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门王妃
作者:朱少侠
丞相之女慕雨薇被皇上许配给那浪荡王爷,可他却还执意要取个青楼女子来做侧妃。既然朗无情妾无意,那雨薇便乐得帮自家相公娶回了这青楼美女。原本只想平静安然地度过此生,谁想到,她这相公背负着一个欺天的秘密!
相门王妃 第一章 腊月大雪
纯熙二年腊月,长安城里天寒地冻。
路边也不似以往那般热闹,只是零星地有几个贩夫走卒。
这边厢卖烤地瓜的人又一次紧了紧自己大棉袄的领子,把双手放在嘴边哈了哈气取暖,然后迅速地又把手缩进袖子里,抬头看了看天,黑云压城,怕是要变天了。他正犹豫着是否要收摊回家,只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吧嗒吧嗒地跑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大些的姑娘。
“叔叔”小娃儿在他面前站定,拖着长音甜甜地叫他,“叔叔,我要地瓜”小人儿笑着看向卖地瓜的,她的眼睛圆圆的,甚是可爱。
卖地瓜的正要逗逗这小丫头,身后那个姑娘这才时也走到了小丫头身旁。这姑娘十三四岁的样子,身着配色极清雅的交领袄裙,米白色的交领上袄配藏蓝色襦裙,衣裙上绣着蝶恋山茶绣花,样子十分精致。
“大叔,要两个烤地瓜”,姑娘启唇,语气欢悦。说着从暖手筒中伸出手来,递过几枚铜板。含笑地接过热气腾腾的地瓜,谢过卖地瓜的大叔,牵着小娃儿转身便走了。刚才活蹦乱跳的小娃儿这会儿捧着地瓜,光顾吃了。
姑娘看着小娃儿的吃相,扑哧一声乐了,打趣道:“晴薇可真是个小馋猫,平日里像个小话痨,吃起地瓜来竟话都顾不上说了呢。”
小娃儿也不理会姐姐,哼哧哼哧地继续吃着。不一会儿便吃了小半个,觉得地瓜太干,有些噎着了,这才依依不舍地停了下来。“姐姐就知道取笑晴薇不过姐姐也最爱晴薇了”小娃儿眼珠滴溜溜地转着,讨好地看向姐姐。
姑娘佯装失落道“刚才我跟晴薇说话,晴薇都顾不上理我呢,看来只怕晴薇爱地瓜胜过爱姐姐咯。”
小娃儿一听可急了,真以为她姐姐是这么想的,急中生智道:“地瓜亦我所爱也,姐姐亦我所爱也,两者不可得兼,舍地瓜而取姐姐也。毕竟有了姐姐的话,姐姐还会给我买地瓜的嘛。”
姑娘听完哑然失笑,心道刚才小娃儿胡乱改编的那番话若是给原作者孟子听了,估计得气疯了去。不过娃儿小小年纪就能对这等经典信手拈来,不得不说着实很有天赋。
晴薇见她不答话,面色变得更紧张了,急忙道:“姐姐不要多想,晴薇是最爱姐姐的,对姐姐的爱比对地瓜多,比对如意糕多,比对水晶冬瓜饺多,比对杏酥饮多”说到她最爱的杏酥饮,晴薇觉得更是渴了几分,讨好道:“姐姐冲的杏酥饮最是好喝,晴薇也有许久未曾喝过了。”然后笑眯眯地对着姐姐挤眉弄眼,又拉着姐姐的手撒起娇来。
大些的姑娘自然知道了小娃儿的念头,见妹妹撒娇如此惹人怜爱,笑着道:“是有多日不曾给小晴薇冲那杏酥饮了,今日无事,正巧父亲大人上午进宫见过陛下之后,下午应是无事了。我便做些给父亲大人尝尝,这杏酥饮,也是父亲最爱喝的。”
小娃儿听了这话,欢喜得手舞足蹈,拉着姐姐快步进了家门。
天色越发阴暗了,明明是上午,却黑得像将入夜一般。
御书房里,圣上面露喜色,这可不常见。
当朝天子名曰李治国,二十岁出头,登基两年来几乎日日愁眉不展,据说圣上终日忧思过度,连后宫也不常去,甚至还有坊间传说连皇后娘娘这倾国倾城的容貌也不能常蒙圣上雨露恩泽,足见这位皇帝有多么勤政了。
