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司礼监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这对于公公来说可是很要命的,他老人家可是在万历面前许了一大堆真金白银,更欠了一屁股债。
那么,如此一来,沈一贯这个浙党领袖所说的每一句话,公公都要细思。如这等大人物,不会无缘无故说出某句话的。他说的每一句话关系到的不仅仅是他四明相公个人,更是他所在的浙党利益,也关系到海事大业的成败。
公公摸不透,又不好问,所以端起茶杯饮茶,眼角余光扫了眼姚宗文,发现对方也是一脸深思的模样。
沈一贯说完那话之后,却是不动声色看着桌上的茶壶,饶有深意道:“小魏公公可知,做人如饮茶,如果茶不入口烫舌,这茶就不如不喝了。”
公公寻思这话听着像是有禅机,所以将身子向前微微探了一探,一幅恭顺非常的样子,轻声说道:“晚辈愚钝,老相国可是有什么话想对晚辈说的么?”
“说有也有,说无也无。”
沈一贯捋了捋自己的胡须,没有开口回答魏公公,而是感慨道:“寒夜之中有个暖炉可以烤手,与那雪中送炭何此相似,都是同样的暖人心。唉,可惜,这世上锦上添花的事多得很,而真正能雪中送炭却是少之又少。老夫恐将来一去,我那门生子弟们便如树倒猢狲散般,凄凉仓皇了。”
闻言,姚宗文不由说道:“老师何出此言,德清相公已然在朝,他东林再是势大,我浙党也不是任它揉捏的柿子!”
魏公公眉头挑了一挑,似有所悟,沈一贯说这番话怕是冲他魏公公来的。
果然,沈一贯话锋一转,示意姚宗文莫要义愤,转而问道:“听说小魏公公乃是金忠公公门下,与御马监的刘吉祥公公也极是交好,不知传闻可真?”
“老相国消息灵通,这世上事可没有能瞒得过老相国的。”魏公公知道自己的底细在对方眼中根本没有秘密可藏,轻笑一声,也是自嘲道,“外人还说晚辈是郑家门前一条犬呢。”
“哪有什么外人,不过是利益使然。老夫堂堂首辅,还不是被他们骂作奸贼么。”沈一贯轻笑一声。
“晚辈得皇爷信重南下来办海事,便是一心任事,心中无它杂念,只知替主分忧,解主之难,把海事好好的办起来,让皇爷高兴而矣...所以,老相国若有话说,不妨与晚辈直言。”魏公公不想再听沈一贯兜圈子了。
“也没什么事,老夫只是想请公公看在老夫鼎力支持于你海事的份上,若将来我浙党有难,能拉我浙党上下一把。”沈一贯终是说明目的,或者说他十分看好这个深得皇帝器重的年轻太监。
“不可!”老师的话让姚宗文大惊失色。
“为何不可?”沈一贯并不怪学生出言反对。
姚宗文“吱唔”一声,终是道:“老师,魏公公乃是内臣,外臣岂可结交内侍?”
沈一贯却是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对姚宗文道:“等你做了重臣便不会再说这话了。”
姚宗文愣了一下,有些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他有些茫然道:“那岂不成了阉党?”
这个称呼很是有些伤小魏公公的心,怎么滴就是阉党了?当阉党有什么不好?你浙党不就是我阉党的主力么?
唔?
阉党!
公公心头一跳:这是要提前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么?





司礼监 第八十四章 巨资
看人不能看表面,看事物也不能看表象。
表面上,魏公公是一个不完整的男人,但内在,公公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真男人。
大明朝的老祖奶奶夸他比丈夫侯二堪用,金枝玉叶的寿宁殿下赞他比驸马结实,未来有望成为皇后的李选侍则称他顶天立地,尔今红得如日中天的贵妃娘娘对他的满意度更是超过自家那个老头子。
所以,阉不阉党的并不重要,外在的东西公公从来不在乎,他只在乎里子。只要浙党这帮人以后诚心实意的团结在他的大旗之下,他就一定带他们飞。
不过嘛,论政治眼光,魏公公必须赞一声四明相国,老人家姜辣的很,晓得他魏公公将来一定会成为大明朝的栋梁之材啊。
也是,放眼当下各省外差,不管是矿监税使还是镇守中官,哪个有他魏公公年轻?又哪个有又他魏公公权势大?更有哪个有他魏公公和皇室关系那么近?
