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好女婿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国成

    现在,崇祯早已放弃了刚登基时立志做一代明君这样的想法,去他娘的名声,朕再也不受你们的忽悠!

    所以,哪怕朝臣们全力反对重设东厂,崇祯也咬着牙不松口,他就是要把东厂再立起来。

    当然立东厂的目的是为了监控锦衣卫,锦衣卫和东厂都是皇帝的爪牙,可是只有一支却是不行,两支爪牙才会平衡。虽然崇祯信任赤胆忠心又立下救驾之功共过患难的陈江河,可毕竟陈家父子权力太大,为了君臣之间能有个好的结果,采取些手段也是应有之义。

    陛下,路阁老求见。正当崇祯要去继续批阅奏折时,一个小太监在殿外禀告道。

    崇祯想了想,下旨让路振飞进来。路振飞是内阁次辅,事务繁忙,没有重要的事情肯定不会来见自己。

    陛下,通政司送来江北总督陈越的奏折,正好臣在内阁值守,事关江北防御,臣不敢怠慢,亲自送给陛下御览。

    路振飞从袖中取出一卷奏折,弯腰双手举过头顶,一旁侍候的韩赞周接了过去,递给了崇祯。

    按照规矩,各级官员的奏折应该由通政司送往内阁,内阁大学士审阅之后,再送往大内由皇帝拍板。奏折到了大内后,一般会由司礼监挑选,捡其重要者送给皇帝御览,毕竟全国大事这么多,若事事都要皇帝处理,累也累死了,即使再勤政的皇帝,也根本处理不过来。

    这些也导致了内阁和司礼监一外一内权力极重。可是崇祯本身是一个多疑之人,他不相信自己的大臣,更不相信自己的太监,而是立志向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学习,凡事亲力亲为,大事小事都自己做主。所以,崇祯每日要从早到晚花费七八个时辰批阅奏折,还要和在奏折里玩弄文字的文臣们斗心眼。

    陈越在江北担负重任,崇祯对其十分重视,早就吩咐内阁,一有陈越的奏折立刻送往内宫,韩赞周这才亲自送来。

    不过一般而言,只需要派一个从吏送来即可,路振飞这个次辅亲自送来,说明奏折里的事情非同小可。

    崇祯怀着复杂的心情仔细着,很快脸色就沉了下来。

    路卿,陈越不过是请朝廷派些工匠过去帮着打制兵器盔甲,再向朝廷要些卫所的军官,这等小事允了就是,何至于你亲自过来一趟。

    陛下,事情虽是小事,可有颇不合规矩的地方。按照朝廷惯例,地方驻军的兵器一般由专门的军械所打制,或由兵部下辖的工坊制作,地方武将无权私制。

    而军队中的军官,自然也得由兵部武选司任命,哪有让地方督抚在全国挑选军官的道理!陈越的奏折分明是要天下卫所军官齐聚扬州,由他进行挑选考核,这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

    路振飞急促的说道,若是陈越的这道奏折被御史知道,必然会引发弹劾的浪潮,了解的会说陈越不懂规矩,怀有恶意的甚至会把心怀不轨这样的罪名往陈越身上安。而偏偏陈越和朝中文官们的关系并不好。所以正在值守的路振飞看到这道奏折,便急匆匆的送到崇祯面前。

    以路卿的意见,该当如何呢?崇祯心中虽然有些不以为然,可是想一想那些难缠的官员,也理解了路振飞的作为。

    平南侯所请,虽然不合规矩,却合情合理,应该支持。毕竟江北要扩充军队,按照平南侯的谋划,要在江北练十万精兵。这么多的军队,需要大量的铠甲武器,咱们总不能让将士们赤手空拳去和敌人厮杀。

    而以现在南京兵部下辖军械作坊的生产能力,根本不足以生产这么多的军械。而且陛下也知道,兵部的工坊制作的武器质量实在堪忧。所以允平南侯自己打制武器铠甲也是理所应当。当然,这事太过重要,朝廷也必须派遣官员去扬州进行监管。

    而扩充这么多的军队,自然需要大量的军官,平南侯没有全部使用自己的人,而是由朝廷下令,从天下的卫所里挑选军官,足以见证其没有私心,这条自然也要应允。

    路振飞在路上早已想好了对策,便把自己的想法向崇祯和盘托出。

    可是,奏折批复下去以后,朝臣们看到引起喧哗,弹劾陈越又该如何?