本朝建国以来边疆一直战火不断,饶是当年雄才大略打天下的高祖皇帝都未能平定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到了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掌权时,御驾亲征,一举平定了东夷和南蛮,东部和南部边疆地区的黎民百姓对此感激涕零,御驾凯旋还朝时老百姓跪地相送。当今圣上自幼便仰慕祖宗开国平天下的丰功伟绩,在身为太子时就已经常常为先帝分忧解难,如今登基两年,广开言路、政治清明,又减轻了赋税,中原百姓无不感念圣上的恩德。只是作为天子,李治风还有一块心病:西北边境屡次被犯,那西戎北狄的各族野蛮人每隔三年五载便要来我朝边境骚扰一番,烧杀抢掠,百姓们苦不堪言。其中最为难缠的便是笛棉人。
三个月前,陛下李治国派遣丞相慕尚和大将军崔德忠前往玉门关一带,为的就是完善西北部的情报系统。这位陛下天性仁厚,最不喜杀戮,他一直期望能兵不血刃地平定西北。西戎、北狄俱是能征善战的民族,不过他们内部常常出现政权夺势兄弟残杀的情况。而陛下李治国想做的就是,等待时机,趁虚而入。因此准确而及时的情报尤为重要。
皇帝面前毕恭毕敬地低头站立着的两人,正是丞相慕尚和大将军崔德忠。两人此行一路舟车劳顿,脸上俱是有些疲态了。
慕尚用余光扫了一眼崔大将军,又抬眼小心翼翼地瞄了一眼皇上,缓缓道:“启禀陛下,老臣和崔将军此去玉门关,遵照陛下之意,与当地多位地方官员共同商议之后,已经选定了一支商队,携带我们的人去往荻棉人的聚居之处,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咱们的细作安插到笛棉人的首领身边去。”说罢,慕尚顿了顿。
皇上李治国忍不住催促道,“爱卿似乎还有话要说,但说无妨。”
慕尚听了这话立刻跪下,崔德忠见此情景也立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二人俱是大气不敢出。
皇上李治国面色微沉,厉声道:“何事讲”饶是再仁厚温润的皇上,也见不得一文一武两个高官这样默契十足地隐瞒什么事的样子。
慕尚深深吸进一口气,闭了眼睛,正要开口,崔德忠的声音已经响起来了。
“回禀陛下,虽是万事俱备,但咱们准备好的那个女细作怕是不能再用了。”说罢便深深地磕了一个头。
皇上李治国此时脸上并无怒色,他伸手按了按太阳穴,声音平静地道:“详细的内情写成奏折明日交给朕。两位爱卿此去辛苦多日,今日就早些回家歇息吧。”
崔德忠忍不住又想开口,慕尚转过头眼神坚决地看向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人交换了眼色,一同向皇上告辞,出了御书房。两人整了整衣冠,各自出宫回家去了。一路无话。
此时鹅毛般的雪片已经落了下来。皇城被雪映得更为肃穆了。
相门王妃 第二章 御书房内
虽然天气寒冷,但眼看将近春节,长安城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着打扫宅子、置备年货、准备待客用的酒菜,到处都是一片热闹而忙碌的氛围。慕丞相府自然也不例外。这几日家丁丫鬟们都比往常忙碌了些。