别看正衔不过正六品,但潜力绝对是无限的。
四明相公何等人,能随随便便的投资?
老相国一句拉一拉浙党,无形之中就是对他魏公公的身份和价值的最大肯定。老相国不想人走茶凉,不想树倒猢狲散,不想死后被东林党给踏上一万只脚,他还真就得提前布局,为他也为浙党结个好人缘,弄个好香火。
姚宗文还是太年轻啊,正如老相国所说,等他做了重臣便会知道没有哪个重臣是不结交内侍的。
你浙党如今虽然出了个次辅,可那是人东林党的叶向高拉过去的,单论你浙党如今的势力,也就是在浙江和福建有影响力,在京中连楚党、齐党都比不过啊。司礼监的几位大珰又哪个和你浙党有结交的?
东林党有掌印孙大老爷,东宫还有太子大伴王安,齐党和楚党有金忠,昆党虽然叫打的惨,可也有张诚在皇帝面前帮说话,宣党那边宫中也有人,你浙党是一个都没。数来数去也就是躲在杭州的孙隆了,可孙隆一个织造太监能和秉笔红袍比么。
谁在中央支持谁,你浙党顶天也只能算一个地方势力,如今突然空降一个中央来的要员,前程无限的要员,身为浙党首魁的沈一贯不有所动作,也枉称一代奸相了。
当年,沈一贯可不就是吃了司礼太监田义的亏么。
结交内侍没有错,错的只是失败了而矣。
你沈一贯看得起魏公公,魏公公投桃报李自然要对老相国推心置腹,对浙党也是另眼相看。
定下基调,多余的话就不必多说了。
最终,定下三省联兵出海讨伐东番的日期是九月十三。
临行前,魏公公代表大明皇帝亲军及本人向四明相公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愿老相公永远健康!”
出门后才想起这句不太妥当,似有点咒老相国的意思。
内心里只盼老相国无论如何也要撑过今年,至少,也得撑到拿下东番和琉球。不然,他魏公公还真麻烦。
毕竟,有一个前首辅帮他摇旗顶着,赶得上一百个御史啊。
..........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回到特区的魏公公一刻也没得消停,军队的组建扩编是大事,出征部署是大事,筹备粮草更是大事。
三样事无一不牵涉到钱。
无钱,难成事。
出去抢劫也得要个本钱啊。
况,大明皇军乃是仁义、威武、正义之师,岂能真空着口袋出去抢呢。
公公先解决粮草的事。
负责参谋司的蒋西凤给粗略估算了个数字,此次出征拟调动海陆两军一万余兵马,故最低限度(六个月)需要粮食三十万石左右,这还不包括种子粮及安置浙闽沿海招募屯垦及岛内土著粮食所需。
江南虽是经济极度发达地区,但正因为经济发达,所以粮价反而高出其它省份,就拿特区旁边的松江府来说,一石粮食的市价就达到了一两二钱。苏州那边稍低一些,但也达到了一两一钱。南都那边的粮价还比江南要高点。倒是江北诸府的粮价要便宜一些,一石粮少的地方只要六钱就能买到,但是算上运力和人力,价格也不便宜。
如今粮食真正便宜的是哪呢,不是西北,也不是西南,而是湖广。
所谓湖广熟、天下足。
经明朝两百年来的开发,如今的湖广才是大明真正的粮仓。而最适宜种粮的江南倒是耕地数目严重下降,多种了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去了。
没有粮食,肯定要买,公公绝不会让官兵们饿着肚子出去打仗。如此巨大的粮食需求单从一地购买也不现实,因此公公命从江北、江南各府县先行购买,解决先期需求。尔后派人去湖广采购,这个采购粮食的任务自是交给了入驻特区的行商们。
用公公的话说,这也是一种战争的参与方式。
能入驻特区的行商,不管是自愿还是不自愿,都在某种形式上和海事特区衙门形成了合作关系,所以,给予他们利益是必然的事。
无利的事,谁个会起早干呢。
讲究起来,也算是战争红利吧。
然而,光是购买粮食最低限度也要拿出四十万两左右。而且人也不是光吃粮食就行的,还得有油盐肉菜之内,按魏公公给皇军定的饮食标准来算,光后勤开支这一块,五十万两也就是打个底而矣。
光粮食就才打个底,更休谈其它方面的开支了。
公公真是头疼啊,虽说从朝鲜搞了一笔钱过来,可除去给皇爷的“封口费”以及朝鲜北部协安会的维持费及皮岛的经营费,他拢共能拿到江南的也就剩下不到十万两。
