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司礼监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战事急转直下。
李锐部在不到半个时辰就被明军全线突破,直接使得摩天岭山腰防线暴露缺口,为了堵住这个缺口,韩贵准备亲自带兵去堵。
然而,崔容石的咸兴兵却突然倒戈了,这让摩天岭防线彻底变成了个笑话。
最先反应过来的平安道兵马同节制使吴钟硕毫不犹豫就下令撤退,再不撤的话他就没机会撤了。
不过吴钟硕本人并没有先跑,他尚知道联系副将韩贵一起走,双方各自掩护。只是,发现山下防线崩溃,相邻友军咸兴兵反戈之后,吴钟硕的部下们却抢先采取行动了。
有几个军官带着数百兵突然跑到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然后集体将武器丢下,坐在了地上。
其余的军官虽然没有这样做,但也如无头苍蝇般乱哄哄的带着手下一股脑往后山腰跑去,压根不理会试图聚拢力量边撤边抵抗的同制使大人。
事到如今,吴钟硕急眼也没用,再瞧韩贵那里也是乱成一团,而山下的明军正在崔容石那个叛贼的带领下往山上涌来,吴钟硕没办法了只能自己先撤了。
如丧家之犬般一口气跑出了二里地,吴钟硕回头一看,跟出来的部下只有百余人。视线中看不到韩贵,吴钟硕只道他已被反水的崔容石害了,一咬牙,示意跑出来的部下跟他去找禁军的柳大将。
韩贵被明军包围了,崔容石的咸兴兵不敢和明军作战,却敢把他韩兵马使的人往死里打。
陷入重围的韩贵一边大骂崔容石,一边焦虑等待吴钟硕的救援。可等来等去,也等不来援兵,顿时知道大事不妙。他带往摩天岭的各部兵马中只咸兴兵最能打,如今这最能打的咸兴兵却反了水,整个防线被明军和叛军搅得稀巴烂,他韩贵再有万分勇气也做不了什么了。
兀自带着残部拼死抵抗一番后,韩贵终是带着人从咸兴兵的包围圈中突了出来,远远看见一个好像是李锐的身影被明军围在悬崖处,有心相救却无力去援,韩贵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带着残兵仓皇向后山跑。
“那是逆贼的大官!”
崔容石向着一个明军军官高声呼喊着,然后精神振奋朝部下们一通叫嚷,顿时咸兴兵们都跟着他追了过去。
一部明军见状也紧随着咸兴兵向那股逃窜的朝鲜兵撵了过去。
发现后面有追兵追来,韩贵惊得浑身寒毛立起,指望亲兵们能替他挡上一挡,可那些亲兵们发现明军并不斩杀跪地投降的同伴,索性也咬牙跪地降了。
韩贵万念俱灰,一不留神摔下山坡,因为身上的甲太重,摔下去后无法从地上爬起,急得跟什么似的,手忙脚乱的解开甲衣起身就要跑,耳后传来喊杀声,再接着就是脖子一凉,然后感觉自己好像飞了起来。
脑袋落地,那眼还是睁着的!
杀他之人,正是咸兴崔容石。
韩贵,也成了自大明皇帝亲军入朝以来,朝鲜方面阵亡武将最高官职者,文官则是那镜城都护府使元晔。
韩贵之死标志着摩天岭战役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大明皇军。
对朝鲜残兵的追击几乎是一边倒,往往几十个明军在上百朝鲜兵的带领下就敢追击人数比他们多出数倍的朝鲜兵。
甚至,一支追击得快的明军中队在山下直接向着尚保持完整编制和战斗力的朝鲜中央禁军发起了进攻。
结果让人大跌眼境,以两千北方禁军为主力的朝鲜兵阵,在不到百名明军的冲击下竟然全线后撤,然后在主将柳希奋的带领下狼狈退回洪原。
来不及逃进洪原城中的朝鲜兵非死即降,摩天岭脚下到处是喊叫逃命的朝鲜士卒。
山上悬崖边,洪原兵马参使李锐呆若木鸡的看着四面八方涌上来的明军,而他的身边仅仅只有不到二十名忠诚的部下。
李锐尽了力,但他无力改变这败局。很快,他便与身边的士兵被明军淹没。
尸堆中,浑身都是血窟窿的李锐挣扎着从地上爬起,吃力的将刀扎在地上,扶着刀面朝汉城所在的方向发出最后的声音“殿下!”
