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啥?

    陈顺才的面色霎时变得惨白,下意识的向后退了两步。

    你是在开玩笑吧?

    这都什么时候了,我哪还有心思开玩笑啊。

    刘良民撇了撇嘴道:陈大哥,我估计你也马上就会接到命令。我是想着提前给你送个信,这样你也好给嫂子交代一番。

    刘良民犹豫了片刻道:得了,我也不打搅你了,陈大哥保重。

    说罢,却是扭头走了。

    陈顺才呆呆的站在大门前,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直到刘良民的身影消失在街角,陈顺才这才恨恨的一跺脚。

    他不甘心,他不甘心啊!

    老天爷似乎是成心和他作对。

    他好不容易娶了个媳妇,媳妇也争气怀了他的种。

    他正想着好日子来了,将来每天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谁知却听到了这个噩耗。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陈顺才就像是一个赌徒。

    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他当然想去赌,哪怕因此会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若是赌输了不过是丢掉一条贱命罢了。若是赌赢了,他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可他现在有了女人,有了孩子,有了幸福,他不想再去赌了。

    因为一旦赌输,他所拥有的这一切都会瞬间失去。

    而即便赌赢了,他所能获得的也不过是多一些的银子罢了。

    这场赌博不划算。

    可他知道不去打仗是不可能的。

    摄政王铁了心要灭掉残明小朝廷,汉军旗和绿营兵肯定是要冲杀在最前面的。陈顺才是旗人,所以他是无论如何跑不掉的。

    只是陈顺才不知该怎么向二丫解释这件事。

    明说吗?

    那样二丫肯定会很伤心。

    可若是瞒着二丫,也只能瞒的了一时。

    陈顺才感到痛苦极了,仰天长啸了一声。

    当他把自己即将随军出征,南下伐明的消息告诉二丫后,如他所料二丫沉默了。

    过了良久二丫才拉着他的小臂道:我们跑吧,不吃那铁杆庄稼了,我们离开北京。

    陈顺才被吓了一跳。

    他本能的跳了起来,挥手道:你说什么胡话呢。朝廷刚刚颁布了逃人法,被抓到的包衣奴才都会被用酷刑处死。我可是旗人,若是背叛朝廷,受到的处罚只会更重,怕是连个全尸都留不下。最重要的是,我怕连累到你啊。

    他顿了顿,继而接道:再说我们能跑到哪儿去呢?你现在又有身孕,我们根本就走不远的。与其被追回去处死,我倒愿意上战场搏一搏。

    二丫紧紧咬着嘴唇道:可若是有什么意外呢。你叫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办?

    不会的,我的命大着呢。这十好几年过去了,我身上大伤小伤无数,可就是没有丢掉性命。

    陈顺才宽慰二丫道:你放心好了,我向你保证一定能够活着回来。

    陈顺才的运气确实很不错。可运气这个东西,天知道什么时候就用完了。

    但他在二丫面前一定得表现出一副轻松淡然胸有成竹的样子。

    这次朝廷大举伐明,若是顺利几个月就能取胜,说不准我还能赶在你生产前回来呢。




第二百六十七章 兵分三路,大举伐明
    清顺治二年(明弘业元年)三月初三,豫亲王多铎奉摄政王多尔衮令旨统领十数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伐明。

    一路是由孔有德耿仲明统领的天佑军,从京师出发,经通州武清天津往沧州方向进发。

    另一路的统帅是勒克德浑。他统领的多是汉军八旗蒙古八旗,以及数量最多的绿营军。这一路军队从京师出发后过房山涿州保定冀州往清河方向杀去。

    最后一路大军由多铎亲自统领,全部是满洲八旗精锐,包括了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的一部分,以及正红旗镶红旗的大部。除了顺治皇帝亲领的两黄旗没有加入,其他六旗都参与了进来。当然其中有一部分牛录被阿济格分走,但总的来说多铎手上还是有三四万的满洲八旗精锐的。这一路军队出了京师后走的是固安雄县河间阜城的路线。

    明眼人都能看出,清军是想从三个方向同时对山东发动猛攻。

    孔有德耿仲明统领的天佑军目标直指乐陵海丰。

    而勒克德浑则要对临清州动手。

    至于多铎自然要啃最硬的骨头——德州!