要不是协安会地盘上有个端川银矿撑着,不说江南的事,就维持住协安会和皮岛这两地的军政费用,他魏公公两腿叉开躺上个一百年也挣不出来。
所以,公公把设在镇江的宝藏解冻委员会主任赵全和副主任胡仕海召了过来。
赵全这个委员会主任是有正式编制的,隶属海事特区衙门,正六品、文官,另有承直郎文散阶,级别要比知县高一点。
胡副主任暂时没有官职,但他已然成功晋级三品会员,理论上胡副主任已然具备海事特区特别顾问的权力。
这个权力很特殊,用民间的话讲,必要的时候,大明皇帝亲军是可以给胡副主任撑场子的。




司礼监 第八十五章 运作
你帮我,我帮你,大家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在学习中互相提高自己,是魏公公对自身的要求,也是对大明皇军官兵及友好人士的要求。
帮助是互相的,胡仕海在担任解冻委员会副主任职务上,积极利用自身人脉帮助阳光解冻资本运作,吸收了一大批有志于民族资产解冻的土豪劣绅,对于解冻委员会的贡献十分巨大,因此,魏公公曾多次明文指示皇军上下及提督海事衙门、镇守中官衙门要对如胡仕海一类的友好份子给予足够的关怀,要切实保障他们的权利,更要切实替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具体到实际层面,为了帮助胡副主任提高他家的瓷器销售规模,经赵全主任协调,皇军在封江靖海及其后的一系列行动中,有针对性的打击镇江老胡家的商业竞争对手,使得镇江老胡家的瓷器产业占到了整个特区海事销售规模的四成,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之中。
今年三月,胡家曾与南都某勋贵家因瓷器销售渠道问题产生冲突,当时那勋贵家扬言要胡家破家,幸得赵全主任及时介入,以皇军及魏公公威名震摄该勋贵,从此南都再也无人敢窥染胡家半分。
投桃报李,很有良心的胡副主任在得到皇军的诸多关照之后,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投入阳光资本运作工程当中。
在一段时间内,胡副主任可以说得上是为工作废寝忘食,没日没夜,以致于看在眼中的赵主任曾多次向胡副主任提出你不要干了,再干下去身体就垮了。
“宁垮我一人,不可垮了那上百委员,更不可垮了魏公公的大事!”胡副主任如此说道。
经一年多的业务发展,现解冻委员会已经成立四大分区,区域包括镇江府、常州府、扬州府、苏州府、应天府、庐江府、松江府、安庆、太平府等十一府六州五十四县,触手已涉及后世江苏、安徽、浙江、江西、上海四省一市。
四品以下会员126人,四品以上会员7人,其中具有功名者多达六成,秀才18人,举人57人,进士出身(含致仕退休人员)19人,其余会员不是地方大豪就是乡贤远达,家财万贯者,可谓显赫万分。
委员会现今隐隐织成了一个庞大且秘密的商业网,会员之中不乏现任官员,如安庆知府王成运便自为安庆大区专员;又如原上海知县,现擢广东道监察御史的毛一鹭也是五品会员。
至今,解冻委员会已为海事特区衙门筹款高达六十七万两白银之巨,得到了魏公公两次通令嘉奖,并且组织四品以上会员两次参现海事特区及大明皇帝亲军。
成绩,显然是很好的,但魏公公还是有些不满意,因为到目前为止四品以上会员最高的一个才二品,并没有出现一品及超品会员,这就使得大额款项迟迟不能进账。
这一点,赵全和胡仕海向魏公公解释过,没能出现高品会员的原因是筹款数额实在太大,超品更是巨额多达百万两,以解冻委员会如今的发展时间以及官方背景而言,很难吸引到拥有如此巨资的有钱人入伙。
魏公公一想也对,能一次拿出百万两之巨的恐怕不会叫这宝藏迷了眼。而且他魏公公现在能够提供的官方背景也是江南镇守中官衙门,这个衙门显然镇不住场子。
饭还是要慢慢吃,如今四大区域还是小了点,还要继续扩。大明朝地方那么大,有钱人那么多,只要把摊子继续铺下去,还怕将来不财源滚滚么。
公公好生夸赞了赵全、胡仕海一番后,得到了二人会在旬月内将最新的筹款二十余万两运来的确定消息,高兴的在海事衙门里陪他们吃了顿饭。
坐陪的除了公公本人外,还有江南镇守中官衙门分守曹华。