自父亲大人回来,已经过了两日。然而姐妹俩还没有去跟父亲请安。着实不是因为雨薇和晴薇贪玩不懂事,身为当朝丞相之女,姐妹俩是很知礼数的。实在是因为父亲慕尚那日一出宫回到家,便把自己锁在书房中写起了奏折,三餐都由夫人亲自送入书房,旁人不得打扰,姐妹俩这才迟迟未去请安。
眼看就要正月了,天气越发地寒冷。母女三人此时都在厅堂中,屋内的火盆烧的滚烫。
小粉娃儿一边喝着姐姐亲手冲的杏酥饮,一边跟母亲撒娇,说是教她念书的苏先生今日又训斥她了。慕雨薇一边读书,一边笑道:“苏先生那般的好脾气,怎会无缘无故地训斥你莫非是晴薇又闯了什么祸惹得苏先生不高兴了”
小晴薇听了这话,瘪了瘪嘴,想反驳姐姐,却实在自知理亏,便嘟囔道:“我原是不如姐姐这般喜欢读书,也不如姐姐这般聪慧,苏先生自然也更喜欢姐姐,不喜欢晴薇了”
听妹妹说这话,慕雨薇无语,继续看书。旁边做针线的慕夫人则是不大高兴,轻声道:“晴薇既然知道自己不如姐姐这般用功,那更应该多下些功夫才是。你也是个天资聪慧的,切不可再惹先生不快了。”
晴薇听母亲发话了,自然是恭敬地应了声“是”。然后偷偷转过来朝姐姐雨薇做了个鬼脸。却被慕夫人看见了,母女三人不由得都笑了。
母女三人正有说有笑,慕尚迈步走进了厅堂。脸上都是轻松的神色,小晴薇一见父亲来了,立刻起身呼哒哒地跑过去抱住父亲的小腿,慕尚看见小女儿自是非常欢喜,俯下身子,亲了亲她肉嘟嘟的脸颊。
慕雨薇放下书卷,起身给父亲行礼。晴薇见姐姐行礼,在父亲怀里挣扎了两下,要求父亲放她下来。站稳之后,晴薇也学着姐姐的样子给慕尚行了个万福礼。然后一脸骄傲地对慕尚说:“父亲大人,您几个月不在,苏先生可是又教了我好些文章,我现在也是个小读书人啦。”五六岁的小姑娘,说出这种话,把父亲逗得哈哈大笑。
慕夫人笑道:“那是自然,别看我们晴薇小小年纪,却也是个知书达理的”晴薇听了这话,更是得意。
御书房里,皇帝面无表情地翻看着前朝的史书,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位陛下似乎比一般的读书人更懂得从书中寻找乐趣。太监小豆子一言不发地垂首站立在旁边伺候着。
“皇后娘娘驾到”小太监拖着长音,喊道。李治国微微皱眉,心道她来干什么。
皇后娘娘迈步进入御书房,向皇帝李治国行过礼后便脱下了身上披着的翠纹织锦羽缎斗篷,递给一旁的贴身宫女。皇帝这才看清她今日穿的是一身明制交领袄裙,藕粉色的交领上袄搭配着水蓝色的褶裙,看上去清丽温婉,有几分少女的可爱动人。皇后娘娘轻启朱唇,柔声道:“陛下连日来为国事烦忧,臣妾敬重陛下,但臣妾居后宫之中日夜惦念陛下,天寒地冻,臣妾深恐陛下累坏了身子,故而今日特地亲手做了暖身子的姜汤和几样茶点。”
皇后身边的大宫女含香恭敬地把食盒呈上,打开之后端出红糖姜汤和几样精致的点心。
皇帝李治国扫了扫面前的几样点心,有芙蓉糕、豌豆黄、枣泥山药糕和海棠酥。粉的、绿的、黄的、白的,颜色看起来非常悦目。不由得大悦道:“有劳皇后挂心啦。这点心,不仅样子精巧,颜色搭配得也是着实好看,真是赏心悦目。”皇上顿了顿,又轻声地加了一句,“皇后娘娘今日这身装束也同这点心一样的赏心悦目。”
他说完这话,皇后含羞地低头道:“多谢陛下夸赞。”抬起头来已是粉面含春的样子。
皇上看了她这般情态,更是心生欢喜。不由得轻轻拉过她坐在自己腿上,在她耳边压低了声音笑道:“皇后娘娘不如好人做到底,喂给朕吃吧”。此时御书房内的宫女太监们都识相地默默退了出去。
