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曹亮顿时一脸的黑线,桓范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进来,而且从他的那个角度看去,曹亮的动作分明就是要用强啊。

    这回曹亮真有一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感觉,其实自己只是为了阻止她不理智的举动,根本就没有非礼她的意思。

    曹亮放开了王元姬,将任朝南给唤了进来,吩咐他将王元姬给带下去,并且派专人盯着,以防止王元姬有什么意外。

    王元姬哭哭啼啼地走了,曹亮则是一肚子的郁闷,看这事整的,让人还以为真把她怎么滴了,不行,这锅他可不能背,得跟桓范解释解释。

    曹亮命人将桓范请了进来,张口便道:“元则先生,方才你看到的可能有些误会,其实我和她之间,并没有什么。”

    桓范则是笑得一脸的暧昧:“理解理解,曹将军你放心吧,某可是守口如瓶,定不会传到尊夫人耳朵里去的。”

    曹亮没好气地道:“你搞错了,我对她可没啥企图,司马家的女人,我躲还来不及呢。”

    桓范斜睨了他一眼,似乎在说,司马家的女人,你还动的少吗?不过他嘴上依然笑呵呵地道:“一个俘虏来的女人,将军随意处置便是了,让她来服侍将军,是她的福气才是。”

    曹亮真是无语了,看来再怎么解释也是白搭,反倒是越描越黑了,索性不提此事,询问起桓范的来意。




第724章 迁民入并
    桓范也是刚刚得到了洛阳传来的最新消息,这才会这么晚了赶来见曹亮,只是没想到撞到了这一幕。

    其实桓范现在的职务是大司农,按理说早已经脱离了并州军系统,但是由于他此前一直是担任曹亮的首席幕僚,所以根本就无人去质疑的身份,这在军中,大概也只有他能够自由出入曹亮的大帐了。

    尽管曹亮撤出了洛阳,但并不意味着在洛阳就没有留下耳目眼线,司马懿诛尽曹爽一党的事,那是摆在明面上的,谁都可以看得到,留在洛阳的细作立即是收集所有的详细情报,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桓范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只觉得后脊背一阵发凉,司马懿果然是心狠手辣,这才短短的几天,司马懿就悍然向曹爽开了刀,上千人啊,尽皆屠戮,如果不是曹亮适时出手相救,只怕自己全家老小,此刻已经是血洒洛阳街头了。

    虽然说事先桓范对此早有心理准备,而且他还劝过曹爽不可轻易投降,以司马懿的算计,是绝对不会给他当逍遥自在富家翁的。

    可真正听到司马懿大肆杀戮的时候,桓范还是倒吸了一口的凉气,这个司马懿,比桓范想象的更狠辣,更残暴,手段更令人发指。

    这个消息,当然需要在第一时间通知曹亮。

    曹亮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到是没有丝毫的惊讶,因为他知道,历史上司马懿就是这么干的,行事果决,雷厉风行,在对待政敌上,司马懿没有丝毫的手软,只能说曹爽的死,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只可惜那些追随曹爽的人,除了象台中三狗这样的首恶分子,其实许多人是趋炎附势,盲目跟从,那怕他们有些过错,但也是罪不至死,可在司马懿的铁腕之下,这些人跟着曹爽稀里糊涂地就掉了脑袋,死得挺冤屈的。

    这就是站错队伍的代价,想当初曹爽当政之时,曹府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为了能见到曹爽一面,许多官吏花费重金,还得在曹府门前排队,可到头来,许多的人换来得是杀头的机会,想想当初,看看现在,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曹亮早就看清了曹爽的为人,所以才会激流涌退,与曹爽划清了界限,独自扛起默默地扛起了对抗司马懿的旗帜。

    而桓范则是报着对曹爽的幻想,冒着极大的风险突围出城,试图来挽回败局,但曹爽最终还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桓范非但没有成功劝服曹爽,反而差一点就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关键时刻,还是曹亮伸以援手,让桓范幸免于难,这让桓范感激涕零之余,也暗暗地发誓,从此铁了心地追随曹亮,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当初曹亮出征并州之时,特意地征调桓范为他的首席幕僚,其实桓范还是有着相当大的抵触情绪,要知道曾经做过青徐都督,拟任冀州牧的桓范无论是在资历上还是在品秩上,都是碾压曹亮的,让他当曹亮的副手,自然是心有不甘。