曹华这人是京里给塞在魏公公这里,名义上是协助,实际是监视。不过曹华这人倒也是老实人,原在文书房做抄书太监,是头一回外放因而矜矜业业,唯恐出了什么差错,故而魏公公交派给他的差事一一完成的不错。其现在主要负责镇守中官衙门的常务以及江南银庄、贸易所等一些重点建筑的营建事务。
理论上,魏公公这个江南镇守中官不在时,曹华这个分守就是中官衙门的负责人,甚至还可以负责提督海事衙门,代魏公公提调大明皇帝亲军。但实际上,曹华肯定不具备这些权力,其人老实之余也颇有自知之明,魏公公不在特区这段时间内,倒是晓得哪里该他问,哪里不该他问。
公公回来的第二天就视察过江南银庄等几处工地,建筑大半都已完工,现在做的是一些后期铺设工程。特区主要的几条大道也基本完工,如那魏公公重点要求的能并排行驶八辆马车,长达二十余里的海事大道就已经峻工。虽然和后世的道路无法相比,但这条大明朝第一条“八车双向道”的峻工还是具有垮时代意义的,其的峻工使得特区和港口的运输量大大提高,并且带动了道路两侧的商业聚居区的发展,有效实现了魏公公所提出的“要想富,先修路”的概念。
曹华此人,功不可没,公公已为他向内廷诸公请功。不过曹华到底是哪个大珰的人,公公到现在也不是很清楚,其余几个分枪分巡的底细也不是很明了,但只要这帮人不给他添乱,公公还是很愿意和他们友好合作的。
公公很清楚,哪怕皇爷再信重他,也不可能不在他身边安插人手。曹华等几个于其说是司礼监塞过来分功的,不如说是皇爷塞来的。这还是明面上的,暗地里肯定还有一批。
除了曹华外,还有一人也在席间坐陪,这人便是公公的第一个干儿子赵宝乐。
宝乐因为贪污的事叫公公气的抓在特区大牢关了一段时间,后来公公气消了念在宝乐毕竟有功于他,所以又给放了出来,给安在海事衙门下面帮助协调商会和衙门的事,也算是给其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本来,赵宝乐是没有资格过来陪席的,但他无意中给公公打开了一扇窗户,所以公公就又重新重视起他来。
宝乐给干爹打开的是一扇金融窗户。
准确说,是欠条参与资本运作的事。




司礼监 第八十六章 照顾
宝乐是个好儿子。
自打知道干爹一直为军中无粮而发愁,宝乐便本着谁不让我干爹好过,我就让谁过不好的原则,连夜持他干爹的名贴拜访了入驻在特区的几家粮商。这几家粮商都是隶属于江北商会的,其中有两家还是高邮分会的。
高邮分会是第一家入驻海事特区的商会,商会建在海事大道东端,离海事衙门不过一里多地远。商会大堂里悬着一幅字,正是提督海事太监魏公公两年前亲笔所书的题词——“高邮人民真争气!”
赵宝乐找到这几家粮商后,便提出了赊欠粮食以供军需的要求。
几家粮商虽说都是叫海事衙门封江靖海逼来特区的,但他们这两年在特区的粮食买卖也算不错,尤其是得到了大明皇军的一定照顾,使得他们能够以低价租买大明皇家海军提供的海运服务,并确保他们的经商环境,所以如今魏公公有求于他们,不管是是出于长远考虑还是眼下的实际利益,几家粮商都是愿意赊欠一些粮食给皇军的。
虽说几家粮商的赊欠数目并不大,但于赵宝乐而言,却是不小的收获。他也清楚羊毛不能尽在一只羊上薅,这样容易把羊毛薅光。
所以拜访了几家粮商后,他又陆续去了其它商会。这些大小商人出于各种目的,都答应了帮助购买一些粮食供皇军应急。
宝乐很是高兴,脑袋一热索性把事办的更大些,于是借他干爹的名义给各家派贴,直接搞摊派。
摊派也是常理,官府治世的常备手段,无甚稀奇的。
大部分商家都捏着鼻子认了这摊派,但扬州商会却不肯认这账。
扬州商会表示,魏公公欠他们一笔数目不小的款子,如果赵宝乐一定要他们提供帮助的话,他们也愿意帮忙,前提却是魏公公把欠款给他们结了。
这笔欠款是确实存在的,总数目高达二十三万两。
当初魏公公向扬州西关各大盐商“举债”时,曾答应一年一结,便是还不了本金也给利息。可是两年多过去了,盐商们不但本金没见着,利息也没见一个铜板。
倒不是魏公公不还他们钱,实在是眼下手头紧抽不出来,但他老人家最是讲诚信,时刻信字当头,深知人无信不立,因而哪怕盐商们不敢来找他要账,他老人家还是特意叫海事衙门把那些到期借条整理一下,旧条变新条。
总之,就那句话,只要有欠条在,这账你们难道还怕咱家赖了不成?
