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一品江山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三戒大师
“不过,他们的很多主张,好像也不错。”王韶却有不同看法:“我记得他们说“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我觉着这话就发人深省。”
“他们还说。‘人之学莫大于知本末始终’“致知在格物’则所谓本也、始也;治天下国家,则所谓末也、终也。”王韶此刻侃侃而谈,与当初那白衣杀人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这即是说,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必须从格物致知开始,才能修身以正,担当治国平天下的大任!”说着有些〖兴〗奋道:“我觉着他们说得通,至少比别家都通!”
“那你为什么只听了三天?”陈恪笑问道。
“呵呵……”王韶闻言干笑道:“暮气,两人小小年纪,就在那里大讲‘存天理、灭人欲’。孔夫子还曰‘食色性也’呢。第二四六章 宣战 (三更求月票!)我还年轻,不想现在就连点人欲都没了。”
“哈哈哈……”这话引得众人大笑起来。
“不要去听理学了,那玩意儿从根子里错了。”待笑过了,陈恪对王韶正色道:“也不是他们的错,甚至不是汉儒的错,而是儒学本身就有问题。”
“这话也太狂了吧。”王韶不好意思说什么,章敦却开口道:“三郎,难道咱们学了十几年的学问,竟然是错的?”
“也不是全错,只是有缺陷。否则儒学要真是完美的话。为何那些以儒家治国的朝代。都没逃脱覆灭的命运?”陈恪心说,看来最近老子文会开多了,竟然喜欢上这些形而上了。便正色道:“我们十年学习儒学不假,但任何时候不能失去自己的判断。”
顿一下,陈恪接着道:“圣人之学。讲得是格物致知,我们不妨先格一格圣人之学本身,像寻病根一样,找到问题所在,才能让这门学问,重新焕发出光彩来。”
~~~~~~~~~~~~~~~~~~~~~~~~~~~~
陈恪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儒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说关系到儒学的存亡兴衰也不夸张。
这一门由孔孟所创,汉儒所篡的学说。在两汉以后,便开始衰落了。这期间,佛道思想大行其道,而儒家却始终没有出现,像样的学者和学说,来挽救儒学面临的危机。
转机出现在本朝,朝廷将儒学定为官学。考试只取儒生,这使得儒生如过江之鲫,儒学终得复兴。但在排斥佛道之学的同时,儒生们也被儒学自身的理论缺陷所困扰,提出了‘修其本’的要求。由此。重新构建新的儒学体系,已是势在必然了。
因此。从庆历年间开始,儒者们围绕复兴儒学的主题,力图摆脱汉唐经学拘囿于家法师法、沉溺于训诂考证的治学方式,大胆发疑、标新立异,形成了一股疑经惑古的时代思潮。
在此基础上,许多学派都在萌芽之中,但其学说大都还在酝酿阶段,要想开宗立派,还得等上几年甚至十几年。
至少在目前为止,整个思想界还是一片混乱,没有任何成熟清晰的学说——但马上就会迎来,传说中的跑马圈地、抢占山头了!
生在这个节骨眼上,陈恪有一种自觉……希望在这个关键时期,为自己的民族做点什么。毕竟,理学末流,把国人害的太惨了。
他当然想过,直接把周敦颐、二程之流干掉得了,不要让他们流毒千年,贻害华夏了。可他们的理学思想已经问世,而且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理学也不是显学,直到南宋的朱熹,才把它捣鼓上去的。
更何况,陈恪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哪敢为整个民族选择未来的道路?万一走错了算谁的?
他想做的,是也占一个山头,把自己对儒学的主张表达出来,看看能不能吸引一些人,改变些什么。
他知道这样会很累,但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候,为自己的民族做些事,义不容辞。
~~~~~~~~~~~~~~~~~~~~~~
“那你说根子上错在哪里?”众人一起望向陈恪,期待他能继续的语出惊人。
“儒学是我们文明的根基,我们华夏民族凝聚在一起,离不开它的纽带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只听陈恪沉声道:“但有一个大缺陷困扰着它自身,也阻碍我们民族的发展——它是主张入世的,要求我们去治国平天下!”
