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好女婿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国成

    杨正平已经任职战训司主事,在淮安扬州地方官府的协助下,招募士兵工作也在进行中,江淮虽然比北方富裕一些,可也有太多太多的贫民,在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当兵吃饷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募兵不会太难。

    当然,平南军募兵是有一定要求的,只肯招募农村的农民,城市兵则一概不收,有战训司往各地派出人员专门负责,招募好的士兵一律送到扬州集训。

    平南军中大量的老兵和基层军官被抽调出来,补充到战训司,协助进行新兵训练工作。这些新被招募的农民,将会在扬州城外的军营里经历三个月繁重而残酷的训练,能撑到最后的才会被留下来,成为平南军的一员。

    这个夏天,江北都督府的一切都将步入正规。




第375章 人才奇缺
    扬州,古称广陵,故名思意,其地多山岭,不过也都是低矮的丘陵。在扬州城北二十多里,邵伯湖以南,运河西岸,丘陵之间分布着连绵起伏的营地,这里就是平南新军练兵之所,原来的一万降军加上新募的士兵就在这里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训练,训练完毕后,他们将会被编制成伍,派往各地驻守。

    运河上,舟楫往来,为兵营运来给养补给,远离城池,也不用担心对百姓造成干扰,起伏的丘陵遮挡外面窥视的目光,是个难得的练兵场所。

    战训司主事杨正平坐镇兵营之中,全权负责练兵之事,大量的老兵和基层军官从平南军中调来,担任练兵的教官。

    三个月的时间,新兵们要完成队列训练,阵形变幻,旗号金鼓的识别,行军扎营等各种基础军事技能。至于更高深的能力,在成军后还要继续训练学习。

    训练场中,热闹非凡,按照总旗为最小单位,正在进行队形训练,在教官棍棒的威慑下,新入伍的农民们正在艰难的适应着军营中的生活。

    虽然训练太过枯燥太过严苛,这些新入伍的新兵却只能默默忍受,一日三顿管饱的伙食是最好的诱惑,更不用说每月还能得到一两五钱的饷银可以寄给家里奉养家人。和天天吃不饱饿肚子相比,繁重的训练又算不得什么

    在所有大明的军队中,平南军的训练也许是最为严格的,当然前提是充足的食物足额的饷银。

    新兵训练如火如荼,而扬州城中,平南侯陈越正在焦头烂额。

    忙!很忙!真的忙!这就是陈越现在的写照。

    一个新生事物从无到有必然经过繁杂的过程,更不用说幕府这个庞然大物。眼下幕府一切初创,除了杨正平的战训司步入正规以外,其他各司都问题多多。

    规章制度人员配置均不完善,到处都是问题。偏偏以幕府众人的水平,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很多事情只能拿到陈越面前,请他决断。

    钱枫林虽然是幕府的初创者,可他熟悉的只是朝廷的那一套体系,对更多偏向军事职能的幕府很多地方也是一知半解,而陈越虽然来自后世,脑中也懂得一些后世军队体系,可他后世只是一个小小的警察而已。所以,很多地方,只能大家一起商量着来,慢慢的进行完善。

    侯爷,参谋司虽然架子搭了起来,可懂得军事筹划的人太少,能胜任参谋的人寥寥无几,恳请侯爷把余枫调到参谋司来,担任属下的副手。

    钱枫林向陈越恳请道。

    按照幕府的架构,参谋司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钱枫林自己只是文官出身,虽然看过几本兵书,可对战事谋划也是一知半解,当然他有着专研的尽头,而大明以文官担任军队统帅的也为数不少,钱枫林能升任参谋司主事这个职位。

    可问题是,除了钱枫林以外,在军中再也找不多多少通军略之人,平南军中大多数是家丁农民矿工出身,这些人哪里懂得什么谋略。余枫出身军户世家,军事素质明显高于众人,钱枫林便把主意打到了他的头上。