    这次清军可谓是倾巢而出,因为他们等不了了。

    时间拖得越久,他们的负担便越重。

    收编了大量绿营军后就意味多了十来万张嘴。这么多人每天消耗的粮食是惊人的,以北方现有的存粮和粮食产量完全不足以支持。

    多尔衮也是绞尽了脑汁,通过晋商的渠道弄到了一笔数量不小的军粮,但也只能支持一时。如果入夏之前清军不能打下山东控制运河,军队就将面临断粮的窘境。

    阿济格那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他可以通过压榨漠北蒙古各部弄些马肉吃,但这玩意也不能天天吃啊。所以多尔衮也给阿济格下了令旨,命他择机攻打湖广。

    湖广是天下粮仓,若能打下来比夺取山东的意义还要大。

    多尔衮决定双管齐下,只要有一方有所斩获,清军就将占据优势,从而滚雪球似的把优势扩展的越来越大。

    陛下,东虏已经出兵山东了,看样子是想毕其功于一役啊。

    南京紫禁城暖阁内,兵部尚书路振飞忧心忡忡的说道。

    有些尴尬的是清军出兵的情报不是兵部塘报最先刊载,而是内厂军情司得到的。

    得到这一消息后,军情司通过自己的渠道将消息传递到了南京,朱慈烺也得以掌握了第一手的军情。

    本兵莫急,这些都在朕的预料之中。

    朱慈烺示意路振飞稍安勿躁。

    清军对南明发动进攻的时间和原本历史上的时间大致是差不多的。满清狼子野心,一心想要定鼎天下,对此朱慈烺当然不会大意。

    他早在即位之初就开始布局。

    夺取山东就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朱慈烺看来原本历史中南明朝廷溃败脆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固然有内耗以及诸军阀不堪用的因素,但也有一点很致命,那就是缺乏战略纵深。

    对南明来说,山东是一面最好的屏障,有了这面屏障可以大大减缓清军的推进速度。而如果一味固守江淮,明军便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了。

    当然最好的局面是明军能够完整的守住山东防线,并给予满清重创。

    满清人少,满洲全族人口不足百万,堪用的兵卒也就是十万左右。

    这些可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韭菜。割了一茬之后不会再长出来。

    消耗满清的有生力量对大明的战略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山东的棱堡战壕水师都是朱慈烺的心血,他希望这些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实战开始之前任何人都无法完全预测到战争的走向会是怎样。

    但朱慈烺作为天子,作为大明的掌舵人必须表现的泰然自若。

    试问如果皇帝都慌了,底下的臣子还能踏踏实实做事吗?

    管他几路来,朕只要将士们坚守棱堡防线即可。

    朱慈烺对棱堡还是很有信心的,这种西式堡垒不但可以克制旧式攻城战术,还能大大减少火炮的威力。

    要知道多尔衮手中的一张王牌就是孔有德的天佑军。

    天佑军配备了大量的火炮。靠着这些火炮,清军轰开了太原潼关的城门,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两座重镇。

    上一次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率部攻打德州之所以会惨败,一来是因为他们的轻敌,二来是因为缺乏攻城手段。

    如果上一次攻打德州的清军中有天佑军,胜负真不好说。

    可惜多尔衮不是未卜先知的穿越者,当时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对付李自成身上,这给了朱慈烺布局的时间。

    现如今,山东已经不是一年前的山东了。

    一条完整的棱堡防线位于几座重镇外围,清军若是想要攻打这些重镇必须先拿下这些棱堡。

    而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陛下,这棱堡真有如此厉害吗?

