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看到了这些朝廷改造完的烂地产出之后,之前对于植棉兴业计划无动于衷的地主士绅们,立刻心动和行动了起来。但是负责计划的李昌时拒绝将大片的圈占土地交给一两户大户,这无疑就让他得罪了不少地方士绅。

    而植棉兴业计划的成功,也让李昌时成为了一些户部官员的眼中钉。一个小吏出身的官员,因为这个计划越来越受皇帝重视,这让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情何以堪

    更不用提,在李昌时开辟出了植棉兴业计划的成功道路后,不少户部官员立刻便明白了其中的诀窍,这不仅是一个可以建立功勋的机会,也是一个非常有油水的位置。

    下面的地方士绅攻击李昌时徇私,户部的同僚则处处排挤他,这使得李昌时的处境顿时微妙了起来。

    今日被郭允厚叫来谈话的李昌时,听完了郭允厚对他新工作的建议之后,顿时心中有些不忿了起来。

    李昌时气恼之下有些幽怨的向上司说道:“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卑职自认主持植棉兴业计划以来,无一日不战战兢兢,无一刻不敢忘却陛下的吩咐。

    这些地方上的士绅大户,先是不肯和棉花司配合,禁止自家的僮仆承租棉田,现在却说我有意刁难地方,想要勒索士绅,这真是岂有此理。我,我要向陛下申冤…”

    郭允厚摆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拉下了脸对他训斥道:“你要申什么冤,陛下让你现在离开这个位置,就是为了保护你。

    如今植棉兴业初见成效,地主士绅对于改造农田种植棉花可谓是积极之至。这些地主士绅家中有着足够的资本和人手,如果他们能够投入到这个计划中来,就能大大的减少朝廷在这个计划中的投入。

    你之前的行事固然是给植棉兴业起了个好头,但也是大大得罪了这些地主士绅。但凡是肯改变旧式生产经营田庄方式,投入到新的农业生产关系中的地主士绅,现在都是朝廷的依靠对象。

    你若是在这个位置继续呆下去,恐怕就要成为众矢之的。就算是陛下也未必能够保得住你。陛下以为当为国家爱惜人才,这才先行撤下你,免得那些士绅继续结党攻击你,你还要什么可委屈的”

    被郭允厚这么一呵斥,李昌时顿时缩起了脖子,他能从一介小吏升到现在的五品郎中,没有郭允厚最初的赏识是不可能做到的。

    虽说以他的身份还成不了郭允厚的弟子门生,但平日里李昌时都是以师礼来尊敬郭允厚的。

    李昌时虽然不敢再继续抱怨下去,但还是向着郭允厚哀求道:“大人,就算是为了保护我,也不至于让我跑去海外,查访什么印度大陆的棉布制造业吧

    我长这么大都没有在河中游水过,这海上行船要是遇到什么风浪,岂不是连尸骸都无法找到,从此成为异乡之鬼下官宁可在陆地上待着,也不想去什么印度大陆。”

    郭允厚撇了一眼李昌时,这才恨铁不成钢的说道:“糊涂,陛下虽然把你从棉花司郎中的位置拿了下来,但却并没有忘记你的功绩,这才指派你去印度大陆考察。

    你好好想想吧,现在棉布的年税收额都已经仅次于盐和生丝了。和盐、生丝不同的是,棉布的年生产数量依然在快速提高,似乎毫无止境。

    农会那边试验出来的美洲棉种,亩产量是土棉的三倍,今年过后就可以大面积推广了,可见棉布的一年产量最起码也要翻上一倍才行。

    以今年投入市场的七千万匹布计算,那就是一亿四千万匹布,可收取700万元的税收。但是这些生产出来的布匹必须能够卖掉才能收的上税,能够容纳大量布匹的市场,除了东北面的朝鲜、日本之外,就剩下东南亚各藩国了。

    不过现在在东南亚还有印度布匹同我大明进行竞争,若是不去了解印度布匹的生产状况,我们又怎么能够确定棉布的生




第339章 人间天堂
    坐在马背上昏昏欲睡的彭祖春,被突然停下的坐骑差点摔下了马来。当他抱着马脖子完全清醒过来之后,正想对拉住自己坐骑的人发怒时,却听到家仆对自己说道:“小主人,向导说前面就是德里了,您可要把巡抚大人颁发给你的商业执照准备好啊,免得进城时遇到什么麻烦。”