一炷香的工夫后,慈宁宫的大太监安富贵前来请皇上和皇后娘娘移驾慈宁宫,陪太后娘娘一起吃午饭。于是皇后披上她那件翠纹织锦羽缎斗篷,又吩咐底下人给皇上拿了件雪白的狐皮披风来,亲自服侍皇帝穿好披风。两人携手移驾慈宁宫。
说是陪太后娘娘吃饭,谁都知道这只是个借口。太后娘娘虽是陛下的亲生母亲,但似乎对他并不是很满意。
当年先帝爷在世时,现在的太后娘娘的封号是德妃,德妃貌美,得先帝爷独宠,对她几乎是百依百顺,吃穿用度无不是最好的,当时宫中都以对皇后的礼节对待她,可谓是风头无两。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德妃的风头盖过皇后,皇后心里着实是有苦说不出,忧思郁结,竟早早地离世了,而且没留下一男半女。于是就这样,德妃的大儿子李治国顺利地被立为了太子。
然而德妃对自己的大儿子被立为太子居然心怀不满。她不喜欢李治国这个孩子,生他的时候难产,德妃这条命差点被其他嫔妃算计了去,因此虽然确实是亲生骨肉,一看到他就想到当年的凶险,实在是爱不起来。更何况她德妃又不是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既然要立我的儿子当太子,那何不把太子之位给我更疼爱的小儿子李治歌
德妃有任何要求,先帝爷向来都是事事满足。只是唯独这一次,立储的事,她说了不算。
相门王妃 第三章 太后赐婚
不多时,帝后二人来到了慈宁宫。太监通传一声,太后便笑着迎了出来。外边冰天雪地,这慈宁宫内却温暖的紧。太后今日穿着一身明帛袄裙,细纹棉的白领红色上袄,搭配着雪白的下裙,看上去既喜庆又雅致。上袄的胸前绣着团花,更添了几分精致和贵气。发髻上也只简单地插着一个雪玲珑蛋白石步摇。略施粉黛的脸虽然显出了些许疲态,但一看便知年轻时定然是个沉鱼落雁的美人儿。
皇帝皇后各自拜见过太后,皇后恭顺地低头笑道:“母后今日气色真好”。
太后听了这话,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几分,拉过皇后的手道:“是这衣裳颜色鲜亮,衬得人也面色红润些罢了。哀家年轻时跟皇后你一样,喜欢藕粉水蓝之类的淡色衣裙,如今年纪大了些,到开始偏爱这大红大绿的颜色了,不提也罢”,说着把两人引至桌前,三人先后落了坐,太后又道:“过几日便到正月了,到时候少不了要吃些大鱼大肉的,故而哀家今日特意让底下人备了些简单的素菜,给皇上和皇后也换换口味。你们试试看,吃着可还习惯”
只见小叶紫檀桌子上摆放了几碟素菜,有西湖莼菜汤、罗汉斋、清蒸冬瓜盅、菊花素海参、冬菇豆腐等等,这些菜皇帝皇后都是认得的,只是正中间摆的那一盘造型雅丽、散发醇香的菜品却是二人不曾见过的。太后娘娘见二人不约而同地都注意着那盘菜,便吩咐底下人给二人各盛了一小碗。
皇帝尝了一口,赞叹道:“此汤尝来有当归的醇香,味道鲜美,似是加了小竹笋尖和上好的冬菇。只是儿臣从未见过、也从未吃过,竟不知这道菜的名字。”
皇后便也笑着附和道:“臣妾也是未曾见过这样鲜香的素汤羹。臣妾平日里是个无肉不欢的,没想到母后这里连素菜也做得如此美味,倒教人吃出来肉味儿了。”说罢又轻尝了一小口,一脸的心满意足。
太后娘娘见二人吃得欢喜,低声笑了笑,说道:“吃的顺口是再好不过的。原想着你们二人平日里都是最喜欢吃肉的,还生怕你们吃不惯呢。这道菜名叫半江沉月,做法也不甚繁琐,若是喜欢,我吩咐御膳房的人改日再给你们做便是了。”