“但治国,就得解决一国之内产生的具体问题吧?军事政治、农田水利等等各方面的问题都会出现,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问题都是新出现的……比如大宋朝的三冗问题,以前各朝就从没遇到过。以正常人的思维来分析,肯定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出合乎时宜的办法来。”
“但是在儒学的统治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到古人的书籍里寻注解,找〖答〗案。”陈恪一脸沉痛道:“什么事都要听古人之言、看古人老祖宗是怎么解决的,然后我们大家照搬就是。但古人遇到过三冗问题么?遇到过辽国这样的强敌么?遇到过这么频繁的黄河决堤么?没有,统统没有遇到过,那你怎么能要求他们,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理学比之前儒学的进步之处,就是除了要问古人,还要问自己!”又顿一下,陈恪大声嘲讽道:“但儒者除了圣人之言,什么都不懂,却空谈什么格物致知。让他们想一辈子,他们也找不到正确〖答〗案!”
“那仲方兄说”王韶神色郑重起来,问道:“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治国平天下呢?”他说这话时,其他几个人也都屏息凝神,听他的高见。
“别无他途,格物致知。”陈恪呷一口茶水道。
“嗨……”众人一齐失望道:“这不跟二程一样么?”
“我这个格物致知,不一样。”陈恪淡淡笑道:“我这个格物,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基础上的研究、实践。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不是你整天扪心自问就能想出来的。而是要先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同时去深入了解这个问题,然后再通过大胆耐心的探索实践,才有可能找到正解。”说着长长舒一口气道:“所谓治国,不就是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么?”
~~~~~~~~~~~~~~~~~~~~~~~~~~~~~~~~~~~~
陈恪讲出的这番道理,在后世实在不算什么,但放在宋朝,却是第一个跳出前人的禁锢,告诉大家孔夫子是错的。并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摆在世人面前。而不再是儒家那种含糊无用的大道理。
陈恪讲完才发现,不知何时,净室内外已经站满了人。
众人听了他这番话,都觉着闻所未闻,却又不觉荒诞……那是一种迥异于各家学说的感觉。
别家的学说,无论解释的再清楚,都给人一种含糊、玄妙、似是而非的感觉。陈恪的学说却给人以清晰、明确、好像,本就应该如此的感觉。
不过同其他家的学说一样,他这套理论,本身仍然是简陋粗略、漏洞百出的,想要完善起来,尚需时日。
但毫无疑问,在儒学未来林立的山头中,陈恪已经占定了一座!
“我怎么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苏轼听了之后,把陈恪拉到一边道:“只是你嘴巴也太严了,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
“当然是以你的举业为重了,我这种异端思想。”陈恪苦笑道:“还是等着考完了再玩吧。”
“也对”苏轼正色道:“之前的格物之学,都是向内的,你的格物之学,却是向外的。想让人接受,不是那么容易~~书书网-更新首发~~的。”
“嗯,肯定不容易。”陈恪点点头道:“我们以后慢慢来。”说着不负责任的拍拍苏轼的肩膀道:“将来这个学说的发扬光大,就靠你了。”
“怎么成我的事儿了?”苏轼就像热爱星空一样热爱哲学,并不觉着这是苦差,只是嘴上不能那么痛快。
“谁让你是我大舅哥呢?”陈恪哈哈大笑道:“我过去一趟。”
便走到王韶身边道:“怎么样,能留下来么?”
王韶先是看了他片刻,然后缓缓道:“虽然不知道你这套,能不能站住脚,但是……”说着一呲牙,露出灿烂的笑道:“实在太对我胃口了,我挺你到底!”!!!
.全部章节





一品江山 第二四七章 新春
. .
抛去感情凭良心讲,要陈恪对嘉佑学社,比较亲近的诸位分个高下的话,章敦和吕惠卿,无疑是第一流的,王韶和曾布算次一流,苏辙也勉强能排进二流去,而他前世的偶像苏仙,至少目前为止,只能算是三流。和邓绾、郏亶一个档次,比林希、蒋之奇等人要强些。
当然,若论文采和学问,苏大舅子秒杀全社,谁说他不是天下第一才子,陈妹夫保准报以三声冷笑!
但他同时也认为,苏轼这样的才子,应该放逐于山水之间,让其尽情的练达性情、陶冶文字,为大宋人民提供最美味的精神食粮。可是,苏大舅子在他变态老爹的压迫下,不得不参加科举——老苏想第二四七章 新春让儿子出人头地,让苏家扬眉吐气,这无可厚非,但考中进士可不光意味着荣耀,还要进入官场搏杀,负担起为国为民的责任的!