话音未落,整个人便轰然倒地,那满是血迹的佩刀也随之倒下。
摩天岭大捷,魏公公兴高采烈,虽然对手太弱,但毕竟也是大明皇帝亲军出国作战的一次重大战役,起决定性的战役啊。
让他老人家更加欣喜若狂的是,退往洪原城中的朝鲜禁军竟然连夜弃城而逃,把诺大一座重镇连同无数粮食器械就这么留给了公公和大明皇军将士。
这是为什么呢?
公公甚为不解,据降将崔容石说,那个柳希奋可是平安道尹郑仁弘的“铁杆”,也是光海君很器重的大将,其也是力主“抗明”的主战派,所以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柳希奋都不应该弃城而逃。
然而,事实就这么发生了,真叫人伤脑筋啊。
公公要的只是结果,他可不管柳希奋为什么要跑,率领全军进入洪原之后,公公立时派人向平壤方向送去代表他本人诚意以及大明善意的橄榄枝。
打不打了?
不打,就来谈吧。

司礼监
司礼监





司礼监 第六十六章 协定
还打什么打啊,平壤门户都开了咧,你禁军都卷铺盖跑了呐!
过来谈谈吧,老乡!
武力对抗是没有出路的,政治解决才符合两国人民利益吆!
你们要还不来谈,咱家面子上过不去咧!
对于和谈,魏公诚意满满,特地密令他在朝鲜最亲密的战友之一朴正泰秘派使者至平壤,向平安道尹郑仁弘传达来自大明和公公的足够诚意。
公公明确表示,此次天使天兵入朝绝不是侵害藩属人民利益,也绝不是野蛮讨要战争补偿,更不可能侵占朝方土地,只是一次单纯的代天巡视,巩固中朝友谊而矣。
因而,若朝方仍一而再、再而三的视大明天使于无物,伤害大明的感情,那大明天使则势必要声讨朝方行为,以维护天朝名誉。
这是被迫的,也是无奈的。
“这个平壤咧,咱怕是打不进的,不能打下平壤,就没了威胁,就不能叫他主事的官来和咱谈...唔,朴君认为还有什么办法能叫那郑仁弘和咱主动谈呢?”
魏公公还是有点逼数的,他很清楚,以现有的手头实力根本拿不下平壤,而且这个平壤也根本拿不得。须知,平壤于朝鲜而言就相当于南京于大明而言,政治意义十分大,所以他不能乱来。
但是,公公又必须要汉城妥协,他老人家归心似箭,耽搁不起喽。
在朴正泰的建议下,公公马上向平壤方面指出朝鲜内政问题。
这个内政问题便是永昌大君的问题,便是汉城光海大君继位的合法性问题。
“大明固已承认光海君为朝鲜国王,但大明绝不希望发生兄弟相残之事,大明素以仁孝治国,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如此国家方能昌盛,人民方能安定...非我上国如此,尔国亦当如此,否则,天子必怒。”
这封只写了寥寥几句的书信被秘密送到了平安道尹郑仁弘的手上,随后又快马加鞭送到了汉城。
据后来的野史记载,光海君于某日深夜突然收到平安道快马急递,之后便在寝殿中乱砸东西,说什么我国的事关你屁事之胡言乱语。
天亮之后,光海君才恢复平常,提笔写了一封书信命快马送至平壤。另外,还有几骑直奔江华岛,未两日,永昌大君就病死了。
永昌大君早不死,晚不死,这会死,自是疑团多多,汉城内外不乏猜测。但这些事和魏公公无关,在他的主导下,事态很快开始向着和平方向转进。
..........
甲寅年,大明提督内臣魏公率皇帝亲军在巡视藩属朝鲜北部区域时,遭到朝方平安道禁军的进犯,魏公被迫指挥大明皇帝亲军在镜城、洪原、咸兴一线奋起反击。
除大明皇帝亲军两千余人外,部分坚持中朝友谊,坚持维护中朝父子关系的朝鲜友军也协同大明皇帝亲军御敌,予平安道禁军以很大杀伤...