    以桓范的脾气,很可能会抱病拒绝征辟,不过最终他还是来到了并州,和曹亮并肩作战,完成了平定叛乱收复失地的壮举。

    桓范之所以应命,最主要的还是出于他的好奇心,汉中之战后,曹亮不但官升得快,声望更是大涨,桓范正是抱着想看看曹亮究竟是实至名归还是浪得虚名的态度,才会主动的接近于他的。

    但恐怕连桓范也没有想到,当初自己的一念之举,生生地把他从死亡的边缘给拖了回来,结合此前在并州的表现,桓范从此对曹亮是心服口服,愿意誓死追随。

    曹亮很是从容地将情报的内容仔仔细细地看完,然后对问桓范道:“如今局势如此,不知先生有何看法?”

    桓范也没有藏私,直接道:“在下认为,如今司马懿解决了心腹之忧,必然会倾尽全力派兵前来,河内无险可御,司马氏的军队正是畏惧我军战力,所以才裹足不前,如果司马懿再向河内增兵的话,渡河必是十日之内的事,将军宜早做打算,回归并州。”

    曹亮自然也知道自己面临的局面,尽管并州军南下,掌控了河内郡,但这肯定也是暂时的,司马懿定然不会坐视曹亮在黄河北岸虎视眈眈,收拾掉曹爽之后,解决了后顾之忧,司马懿便会集中兵力渡河北上,而河内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易攻难守之地,放弃河内回归并州也早在曹亮的计划之中。

    曹亮并没有立刻赞同桓范的话,而是道:“许多人可不做这么想,他们认为河内郡南有黄河之险,北靠上党,进退随意,所以都在向我请战,欲死守河内,与敌决战。”

    桓范摇头道:“万万不可,河内虽南有黄河,但防线如此之长,很难分兵守住黄河全段,一旦被攻破黄河防线,必是无险可御,不如及早撤回上党,以上党之险要,司马懿必不敢轻犯。众将不愿轻易撤离,乃是觉得我们既得河内,未接一战即放弃,心有不甘而己,在下倒有一计,可解诸将之心结。”

    曹亮精神一振,道:“愿闻其详。”

    桓范微微一笑道:“将军既然强迁司马一族万人入并,那何不索性做大一些,尽迁河内诸县之民于并州,一来可以增加并州之户口,解决田地荒芫之问题,增加赋税,充实兵源,二来可以削弱司马家的势力,何乐而不为?”

    曹亮一听,顿时眼前为之一亮,确实,他清算司马一族时,并没有采用杀戮的方式,而是尽可能地将其众迁往并州,以充实并州的人口。

    长久以来,并州地广人稀,许多的土地荒芜,而人口是兵民之本,没有人,就没有税赋,就没有兵源,曹亮欲以一州之地与司马家相抗衡,人口方面就是一个短板,如果真如桓范所言,将河内之民迁入并州,无疑是上上之策。



第724章 迁民入并
    桓范也是刚刚得到了洛阳传来的最新消息,这才会这么晚了赶来见曹亮,只是没想到撞到了这一幕。

    其实桓范现在的职务是大司农,按理说早已经脱离了并州军系统,但是由于他此前一直是担任曹亮的首席幕僚,所以根本就无人去质疑的身份,这在军中,大概也只有他能够自由出入曹亮的大帐了。

    尽管曹亮撤出了洛阳,但并不意味着在洛阳就没有留下耳目眼线,司马懿诛尽曹爽一党的事,那是摆在明面上的,谁都可以看得到,留在洛阳的细作立即是收集所有的详细情报,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桓范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只觉得后脊背一阵发凉,司马懿果然是心狠手辣,这才短短的几天,司马懿就悍然向曹爽开了刀,上千人啊,尽皆屠戮,如果不是曹亮适时出手相救,只怕自己全家老小,此刻已经是血洒洛阳街头了。