    可是余枫现在是骑兵营的指挥,是陈越身边重将,钱枫林担心陈越不肯放人。

    余枫嘛,我将来是有大用的,不过眼下可以暂时借调给你,帮你把参谋司的架子搭起来。

    陈越寻思了一下,道,其实在军中还有一些人通谋略,你可以调到参谋司。

    谁啊?余枫林诧异的问道。

    人就在教导营中,李成栋郭虎,杨承祖胡茂祯等。陈越淡然道。

    这些人都是原高杰部的降将,后来被编入了教导营,在攻打南京时也立下了功劳。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曾经在高杰手下担任重要将领,领兵多年,精通指挥作战。也许这些人没有什么文化,可论带兵打仗却不比旁人差。在另一个时空,满清的大半江山就是这些人帮着打下来的。

    这段时间以来,这些人的表现还算驯服,平南军良好的待遇安稳的生活是他们归心的原因,跟着陈越,日子过的要比当初跟着高杰时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好得多,所以这些人也渐渐的已经归心,可以用了。

    还有,我可以向朝廷请旨,发布榜文向天下卫所招募军官。陈越淡淡道。

    虽然明朝的卫所制度已经接近崩溃,卫所兵早就不是明军的主力,大部分沦为了农夫。可是别忘了,这些卫所军官可都是大明世袭的军官,他们再不济也有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本事,军事素能要远远超过啥都不懂的农夫和只知道读四经五书的读书人。

    天下的卫所这么多,卫所的世袭军官更是成千上万,其中有本事的也为数不少,若是肯给他们机会,也许会再出现一个戚继光也为未可知!

    这个主意好!钱枫林大喜,卫所世袭军官子弟的军事素能当然比普通人好很多,可问题是朝廷会同意吗?这些世袭的军官子弟又肯来到扬州投奔平南军吗?毕竟他们本身就有着世袭的军职,再不济去参加朝廷的武举也比投奔平南军强。

    怕什么!现在对大明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守住江淮,抵挡住将来敌军的进攻。朝廷虽然也开武举,可对这些武举并不重视,咱们只要给他们充分的重视,就不怕他们不肯来。我相信在卫所之中,有血性的人还有很多,不怕招募不到人才!

    陈越满是自信的说道。现在卫所几乎已经费了,这些世袭军官子弟除了继承祖先传下来的职位,做个地主以外,其实出路并不多。平南军能够给他们一个这样的机会,陈越不信没人肯来。

    我这就向朝廷请旨,向天下招募有本事的军官。只要是有能力有本事者,咱们平南军来者不惧。就定在九月份,举行招募考试!陈越毅然道。

    :参谋司缺人,向天下卫所诚招龙套,有意者可以在书评区龙套楼留言,被录用者前途远大,封侯拜将不在话下!



第376章 军械
    侯爷,这军械司主事我做不了。

    老李雄气冲冲的走了进来,向着陈越抱怨道。

    李雄在西山镇时就跟随陈越,为军队配置火药,平南军能不断的取得胜利,他统领的将作营功不可没。幕府成立,考虑他往日的功劳苦劳,陈越就任命他为军械司主事。

    李雄年过四十,却还是一个官迷,虽然他自己说做不了,若是真的把他免职,估计能闹个不休。

    怎么了?李主事。陈越笑着问道。

    李雄喜欢别人称呼他的官职,陈越曾经叫他老李,结果惹得他老大不高兴。

    硫磺没有,硝石也缺,火药根本无法配置。还有精铁赤铜,石炭木炭,这些统统都缺,我给后勤司张程凯说过数次,让他去采买这些,可却迟迟没有动静。没有这些东西,我的军械司就无法开工。

    李雄喋喋不休的抱怨着。

    后勤司也是新立,张程凯忙的焦头烂额。这样吧,你把需要购置的物质清单拿来,我批银子你自行派人购买就是。陈越忙道。

    我哪里有人啊?我属下的百余人都在忙着建立工坊,火药作坊已经选好了地方,咱们的那套老家什还在,只要有原料,迅速的制作火药不成问题。可火铳和大炮制作需要炼制铜铁,需要制作模具,潘学忠和刘三正带着一帮铁匠正忙的焦头烂额。

    鲁三友那老东西正带人搭建制作盾甲的作坊,正在为如何打制铠甲而发愁。现在哪里有空余的人手?