    彭祖春听后,顿时抬头向前看去,发觉在碧波荡漾的亚穆纳河边上突然出现了一座气势迫人的红色城堡,在温暖的阳光下灼灼生辉,配上城堡身后的山脉剪影,这就像是一座被放大了的城堡雕塑一般精致,丝毫看不出什么杀气。

    彭祖春下意识的摸了摸胸口,感受到了胸前硬邦邦的文书后,才感叹的说道:“终于到了德里了么,还真是一趟遥远的旅程啊。”

    彭祖春是四川马帮商人彭得海的大儿子,随着奢安两土司叛乱的被平息,在内务府和民间商人的投资下,加上从陕西、河南、湖广迁入的民众,四川地方的经济开始迅速恢复了起来。因为奢安之乱导致的南方丝绸之路也重新被开通了。

    出云南经缅甸八莫或密支那到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乃至中亚、西亚,便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蜀身毒道了。从缅北越过那加山和帕特开山口进入印度阿萨姆,这一段地势较为平坦,是印度沟通中南半岛最为重要的一条交通线。

    从阿萨姆进入了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后,便是印度大陆上现在最为著名的丝绸纺织中心,现在属于一个叫做阿洪王国的管制之下。不过因为莫卧儿王朝对此地的用兵,使得这条商道依旧未能完全打通。

    马帮从四川带出的生丝、丝绸、麻布和食盐等货物,只能输送到缅甸地区。但缅甸的经济是无法消化掉四川数年积蓄下来的生丝、丝绸和麻布的。

    是以在彭祖春的建议下,彭家马帮第一次走了乌斯藏的商路,试图在前后藏销售这些货物。不过因为第悉藏巴同格鲁派之间的斗争,1200驮的货物只售出不到300驮。

    由于这趟货物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内务府的投资,三分之一来自其他商人的投入,他们如果就此返回四川,恐怕彭家马帮的名声就要倒了。彭祖春惹不起内务府,也不愿意断掉和内务府的合作。

    正因为有了内务府的投资,所以四川巡抚才破天荒的给他们发放了商队执照,要求途径各国、各地区给予交易方便。第悉藏巴只敢驱逐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货物。

    彭祖春不愿让内务府认为自己无能,于是干脆找了藏人向导翻过了群山。马帮从乃堆拉山口抵达了喜马拉雅山南面山坡,一个叫做哲孟雄的土邦,这里居住的是和藏人有所区别的雷布查人,不过这里还是被乌斯藏贵族古鲁塔希家族所管辖着。

    最近这些年,因为藏地内部的宗教战争,导致许多西藏人为了躲避战火而迁移到了这里。这些来自乌斯藏的新移民称这里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这些藏人之所以如此称呼,就是本地境内多山,平坦地区很少。西、北、东三面被高山围绕,如一个马蹄形的山谷。但是境内蒂斯达河流域地区却是非常适合种植水稻的地区。

    也正因为如此,管理此地的古鲁塔希家族还是相当富有的,他们以西藏双倍的价钱购买了90驮货物,并在接受了彭祖春送出的一些礼物后,还给他们派遣了一名去过德里的向导,并告诉他们这些货物只有德里才能卖的出好价钱。

    古鲁塔希家族的现任主事者蓬楚格纳姆伽尔,不仅向彭祖春表示了他对于大明皇帝的臣服之外,还希望在彭祖春返程经过这里时,能够带上他想要送给皇帝陛下的礼物。

    彭祖春刚开始还有些茫然,不知道这位蓬楚格纳姆伽尔为何要对自己这只商队表现的如此友好。直到他的家仆从当地的百姓口中得知,这位蓬楚格纳姆伽尔正准备成立自己的王国,但又担心遭到第悉藏巴和附近王国的反对,因此才想要得到大明的册封而已。

    从哲孟雄南下,地势就变得越来越缓和,最后就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平原,看着交叉纵横的河网和引水渠道,星罗棋布的稻田和一个又一个乡村,彭祖春差点以为自己回到了成都平原,不过这里好像是放大了数倍的成都平原。

    上千匹马、骡的彭家马帮的出现,自然是引起了沿途不少莫卧儿官吏、军队的窥探,不过凭借着彭祖春身上携带的大明四川巡抚颁发的执照,和马帮前进的方向是王朝首都德里城,这些官吏和军队最终还是放行了。

    印度大陆同四川不同,没有明显的四季,只有炎热的暑季、潮湿闷热的雨季和干燥凉爽的凉季,彭祖春发觉自己来的正是时候,这个时节正是凉爽的凉季。

    不过在沿着宽广的恒河向西前进的时候,彭祖春却发觉地面上变的越来越萧条了,经过向导的打听才知道,他们来的还真不是时候,去年和今年在德干、古吉拉特地区发生了一场大旱灾,导致了饥荒和叛乱,皇帝沙贾汗刚刚平息了叛乱返回了德里。