    崇祯对路振飞的对策很满意,但心中还有疑惑。

    微臣以为,军国大事事涉机密,没必要事事都向朝臣们宣布,也没必要通过邸报通传天下。须知,也许满鞑和闯贼在大明派有细作,他们完全可以通过邸报知道我大明的内幕底细。

    所以臣以为,有些事情不需要让朝臣们知道的,就没必要宣布。

    路振飞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崇祯顿时恍然大悟,路振飞代表着内阁,只要自己再批复下去盖上玉玺,这事情就算成了,没必要弄得尽人皆知。毕竟,陈越的要求只是一些小事而已。

    于是,路振飞便代表内阁拟了一道命令,经司礼监盖印同意,发给往兵部,命令兵部给各地卫所发文,宣传扬州平南军欲挑选考核军官的事情,凡是卫所军官,都可以前往扬州应募,一旦选中,都会按照军职和能力委任相应的军中职位。

    至于,挑选制作武器铠甲的工匠的事情,这事情太小,崇祯根本没有通过兵部,直接交给了锦衣卫,让锦衣卫负责在南京匠户中挑选。

    当然,这两件事也不可能掩去所有人的耳目,毕竟工匠的籍册在兵部,最后还要在兵部备案。

    不过现在朝廷正有其他事情,吸引了所有官员的注意,根本没人在意这么小的事情。

    现在朝廷最大的事情就是在讨论,该不该往北方派遣官员,收复失地。

    满清打败了闯贼占据了北京,正忙着把老巢从关外搬到北京,没工夫攻城略地。而闯贼仓皇退过了黄河,更无暇顾及河北山东。

    当初闯贼攻打北京之后,也往河北山东两省派出了地方官员,试图占领这些地盘。在闯贼兵锋的威逼下,这些地方大都不战而降归了闯贼的大顺。可是现在,闯贼已经失败,这些地方心向大明的士绅自然不愿再受闯贼的奴役,纷纷杀官造反,宣布重回大明。

    四月二十七日,山东德州乡绅明朝御史卢世展赵继鼎主事程先贞大学士谢升之弟生员谢陛发动起义,推举逃难到该地的明宗室庆藩奉国中尉香河知县朱帅鑧为盟主,假称济王,号召远近。

    山东和北直隶的许多地方官绅群起响应,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山东省德州省会济南府东昌府青州府临清州武定州;北直隶的河间府大名府景州冀州沧州四十三个州县。

    山东和北直隶的大片地区重回大明治下,而河南的开封归德一带,现在也都由明军控制。现在北方的形势一片大好。

    朱帅鑧不过是大明的一个宗室,自然不能让他占据那么多的地盘,不然说不定会是下一个福王,对朝廷产生威胁。

    所以,朝廷必须派出官员往北直隶和山东河南,控制这些地区。

    既然现在闯贼受到了挫败,正是朝廷出兵收复国土的时候。于是便有好多官员纷纷上奏,请朝廷派出大军出兵北伐,彻底占据这些地区。

    礼科给事中马嘉植上奏,建议朝廷派遣大军攻打闯贼,由平贼将军左良玉为帅,带领所部攻打襄阳,把盘踞在襄阳南阳一带的闯贼彻底消灭,收复河南。然后再由平南侯陈越率领一支军队前往山东,和左军左右夹击,把防线推到北直隶山东一线,威逼占据北京的满鞑,试图夺回京都。

    马嘉植的奏折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东林党的官员们纷纷响应,认为现在就是剿灭闯贼恢复国土的最佳良机。朝堂上群情激奋,主战的声音尘嚣其上。

    若是往昔,看到这种局面,崇祯自然会无比振奋,会立刻下令出兵。当初不论是对阵满鞑还是和闯贼作战,崇祯无数次催促前线将领出兵,当然也无数次导致了战场的溃败。

    而现在,经历了北京之战,看到了一支支明军的精锐部队或败或降,崇祯的想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已经认识到了敌人的强大,明军战斗力的虚弱。九边的精锐消耗殆尽,仅凭现在只有万余人的平南军,和屡战屡败的左良玉部就想打败闯贼收复国土,那不是笑话吗?更何况在北京还有更加强大的满鞑大军!