    虽然说事先桓范对此早有心理准备,而且他还劝过曹爽不可轻易投降,以司马懿的算计,是绝对不会给他当逍遥自在富家翁的。

    可真正听到司马懿大肆杀戮的时候,桓范还是倒吸了一口的凉气,这个司马懿,比桓范想象的更狠辣,更残暴,手段更令人发指。

    这个消息,当然需要在第一时间通知曹亮。

    曹亮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到是没有丝毫的惊讶,因为他知道,历史上司马懿就是这么干的,行事果决,雷厉风行,在对待政敌上,司马懿没有丝毫的手软,只能说曹爽的死,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只可惜那些追随曹爽的人,除了象台中三狗这样的首恶分子,其实许多人是趋炎附势,盲目跟从,那怕他们有些过错,但也是罪不至死,可在司马懿的铁腕之下,这些人跟着曹爽稀里糊涂地就掉了脑袋,死得挺冤屈的。

    这就是站错队伍的代价,想当初曹爽当政之时,曹府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为了能见到曹爽一面,许多官吏花费重金,还得在曹府门前排队,可到头来,许多的人换来得是杀头的机会,想想当初,看看现在,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曹亮早就看清了曹爽的为人,所以才会激流涌退,与曹爽划清了界限,独自扛起默默地扛起了对抗司马懿的旗帜。

    而桓范则是报着对曹爽的幻想,冒着极大的风险突围出城,试图来挽回败局,但曹爽最终还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桓范非但没有成功劝服曹爽,反而差一点就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关键时刻,还是曹亮伸以援手,让桓范幸免于难,这让桓范感激涕零之余,也暗暗地发誓,从此铁了心地追随曹亮,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当初曹亮出征并州之时,特意地征调桓范为他的首席幕僚,其实桓范还是有着相当大的抵触情绪,要知道曾经做过青徐都督,拟任冀州牧的桓范无论是在资历上还是在品秩上,都是碾压曹亮的,让他当曹亮的副手,自然是心有不甘。

    以桓范的脾气,很可能会抱病拒绝征辟,不过最终他还是来到了并州,和曹亮并肩作战,完成了平定叛乱收复失地的壮举。

    桓范之所以应命,最主要的还是出于他的好奇心,汉中之战后,曹亮不但官升得快,声望更是大涨,桓范正是抱着想看看曹亮究竟是实至名归还是浪得虚名的态度,才会主动的接近于他的。

    但恐怕连桓范也没有想到,当初自己的一念之举,生生地把他从死亡的边缘给拖了回来,结合此前在并州的表现,桓范从此对曹亮是心服口服,愿意誓死追随。

    曹亮很是从容地将情报的内容仔仔细细地看完,然后对问桓范道:“如今局势如此,不知先生有何看法?”

    桓范也没有藏私,直接道:“在下认为,如今司马懿解决了心腹之忧,必然会倾尽全力派兵前来,河内无险可御,司马氏的军队正是畏惧我军战力,所以才裹足不前,如果司马懿再向河内增兵的话,渡河必是十日之内的事,将军宜早做打算,回归并州。”

    曹亮自然也知道自己面临的局面,尽管并州军南下,掌控了河内郡,但这肯定也是暂时的,司马懿定然不会坐视曹亮在黄河北岸虎视眈眈,收拾掉曹爽之后,解决了后顾之忧,司马懿便会集中兵力渡河北上,而河内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易攻难守之地,放弃河内回归并州也早在曹亮的计划之中。

    曹亮并没有立刻赞同桓范的话,而是道:“许多人可不做这么想,他们认为河内郡南有黄河之险,北靠上党,进退随意,所以都在向我请战,欲死守河内,与敌决战。”

    桓范摇头道:“万万不可,河内虽南有黄河,但防线如此之长,很难分兵守住黄河全段,一旦被攻破黄河防线,必是无险可御,不如及早撤回上党,以上党之险要,司马懿必不敢轻犯。众将不愿轻易撤离,乃是觉得我们既得河内,未接一战即放弃,心有不甘而己,在下倒有一计,可解诸将之心结。”

    曹亮精神一振,道:“愿闻其详。”

    桓范微微一笑道:“将军既然强迁司马一族万人入并,那何不索性做大一些,尽迁河内诸县之民于并州,一来可以增加并州之户口,解决田地荒芫之问题,增加赋税,充实兵源,二来可以削弱司马家的势力,何乐而不为?”

