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这种话糊弄糊弄崇祯可能还行,但要想糊弄朱慈烺是不可能的。

    朱慈烺在朝会上当即表示,东虏与大明在山东的这次大战会决定双方未来几年的攻守之势,不容有失。

    如果大明丢掉了山东那就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只能一味的被动挨打。

    这是朱慈烺不愿意看到的。

    换句话说如果大明最终亡了,那朱慈烺除了学崇祯一死了之外也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这一仗绝不能输。

    天子本人亲征山东并不会给山东明军的即战力带去太大的变化,却可以极大的振奋军心鼓舞士气。

    毕竟在这个时代,在普通人心目中天子就是圣人,就是神。

    尤其是神策军,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天子亲军创立的。在他们心目中天子绝对是不可仰视的存在。

    如果天子真的御驾亲征,来到山东指挥作战,所有明军将士势必会奋勇杀敌以报君王。

    在这件事上朱慈烺不准备妥协。

    他安排路振飞在朝堂之上和他一唱一和。

    如此一来,反对的声音被压下去不少。

    加上朱慈烺登基一年以来积攒的绝对威望,使得他能够强势的把圣旨颁布下去。

    那些大小九卿科道言官也算看明白了,天子是执意要御驾亲征啊。

    连兵部尚书都表示赞同,这个时候和天子唱反调绝不是什么好事。

    其结果很可能是被廷杖一通,还影响不了最终的结果。

    既如此,还不如选择顺从。

    天子亲征绝对是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

    按照祖宗旧制上直亲卫京营必须随君伴驾。

    而到了如今卫所制名存实亡,京营也被废除。伴驾护卫的便成了神策军。

    除了驻防山东与湖广的神策军,留守南京的还有十五营,近三万人。

    天子将这三万人全部抽调,伴驾亲征。

    而这支军队的副帅便是指挥使赵信(主帅是朱慈烺)。

    因为没有带太多辎重的缘故,这支军队在离开南京后一路北上,用了没有多长时间便抵达了山东境内。

    天子移驾济南府,在府城驻跸。三万余人的神策军将济南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高杰秦拱明等将领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济南府见驾。朱慈烺在临时行宫中接见了他们说了一些勉励的话,并允诺山东大战只要取胜就会给予全军上下丰厚的奖赏。

    一众将领纷纷跪倒在地山呼陛下英明,气氛十分热烈。

    对朱慈烺来说御驾亲征是思忖再三做出的决定,他不是不明白此行的凶险。但既然迟早要面对,还不如早些对决的好。

    此战关乎大明国运,必须取胜!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子巡边(第二更!)
    朱慈烺对山东防线很有信心,一些明军将领却未必是这么想。

    但天子御驾亲征后,山东便成了必守之地。毕竟天子行在就在济南府,他们总不能坐视东虏在齐鲁大地肆意烧杀劫掠吧?

    朱慈烺要达到的就是这个效果。

    只要有他这个皇帝坐镇,将士们就一定会效死力。

    不过处理政务确实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朱慈烺刚刚十六岁还没有皇嗣,自然不可能让太子监国。

    所有重要的奏疏都必须从南京送到济南,呈递给天子御览。

    好在南京距离济南并不算太远,一来一回不至于延误太长的时间。

    除了即将在山东爆发的大战,朱慈烺最关注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湖广,一个是四川。

    令他稍感欣慰的是这两个地方暂时都没有爆发大战的趋势。

    张献忠的话还能用坐山观虎斗来解释,阿济格真是理解不能。

    难道这厮和多尔衮之间起了什么矛盾摩擦?