史称“北部荡逆”。
至七月中旬,朝平安道洪原重镇被克,禁军别将柳希奋率部逃窜至平壤。为了迅速解决此次事件,魏公以大明亲使身份提出《平安方面紧急处理方案》,希望朝鲜方面能够主动停战。
面对重镇洪原被攻克,明军兵锋直逼平壤,平壤有可能失陷的现实,汉城光海君密令驻守平壤的平安道尹郑仁弘与明方谈判,寻求和平途径。
光海君措词严厉,要平安道方面不惜一切代价马上解决。
平安道尹郑仁弘不得已,只能委派观察使李滉北上洪原与明军谈判。
光海君指示郑仁弘,除永昌大君之事不谈外,其余条件都可斟酌办理。
李滉正式北上前与在平壤的明朝天使代表黄某达成初步协议,随后呈道尹郑仁弘。郑仁弘看后不置一词,只派人将此协议送至汉城。但此密封协议于次日又被汉城快马送回,光海君并未打开。
郑仁弘拿着这份不曾打开的协沉思良久,终派李滉和禁军别将柳希奋一同赴洪原正式向明朝天使请求停战谈判。
李滉和柳希奋临行前,郑仁弘赠语:“尽力而为。”
尽力而为的李滉和柳希奋至洪原后,即被明方高度重视,隆重款待。明方代表、原钟城郡守朴正泰深夜到访,以私人名义赠李滉车马费五千两,赠柳大将辛苦费万两之多...
次日,双方开始谈判,李滉和柳希奋据理力争之后,终是代表朝鲜签订《洪原停战协定》
协定共五条如次:
一、朝鲜军队即刻从宁边、义州等地撤退,以安州、洪原、利原一线为中朝停战线。尔后朝鲜军队不可越过此线北上,更不得对大明军队及下辖朝鲜官兵进行任何袭扰攻击行为。
二、大明皇军即刻向朝鲜交还洪原、咸兴等数郡,并释放俘虏官兵。
三、朝鲜就“壬辰倭乱”明朝之损失实际补偿明朝白银四十三万两,另以宁边、义州等郡县十年赋税补充。
四、明军为确悉第一项实行之情形,随时派人或其它方法以行视察,朝鲜方面对之应加保护,并予以各种便利。
五、停战线以北及原镜城都护府之地区的治安及维护当由该区域朝鲜官民自决,并由明朝方面予以监督。
六、朝鲜方面不得追究停战区以北朝鲜官吏任何罪行,并承认这些官吏的委任。明朝方面同时承认这些地方官员。
七、本协议为密约,双方不向对方之议政府、内阁呈递。
八、以后有任何冲突及难以解决之矛盾,双方都不得动用武力解决,必须经“北部协安会”对话解决。
总体而言,停战协定达成了公公原定目标,虽然补偿款这一块还是嫌少,但考虑朝鲜国力实情,公公也不能太过苛求。
“《洪原停战协定》实际上承认了镜城都护府五郡十三县及平安道北部宁边、义州等地区为中朝友谊示范区,为明军进一步控制朝鲜北部提供方便,朝鲜主权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为日后亡国埋下祸患。”——节选自《世界通史》
停战协定签署后,魏公公再次宴请朝方谈判代表李滉和柳希奋,“北部协安会”会长朴正泰等人坐陪。
席间,酒意稍多的魏公公询问柳希奋当日为何弃城南走。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公公此举让柳希奋甚是尴尬,吱唔几句后,方道:“兵法云,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唔?
魏公公对此回复深感意外,默然半响,举杯致辞:“诸君,为了大明和朝鲜的父子深情,请满饮此杯!”




