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无论这些宗教怎么忽悠,绝大部分老百姓相信。

    人要靠自己努力活着,而不是靠一些什么看不见的上帝、下帝、真主、假主、神仙、佛陀什么的。

    我们的祖先早就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第425章 河套之战(九)
    看着那个夷字,陈远宏觉得无比的讽刺,这帮小偷、骗子、强盗,无恶不作的人渣。

    古人把这些人叫做夷,真的是太看得起他们了,这就是一帮无恶不作的人,怎么卑鄙怎么来。

    估计他们看了中国的儒家的忠孝仁义礼智信,肯定觉得很好笑,专门研究了一整套对付咱们的办法。

    对比一下他们希腊神庙上的那些水泥柱子,上面还印着1864年的字样,还有工匠的名字

    再对比一下玛雅人的金字塔和埃及的金字塔,就知道玛雅人为什么被灭绝了

    他们创造一个所谓的一神邪恶教派,就是为了杀人放火过后,假装忏悔一下,然后就被原谅了。

    谴责声音大了,实在说不过去了,就说是上帝的旨意,他们是代表神在行使权力。

    偷盗取了中国的文化知识和财富,然后弄了一个专利出来,说的冠冕堂皇,是为了保护所谓的知识产权。

    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别学他们,因为只有小偷强盗,才知道怎么预防别人偷窃自己的技术。

    中国人就从来不搞什么专利限制,太善良,我们的知识和技术都是共享的。

    最后这些西方国家,靠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成了暴发户,反而歇斯底里的抹黑中国,这是为什么

    日本人把西方那一套学得彻彻底底,他们的遣唐使和外国的传教士都是一路货色。

    鸦片战争之前,全世界90%的茶叶产地在中国。

    因为巨大的经济利益,围绕着茶叶爆发了大量战争和冲突。

    而真正摧毁中国这个茶叶帝国的,是苏格兰园艺师、英国茶叶间谍罗伯特福琼。

    1662年的英国皇宫,一场规模盛大的婚礼正在举行。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要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婚礼宴会上,宾客们惊奇地得知。

    凯瑟琳频频举起的高脚杯中盛的并不是葡萄酒。

    而是一种从未听说过的、来自古老中国的神秘饮料红茶。

    由于凯瑟琳皇后的亲身示范,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王室带头、上流社会紧跟,加上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在世界贸易中称雄,得以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大量供应本土市场。

    平民百姓也开始大量饮用从此,喝茶渐渐演变为英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7世纪前全球90%茶叶产自中国。

    所以,茶叶对中国人来说是日常用品,对西方人而言却是奢侈品。

    由于英人嗜好红茶,而福建武夷山是当时世界红茶的主要产地。

    因此,在对外茶叶贸易中,欧洲人“且以武夷茶为中茶之总称。”

    当时,中国茶叶,都是由山西商人。

    经由福建—江西铅山河口—九江—武汉—天津或大同—内蒙—恰克图直至鹿特丹。

    再由荷兰商人售往欧洲大陆各地。

    所以,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好中国武夷山的茶叶市场。

    于是1644年他们在厦门设立贸易办事处,开始与荷兰人在茶叶生意上短兵相接。

    1652年至1654年,英荷两国爆发了第一次“英荷战争”,英国胜出。

    1665年至1667年爆发了第二次英荷之战,由于英国再度获胜。

    从而摆脱了荷兰人,渐渐垄断了茶叶贸易。

    1669年,英国政府规定茶叶由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

    从此,英国政府由厦门收购武夷茶,大量将中国茶输入欧洲市场。

    红茶文化在英国流传开来以后,一个不产茶的岛国要喝茶,只能花白银从中国进口茶叶。

    当时的中英贸易品,主要是茶叶、丝绸、瓷器、漆器。

    其中以茶叶为最大宗,占中英贸易总额的80%以上。

    而英国能输往中国的商品并不多,所以贸易逆差十分巨大。

    人们口中那个风光无限的大英帝国,对其中的巨额利益无比的眼红。

    当时他们还没有能



第426章 河套之战(十)
    最后,这批中国茶树落户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阿萨姆和大吉岭。

    在福琼的帮助下,印度及锡兰都引进了茶树工业。

    从此,印度横空出世,成为红茶出口第一大国。

    印度、锡兰等英国殖民地的红茶逐渐成为世界红茶的主流。

    欧洲红茶市场逐渐摆脱了对中国的依赖。

    1866年,在英国人消费的茶叶中,只有4%来自印度。

    到1903年,这个比率却上升到了59%。

    而当时,在世界上销售给西方人的茶叶中,中国茶叶所占的比率下降到了10%。

    对此,勤劳而善良的中国人,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茶叶机密是怎样泄漏出去的。

    1792年,英国著名外交官马嘎尔尼在其日记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整个欧洲都对中国着了迷。

    那里的宫殿里挂着中国图案的装饰布,就像天朝的杂货铺。

    真货价值千金,于是只好仿造”,他所抱怨的是当时欧洲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大量输入欧洲,并迅速引起人们的尊崇。到17—18世纪时,欧洲又兴起了长达百年的“中国热”。

    在这一热潮中,中国的各种商品深受欧洲各阶层的追捧。

    然而由于当时远洋贸易的局限,中国商品往往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欧洲各国便出现了一股仿造中国商品的热潮。

