仙芝拔除了,由于监军边令诚畏惧而不肯行。

    仙芝只好留下三千兵,让边令诚领着守城,自己率兵继续深入,进逼坦驹岭。

    坦驹岭山口,海拔4688米,是兴都库什山著名的险峻山口之一。

    登临山口,必须沿冰川而上,别无其它蹊径。

    这里有两条冰川,东面的一条叫雪瓦苏尔冰川,西面的一条叫达科特冰川,冰川的源头就是坦驹岭山口。

    这两条冰川长度都在10千米在以上,而且冰川上冰丘起伏,冰塔林立,冰崖似墙,裂缝如网。

    稍不注意,就会滑坠深渊,或者掉进冰川裂缝里丧生。

    1913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勘察了一千年前高仙芝先生行军路线后。

    评论曰:“数目不少的军队,行经帕米尔和兴都库什,在历史上以此为第一次,高山插天,又缺乏给养。

    不知道当时如何维持军队的供应即令现代的参谋本部,亦将束手无策。”

    又叹曰:“中国这一位勇敢的将军,行军所经,惊险困难。

    比起欧洲名将,从汉尼拔,到拿破仑,到苏沃洛夫,他们之越阿尔卑斯山,真不知超过若干倍。”

    最后终于以千余人大破小勃律,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

    史载“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

    这个皆震慑降服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帕米尔诸国又重新臣属于唐朝这是不争的事实。

    天宝八载(749)十一月,吐火罗(在今阿富汗北部)叶护失里伽罗,上表唐廷:

    朅师国(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尔)王亲附吐蕃,此王切断了小勃律与克什米尔之间的交通。

    所以失里伽罗欲发兵击破朅师国,请求唐朝调发安西兵助战,来年正月至小勃律,六月进至大勃律。

    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奉命出军,遂于翌年二月击破朅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

    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吐蕃和大食誉为山地之王。

    高仙芝的胜利,也标志着大唐帝国,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

    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

    大唐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

    高仙芝在库车驻地上,其行为俨然是中国在中亚的总督。

    就在高仙芝忙于对付吐蕃的时候,阿拉伯的国内发生革命。

    747年6月9日,阿拔斯人在呼罗珊开始了对伍麦叶王朝(中国称之为白衣大食)的战争,艾卜勒阿拔斯以呼罗珊为基地,在内战中节节胜利。

    终于在750年4月26日攻陷首都大马士革,阿拔斯王朝(中国称之为黑衣大食)建立了。

    在初步解决



第423章 河套之战(七)
    大唐名将李靖击灭突厥之后,被人弹劾说“治军无法,突厥珍物,掳掠俱尽”,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史书记载高仙芝:“颇能散施,人有所求,言无不应”,可以明显的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很贪财的人。

    高仙芝旨在恢复大唐在河中地区势力的行动,自然会遭到阿拉伯帝国的反击。

    怛罗斯(今哈萨克江布尔城附近)战役,终于在天宝10年(公元751年)爆发。

    这是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大唐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大唐。

    关于这场战役,首先罗列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

    唐朝方面,主将是高仙芝,副将为李嗣业,别将为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

    高仙芝时代“凡镇兵四十九万,安西节度兵二万四千。”

    怛罗斯之战,居然出动安西都护府八成以上的兵马,说明这次高仙芝是下了血本的,也是对即将和阿拉伯的大战有心里准备的。

    唐军虽说是马步混合部队,但是唐军的步兵均有马匹,平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战,战斗力极为强大。

    阿拉伯方面的主将是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阿布,手下大将为齐雅德伊本萨里,兵力为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

    加上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总兵力当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

    在兵力方面,阿拉伯联军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的。

    在素质方面,呼罗珊是阿拉伯历代经营的军事重镇,又是阿拔斯王朝起家的地方。

    呼罗珊,大部分在今伊朗境内,一部分在阿富汗赫拉特一带和土库曼斯坦境内的马雷一带,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呼罗珊骑兵的素质在阿拉伯帝国中当属翘楚,都是精锐。