    暖阁之中除了几个侍奉的宦官并无外人,故而路振飞敢于说出这种话。

    若在朝会上,他还是要给皇帝留面子的。

    朕这么说吧,一座几百人驻守的棱堡,东虏便是投入十倍的兵力也不一定能够拿下来。

    朱慈烺十分清楚明军的优势所在,那就是善于守城。

    若论野外作战能力,大部分的明军恐怕不敌满清八旗。但若是明军据城坚守,清军就抓瞎了。

    清军破明军据守的办法一般有两个,一个是派细作混入城中,散步谣言趁乱打开城门,接应城外清军攻入城中。二是靠红衣大炮猛轰城门,霸王硬上弓。

    而这两种策略朱慈烺都有了应对,他已经降旨给高杰秦拱明以及神策军诸将,命他们严格筛查城中可疑之人,一经发现奸细就地处决。

    至于红衣大炮更没啥可怕的了。德州这些城池或许怕红衣大炮,棱堡却不怕。

    朱慈烺倒想看看清军尤其是孔有德等人看着棱堡无可奈何,挠头吃瘪的样子。



第二百六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一更)
    朱慈烺第一时间将内厂军情司送来的情报发往山东,命山东诸将做好应战准备。

    除了秦拱明部驻守德州外,高杰率领数万精兵进抵临清州。而一度驻扎在登莱的神策军诸营也提兵北上,驻防乐陵海丰一线。

    可以说整个山东北部被明军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便是一只苍蝇也飞不进来。

    便说神策军诸营,他们原本是供登莱巡抚张肯堂调遣的。但因为现在登莱水师还未成规模,无法从海上给予清军打击,故而他们还是选择增援乐陵海丰,确保清军无机可乘。

    其中陈留统领的天骑营沈复统领的勇武营驻扎在乐陵,玄武营骁果营则驻扎在海丰。

    刘三水作为玄武营的一名士兵自然是跟随军队前往海丰驻防。在他看来海丰当然不算大城,但一些基本的设施都是齐全的。

    当兵打仗天经地义,何况打的还是鞑子。

    袍泽们都没有怨言,刘三水自然也不会有。

    玄武营的高层将领有较大的变化,现在的营总是一位叫做韩渠的将军。别看这位韩将军只有三十来岁,可精通兵法,排兵布阵也很有心得。

    而且他与骁果营的营总孙安年还曾经一起做过天子的近侍,由二人配合防守海丰城是再合适不过了。

    海丰城外十里有十几座棱堡,棱堡之间用战壕连接。

    这是海丰城的第一条防线,必须严防死守。

    韩渠和孙安年一番商议后决定派出近半的兵力驻防在这一线。

    玄武营是步兵营,骁果营却是炮兵营。步炮结合是圣天子一直强调的主体战术。

    只是把笨重的八磅炮十二磅炮挪到棱堡中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孙安年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指挥士兵们完成了这一任务。

    虽说圣上和兵部十分推崇棱堡,但毕竟大伙儿此先从未在此据守过,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打鼓的。

    好在他们的这一紧张情绪没有持续多久,就彻底消失了。

    因为圣上率亲卫诸营亲自驾临山东指挥大战。

    天子御驾亲征这种事情在大明的历史上并不罕见。

    太祖成祖且不说,便是英宗武宗也有过御驾亲征的经历。

    只是在文官势力膨胀之后,为了限制皇帝的权力尤其是兵权,士大夫们以各种理由阻止皇帝亲征。

    这在太平年间自然也是说的过去的。

    毕竟地方边关的一些小摩擦不需要天子亲自出面解决。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文官们表示皇帝您只要垂拱而治天下就能安定了。

    可是事实却是完全相反的。

    皇帝失去兵权成为了傀儡,成为了坐在紫禁城中的一个符号和象征。

    便说崇祯皇帝,杀臣僚如屠狗,可政令一样出不了北京城。尤其是地方军阀,如辽镇祖大寿等等更是对朝廷阳奉阴违。

    归根到底是朝廷的体制出现了问题。

    而自当今圣上登基后,除奸佞练新军,一副欣欣向荣之势。

    那些图谋不轨的卑鄙小人被天子一一铲除,心怀叵测的军阀也被一一诛杀。

    这种情况下,天子个人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当然,朱慈烺提出御驾亲征时朝野上下同样是一片哗然。

    包括大小九卿科道言官内的大部分臣僚都提出了反对。他们劝阻天子的理由还是那老一套的东西,什么陛下是九五至尊,一人身系天下万民安危,不可以身犯险云云。
1...131132133134135...2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