不幸的是,二苏兄弟都被老苏害了。说到老苏,陈恪更是感慨万千,老丈人是大儒不假,文章也写得超迈古人、豪壮雄奇,但是老苏的学问是先秦的孟子之学,做派更是纵横家的一套,他苦心研习的那套学问,在先秦时期或或战乱年代,兴许吃得开,但现在是距离先秦一千多年的宋朝,是天下久安、完全按另一套规则运转的宋朝!
这就好比学了一身的屠龙之技,然后才发现,这世上根本没有龙。让他去打虎却又玩不转……
在陈恪看来,这就是苏洵现在名震京师、却没有高官肯推荐他入场为官的原因……老苏是人才不假,可是不合时宜,用之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肯定给人添堵。这样一个堂吉诃德似的人物,强势教育出的儿子,又怎能没有问题呢?
包括苏辙在内,兄弟俩的文章,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那种,确实洋溢着让人拍案叫绝的才华。但其第二四七章 新春中深藏着的功利之心,也是不难能看出来的。
不过陈恪并未因此就嘲笑他们,因为他也是那个样子的——//最快文字更新无弹窗无广告//世人都是烟火男女,谁不盼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享受这世间的荣耀与繁华?既然自己不能免俗,又有什么资格要求二苏脱俗呢?
他看低两人的,只在能力而已。毕竟是自学成才的川娃子,学得会古人的文章。学不到今人的时务。从格局到才干。都无法与吕惠卿、章敦这样的天才世家子弟相比,甚至连曾布、王韶也比不了。
当然,这不是说二苏差。而是吕、章、曾、王,实在是太出色了……
所以历史上,人家短短十年时间便快速崛起。要么呼风唤雨,要么主宰了日后三十年,要么立下不世奇功,而苏轼一生都在扮演失败者的角色。
然而要是没有一生的磨难,苏轼又怎能变成那个千古偶像苏东坡?
但陈恪不会为了成就一个文豪,就眼看着大舅子搞得一生凄惨,所以他想把苏轼往形而上的路子上引,希望苏轼扬长避短,把精力用在为大宋建设一门新儒学上。发挥他的思辨和雄辩能力。把周敦实、二程张载之流,统统扫倒垃圾堆里去!
所以从那天起,嘉佑学社便和大相国寺的道学们唱起了对台戏,双方的观点针锋相对、其主讲又都是雄辩善言之辈,倒也是棋逢对手,难解难分。
而且嘉佑学社与相国寺的道学们,虽然是势不两立的经义之争。但在上却站在同一阵营中,都旗帜鲜明的反对太学文会提倡的太学体。太学文会也不甘示弱,每每开坛必要大吹法螺,把太学体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因其是应试的文体。所以支持者反而最多。
三家的隔空打擂让人大呼过瘾,每逢开讲。必能吸引无数学子、官员甚至名妓前来聆听,成为这个冬天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就这样热热闹闹,到了嘉佑二年的春节……
~~~~~~~~~~~~~~~~~~~~~~~~~~
顺天小银梁桥,欧阳修府第。
府门上张灯结彩,门前的雪地上,铺着厚厚的爆竹屑,一派新春气息。
今天是正月初三。初一日大臣们要进宫朝贺,官家还会赐宴,初二日,是官场同僚间往来拜会,初三日,才是亲朋好友拜年的日子。
欧阳修的长子欧阳发,穿一身簇新的东洋布棉袍,站在府门前迎候亲朋。老欧阳宦游京城,所谓的亲朋,除了妻子之外,就是曾巩、陈恪等一班弟子。还有梅尧臣、蔡襄、韩维等多年老友。以及他最近结识并十分赞赏的一干文坛新朋……
曾巩带着一干兄弟到了,曾布几个手里提着礼物,曾巩朝欧阳发拱手,一起笑道:“恭贺新禧!”
“同贺同贺!”欧阳发笑道:“诸位兄弟快到里面去,家父早就唠叨,怎么几个小子,今日来得这般迟了?”
“唉,惭愧。昨日嘉佑学社在一品楼开新春酒会,也把我给拉去了。”曾巩苦笑道:“结果不慎过饮,一直醉到方才。”
“哦,师兄不是向来酒不过三杯么?”欧阳发奇怪道:“竟也有破例的时候?”
“我没有破例,是他们让我喝的酒,太烈了……”曾巩苦笑道:“喝过那种酒之后,觉着之前喝得都是算了的水……”
“什么酒如此之烈?”