    所以,对官员们的请战奏折,崇祯一律留中不发,而是下旨详议。而内阁中的几个阁老也都是老成持重之辈,并非那些年轻热血的御史,所以出兵的事情一直被压制着,也只是处在讨论的阶段。

    不过既然北直隶和山东的士绅们杀掉了闯贼的官员占据了大量的底盘,朝廷自然不能对这些地方听而不闻,必须得派员前往任职。

    可是这些地方毕竟在最前线,去这种地方当官到底太过危险,这些前一时刻还在叫嚣着出兵北伐的官员,却没有人愿意去那些地方。

    最后经过讨论商议,朝廷下旨,任命王永吉为山东巡抚,越其杰为河南巡抚,任命归德参将许定国为河南总兵,任命黄蜚为登莱总兵,负责接收光复的地区。

    而更为靠近京畿的北直隶一带,考虑到盘踞北京的满鞑的反应,暂时没有派人前往任职。




第378章 顾锦城和杨小磊
    大雨哗啦啦的下着,打在房瓦上唰唰作响,街道上积流成溪,顺着街道滚滚流淌。

    一连数日的大雨驱走了盛夏的炎热,却也使得街上行人寥寥。这么大的雨,若无必要没人愿意出门。

    然而这世上事毕竟不能尽如人意,为生计而奔波着也为数不少。这不,一个男子就孤寂行走在雨幕之中,破旧的雨伞遮不住他高大的身躯,自胸部以下,大半身衣服已经湿透。

    男子名叫顾锦城,今年二十岁,四川奉节人。

    今年正月,流贼张献忠带领大军攻向四川,三月攻克了夔州。顾锦城的父亲是镇守夔州的一名副将,在和献贼的作战中为国捐躯。顾锦城本打算去投向四川总兵秦良玉部,好为父报仇,其母亲阻止了他,让他立刻前往南京,好承袭自家的官位。

    顾家是世袭正五品武节将军,顾父殉国,理应由顾锦城继承自家的官位,可是继承也不是这么简单,必须去南京经过兵部同意。顾母考虑的很周详,若是顾锦城直接去秦良玉军中,顶多当一个小旗官,若是去南京承袭了自家的官位再去投军,那就完全不同。正五品的武节将军,去军中至少能当一个把总或游击将军。

    于是,虽然怀着对献贼的无比痛恨,顾锦城还是遵从了母命不愿数千里来到了南京。

    可是来到南京也有些日子了,他承袭官位的事情却迟迟无法搞定。

    他是五月初入的南京,正赶上福王篡位,平南军攻城,南京兵部哪里有时间理会他这等事情。等到崇祯击败了福王,南京六部又面临着重组,于是乎顾锦城的事情就拖了下来。

    好容易等到六部官员都确定下来,顾锦城兴冲冲的去兵部时,谁知兵部的官员却是各种推诿,一连数日都办不成事,搞的顾锦城郁闷无比。

    今日,他冒着大雨再一次前往兵部,却是连人都没有见到,只能悻悻而回。

    等到顾锦城回到居住的隆盛客栈时,他的全身几乎已经湿透。

    匆匆走到后院来到自己房间换了身干爽的衣服,顾锦城就觉得饥肠辘辘。二十来岁的年纪,正是能吃的时候,早上的两只包子根本撑不到午时。

    隆盛客栈和大部分客栈一样,后面是客栈前面是饭店,饭店为入住的客人提供伙食同时也接待外面的食客。

    这么大的雨,饭店大堂里客人寥寥,十多张桌子也就坐了两三桌吃饭的人。

    小二,上四只馒头一碟茴香豆,再来一碗阳春面。在一张靠墙的桌子旁坐下,顾锦城吩咐道。来南京的时间太长了,他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已经吃不起大鱼大肉,只能精打细算。