    李雄把自己的困难一股脑的倒了出来,完全不顾陈越的脸色越来越黑。

    妈的,什么地方都要人,我上哪里变出这么多人来?陈越很想破口大骂。

    然而,烦恼归烦恼,问题还得解决。

    这样吧,陈越仔细寻思了一会儿,缓缓道,所需的各种物质你们没必要亲自去采买,你只管把所需的清单交过来。我委托扬州府进行招标。

    扬州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之一,这里商人云集,只要露出风去,有的是商人愿意做这笔生意,根本没有必要忧愁。

    物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老李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可是他的问题还没有完。

    铠甲可怎么弄啊,咱们的人根本没有制作过铠甲,我生怕弄不好。李雄为难的说道。

    以前,平南军的铠甲基本上全靠缴获,将作营并没有制作铠甲的能力。

    现在军队迅速扩充,只要要为将士们配备盾牌铠甲等防具。在以往,正是因为平南军配置了大量的铠甲,才能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有没有铠甲,对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至关重要,万万轻忽不得。当然,陈越可以向南京朝廷申请配置铠甲,由兵部负责打造。可是南京的朝廷也是刚刚成立,兵部下辖的工坊虽然众多,可是效率和性能陈越根本不敢指望。

    所以,必须迅速建立自己的制甲作坊来。

    这样吧,我会向朝廷请旨,征召各地的匠户前来扬州,需要什么样的匠户,需要多少人,你回去合计一下,尽快报过来。

    陈越想了想,承诺道。

    南京城匠户众多,除了北京外,天下的能工巧匠尽在南京。有的是会制作盔甲之人,各种其他匠户也应有尽有。只要朝廷同意,只要自己提高匠户的地位和待遇,肯定招到足够的人,至于朝廷会不会同意?以自己和崇祯的关系,以崇祯对自己的期待,应该没有问题。

    明军士兵个人的战力远逊于八旗兵这样的职业军人,想要打胜仗只能靠甲坚兵利,靠着装备碾压他们。

    所以,以后必须要大量装备火枪火炮,朝廷的工坊火枪火炮的质量根本不行,以后必须自己制作。

    想要大量的装备军队,靠手工打制火铳根本不行,一是效率太低,再就是规格不一。现在这个时代,西方国家已经开始使用机床制作枪管,澳门的葡萄牙人就设有枪炮工厂。不行的话就派人前往澳门,和葡萄牙人商议,能否以朝廷的名义购买一套可以制作枪管的工坊来,并请到一些技师过来。

    虽然这看似很难,葡萄牙人也未必肯同意。不过陈越相信,只要有钱,做到这些不成问题。

    而且,现在平南军中装备的火铳太过落后,大多是一些鸟铳三眼火铳,射程连弓箭都比不上,而且都是前装火枪,装填弹药困难不说,遇到下雨天就完全无法使用。而这南方要远比北方雨水多,总不能下雨天就不打仗不是。

    这个年代是否有了后装火绳枪?或者燧发枪?陈越对火枪的工艺并不了解,靠他自己想设计出先进的火枪绝无可能,必须得找到能制作这样火枪的人才。

    大明有这样的人才吗?有的,平南军中的潘学忠就是一个,潘学忠是传教士汤若望的义子,精通火器的制作知识,可是他也不会制作燧发枪和后装火枪。所以要想制作先进的火器,还得去西方人那里找人才。

    火枪必须大量制作装备军队,火炮也不容忽视,无论是守城还是野战,火炮都必不可少。而且满人对火炮的使用丝毫不弱于大明,在历次的战争中,他们缴获了大量的火器。另一个时空中,不管是扬州十日,还是江阴之战,满清就是靠的火炮轰开的城墙。