当然,魏公公还是很希望这些盐商能够响应海事大业,债转股的。但是人呐,越有钱越贼,公公等了两年多,这些个盐商们却是没一个主动投资的,这可把公公气的不行。要不是顾着脸面和形象,公公早就让皇军上门和他们讲一讲国际贸易理念了。
说起来,盐商们还是鼠目寸光了,但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也能理解。毕竟,钱借出去了却回不来,光有条子有什么用?发点牢骚是正常的,但除此之外他们也做不了什么。
要说真的,这帮人又哪个愿意到这吴淞口来开铺做买卖?
天地良心,盐商的买卖用得着出海?
离海越远的地方才越有钱赚!
只是形势比人强,魏太监的爪牙实在是凶狠,盐商们不敢不从,便各家在特区弄了个铺面,生意嘛,真是惨淡的很。也就是勉强维持着,算是给魏太监一个面子,另外也存了想法,这魏太监的买卖兴隆起来有了钱,说不定真能还他们钱。
这种情况下,赵宝乐却跑上门要人家摊派,人家肯定不答应了。
“世上没有旧债不结举新债的道理!”
扬州最大盐商潘家在特区分铺主事的六公子发话了,这话就是说给赵宝乐听的,也是说给魏太监听的。但凡要点逼脸,你魏太监就别打盐商的主意。
赵宝乐当时也叫气着了,黑沉个脸气鼓鼓的走人。走半道却停了下来,回头就又去找人家。不是一个人去的,而是带着一队皇军官兵去的。
架势闹的很大,盐商们被吓住了,潘六公子也骇的不行,可这帮人也是鬼精,松口同意捐输,然而却是把手上的欠条拿了出来充作捐输。他家六千,你家五千的,凑了个五万两整的捐输。
能平空抵消五万两债肯定也是功劳一桩,可这会干爹要的是真金白银和粮食,欠条哪能当饭吃。
赵宝乐急眼了,但这欠条又的确是钱,你魏公公的干儿子总不能不认这条上的数目吧。
事到这地步,换别人也就算了。可赵宝乐心思活,郁闷之后突然有了主意,却是拿着盐商给的欠条转头去了其它商会,要用这些欠条跟他们买东西。
“条子是咱义父亲手打的,你们还怕咱义父不认?”赵宝乐每到一家身后总跟着几十如狼似虎的皇军。
商人们不敢不卖,如此一来,那五万两的欠条竟真的用出去了。
立了功自要向干爹报喜请功,魏公公听了之后也觉得这个点子好,十分的好。于其让欠条在盐商那里搁着发霉,不如把它们盘活。
“步子要跨大一点,不要怕扯了蛋。”
公公叫人喊来个刻字先生,弄了枚方印出来。印上也没刻啥字,就四字——“准予流通”。
尔后公公叫赵宝乐拿着这章出去盖,凡是已在市面上流通的欠条上都加盖此印。然后又颁令给郑铎,让他从刚刚入库的解冻委员会资金里拿出五万两用于兑付欠条。
“爹不是缺钱么?”
宝乐不太理解干爹的做法,真要给那些欠条兑了,那不亏大了么。
公公也不与义子多解释,只叫他依吩咐去办,待义子去办事后,公公方拍了拍屁股,哼着小曲到了后花院。
后花院有客,却是泰州赵家那儿媳王月娥来了。人不是自己来的,而是公公特意派人去请的。
这王月娥自打有了魏公公支持后,算是在赵家彻底站住了,把她那有名无实的丈夫治得妥妥贴贴,又借着大明提督海事太监、江南镇守中官的威名把个生意做的比公公赵恒元在世时还要大,现如今外人提到泰州赵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很能干的当家媳妇,而非赵家任何男人。
1...380381382383384...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