“不知道。”曾巩摇摇头。曾布却道:“是仲方一个同乡,就是黄娇酒的酒商,新酿发出的一种酒,尚未取名,说是今日拿来给欧阳伯伯品尝,估计是想让文坛盟主给起个名。”
“那待会儿一定要尝尝。”欧阳发笑着把曾家兄弟送进去,又招呼下一波客人道:“梅叔叔新禧。你今天可有口福了,说是我陈家哥哥,要带新出的佳酿来呢。”
梅叔叔就是梅尧臣,那日在樊楼充任拍卖官的那位,这是一位老牌大才子,与欧阳修相交莫逆,大有伯牙子期之名。他闻言哈哈大笑道:“那太好了,今天一定要豪饮一番。”
梅尧臣进去不久,韩维和蔡襄联袂而至。两人进去不久,陈恪一干兄弟到了,果然带了二十坛美酒。
“三哥恭喜新春!”欧阳修八岁的小儿子欧阳辩,特意迎了出来。没办法,谁让陈恪面子大,当然这个面子,也是用一车新年礼物转出来的“来和尚”陈恪一把抱起欧阳辩,转了几个圈,大笑道:“转一圈、窜一窜!”几年的交往下来,他和欧阳家,已经如亲人一般。
待把小和尚放下,兄弟们都进去了,陈恪对欧阳发小声道:“待会儿我未来岳父和两个大舅哥要来,你可担待着点儿。”这提醒是有必要的,文坛盟主的儿子,就算不傲气凌人,也不可能对谁都笑脸相迎。以自己老丈人那脾气,万一崩了怎么办?
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不一会儿,就见面容古板的苏老泉,带着两个儿子,提着薄薄的一份礼,来到了欧府门前。
既然是陈恪的岳父,欧阳发赶紧迎上一步,深施一礼道:“苏世叔并二位世兄里面请。”
“嗯。”苏洵只点点头,嗯了一声,便扬长进去。只留下尴尬的兄弟俩,向欧阳发道歉不迭……这一年,老爹壮志难酬,性情愈发愤世嫉俗了。
“不打紧,不打紧。”欧阳发温和的笑着。心中却道,怪不得陈三哥要提醒我呢,这好家伙,真够人受的。又不禁暗暗同情起陈恪来……竟摊上这么个丈人爹。
不过对苏洵的两个儿子,他的印象倒是极好,抱拳笑道:“子瞻、子由兄,实在是久仰大名了!”
这时候,苏轼已经是京中闻名的才子,但他的名气,却是由坊间、名妓传起来的。见连欧阳修的儿子都听说过自己,他先是暗暗自喜,旋即又担心起来,唯恐给文坛盟主留下不务正业的印象。
不过他终究是亲和力超一流的苏轼,很快就和欧阳修的几个儿子打成一片……
~~~~~~~~~~~~~~~~~~~~~
日近午时,欧阳发感觉宾客到的差不多了,便要吩咐闭门……今天欧阳修要宴请宾朋,自然不希望有人打扰。
这时他看到一个面孔黝黑,戴着圆顶棉帽,身穿一件褐色的绸袍子……近了一看,哦不是件油乎乎的布袍子。总之,这样一位稍显邋遢的爷,手里拿着本书,一边看一边从自家门前走过。
“里面是死路。”欧阳公子好心的提醒道。
那人听了这一声,才茫然的抬起头,先是看看前面,果然是堵墙,再回头看看他,合上书道:“请问小兄弟,这里是欧阳学士府么?”
“是。”欧阳发一边让人关门一边笑道:“今天家中有宴会,我爹不见外客,朋友改日再来吧。”这样举止怪异的落拓书生他见多了,无非就是想标新立异,引起父亲的注意,以求成名罢了。
“哦,我就是欧阳学士请来吃饭的。”那人说着,伸手从怀里掏了掏,掏摸出一本皱皱巴巴的请帖。
欧阳发登时眼睛溜圆,那确实是家里发出去的请帖,不会是谁丢了,让这家伙捡着了吧?狐疑的接过来,打开一看,宾客的名字叫——王安石。!!!
.全部章节




一品江山 第二四八章 群贤毕至
. .