    总而言之,这对驻守在山东的明军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只需要应付眼下的大战,不需要为其他事情分心。

    如果从整个山东的地理位置来看,青州府是绝对意义上的地理中心,但济南府却是政治中心。

    朱慈烺选择在此地驻跸,也是考虑到距离北线诸城较近。必要的话,他可以随时移驾至临清甚至是德州。

    朱慈烺不是那种只会躲在后方看将士们搏杀拼命的脓包皇帝,而是一个敢于来到前线鼓舞士气的圣明天子。

    在济南府驻跸了三日后,朱慈烺决定先去临清巡视一番。

    此地乃是高杰驻防,里里外外有数万精兵把守。

    作为大运河上重要的枢纽,临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是朱慈烺下旨命人切断临清以北运河漕运,使得江南的米粮无法运输至北直隶。

    满清这么急着攻打山东,恐怕也是为了取得大运河的控制权从而运输粮食到北边。

    高杰得知圣驾移至临清,提前做了悉心的布置。

    除了将临清城中最好的宅子腾出来给天子充作临时行宫,他还命人加强了临清城的安防。

    毕竟天子驻跸在此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疏忽。万一有别有用心之人想要刺皇杀驾,他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应对。

    当然,朱慈烺亲领的神策军十五营也一并伴驾前往。

    虽说高杰这一年来表现的忠心耿耿,但作为天子亲军,神策军也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将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

    朱慈烺在行宫休息了一夜后,翌日一早便前往临清城头视察。

    虽然知道临清城外围有一道棱堡战壕防线,但朱慈烺还是本能的希望临清城坚不可摧。

    相较于几年前,高杰命人对临清的城墙进行了加固修补。

    如今的临清城虽说不是固若金汤,却也是一座雄城。

    朱慈烺来到城头俯瞰,只见茫茫原野顿时感慨道:高卿,这一场仗必须要赢。你有几分信心?

    高杰连忙拱手答道:陛下,如今军队士气高昂,将士们皆愿意为陛下效死命。东虏若敢来犯,必叫他们有来无回!

    好!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届时朕亲自在城头为高卿为将士们擂鼓助威。

    高杰感动的热泪盈眶道:陛下,臣何德何能得陛下如此器重

    都说东虏可怖,朕看是以讹传讹。若是君臣一心,何愁不能克敌制胜?高卿说是也不是。

    高杰连忙抱拳道:陛下英明。

    他心中却是有些犯嘀咕。陛下对他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怀疑他生有二心?

    联想起不久前李成栋劝他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高杰便觉得不寒而栗。

    听说天子复设内厂后设立了军情司。

    军情司的番子比之锦衣卫更为可怖,遍布两京十三省各地。恐怕高杰军中就有军情司的番子。

    天子所说的每句话都不是随便说说的,一定藏有深意。

    这该是在敲打他吧?

    自率军北伐大获成功以来,高杰确实有所膨胀。

    天子是在告诉他其一切举动都被天子看在眼中,叫他恪守为人臣子的本份呐。

    高杰心道还好他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真是高深莫测,深不可测!

    贝勒爷,前面就是清河了。还请贝勒爷下令大军在清河稍作休整,补齐粮秣。

    石廷柱一手控着马缰,一手指着远处的一座城池朗声说道。

    大军渡过泸水后,控制范围内最后一座大城便是清河了。

    他建议在此补齐粮秣,毕竟再往前走就是明军控制范围了。

    明军一定会奉行坚壁清野的策略,不给清军打粮的机会,

    那么,清军必须得带够至少一个月的口粮。

    勒克德浑统领的这支大军其实是支杂牌军。

    其中既有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也有大部绿营军。

    这种多方混合起来的军队往往会存在号令不一的情况。

    尤其是勒克德浑本身并没有太多领兵经验,缺乏威望,若是一路顺风顺水还好。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非常棘手。

    这也是石廷柱建议勒克德浑在清河稍作休整的另一个原因。

    孔有德耿仲明等两个汉人藩王统领的天佑军攻取目标是乐陵海丰,由于随军带着红衣大炮的缘故,行军速度会拖得很慢。

    而多铎统领的满洲八旗精锐却全部都是骑兵,又没有太多辎重携带,行军速度只会比勒克德浑的这支杂牌军快。

    石廷柱的意思是等多铎率领的精锐对德州发动攻势,勒克德浑再不紧不慢的率部攻打临清。

    这样明军内部的驻防兵力肯定会向德州倾斜,勒克德浑打起临清来也会更为轻松一些。

    在石廷柱看来清军拿下山东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可利益分配就完全不好说了。

    勒克德浑要想在山东战场分上一杯羹就必须耍一些小心眼,不能太实在了。

    勒克德浑如何不明白石廷柱的意思,他微微颔首道:那好便传令下去大军在清河稍作休整,待补齐粮草再向临清行军!



