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梦境指南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昆吾奇

    “记得,当然记得。”青木说,“我对于自己的记忆,就是从那一天开始的。”

    “那天的你看起来可真狼狈!所有人都以为你是叫花子,可没有人愿意给你施舍,因为你头上停着一只老鸹,大家都觉得不吉利。”毕生花伸手摸了摸从伞外垂下来的柳条,脸上露出了笑意,似乎想起了遥远的往事,“可是只有我知道,你不是叫花子,因为你身上很干净。就算把整条柳营巷的人都找来,恐怕也找不出比你更干净的人。”

    “我应该谢谢你收留了我。”

    “呵,这么久了,终于肯说声谢谢了么!”

    “木头有时候也是会说话的。”

    “知道这条街为什么叫柳营巷吗”

    “因为这里种满了柳树”青木不太确定自己的回答对不对。

    关于这个问题,柳营巷里最老的老人也说不清楚,因为据说这里以前并不叫柳营巷,而是叫桑树营。

    可是老人们又说,这颗柳树已经很老很老了,老到没有人知道它究竟多少岁了,什么时候种在这里的。只知道它是种在这里的第一株柳,而街上其它的柳树,都是用它身上减下来的枝条插活的。因为柳树的寿命低,那些新成活的柳树也有不少已经死掉了,现在政府开始把枯死的柳树换成了银杏。

    毕生花说:“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小时候听我爷爷说,这里以前叫做桑树营,周围都是养蚕种桑的农户。这里曾经有一棵活了千年的老桑树,周围的桑苗都是用它的枝条插活的。传说只要这棵桑树活着,这里的桑叶就吃不完,蚕丝就取不完。”

    青木朝四周看了看,问道:“你说的老桑树在哪儿”

    毕生花说:“就在我们站的位置。桑树在战争种被毁了,这棵柳树是后来移栽过来的,就载在原来的老桑树的地方。我爷爷说,这颗柳树的根和老桑树的根已经长在一起了,所以这柳




336、厮守此木老无恨
    雪一直在飘,从棉絮变成了鹅毛,洋洋洒洒地从天空落下。柳营巷的街石、屋面和停在路边的车顶上都覆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

    一把盖着积雪的伞在风雪中缓缓移动,身后的地面上留下两对脚印,从老柳树下开始,一直伸向远处的如花酒吧。

    毕生花一边走一边讲述着久远的不知真假的故事。

    “从老柳树上剪下来的纸条没几年就长成了大树,而周围的地界上再也没有成活过一株桑树。桑树营的名字就渐渐不被人提起,人们开始把这里叫做柳树营。因为没了桑树,柳树又不值钱,原本种桑养蚕的农户没了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苦。

    老管家就带头做起了小买卖。因为华家的人脉和威望还在,买卖很快做开了,柳树营就依着华家老宅的原址形成了一个小集市。大家都说是华家老宅的风水好,也有说是华老爷在天有灵,也有说是这颗柳树通神在保佑大家的。

    一些生意人就在集市边上盖了新屋。当然,那时候的新屋现在已经是老房子,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街上的老屋,基本都是那时候建起来的。

    集市渐渐变得拥挤,于是柳树营就成了柳营巷。

    老管家一心记着华老爷交待的话。他想华老爷子不会无缘无故叫他把柳树移栽到桑树根上,一定是有原因的。兴许这桑树的根没死,总有一天会借着移栽过来的柳树活过来。所以他发誓一辈子守护这棵老柳树。

    好在老柳树被奉为神树,神树自然不会有人去搞破坏,周围也没有人去动土。

    那时候的老管家也赚到了钱,就把老柳树原址的那个池塘的地买下来,在上面盖了房子”

    毕生花说到这里的时候,正和青木并肩行到了如花酒吧门口。

    她指着酒吧的房子说:“这里就是华家的后院池塘,巷口那棵老柳树原来就种在这里。这房子就是那位老管家盖的,后来修缮过几次,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青木抬头看向这栋熟悉的房子。