一看这个名字,欧阳发登时了然了,因为之前虽然没见过,但王安石的大名他可是如雷贯耳,在传说中,这位先生除了行止极类圣贤之外,其最大的外在特点,就是生活上极度不修边幅。
据说,他能长时间地不换洗衣服,长时间地不洗脸、不漱口、不洗澡,他的袍子上到处都是汤汁油渍汗迹等污斑。一张脸已经分不清原先的颜色,走近了就能闻到浓重的体味……
好在王安石这时候,已经拥有极高的官声与文名,这种换在常人身上,肯定会叫人无法忍受的不修边幅,反而给他增加了魅力。士大夫们亦以不能结识王安石为最大的憾事……人们普遍认为,既然是高第二四八章 群贤毕至人么,自然就不能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他了。
尽管欧阳发也想不明白,稍微hua点功夫,给自己洗个头、换身衣服,就能耽误了做圣贤?但哪敢对大有贤名的王大人不敬,赶紧把他请进去。
“介甫!”王安石一进去,欧阳修便看见他,高兴的起身相迎道:“我知道你一定会来!”说着朝众人大声介绍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竟是一脸的得意。
来宾却一脸赞叹道:“也就是欧阳公的面子了……”原来王安石是出了名的不合群、不应酬,就连公务酒宴都能推则推,何况是这种私人的宴会。结果就是王安石来京城半年多,除了与他有公务往来的,大都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不是老夫的面子。”欧阳修笑拢着胡须道:“介甫和子固是同乡好友,不能不给他个面子啊。”众人便相随而和,向王安石致意热情的问候。
梅尧臣更是不嫌王安石有味儿,一把拉住他的胳膊,对欧阳修结巴道:“醉翁,有介~~书书网-更新首发~~、介甫辈英才,我、我们可以瞑目矣……”他说话舌头有点大,原来是喝醉了。
为何还没开席。这老先生就先醉了?因为他看到陈恪带来的酒坛,想起欧阳发的话,实在好奇难耐,便要他开一坛尝尝。以梅尧臣和欧阳修的关系,自然完全可以,把陈恪当成小辈指使了。
“不是疼你喝。”陈恪笑道:“而是这酒劲儿大,空腹不能饮。”
“你小看叔叔了。”梅尧臣嘿然一笑道:“当年我可是能跟石曼卿一拼的酒国宰相,从来都是拿酒当水喝的。你听谁说。不能空腹饮水的!”他言语滑稽,引得众人笑成一片。
拗他不过,陈恪只好让人拿个茶盅过来。提起一坛,拍去泥封,登时满室皆是浓郁的酒味。
众人全都好奇凑上来。看陈恪往茶盅里斟酒,只见那酒液无色透明,如清水一般,浑不似平时所饮之酒。
“看着水一样,酒味可真大。”众人一边点评,一边怂恿梅尧臣尝一下。
梅尧臣好酒,早就见猎心喜,端起来嗅一嗅,一脸陶醉状道:“好浓的气味。”便仰脖一饮而尽。这是宋代酒鬼喝酒的习惯,想想后世怎么喝啤酒就知道了。
陈恪拦都没拦住。
在陈家兄弟、曾家兄弟和苏家兄弟,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只见梅尧臣的脸刹时间就白了,旋即又转红。他紧紧捂着喉咙,脖子涨得跟头差不多粗……
就在众人觉着,得叫大夫来看看时。梅尧臣的脖子渐渐复原,两手捂着肚子,长长吐出了一口酒气。
“这酒怎样?”众人急切问道。
梅尧臣看看他们,再看看那坛子酒,突然放声大哭起来道:“曼卿、曼卿。你死得太早了!”要是不明就里的,肯定得吓着。心说这酒能引起失心疯还是怎着?
不过众人却知道,这是对这酒的最高评价了。
曼卿就是梅尧臣方才说的石曼卿,名叫石延年,是梅尧臣和欧阳修最好的朋友。此人举止磊落、才气纵横,是大宋朝最有魏晋之风的士大夫。他活着的时候,人们把他和欧阳修、杜默并称‘三豪’……欧阳修是文豪、杜默是歌豪,他则是酒豪。
‘酒豪’自然酒量超人,他曾经和一个叫刘潜的朋友,到汴京的王氏酒楼,一句话也不说,坐下就喝,一坛喝完再开一坛,喝了整整一天。把店里的酒都喝完了,天也黑了,二人拱手而别,都不用人扶,跟没事儿人一样……至于回家后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故事除了说明石曼卿酒量大之外,还说明了,这年代的酒,真是逊毙了——这是因为蒸馏酒的技术还没被应用。用粮食出来酿酒,杂质太多,酒精含量也太低。
所以这年代,吃酒之前要先用网眼筛子垫布过滤才行,因此叫筛酒;所以武松能连吃十八碗……
1...102103104105106...2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