司礼监 第六十七章 接收
停战协定既签,明朝双方便当立时履行协定内容。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为了让朝鲜方面感受到诚意,魏公公于次日便命大明皇帝亲军及朝鲜旅团官兵从洪原、咸兴等平安道所属郡县撤离。
撤离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同时,严格确保了这些区域的资金流动,进一步减少了当地的贫富差距,减轻了因为社会财富过于集中导致的众多社会问题,是谓仁义。
根据协定内容,朝鲜北部将建立“北部协安会”这一半官方半民间组织。
为了确保“北部协安会”在未来的停战线以北区域内发挥更大的作用,魏公公特命以原朝鲜镜城都护府及平安道之宁边都护府、义州计7郡16县统筹建立北部协安会各分会,推举有权有势、高度亲明推举当地有名望的官吏士绅担任分会长。
各分会对所在地衙门负有指导作用,并承接上级总会下派职事。
各郡县原有官制仍依朝制,官吏委任也依旧例,但与朝鲜各道及汉城议政府之关系则需通过北部协安会,各郡县不得私越,否则便为叛逆。
北部协安会总会设在朝鲜之义州,即与大明之义州隔江相望,如此以利通讯。
根据协定第五条,停战线以北及以东诸郡县治安、镇守事项由地方自决,故在大明皇帝亲使魏公的指导下,协安会长朴正泰、副会长原镜城都护牧使郑成国、朝鲜旅团将领朴锡东、赵智成、玄宇等文武联名倡书各郡县,自发组建协安军,称朝鲜亲明中正师团,对外称协安军朝鲜师团。
该师团以三旅团为架,第一旅团驻义州,旅团长玄宇,计有官兵4200余;第二旅团驻利原,旅团长崔容石,计有官兵4800余;第三旅团驻镜城,旅团长赵智成,计有官兵4500余。
师团长一职则由原镜城都护府兵马节制使朴锡东担任挂职,三旅团官兵粮饷开支一律由协安总会承担,军费来源则由各郡县分会筹措。
除此以外,为确保协安会所属各郡县不出现反明分子,协安军内不被反明分子渗透,影响到中朝友谊和地方关系,魏公公又亲调大明皇帝亲军官兵1200人,并皇军所属皇卫队官兵1500人内中朝鲜兵600,女真蒙古各300,余宽奠汉民,另配以征召朝鲜青壮3000人,以此组建朝鲜特别支队。
计有官兵近6000,配以火器600杆,马匹500余,炮30门,其余各式武器若干,驻防宁边。支队长为皇军优秀将领胡全,副支队长为皇卫队忠诚骨干金国南。该支队对外称协安军特别行动队。
特别支队的军费亦由协安总会承担,在例行维护中朝友谊和地方稳定的前提下,特别支队同时承担防御北地女真、蒙古之侵扰危险。若明朝辽东境内发生战事,特别支队及分驻各郡县的朝鲜师团官兵有义务响应明朝号召,参加明军的军事行动。
“朴君要想安心做你的会长,就势必要有一支绝对信得过的兵马,特别支队就是朴君最坚强的后盾,你的明白”
“有亲明中正师团在,公公尽可担心。”
“嗯”
魏公公深深看了眼朴正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朝鲜师团虽然是皇军的朋友,但是,内部之中是不是所有人都一心要和皇军做朋友,咱家看未必咧。”
言毕,轻拍朴正泰肩膀,“自家的老婆永远没有别人的老婆好”似有什么不对,公公顿时尴尬,“是别人有的不如自己有。”
朴正泰深思,魏公公此言甚是有理,莫看朝鲜师团将领都已宣布亲明,但有些人可不是一开始就主动表态的。
以他朴正泰的表现,汉城方面不可能不恨他入骨,所以,他必须完全倒向大明,只有在大明皇帝亲军的支持下,他才能确保身家性命。
“愿为天使效死”
朴正泰甚是感动,天使这是将皇军特别支队完全信任,无条件的交到了他的手中啊。
“忠诚”
他向着年轻的亲使阁下挥起了右臂。
在以朴正泰为首的协安会协助支持下,朝鲜师团组建甚是利索,基本以原镜城及宁边、义州等地的朝鲜驻防兵为主,因而快速搭建,并迅速集结至防区就粮。
郑仁弘那边在协定签署后,恨不得明使和明军立时退走才好,因而秘令义州和宁边配合,并按协定内容将原宁边和义州等地的朝鲜官员相继调走,空员随后由协安会所隶官校补充。
宁边和义州为朝鲜北部最大二城,也是朝鲜和大明贡道联络所在,二城落入魏公公之手,基本可以确保天高皇帝远了。
根据停战协定,宁边和义州的十年赋税将用以补充大明在战争中的损失,因而魏公公在协定书签署之后便迅速带员前往二城接收了。
接收队伍除皇军将士外,还有大批协安会成员,车队连绵十数里,甚是壮观。为了有效落实魏公公关于尽快接收的指示,朴正泰积极动员亲朋好友百人北上接收。
因为,根据魏公公的最新指示精神,他老人家急于回国向天子汇报,因此需要大量“现金”,那么一些短时间内不好作价的东西就可以低价出售。如此一来,接收大有好处。