    屋顶的飞檐上挂着积雪,像一条白色的龙。檐下有许多雕饰的花样,可能经过修缮的原因,已经看不出雕的是什么了。墙壁的青砖和斑驳的白灰依然能看出古老的年代的痕迹。

    一楼虽然装修成了酒吧,但看得出来毕生花在装修上是用了心思的。整体的外墙风格和这里的古旧并不冲突,酒吧的怀旧和文艺风格和老屋的古貌相得益彰。

    唯有二楼的玻璃窗户和窗户外的铝合金防盗栅栏以及贴在窗户上的“周公解梦”类的字样显得十分突兀,和这里的格局十分不搭。

    青木第一次如此认真的审视自己住的地方,才发现这里有许多过去不曾注意的东西,而经毕生花的故事一讲,这些东西就变得无比鲜活起来。

    大雪漫漫,他的视线变得模糊。他仿佛看到了那株老桑,在大火中慢慢化作灰烬,周围十里的桑树也随之皆尽枯萎。老桑树上的老鸹窝冒起一团青烟,一只乌鸦从大火中飞起,绕树三匝,哀哀悲鸣。

    “那位管家姓毕”他收回迷蒙的视线说。

    毕生花轻轻地点头:“那是我的太爷爷。”

    “你一直不愿意离开柳营巷,也坚决反对拆迁,就是因为这个吧”

    “没错。我太爷爷留下的遗愿,要世世代代守护这里,守护那棵老柳树。他不知道当年日本人为什么要找那棵老桑树,华老爷子又为什么一把火烧掉,但他知道日本人想要的和华老爷子守护的一定不是一棵树那么简单。他说华家就是为那棵桑树而活着的,当年要不是为了把柳树移栽过去,他也死在那场大火里了。所以我们毕家就是为这棵柳树而活的。”

    毕生花手里



337、子孙归来没了家
    由于灰脑病毒的发现,抑制病毒的有效药物也随之发明,夏老爷子的脑病正在逐渐好转,但他梦里那个影子还在。当初为了不伤害夏文远的本体意识,青木和乌鸦都没能真正把影子杀死。

    这次,青木带上了橘猫酣然。

    他还记得,寄生意识曾经入侵过姚菁菁妈妈的大脑,但当守护姚妈妈的白猫如雪出现的时候,那个寄生意识就不见了。姚妈妈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无法说清究竟寄生意识是因为发现如雪的存在放弃了入侵,还是发生了别的什么状况。

    现在的酣然虽然很听青木和乌鸦的话,但她的意识体——如雪并不记得当初在姚妈妈大脑里发生的事情,因为意识体本身没有记忆,她也无法说清那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

    所以青木这次带上如雪,也就是现在的酣然,他想试试,把如雪带入夏文远的梦境里,直面那个入侵的影子,会发生什么。

    如果如雪真的可以在不损伤本体意识的情况下,清除伴生意识,那一方面能够彻底解救夏老爷子,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可能发现一些寄生意识的弱点。

    夏文远见到青木很高兴。整个夏家的人都知道青木救了老爷子,所以对他即尊敬又佩服。他每次上门,都比上一次受到更大的礼遇。

    寒暄了几句,青木便问起关于过去的桑树营以及吴中华家的事。

    “桑树营和华家啊……那可有年头咯!”夏文远眯起了眼,极力回忆着往事,“我出生于1932年第一次淞沪会战期间,而桑树营那场大火,发生于1937年第二次淞沪会战期间,那时候我才八岁。我活了一大把年纪,小时候的事情很多都记不起来了,唯有桑树营华家大宅的那场大火却记忆犹新。”

    “那时候的华家,说是吴中巨富可不为过。至于我们夏家,比他们可差远了。之所以有传闻说什么南镇夏家和桑树营华家齐名,那都是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是老朽我那时候在生意场上有了点名气,就有好事者穷究我家祖宗三代的底细,把我们说成和华家齐名的大富之家。”