    面和馒头很快端了上来,顾锦城看着店外的雨幕,长叹了口气,低下头来开始吃喝。

    要死快哉,这鬼天气啦,真烦人!一个人匆匆从街上冲入了饭店,跺着脚上的雨水,大声骂着娘,一下子吸引了吃饭的众人的注意。

    顾锦城抬起头来,认出了进来的人,这是一个叫杨小磊的苏州人,和自己一样都是到兵部来承袭世袭的官职。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该如何顺利袭职,已经成了朋友。

    接过小二送来的毛巾,擦了一下身上的水迹,杨小磊笑嘻嘻的坐到了顾锦城的对面。

    顾兄,你可真艰苦!杨小磊看了一眼顾锦城的饭食,皱眉道。

    顾锦城看了他一眼,没有接话,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老子要是有钱还不知道吃大鱼大肉!

    小二,捡你店里拿手的菜尽管上来,再来一坛竹叶青,今天我要陪着顾兄好好喝一杯!杨小磊大声吩咐道。

    顾锦城闻言推开了吃了一半的阳春面,他要留着肚子好好吃一顿。这杨小磊家可是个土财主,家中拥有百亩桑田,还有一个缫丝作坊,每年养蚕缫丝收入万两之多,可远比自己有钱!

    杨兄弟,你今日如此高兴,莫不是有喜事了?兵部的事情有眉目了不成?看着杨小磊满脸兴奋的样子,顾锦城试探着问道。

    杨小磊家里有钱,为人也要灵活变通的多,当顾锦城屡屡被兵部看门的差役拒之门外时,杨小磊便靠着手中的银两进出兵部畅通无阻。只是不知为何,他的事情也一直没有办下来。

    哈哈,顾兄,其实我早在数日前就已经得到了兵部的文书,顺利的继承了我家的官职。杨小磊笑眯眯的说道,他家是苏州卫所世袭正六品昭信校尉,得了军职后回去至少能在苏州守军中谋得一个百户职位。

    那杨兄弟你为何还在这南京盘桓不走,莫非是要继续见识一下秦淮河的风月不成?听闻朋友顺利继承了世袭的军职,顾锦城心中虽然颇不是滋味,却还是为他高兴。

    哈哈,秦淮河的风月有什么好,大丈夫当立殊世功勋,岂能沉溺于温柔乡中。杨小磊拍着胸脯大声叫道,惹得店中其他食客大声叫好。

    顾锦城翻了翻白眼,也不知道是谁,十日前还向自己夸耀秦淮河的头牌歌喉是如何的好,如何的气质优雅仪态万千,奢想着能够与之春风一度,花了数百两银子都没能摸一下头牌的手这才悻悻的放弃了。

    杨公子好气魄!

    真是好男儿!

    店中食客多是客栈常住的常客,自然知道杨小磊的身份和风骚的本性,见他终于得偿所愿,便纷纷大声恭维道。

    谢谢,谢谢各位,店家,给每个桌上一壶好酒,都记在我的账上!杨小磊抱拳团团一圈,慷慨的说道。

    顿时,店中众人欢呼沸腾。

    顾锦城再次翻了翻白眼,默默的对付面前的美食,既然你小子有钱,老子就狠狠的吃,吃穷你个王八蛋!

    顾兄,你知道为何我这次这么顺利吗?和店中其他客人寒暄了几句之后,杨小磊悄悄探过头来低声问道。

    还能为何,不外乎银子开路罢了。顾锦城轻轻的道。

    非也,非也,事情哪有如此简单!杨小磊摇头道。



第379章 手脚
    事情哪有如此简单。杨小磊叹道。

    难道还有什么隐情不成?顾锦城疑道。

    杨小磊向顾锦城看了一眼,这位顾兄性格过于耿直,不屑于走什么歪门邪道,自己早就暗示过他,要想顺利承袭军职,必须打通兵部的关节,所谓阎王好说小鬼难缠!

    可是顾锦城却听而不闻,每日里只知道去兵部衙门苦苦等着。

    顾兄在南京这么多日了,难道不知道南京城发生了什么?魏国公还有那么多侯爵伯爵都已经倒台,他们可也都是世袭的爵位,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和咱们其实没什么不同。
1...146147148149150...4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