    像扬州城,若是有百十门红衣大炮在,根本就不怕满清任何的攻城,只靠远程火力就足以压制的他们不敢靠前。可惜,到了南明,明军就连火炮都比不上清军。

    红衣大炮的制作,由潘学忠负责就行,不过现在陈越非常后悔,在撤离北京时没有把汤若望带走

    至于大明还有哪些精通火器制作的人才?以后慢慢打听就是,陈越下定决心把他们都聚拢到旗下,以后研究设计出更先进的火器。

    可是现在,距离满清南下的时间已经不足一年,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大批量的制作火器非常困难。所以必须想办法弥补远程火力的不足,唯有制作弩箭了。

    自从有了火器后,大明使用弓兵少了很多,毕竟相对于火铳,弓兵训练所需要的时间太多。可是弩弓却不一样,它的训练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不过弩的体积往往比较大,越是射程力度越强的弩体积越大,对使用者的体力造成了考验,这也是在大明弩也渐渐被淘汰的原因。

    可偏偏陈越自己就懂得弩弓的制作方法,在穿越前,他自己就多次制作过十字弩,利用滑轮借力,一个普通的男子也可以轻松使用弩弓。

    陈越决定把弩弓的图纸画出来,召集工匠大量制作,在军中普及,弥补火枪的不足。



第377章 朝廷大事(4000字大章)
    南京皇宫乾清宫

    案几上,奏折堆积如山,崇祯凝眉坐着,细细的观看着奏折,不时的用朱笔批上几笔。

    大太监韩赞周在一旁小心侍候着,帮着研磨递送奏折。

    陛下,还是休息一下吧,该吃午膳了。看了看殿中摆放的自鸣钟,已经过了午时,韩赞周便小心提醒道。

    崇祯伸了伸懒腰,一个上午不停地批阅奏折,肚子确实有些饿了。

    见崇祯停了下来,韩赞周挥挥手,便有小太监默无声响的端着金盆进来,请崇祯净手。于此同时,四个身穿宫衣的宫女端着托盘款款而入,把准备好的菜肴端了上来。

    八菜两汤,荤素搭配,不得不说,崇祯现在的伙食比在北京时有了很大改善。多亏了陈越抄了魏国公等一众勋贵的家,缴获入国库的同时也有许多入了崇祯的内库,崇祯现在有钱!

    有钱,日子自然要过的好一些,作为一个皇帝,没必要太过亏待自己,想想在扬州时那些士绅富商竟然比自己这个皇帝过的还要豪奢,崇祯心里就不是滋味。不过到底是节俭惯了,还做不到一餐三四十道菜,靡费巨万。

    用过午膳,崇祯没有立刻进行批阅奏折,而是在殿中散步消食,同时脑子思考着。

    韩大伴,东厂的事情筹划的如何了?崇祯突然问道。

    奴才已经做这件事了,厂址已经选好,现在正由下面几个小崽子负责招募人手呢。韩赞周恭敬的答道。

    不要从锦衣卫调人,相反以后还要安插人进锦衣卫,经费朕会从内库拨给你,千万不要让朕失望。崇祯淡淡的道。

    奴才必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韩赞周连忙保证道。

    崇祯点点头,没有再说话。他顶着朝臣们的压力不顾内阁的反对,扩大了锦衣卫的职权,重设了东厂,自然要起到相应的效果。

    北京的失陷,大明局势的恶化,让崇祯反省了自己以往的行为,他早已不再信任任何文官,也不再顾及自己的名声,决心把权力牢牢掌控到自己手中。

    刚登基时,受到东林党人的忽悠,崇祯自废武功取消了东厂,缩减了锦衣卫的职权,使得十七年来厂卫完全没有存在感,而事情的结果就是,崇祯只能靠着自己一己之力和整个文官集团斗法,没有了耳目就只有被人蒙蔽,身居九重皇宫里的他对像个聋子瞎子一般全凭那些文官忽悠,这也是他一直不相信文官们的重要原因。
1...145146147148149...4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