    夏文远呵呵笑着,“我父亲也是做丝绸生意的,小有家底,但和华家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完全不能比。不过我父亲那时候思想激进,数次捐钱捐物抵抗外侮,亲自押送物资往前线慰问将士,所以名气倒是有些。后来我父亲曾和我多次提起,说华家的老爷子,才是真正的国之砥柱,他做过的事业,是我父亲万不及一的。只可惜一场大火,偌大个家族付之一炬,什么也没有留下。”

    “当时的桑树营华宅那时候名叫桑园,占地颇广,与留园、怡园、曲园等同为吴中名园。我小时候就跟着我父亲去过,不过那时候太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当时淘气,偷偷溜进后园,遇到华家的几个孩子,便玩在一起忘了时辰,我父亲把我一通好找。”

    “后来桑园火起,一场大火烧了两天不灭,连我们南镇的人都赶去帮忙救火,但终究没能救回来。当时的士林人士个个捶胸顿足,说吴中最古之园林从此不复见矣!只有我父亲惋叹,桑园一炬,华家未留一丁,吴中世家古风从此失矣!”

    “听说那场火是华家老爷子亲自点起来的”青木问道。

    夏文远沉思道:“是有这么一说。当时淞沪正在鏖战,国府投兵七十余万,民众抗日之热情高涨,都以为以中华之人力物力,断无守不住的道理。但我父亲却并不乐观,他说淞沪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本不应为开战之地。然以当时的民意,中日不可不战,选择淞沪,蒋氏意在祸水南引至租借,以寻求欧美的支持。战败是必然的,淞沪一败,则江左门户洞口,吴中岂能守住



338、县志
    子孙归来没了家……

    青木默默地念叨着这句话,莫名想起了自己来到柳营巷第一天的情景。

    夏文远没能说出更多的关于桑树营和华家的故事,因为时间隔得太久了。那时候的夏文远还只是个孩子,现在却已经是个耄耋老人。

    记忆就像冬天的雪,在风中飘啊舞啊,在地上堆叠起来,看上去厚厚的,但阳光一晒就化成水,消失无踪了。等到来年又是一场大雪。这一年一年地过去,小时候的雪终究只剩下了一些美好而模糊的印象。

    而青木对记忆的感觉却又不同。他的记忆不像化掉的雪,而是冻起来的冰。化掉的雪了无痕迹,有痕迹也是轻飘飘的。而冻起来的冰却十分凝重,厚厚的冰层包裹着模糊的暗影,告诉你里面有东西,可你却怎么也看不清那里面是什么。

    夏文远建议青木去查一查吴中县志,像华家这样的大家族,在吴中经营少说数百年,历代县志上不可能没有记载。不过吴中的历史非常复杂,县志几经散佚重编,要从浩如烟海又极其混乱的版本里找到想要的内容可太难了。

    青木倒是有他自己的办法,打开手机,在ghost文件里输入了一行字:帮我找找吴中县志里有没有桑园、桑树营和华家的资料。

    他不知道ghost文件是通过什么机制联系并唤醒互联网上的幽灵的,大概是属于病毒一类的东西,会把信息发送到梅以求实验大楼地下室的服务器上。当然,也有可能是存在于互联网上那些奇怪的机械意识间在互相传递消息。

    如果是后者,那说明互联网不仅是一个拥有了意识的超级大脑,而且拥有了社会结构,这样想想就有点可怕了。

    县志这种东西一般不会放到网络上,即使有也都是pdf版本,查阅起来非常困难,但人力难以做到的事情,对计算机来说却不是个事儿。

    只过了片刻功夫,幽灵就发回了消息,全部是繁体竖排影印版本的图片,除了截取内容页面外,还框出了关键字,同时把所属版本的封面截了下来:

    1、平江志万历版四十卷人物志:平江人桑云,字林夕,唐桑道茂之后,善太一遁甲术,性隐逸,世宗召之不出,居江左,遍植桑,养蚕以怡性,号桑园,乡民皆富。

    2、吴志乾隆版三十二卷风物志:丝绸之绝品者,唯华桑园所缫之赤蚕丝,其质更胜于织造府所出,或言野桑蚕以人血喂之,故其丝赤红,其绸如血,人不敢衣也

    3、吴县志民国版十二卷异闻志:桑园有桑树高十数丈,其葚三岁一熟,能治小儿病,上栖巨乌,形如隼,夜食人魂魄,人莫敢近之

    ……

    青木看了看觉得有点奇怪,这第一条倒是像史志的写法,只是明明是姓华,住在桑园,怎么就成了姓桑了而后面两条更像是在说神怪故事,有种读阅微草堂笔记的感觉。

    他就把手机拿给夏文远看。

    夏文远戴上眼镜,仔细看过之后问道:“就这些”

    他并没有问青木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县志中的相关内容找出来的,研究地方志的专家级别的人物在电脑的辅助下,也未必能这么快而准确地找到想要的东西。在他眼里,青木是个神奇的人,比那些专家强了不知多少倍。

    “就这些。”

    青木也觉得内容少了点,但他同样不怀疑幽灵的能力。县志虽然庞杂,人力查起来极其麻烦,但这点信息量对于计算机来说实在不算什么,何况是一个拥有意识的互联网。

    夏文远想了想说:“那就有点怪了。照理说以桑园的规模和年代,不可能只有这么聊聊数语呀!除非……”

    “除非什么”

    &n



339、黄猫白猫
    青木又和夏文远聊了一些吴中旧事,二人相谈甚欢,却没能再聊出点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他就暂把此事放在一边,开始准备办正事——对付夏文远的寄生意识。

    夏文远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做噩梦,脑病也渐渐康复,以为自己好得差不多了,所以也没有让人打搅青木。但青木却知道,那时候他和乌鸦两次都未曾把那个影子彻底消灭掉,从那个意识体上一次的成长速度来看,这时候应该早就已经在夏文远梦里闹起来了。

    “夏老,你已经有多久没有梦到他了”青木问道。

    夏文远说:“我这几个月的睡眠质量非常好,虽然还是会做梦,但不太做噩梦了,一切都比较正常。要说吧,前段时间,我还能感觉到他的存在,他还是我的影子。不过说来奇怪,最近有段日子,我好像感觉不到他了,就好像他消失了一样。”

    青木问道:“这种情况有多久了”

    夏文远想了想说:“我也说不清,可能一个来星期的样子,也可能有半个多月。”

    青木说:“那我进去看看。”

    夏文远点点头,然后在斜靠到沙发上闭目养神。这段时间他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已经不用坐轮椅了。

    青木看夏文远做好了准备,就直接催眠了他,然后进入了他的梦境。

    大概是他们刚刚谈论了很多关于桑树营和夏文远小时候的事情,所以这次夏文远的梦境是一大片桑树林。一群半大孩子正钻在林子里从桑树上采果子吃。

    青木一眼就从孩子当中认出了夏文远,不需要用什么精神力和本体意识辨别,就是看样子就认出来了。

    夏文远的样子很奇怪,就是一个老小孩,容貌是现在十岁的容貌,身形却是小孩的身形,大概他实在记不起小时候的样子了吧。

    桑葚的汁液在他脸上和衣服上染上了大片的紫色,他的嘴巴更是猩红得像吃了什么活物一样。当青木出现在他身后,干扰到他的梦境的时候,他呆了呆,精神似乎受到了影响。

    青木果然没有看到夏文远的影子。

    一般人在梦里是不会梦到自己的影子的,除非你在梦境里特意地制造了一个光源,影子是跟着光出现的,没有光照就不会有影子。

    当然,一个空间里如果有两个意识体存在,即使隐藏,青木也是能感觉到的,除非那个意识体的精神力比青木还要强大,或者它还只是一颗没有发芽的种子。意识的种子是没有精神力波动的。
1...9192939495...1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