未等皇上开口,皇后娘娘便柔声说道:“半江沉月,此菜竟连名字也如此别致。”有细细观瞧那碗汤羹,叹道:“好一个半江沉月,皇上,您瞧此菜的造型,确担得起这名字。不知母后是从何处得了如此匠心独运的厨师啊。”皇后娘娘说罢,心下暗自想道:要说太后娘娘是闲来无事想起来请臣妾和陛下前来用膳,那我自是打死都不信的,这母子二人关系疏远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怕是今天太后娘娘定是有别的事情要与陛下商议,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太后娘娘微微点了点头,缓缓开口道:“原是那日歌儿进宫见我时,说是府上新得了江南的一位厨子,做了这半江沉月,歌儿倒也是个孝顺的,特意用保温的食盒装了来,亲自送进宫来与哀家一起品尝了些”
皇后娘娘心下叹了一口气:果然,没说两句话就又扯到皇上的胞弟闽王李治歌身上去了。默默地用余光扫了一眼皇上,他面沉似水,看上去着实有些不悦。
太后娘娘自是看清了两个人的神色,眼含笑意,接着道:“歌儿还特意跟哀家说皇兄近日太过操劳,上朝时看起来有些没精神,要哀家多劝劝你以龙体为重。哀家心想皇上自然是有皇后娘娘时刻操心的,倒是歌儿,如今也已经十八了,倒还没个正经的王妃”
皇帝此时面色缓和了些,皱了皱眉头,声音似是有些怒火:“歌儿确是不像样,终日流连于烟花粉巷,哪里有个正经王爷的样子”
皇后见状,眼波流转,想来这太后今日正是为闽王的婚事才叫陛下来的,忙顺着太后的意思道:“陛下莫怪,闽王年轻气盛,这种事也是难免的,若是他那闽王府中能有个当家的王妃,只怕他也就不敢在外面乱来了”
太后会心一笑,轻轻地点了点头。
皇上此刻也早已明白太后今日的目的,又舀了一勺西湖莼菜汤,饮完之后缓缓道:“歌儿也是不小了,也该成亲了。不知母后可有中意的人选”
太后娘娘给皇上夹了一筷子菊花素海参,试探地问道:“哀家久闻慕丞相府那长女慕雨薇是个才貌双全的,那樊将军家的二女儿樊素素也是个知书达礼的,哀家想从这两个小姐里边挑一个做闽王妃,不知皇上和皇后以为如何”
皇后知道皇上自然是不清楚官员家女儿的情况,柔声向皇上解释道:“那慕雨薇和樊素素今年都已十四,正是到了婚配的年纪。慕雨薇的才情长安城都是出了名的,樊素素乃是武将之后,性子是急躁了些,不过据说她的容貌生的倒是比慕雨薇柔美了些。”
皇上也无心继续吃饭了,道:“歌儿性子本就急躁,若是再来个急躁的王妃,他那闽王府可不乱了套了,到时候只怕还要哭着闹着进宫来烦扰母后,不如选个安静贤惠的,朕心想这慕丞相家的女儿应该是错不了。”
得了,皇上都这么说了,太后和皇后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这桩婚事就这样定下了。
翌日上朝,皇上便令小豆子将赐婚的事告诉了慕尚。这小豆子按着皇上的意思,把昨日太后娘娘的话一五一十都给慕丞相复述了一遍。慕尚便明白其中的利害:那太后娘娘本就偏爱闽王李治歌,王妃的人选恰是从当朝权势最盛的文官和武将之女,自是希望日后闽王的在朝中的势力更大一些;而皇上更加忌惮手握重兵的樊将军,更不愿把樊将军推向闽王那边,自然就选择了更加稳妥的文官之女。一切都是权宜之计。
当日下午,皇上赐婚的旨意就传到了闽王府和丞相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