    地理方面,观察地图以及结合史书我们可以看出。

    高仙芝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深入七百余里”,其实已经在阿拉伯的地盘上作战。

    阿拉伯在补给,情报等方面占了绝对的优势。

    兵器方面,唐军步兵均用陌刀,威力极大,列阵而出则“如墙而进”,肉搏时候威力不减。

    史载李嗣业用陌刀肉搏“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

    骑兵方面则是轻重骑兵结合,一般使用马槊,在近身肉搏时候则是用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唐样大刀”。

    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

    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

    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

    唐朝军队在武器上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成熟的弩,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

    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

    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单弓弩射程百六十步(240米),在不同范围均可以形成威胁。

    阿拉伯军队在这方面显然逊色不少。

    由于高仙芝在与阿拉伯大军对战之前,曾经围攻怛逻斯城,我们有理由推测高仙芝还使用了车弩,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床弩。

    史载车弩“十二石”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

    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



第424章 河套之战(八)
    关于葛逻禄部反叛的原因,这是和阿拉伯人交易的后果。

    葛逻禄人帮助阿拉伯人打败大唐军队,而阿拉伯则默许葛逻禄人在两河流域附近的扩张。

    这一点从葛逻禄部原本的领地是塔尔巴哈台和乌陇古河畔,从巴尔喀什湖东端,一直延伸到额尔齐斯河。

    而怛罗斯之战获胜之后,其领土已经扩展到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伊塞克湖以北的整个伊犁河流域。

    原西突厥汗庭几处驻地,都处于葛逻禄人的统治之下。

    这样在阿拉伯人鼻子底下的大规模扩张,阿拉伯人却不闻不问,显然是怛罗斯之战交易的结果。

    安西都护府在怛罗斯之战后损失惨重,精锐损失殆尽,但是大唐帝国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

    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

    这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是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的。

    怛罗斯之战的后果是,阿拉伯帝国完全控制了中亚,中亚开始了整体化的过程。

    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造纸术由是西传。

    撒马尔罕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造纸中心,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从而使西方摆脱了中世纪的愚昧和黑暗,使广大的平民也可以受教育,从而向奴隶贵族社会和工业社会融合在一起。

    造就了后世所谓的表面光鲜,龌龊脏脏无比的西方奴隶制文明。

    西方国家的真正权力,国家的方方面面,权力和金钱,始终掌握在这1%的贵族后代手里,以后世西方美利坚为代表。

    仔细看这些国家,其实都是奴隶制演化出来的,那一张张所谓的选票,不过是给老百姓留一点所谓的念想而已,和他们的一神宗教异曲同工。

    大唐最后退出中亚的争夺,不是因为怛罗斯之战,而是因为安史之乱。

    因为安史之乱,即使是怛罗斯之战获胜,大唐依然会退出中亚,这是必然的结果。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

    唐朝在西域的辉煌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只留下那些不朽的诗篇还在被后人传唱

    这个时代,强者为尊,没有后世国际上那么多国家牵制中国,可以从容处理一神宗教问题。

    绝不能出现后是那种有教无国,宗教大于国家民族,大于一切的一神邪恶教派出现。

    所有的宗教领袖,必须由国家指定,所有的宗教寺院,必须悬挂国旗,必须唱国歌,一切宗教不能有私产,费用由国家划拨。

    不能向小孩传播宗教思想,宗教院校的教师,必须由国家考核指定。

    一切宗教人士不能入党,40岁以下的人不能加入宗教,所有的宗教习俗,必须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

    这些宗教条款,就是以后中华大帝国的立国标准。

    反抗,呵呵呵!西域原来是个佛教传统地区,后来怎么变成了绿教地区生命和宗教,他们自己去选择吧。

    为什么中国人自古以来排斥那些邪恶霸道的一神宗教,其实是我们的先贤智慧的结晶。

    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形成的一种普遍的文明现象,我们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真正的,没有注水的文明。
1...124125126127128...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