    彭祖春听说后便想要转身回头,前往没有受灾的孟加拉地区脱手商队的货物,但是却被当地的官吏给拦了下来。这些官吏的理由是,他们的到来已经呈报给了德里,如果他们掉头离去,恐怕会惹来皇帝的愤怒,从而让商队和这些官吏陷入到一场灾难之中。

    彭祖春自然是不太相信这些莫卧儿官吏所说的话语,这些官吏也不希望过于得罪一只拿着大明官方执照前来交易的商队,若是



第340章 丰镇城
    两年多过去了,原本只是一处土墙木篱笆垒就的草原小城,现在已经成为了塞外饮马河边一座新兴的大城市了。

    站在丰镇城外的黄土山崖上就能看到,原本只有一条街道的丰镇城,现在已经扩展成了横九竖八十几条街道的大城市了。

    规整的街道上车马川流不息,街道上除了大量的商铺之外,更多的还是硝制皮革的作坊,就连站在黄土山崖上观望景致的袁崇焕,也能闻到淡淡的皮臭味。

    短短2年多时间就从几百户人家的小城发展到数万人口的大城,自然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右翼蒙古各部的迁移,陕西灾民的迁移,山西商号的迁入,朝廷的各种扶持政策,才将这座出塞商队歇脚的小城,发展成为了塞外商旅出发及返回的集散地。

    曾经被蒙古人视为塞外明珠的归化城,也在这座新兴的丰镇城面前黯然失色了。从丰镇城向周边望去,一处处的汉人村寨、固定蒙古包、固定牧场和整齐排列的田地,取代了原本草木丛生的荒野。

    这种兴旺发达的景象,就算是关内也很难看到了。不过袁崇焕倒是觉得,此地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还是在于三样东西。

    第一样便是风车,这些风车既可以把低处的河水送往高处,还可以不停的将地下水抽到地面,然后通过水泥砌筑的引水渠分流到农田和固定牧场中去,极大的补充了河水难以灌溉的地区。在农作物成熟时,这些免费的动力更是可以把玉米、小麦磨成粉面,好处实在是难以说清啊。

    第二样便是半年多前修建完成的,从丰镇到大同的448公里铁路。这条铁路的建成,直接将两地之间的运输费用降低了一半,并且令两地之间的运兵速度缩短到了一日之内。

    永乐帝之后,大明之所以在草原上采取了收缩战略,首先便是大明开国不久,内地尚有大片大片的土地被抛荒,自然就没有多余的人口去开发自然条件较差的蒙古草原了。

    其次便是,草原地形平坦,适合骑兵出击,却不利于步兵防守。即便是在草原上建起了城池,孤立无援的守军被断绝了后勤补给之后,也终究是要被游牧民族消灭掉的。

    不过到了现在,保持着原生态的蒙古草原,自然条件反倒是比过度开发的陕西地方要好的多了。因为土地兼并和天灾失去土地的灾民、流民数量众多,足以开启对蒙古草原的迁移垦殖活动。

    而铁路的出现,则解决了大明军队对于游牧民族骑兵优势的对抗。不管是什么时代,解决了后勤和行军速度问题的农耕民族的军队,总是可以轻易吊打游牧民族的。当然,在铁路经过的区域,不管是定居的蒙古部族也好,还是汉人的移民村寨也好,其接触到中央朝廷的信息和铁路带来的便利都是其他地方的百姓所无法比拟的,这些人也会比其他地区的百姓最为拥护中央权威。

    比如现在这条丰大铁路的周边居民,就能享受到更为廉价的煤炭、铁器、瓷器和茶叶等生活用品,而他们的收获也能更快的通过这条铁路销售到内地去。这就像是一条畅通无阻的血管,将周边的血肉牢牢的粘结在了一起。

    第三样就是某个山西移民发明出来的铁丝网,几根木桩加上几道弄上了倒刺的铁丝,就能把一片土地圈占起来,作为牲畜的固定牧场。这样既减少了牧民和汉人移民之间的矛盾,也能将牧民的羊群保护起来。

    和蒙古牧民只知道四处寻找水草放牧不同,汉人的定居观念使得他们更希望能够把牲畜固定养育起来。除了种植传统的紫花苜蓿外,朝廷从西域引进的黑麦草,农会还在组织挑选本地分布最广的羊草和冰草品种,试图将这些野草也变成可以种植的牧草。