只有一个地方,魏公公明确表示只能由大明皇帝亲军亲自接收,协会安不可沾边。
这个地方就是端川银矿。
宁边和义州可不同镜城那个穷地方,着实算是有钱有油水的。根据协定,二城所有赋税都被移交,城人官府的产业也要移交,自是成了协安会接收大员们眼里的香饽饽。甚至于平壤那里有些消息灵通的官吏也私下派人和协安会搭上关系,只为能从接收好事中分一杯羹。
总之,停战线以北诸郡县的士绅官吏,凡是和大明皇军、协安军搭上关系的,又或是在协安会任职的,那是争先恐后去接收,生怕晚了肥水流走。
至于如何发展当地经济,恢复民生之类的,协安会现在也是不考虑的。他们也实在是没法子,不把大明亲使送走,又谈何地方维持呢。
汉城那边也急着让明使滚蛋,上面想,下面想,这接收的事肯定就风风火火了。
司礼监
司礼监




司礼监 第六十八章 照拂
这份没有加盖任何政府层面的协定看起来是有点丧权辱国,但就实际牵涉到的地区而言,充其量也就相当于朝鲜一道之地,放在大明也就一府多一点的地方,并且主权仍是归朝鲜,即便以赋税补偿也不过十年期,因而对于急需解决事端的光海君而言,并不是多大的事。
北地苦寒,本就是鸡肋。
有明朝势力插手其间,倒也一定程度能减轻汉城的负担,尤其是那个镜城都护府,年年都要被女真袭扰,汉城不仅在此地区收不到多少赋税,每年还要往镜城拨付不少粮食钱饷用以维持,压力可想而知。现在,明军把这个烂摊子接去,对汉城来说也是再好不过的事。
当然,这事也不可能摆在明面上。郑仁弘虽得了光海君秘令和明使签了停战协定,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别的不说,就那义州和宁边的官吏驻军大量的南调算是怎么回事?
因而,议政府内的一些强硬派可是把光海君折腾的不轻,非要光海君马上派马北上和明使再战,收回土地,处死那些投明官员。
光海君哪敢?
他好不容易把事摆平,哪有再生事端的。真要如他们所愿,举中央禁军北上和明使再战一回,那后果和损失可比协定约定的大了多。更危险的是,明朝很可能借此否定他光海君继位的合法性。
可这些官员人数太多,他也真是惹不起,索性就躲在宫中,把事情都交给了左议政李恒福。李恒福很体谅殿下的苦衷,因而极力压制,这才把风潮给压了下来,并密报光海君外风煽风点火的就是柳永庆、韩应寅等宣祖重臣,目的是想通过此事让明朝厌恶光海君,从而能够让在江华岛的永昌大君回归复位。
永昌大君李?一直是光海的心腹之患,就在和明人签订密约的同时,他已悄悄派人往江华岛秘密处死了李?,现在这个消息知道的人很少。
光海君庆幸自己先下手为强,已经除掉李?,但是对于柳永庆那帮人,他也是无可忍耐了。
他对付不了明朝的亲使和天兵,难道还处置不了一帮父亲的老臣么。
次日,李恒福就奏报从东莱倭馆运送数万两银子到汉城的商人在闻庆鸟岭的路上被劫杀,后来查出这是朴应犀、徐羊甲等七人所为。???他们都是两班官僚(出身西人和南人)的庶子,由于庶孽禁锢法而无法出仕,整天饮酒作诗,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号称“江边七友”,又爱读明朝《水浒传》,受其影响干起抢劫官银的勾当。
一直支持光海君的大北派领袖李尔瞻趁机唆使他们将矛头指向永昌大君,称他们受金悌男(永昌外父)的指示,劫持官银作谋反本钱,拥立永昌大君,并让大妃垂帘听政。
光海君得报之后查也不查,就下令逮捕金悌男,将他赐死,然后下诏废永昌大君为庶人,其父留下那几个老臣吓的个个辞职,唯恐被杀。
过的几日,便传来永昌大君死讯,只说病死,此时距永昌身死已是十一日了。
经此手段,汉城议政府内可没人再敢说光海君的不是,也没人再敢要求光海对明强硬了。
光海心头也为之一松,他不攘外,但一定要安内。内既已平,外则速决。
四十三万两白银的赔款,光海君不是不心疼,但大明对朝鲜确有再造之恩,也只能勉强筹措吧。命李恒福从国库取了七万两运至平壤交于郑仁弘,合平壤道库银约二十万余两先期送至义州,余款年内补齐。这也是当初李滉和柳希奋力争而来,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也大明亲使魏公对藩属朝鲜的照拂。
得饶人处且饶人,魏公公乃是图财而来,也不会闹出人命。先期给二十余万两,加上前后弄的三十多万两,还有正在搞的接收和端川银矿,银子这一块收入还是颇丰的。真要逼汉城把钱都凑齐,也真是为难人家。总得给人国内流点现金流通吧,要不然银行倒了,他老人家以后怎么好再提款呢。
1...374375376377378...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