第二百七十章 多铎欲取德州(第三更,月票一百票加更!)
    多铎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上,趾高气扬的行在队列最前。

    在他左右两侧分别是叶臣和觉罗巴哈纳。

    二人刻意控制速度,使得胯下坐骑落后多铎半个马身,不至于冲撞冒犯了主子爷的虎威。

    虽说他二人分别是满洲镶红旗满洲正蓝旗固山额真,在清军将领中处于绝对的高位,但和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堂堂豫亲王比起来不过就是个级别稍高的奴才,丝毫不值一提。

    这次摄政王要清军兵分三路攻取山东,多铎统领的都是满洲八旗精锐,攻打的也是最难打的德州。

    上一次觉罗巴哈纳和石廷柱在德州惨败,消息传回北京后引起一片哗然。

    多尔衮一时震怒,甚至想要处死觉罗巴哈纳石廷柱,还是代善求情,他们才免于一死将功赎罪。

    饶是如此,觉罗巴哈纳也觉得战战兢兢。毕竟他折损了太多正蓝旗甲兵,虽然后来补充了一些生女真进来,实力还是没有得到完全恢复。

    最尴尬的是,觉罗巴哈纳统领的是满洲正蓝旗。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正蓝旗被打下了豪格的印记。哪怕豪格现在已经不是正蓝旗旗主,只是一个被圈禁在北京高宅大院的闲散亲王,这一点也不会随之改变。

    换句话说,觉罗巴哈纳会被多尔衮认为是豪格的人,从而予以排斥。

    这次大举伐明,恐怕他这支正蓝旗的军队也会冲在最前用来消耗。

    对多尔衮来说,借刀杀人是一招妙棋。如果一定要有人牺牲,那牺牲豪格的人自然最好。

    觉罗巴哈纳却是苦不堪言。

    从一开始他就没想牵扯到主子们的争斗中去。

    别管是豪格还是多尔衮,不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吗?

    在觉罗巴哈纳看来只要大清的皇帝姓爱新觉罗就够了,至于这位主子属于哪个旗的,根本不重要。

    要知道,如今的八旗已经不像建立之初那样泾渭分明了。各旗人员频繁交换,最明显的就是两黄旗与两白旗。

    现在还有谁能分清楚这四旗的旗兵到底属于哪个旗?

    可惜主子们不这么看。

    尤其是摄政王多尔衮,一直把豪格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可惜他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不好下手发难。

    觉罗巴哈纳当然是一个识时务者。加之他本身对于豪格也没有什么感情,如此局势下自然是想着向多尔衮献殷勤,好保住身份地位。

    可惜他一直没有得到信任。

    就是攻打山西的时候,他也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点缀。

    相比较而言,叶臣的处境就要好很多了。

    叶臣是满洲镶红旗的固山额真,如果硬要划分派系的话,他应该是代善的人。

    代善在多尔衮与豪格之争中处于中间派,并没有明确的表明政治立场。

    故而在多尔衮胜出,出任大清摄政王后并没有对代善和他派系的正红镶红两旗将领过分打压。

    叶臣率部在山西战场赚取大量军功便是明证。

    觉罗巴哈纳不期望自己能够像叶臣那样受到主子爷的器重,但至少希望能够便保住现有的一切。

    故而这次征伐山东就是他最后的机会。他必须献出一份投名状,让摄政王相信他投靠的诚意。

    主子,德州城池十分坚固,若是一味靠蚁附攻城,恐怕会损失惨重。奴才建议赶制冲车攻城锤云梯投石机再行攻城。

    觉罗巴哈纳急于表现,不惜把自己去年的惨痛经历拿出来供多铎参考。

    多铎虽然很孤傲,但也明白攻城战的特殊性。
1...132133134135136...2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