    这些被固定下来的蒙古牧民和夹杂在其中的汉人垦殖点,很快就成为了丰镇居民和驻军的食物及其他生活物资的提供者,而这片草原的管理者也从各蒙古部族的贵族手中,转移到了驻扎在丰镇的各个衙门。

    当然收益最大的还是那些商人,他们不仅极大的降低了行商成本,还压低了不少货物的生产成本,为自己获取了更多的收益。

    此前被皇帝强行打压,才不得不拿出钱来投资建设山西境内铁路的晋商们,很快就从铁路建成后获得了超额的回报。这些晋商们立刻意识到,投资铁路不仅仅在于获得铁路运输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借助铁路去更有效的赚取铁路经过地区的财富。

    即便是右翼蒙古部族在崇祯的支持下,建立了大型的联合畜牧公司,也没能难倒这些精明的晋商,他们反倒借助了这些蒙古亲贵们把持的畜牧公司,对于普通牧民和没有加入畜牧公司的草原部族进行了更为有效的剥削。

    右翼诸部的台吉、那颜们骤然之间就富裕了起来,他们协助着这些山西商人,毫不客气的搜刮着部众和远方的兄弟。获取了大量财富之后,这些台吉、那颜们不是把府邸修建在了丰镇、大同,就是干脆在京城买了宅邸定居了下来。

    朝廷从商人身上征发的税金,不断的用于右翼诸部所在草原上的基础



第341章 资本的意志
    袁崇焕一想起这位林丹汗,心中就不住的摇头。当初大明和蒙古左翼各部互相提防,又被后金和蒙古右翼诸部所分隔时,袁崇焕从一些前来辽西交易的蒙古部族或是去过察哈尔部的商人口中打听过这位虏中名王的事迹。

    不管是他13岁继承汗位时,蒙古各部阴奉阳违,看起来难以执掌蒙古大汗的权柄。还是他威望日涨,收服了左翼各部,又亲自带着数万部众数次袭击从广宁到锦州的明军防线,这些传闻都让袁崇焕觉得,这位蒙古大汗乃是类似于俺答汗之类的蒙古雄主。

    直到林丹汗数次被后金所败,西迁逃避后金武力的压迫,试图用武力强占右翼蒙古部族的牧场,将他们变成自己的奴仆之后,袁崇焕才发觉对方其实不及俺答汗远矣。

    当大明借助蒙古左翼部族和蒙古右翼部族之间的矛盾,将大半个蒙古右翼部族吞并、安置在大青山以东的长城以外区域内,并通过对蒙古右翼部族的分化、拉拢、教化等手段,蚕食着这些蒙古部族时,林丹汗却只顾着向皇帝讨价还价,想要从大明多捞一些好处。袁崇焕这才觉得,对方不过是个没有远见,又野心勃勃的蠢货而已。

    越是和察哈尔部的部众们接触,袁崇焕就越觉的林丹汗年轻时的那些壮举,大约只是年轻人的一口朝气。当他在后金军面前连连受挫,令这口朝气散尽后,他也就泯然于众人矣。

    不过如果林丹汗只是这样一个普通蠢货的话,袁崇焕虽然感觉有些失望,但也还不至于起动他的念头。

    实在是林丹汗到现在也没弄清楚,察哈尔部现在是借住在大明的屋檐下,而不在是那个纵横漠南蒙古草原的蒙古大汗了。

    然而这位到现在也分不清现实,依然将自己当做了草原上拥有无上权威的蒙古大汗。他禁止蒙古右翼部族越过大青山、集宁海子一线放牧,却又不肯将归化城附近的部族疏散到远处水草丰美的牧场去。

    他敬畏神灵,却又要求自己的部众改宗信奉花教。他垂涎于明国的市赏,却又不准许部下们前往明国私下交易。他喜爱勇士,却对大明皇帝封赏的蒙古第一勇士头衔耿耿于怀。他口口声声赞成明国、蒙古同属中国,和大明皇帝在张家口会盟,但又担心明人的书籍、教师乃至于铁路这样的新事物,会破坏蒙古人的淳朴人心,因此一直反对这些东西在蒙古部族和草原上流行起来。

    林丹汗的作为,不仅惹恼了和蒙古人进行贸易的商人,也激怒了明国在右翼部族中负责教化的文武官吏,得罪了控制铁路修建的山西钢铁商人们,甚至于连左翼的一些部族首领也极为不满林丹汗的作为。
1...431432433434435...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