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在他看来四方势力盘根错节,每一方的举动都能对四川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安之听的入了神,和曾英聊了整整一个时辰。

    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何天子要让他提拔此人了。

    曾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参将,但见识能力都远超同龄人,是个难得的将才。

    这么好的一个小苗子如果不精心雕琢培养一番也太可惜了。

    当然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毛病,那就是太容易冲动,且有的时候自信过头了。

    文安之决定把曾英调到身边勤加敲打着。这样曾英能够少走弯路,更好的成长。

    至于袁宗第刘芳亮等人文安之也打算人尽其用。毕竟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将,闷起来不用太可惜了。

    顺军士兵也都是极强的即战力,对上西军非但不吃亏还可能占据优势。

    至于这些顺军旧部将领的忠诚倒是不需要太过担心。

    因为这些将领都将自家子侄送去了南京读皇明军校。

    文安之活了一辈子,当然明白这种恩宠实际就是变相的留有人质。

    顺军诸将十分配合,因为他们要表明态度,表明自己对朝廷对天子的忠心。

    有了这些人质在手,只要不被逼到绝路,袁宗第刘芳亮等人就不会做反叛的事情。

    文安之也就可以放心的用这些归降的猛将。

    当然文安之还是留了一个心眼,那就是往各营之中派去了一名监军。

    当然,这是对顺军旧部明军旧部以及神策军一视同仁的。

    不管是谁都必须接受。

    文安之相信袁宗第刘芳亮等人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至于这些顺军将领的统兵权,文安之并没有做过多调整,还是命他们各自统领旧部。

    因为他清楚这是刘芳亮袁宗第等人的底线。

    如果文安之要强行打散顺军进行整编,一场冲突将不可避免。

    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军肯定会逐渐融入明军的体系,没有必要急于求成。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文安之可不希望把顺军诸将赶到朝廷的对立面去。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

    欲速则不达啊!




第二百六十一章 组建巡抚标营
    曾英是个聪明人,新任四川巡抚文安之到重庆后的种种举动他都看在眼里。

    看得出来文安之很看好曾英,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前任巡抚陈世奇是曾英的伯乐。正是陈世奇的简拔,曾英才能一路做到参将。

    但他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副将总兵,甚至是封伯封侯,这才是曾英的追求。

    为此他不惜改换门庭,投到文安之麾下做事。

    当然,这有很大的难度。

    毕竟曾英身上打着浓浓的陈世奇的印记,让文安之接受自己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曾英并不急于一时,只是在文安之第一次召见他时侃侃而谈,给他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当然曾英所说的那些话并不是空话大话,而是他这些年来的见解。

    在与张献忠长期的斗争中曾英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方法,他发现张献忠不具备李自成那样的雄心壮志,拿下成都后既没有提兵北上夺取汉中的想法,也不厉兵秣马南下平定川南土司,而是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过起皇帝的瘾。

    所以曾英建议文安之一步步蚕食张献忠的控制范围,把他困在成都附近。

    一次只动一点,这样可以降低张献忠的警觉。等到张献忠彻底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文安之可以径直收网,将西军一网打尽。

    这样的计谋对李自成是无效的,因为李自成本人心怀天下,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他强烈的反应。

    而张献忠不会。只要最切身的利益没有被动张献忠就不会舍命相搏。

    文安之很赞许曾英的想法。他也认为以现在的局势,明军全力攻打成都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能够拖住张献忠,给各路明军一个磨合熟悉的机会,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毕竟文安之出任四川巡抚后,帐下听堪的军队有三个部分,若是做不到号令统一,光是军队内耗就是一个要命的问题。

    故而文安之决定先稳固防守,确保重庆无忧。

    这也是天子的底线。

    在陛辞时天子曾经拉着文安之的双手,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可以接受成都一时陷于敌手,但一定要保住重庆。

    文安之并不能太理解天子的这一想法。天子一点也不着急,仿佛能够预料到未来半年一年甚至几年会发生什么大事似的。

    不过文安之得承认这对他来说是件好事。

    要是今上也像先帝那样催促督师巡抚尽早出征剿贼,文安之也不得不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仓促应战。这种情况下和张献忠对决,即便明军人数占据优势胜算也不会超过三成。

    曾英还建议文安之往成都方面派驻哨探,长期驻扎在这一地区刺探军情。

    张献忠不如李自成,对于反间的重视不够。

    文安之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就能够刺探到成都方面的军情,实在是在划算不过了。

    当然人员挑选是个难题。文安之暂时缺乏可以绝对信任的心腹,说白了就是无人可用。

    如果直接用曾英等老明军中的斥候,肯定不太合适。

    原顺军的夜不收更不能胜任这一任务。

    至于神策军,本就是天子亲军,文安之若是从中选用人手有僭越之嫌。

    所以文安之必须迅速组建一只巡抚标营,再从中挑选人手派往成都驻扎刺探。

    在曾英的建议下,文安之正式开始招募巡抚标营士兵,范围是整个重庆府。前来应募之人必须家世清白,无作奸犯科的记录。

    因为巡抚标营的士兵待遇丰厚,很快便有大量百姓前来应募。

    在曾英的帮助下,文安之一共招募了两千人,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标营。

    至于训练之法文安之却并没有按照曾英的建议,而是仿照神策军的训练之法进行系统的训练。

    这手头倒是有现成的教官。

    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些刚刚应募的新兵蛋子便面貌焕然一新。

    通常情况下巡抚标营的作用就是保护巡抚本人。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用巡抚标营亲自上阵杀敌的。