    曹亮一听,顿时眼前为之一亮,确实,他清算司马一族时,并没有采用杀戮的方式,而是尽可能地将其众迁往并州,以充实并州的人口。

    长久以来,并州地广人稀,许多的土地荒芜,而人口是兵民之本,没有人,就没有税赋,就没有兵源,曹亮欲以一州之地与司马家相抗衡,人口方面就是一个短板,如果真如桓范所言,将河内之民迁入并州,无疑是上上之策。



第725章 龙兴之地
    河内郡地处平原地带,再加上临近洛阳,所以人口众多,曹亮倒不奢望将河内郡的人口全部迁往并州,只要能迁上一半或者是三分之一,曹亮就比较满意了。

    打仗终归打得还是人口,当年曹操在汉中战败,撤离之时,强迁汉中两万户百姓安置于关中等地,严重的削弱了汉中的实力,直至蜀亡,汉中的人口都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如今曹亮欲以并州和司马家来对抗,其实最为差距深厚的,就是人口,长久以来,并州在人口上面就是短板,而由于人口稀少,也让曹亮的前途为之蒙尘。

    桓范提出了将河内之民尽数迁往并州的想法,让曹亮顿时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真能以河内之民充实并州之空虚的话,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

    但人口迁移从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百姓大多有一种故土情结,想让他们轻易地迁走,几乎很难办到。

    和强迁流放司马一族的残余不同,因为司马一族是罪人,不服从强迁命令等待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而河内百姓本身是无罪的,曹亮想要让他们离开故土,就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不能把矛盾给激化了,否则就算是将这批百姓强迁到并州,那也是一些不安分的因素。

    桓范看出曹亮的忧虑之色,不等他相问,主动便将计划详案亮了出来。

    这个迁民入并的计划显然不是桓范心血来潮的想法,而是他一个深思熟虑的结果,计划之缜密,步骤之详尽,绝对不是他临时想出来的招儿。

    河内郡大约有十万户三四十万人,柦范的目标是至少要迁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五万户大约二十万人,这个数目虽然不算是是庞大,但是时间紧迫,司马氏的大军很快就会前来,想要尽快完成迁移,也不是容易的事。

    在柦范的方案之中,首先要采用利诱的方法,让河内的百姓觉得迁移是一件好事,以户为单位,凡是迁移到并州的百姓,每户奖赏耕地一百亩,耕牛一头,钱一万,粮食五十斛,迁移的当年税赋全免,三年以内,税赋减半,对于有实际困难的家庭,官府在诸多方面提供帮助。

    这样的优惠条件无疑会让一些无地可种的佃户为之心动,因为在河内,土地兼并十分的严重,几乎一半以上的耕地集中世家大族的手中,尤其是司马一族。

    而司马一族被抄没家产之后,这些土地尽归并州军所有,只要并州宣布今年不再将土地租给佃户时,必定让广大佃户为生计发愁,在优惠条件的刺激下,许多佃户放弃河内远赴并州,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租种世家的土地,除了朝廷的税赋之外,还有受到世家大族的层层盘剥,收获的粮食只能是勉强糊口,遇到旱涝灾害,也只能是卖儿卖女寻求活路了。

    而迁移并州之后,官府给提供耕地和耕牛,税赋当年全免,三年减半,这样的优惠条件,让无地和少地的百姓是心动不已。

    至于一些有地的平民,桓范则张贴公告,宣布河内郡为交战区域,勒令战区内的百姓强迁出境,否则不予保证人身及财产安全。

    百姓最怕的就是兵荒马乱,眼看着河内战乱将起,一部分原本坚持平民百姓最终还将会放弃故土,迁往并州。

    如果前两批迁移的百姓达到了预期的数字,桓范也就不会再采用强制的手段了,如果达不到,那么接下来,就是强迁的手段了,扒房拆屋,一把火把他们的故居烧个干净,如果有反抗者,一律按谋逆罪论处。

    总之,迁民入并想要成功,就必须得多管齐下,威胁利诱,这样的话,才可能会达到预期的目标,那就是五万户人口。
1...281282283284285...4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