    早在公元前1世纪时,中国的丝绸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的罗马帝国。

    当欧洲人第一次见到这种轻盈柔软、光彩夺目的织物时,立即视其为珍品,争相购买。

    据记载,有一次恺撒曾穿着一件中国丝绸做成的袍子去看戏,结果在整个罗马都引起了巨大轰动。到公元4世纪时,罗马人越来越崇尚丝绸。

    此后 1000多年的时间里,丝绸都是欧洲最大宗的进口商品之一。

    直到18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每年的丝绸进口量最多竟达75000余匹。

    为了保护国内贸易,制止大量财富流向中国的势头,欧洲各国很早就开始极力抢夺丝绸市场。

    最初,他们先是通过各种卑鄙无耻的手段获取了中国的养蚕术。

    在此基础上,一些国家开始仿造中国的丝绸,并不断发布禁止丝绸进口的法令。

    到16世纪之前,意大利、法国已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丝绸生产基地。

    即便如此,直到明清时期,中国的丝绸仍在欧洲市场拥有极强的竞争力。

    由于“中国热”的影响,欧洲人更偏爱中国出产的丝绸。

    比如17世纪时,欧洲的贵妇们都喜欢穿中国丝绸面料的高跟鞋,并在鞋面上装饰中国风格的图案。

    尽管中国丝绸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仍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虽然欧洲当时生产的丝绸在质量上已与中国货不相上下。

    但其产品上的图案如龙、凤、花鸟等都处处仿造中国,并且特意注明“中国制造”以保证销路。

    为了更好地进行仿造,欧洲各国丝织厂的丝绸画师手里都有一本《中国图谱》。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欧洲产的丝绸都保持着强烈的中国工艺美术风格。

    瓷器作为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产品,也同样曾被欧洲所仿造。

    远在唐代时,中国瓷器就作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行销日本、印度、波斯和埃及等地。

    17世纪时,中国瓷器已在欧洲占有广大的市场。

    当时,中国瓷器在欧洲被视为珍玩,只有在西班牙和法国等大国的宫廷里才能见到较多的瓷器。

    贵族家庭也以摆设瓷器来附庸风雅,炫耀地位。随着“中国热”的流行,大量中国瓷器输入欧洲。

    据估计,仅在18世纪的100年间,输入欧洲



第427章 河套之战(十一)
    “中国热”流行欧洲期间,人们不仅喜爱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对漆器、壁纸等物品也极为推崇。

    1730 年,法国人罗伯特-马丁,仿造中国漆器获得成功。

    其产品的色彩以及中国风格的图案,深受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的钟爱。

    据说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尔夫人就十分偏好这种漆器。

    在她的住所里,到处摆满了漆制家具。

    而上面的图案如中国妇女、牡丹花等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英国,商人们为了满足英国贵族酷爱中国漆器的需要。

    往往不远万里到中国广州,购买大块漆器运回国内,然后改制成各种规格的屏风出售。

    更有甚者,他们有时还将英国的木制家具运往广州。

    请广州的漆工进行加工,然后再运回英国出售。

    即使当时一些著名的家具设计师,也完全仿造中国式样,以获得顾客的青睐。

    中国的壁纸是16世纪中叶,由荷兰商人传入欧洲的。

    当时即受到英、法等国人们的欢迎,上流社会的豪宅争相用中国壁纸作为装饰。

    随后不久,欧洲一些国家也开始生产大批中英、中法混合式壁纸,并于1688年获得成功。

    不过在质量上,欧洲的仿造品要逊色于中国。

    所以直至18世纪后期,英国仍不得不从广州、厦门等地贩运大批中国壁纸,以满足本国需要。

    白铜是古代世界冶金技术中的一项伟大成果,长期以来都为中国独有。

    大约16世纪以后,中国白铜运销到世界各地,为人们所赞叹。

    与此同时,为了掌握这种工艺技术。

    欧洲的一些化学家和冶金学家,开始仿造中国白铜,并试图破解其中奥秘。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些国家不惜巨资,通过东印度公司从广州购得中国白铜。

    经过一番努力,瑞典和英国的化学家,最终成功分析出了中国白铜的成分。

    随后,德国人于1823年仿造中国白铜取得成功,并重新命名为“德国银”。

    到 19世纪后期,开始投入大量生产的“德国银”已取代了中国白铜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就这样,凡是中国好的东西,欧洲人能吸收就吸收,能仿造就仿造,改个名字就变成他们的了。

    他们把中国人,中国文化研究得透透彻彻的。

    中国属于第一个文明型国家,真真正正的文明,而不是西方国家的宗教民族国家。

    这是两种文明,一种是高级文明,一种是低级文明。

    这种低级文明,从诞生之初起,就不停的厮杀,几乎年年都有战争。

    后世欧洲的一战二战,就是这种低级文明发展出来的。

    直到原子弹的出现,才制止了他们在全世界的杀戮,但是中东和一些小国,仍然在年年打仗。

    而就在19世纪,把中国的好东西学的差不多了以后。

    他们就在这一百多年里,设计了无数种想灭绝中国人的方法,而且有非常多的文字资料记载。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一个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了一本用生物战灭绝中国的著作。

    这篇文章代表了绝大部分西方人的观点:中国人以为不侵犯别人,不惹事生非。

    和他们保持友谊,循规蹈矩就能和平相处,对不起,这些低级文明不买帐。

    他们早就非常清楚地知道,中国即使强大起来也不会对外侵略:“中国并没有被证明是个好战国家。

    她并没有拿破仑一般的梦想,而只是积极投身于和平的艺术”。

    “中国并没有建立一个庞大的常备军,她建立一个非常出色高效的民兵组织。

    她的海军是如此之小,并成为世界的笑柄,她也没有试图加强她的海军”。

    “中国不是一个帝国主义的种族,而是勤劳,节俭,爱好和平的。

    战争被中国人看成一个不愉快的,但有时必须执行必要的任务”

    尽管如此,他们的结论仍然是“灭绝中国人”,不问青红皂白




第428章 河套之战(十二)
    而倭国人就更可恶了,这只西方人豢养的恶犬,和后世的呆湾人联手,从各个方面攻击抹黑中国。
1...125126127128129...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