    换句话说真到了那个时候说明情况已经坏到了一定程度,需要巡抚标营上阵做殊死一搏了。

    文安之暂时不需要考虑这种情况。他要做的就是训练出一只绝对忠于他的军队而已,至于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需要是明军当中最强的。

    到目前为止,文安之和曾英之间很愉快。

    文安之并没有表明态度直接招揽曾英,曾英也保持着对文安之应有的恭敬。

    也许有一日曾英会成为文安之的嫡系,但现在显然还不是时候。

    父皇,儿臣听闻明廷派遣文安之接替陈世奇出任四川巡抚。他这一次倒是带了不少人马来啊。

    大西皇宫内,张可望忧心忡忡的禀报道。

    张献忠灌了一口美酒,毫不在意的说道:望儿啊,你也太小心谨慎了些。不就是些兵马吗?咱们和明军这些年打的仗还少吗?总的来说咱还不是胜多败少?

    父皇,若只是那些不堪用的明军,儿臣自然也不会心忧,只是儿臣听说这些明军中混有不少顺军余部。

    张可望苦口婆心的劝道:父皇还是小心为上。

    顺军余部?

    张献忠挑了挑眉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望儿你快快说与咱听。

    张可望长松了一口气,这便把听到的传闻一股脑儿的禀报给了张献忠。

    若真像望儿你所说的,那这事情还真有些复杂。

    张献忠的眉毛都快拧到了一起,重重的一拍大腿道:望儿你说李闯老八队那些伙计真会听命于文安之来打咱老子?

    闯军和献军曾经有着极好的同盟关系,虽然最终双方翻脸,但怎么着比闯军和明军之间的关系要好点吧?

    你说说看,刘芳亮袁宗第他们会不会是诈降?

    张献忠自己就曾经屡次投降明廷,可没过多久就会再次举起反旗。

    以己度人,他当然认为顺军余部也是在诈降。

    回父皇的话,儿臣认为不排除有这种可能。可咱们也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第二百六十二章 练兵当如神策军(求保底月票支持!)
    咋的,他们还真的准备给明军做卒子卖命?

    张献忠瞪圆了眼睛道。

    父皇,儿臣以为只要咱做好了自己,不管对手是谁都不用怕。

    张可望对大西军现在的战斗力是很有信心的。加上他大力推行的军屯制度,至少在短时间内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嗯,是这么个理。不过鞑子在北面虎视眈眈,东边又来了这么一支明军,咱是腹背受敌啊。

    张献忠戎马倥偬了大半辈子,对于形势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他看来大西军如今必须早做决断,要么全力击溃其中一方,要么干脆率部转移。

    不管是哪一种难度都是不小。

    父皇,定国前些日子跟儿臣偶然提起,说想要提兵攻打云南,您看?

    打云南?

    张献忠愣了一愣。

    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事情。

    你怎么看?

    禀父皇,儿臣以为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如果要尽遣大西军主力攻打云南张可望是不同意的,因为如此一来他们便没了退路,除了破釜沉舟别无他法。

    而如果只是派出一只偏师做试探性进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云南的土司不比四川的少啊。

    张献忠感慨道:即便拿了下来怕是也不好治理。

    西南云贵川基本都面临土司众多这一难题。别说是张献忠了,便是大明朝廷也为此伤透了脑筋。

    就说万历年间,朝廷派大军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虽然最终朝廷获胜,播州也改土归流,但国库存银大量消耗,大明国力也渐渐衰弱。

    朝廷能灭了一个杨应龙却灭不了所有土司。

    张献忠自然也不行。

    别管是谁,要想在云贵川任何一地长期统治,都要和当地众多的土司合作。

    这样吧,望儿,你且先不要跟定国说。咱老子找个机会亲自跟他聊聊。

    儿臣遵旨!

    孙可望虽然心中十分失望,却还是双手抱拳领命道。

    抚台大人,这就是咱们现在正赶制的竹筏。

    曾英一边给文安之介绍,一边向前走去。

    这个是长舟,这个是快蟹,这个是舢板

    曾英对于水战还是懂一些的,侃侃而谈道:咱重庆的江河不比长江宽阔,造太大的船没有意义,因为转向都困难。更不用说那种笨重的海船了。这几种小船最适合在重庆打造,而且造价便宜,花不了多少银子。

    文安之轻点了点头道:造制这样的舟船五百艘,需要多少时间?

    曾英思忖了片刻道:如果叫所有工匠全力赶造,最多一个月足矣。

    这么快?

    文安之颇是感到有些惊讶。

    龙江船厂他也是参观过得。那可是大明最大的船厂,一个月也仅仅能赶制几艘最多十艘大海船。

    想不到这些小江船打造时间竟然如此之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能造出五百艘。

    也不能算快吧。这些小江船构造简单,用料也不多。如果工匠人数跟上,还能造的再多一些。

    嗯,如此甚好。

    文安之微微颔首,表达了对曾英工作的认可。

    抚台大人,卑职建议除了赶造舟船,还应该多在险要处搭建铸造炮台。这样才能确保封锁江面,万无一失。

    既然文安之决定以固守为主,曾英自然要努力往这个方向来靠。

    而要稳守,搭建修筑炮台是必须的。

    这件事本抚全权交给你去办。

    文安之拍了拍曾英的肩膀和声说道。

    曾英闻言大喜。

    文安之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去做,说明是想考察他啊。

    事情办好了自然有奖赏,事情办砸了便得吃板子。

    这也没啥好说的。

    曾英自然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在文安之面前好好表现。
1...128129130131132...2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