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境之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场唐人
“主公多虑了。”没等郭嘉说话,荀彧就抢先说道:“孔北海如今虽然身为朝中的将作大匠,但不过是一个虚职,手下无兵无将,就算是想对主公不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荀长史此言差矣,”而郭嘉则有不同的看法:“别看孔融无权无势,如果他真的与公孙瓒勾结,充当内应的话,对我们来说,也是防不胜防的。”
“奉孝,”见郭嘉赞同自己的意见,韩湛连忙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派人在途中假扮强盗,把孔北海杀了吧”
韩湛的话音刚落,他就看到荀彧的脸色变得铁青,似乎对自己方才所说的话极为不满,他连忙干笑两声,说道:“只是一句玩笑,一句玩笑而已。”
郭嘉轻摇羽扇,说道:“听闻孔北海与幽州牧刘虞私交深厚,此次前往幽州,肯定会去登门拜访。而公孙瓒今年来飞扬跋扈,渐渐不把刘虞放在眼里。假如我们能让他们两虎相争,使他们无暇顾及到别的地方,这样我们便能放心大胆地起兵去攻打青州。”
韩湛记得刘虞是被公孙瓒所杀,虽说记不清具体的时间了,但他知道
第382章 黄巾余孽
太史慈和孔融带着兵马,沿着官道继续朝前走。走了不到五里,忽然看到路边有十几名官兵,押着几十名衣衫褴褛的百姓,正朝前走着呢。
“子义,你派人去问问,”孔融看到那些百姓,不禁动了恻隐之心,连忙对太史慈说:“这些百姓究竟犯了什么事儿,官兵们准备把他们押到什么地方去”
太史慈派出的手下,很快就回来禀报:“回两位大人的话,这些都是黄巾余孽,准备押往营寨中处死的。”
“什么,这些人都要处死”孔融看到人群里还有女人和孩子之时,瞳孔不禁收缩起来,他皱着眉头想了一阵,随后对太史慈说:“子义,您看看他们中间还有妇女和孩子,就算是黄巾余孽,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们全部处死啊。”
“大人,”太史慈等孔融说完后,立即问道:“我们该怎么做”
“让官兵把这些百姓都交给我们。”孔融毅然说道:“只要我们带着他们一起行动,才能保全他们的性命。”
太史慈知道这种事情,假如只派手下去办,肯定会碰钉子,于是他亲自催马上前,来到那队兵士的旁边,大声地问:“你们谁是带队的”
一名什长模样的人物站了出来,冲着太史慈问道:“你们是哪部分的,到此地作甚”
“我们是从邺城来的,护送天使前往蓟城给公孙将军传旨。”太史慈用手指着那名什长,问道:“你们又是哪一部分的”
“原来你们是到蓟城给我家主公传旨的。”什长听太史慈说完,不禁喜笑颜开:“小的不知,多有得罪,还请恕罪。”
“这些客套话就不必说了。”太史慈冲什长一摆手,说道:“我家大人想要这批百姓,不知你可否割爱啊”
听到太史慈这么说,什长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他抓到的这些百姓,是准备带回营寨中领赏的,如果给了这位准备前往蓟城传旨的大人,自己的赏金就没有了。
正在他犹豫之时,忽然有一个钱袋落在了他的面前。什长弯腰捡起地上的钱袋,抬头一看,见是一名骑在马背上的官员扔的。他掂了掂钱袋的重量,连忙躬身行礼,恭恭敬敬地说:“多谢大人的赏赐!”
孔融见钱袋已经到了什长的手里,便冷冷地问:“既然钱已经到手,那么这些百姓,你可以交给我们了吧”
“可以可以。”什长使劲地点了几下头,吩咐手下:“把黄巾余孽都交给这位从邺城来的大人。”
看到太史慈手下的兵马,要接收这批百姓,一名伍长连忙小声地对什长说:“什长,要是把黄巾余孽都交给了这位大人,那我们的赏钱可就全泡汤了。”
什长晃了晃手里沉甸甸的钱袋,用不屑的语气说:“大人给赏钱,比营寨里给的多得多,待会儿吾请诸位兄弟去喝酒。”
伍长见什长手里的钱袋,里面的钱貌似不少,也就不再坚持,而是主动将这批黄巾余孽交给太史慈他们之后,调头走开了。
等到幽州兵离开,孔融翻身下马,站在这些百姓的面前,拱手对他们说:“诸位父老,没事了,你们可以回家了。”
谁知那些百姓听到孔融这么说,顿时变得慌乱起来。一名老人率先跪在孔融的面前,连连磕头说道:“大人,求求您,救救我们吧。若是我们现在回家,要不了多久,又会被那些该死的官兵,当成黄巾余孽抓起来……”
谁知他的话没说完,就感觉有人使劲地拉了一下后背的衣服,并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咳嗽声把老人惊醒了,他想起自己面前的这支骑兵,不也是官兵自己这么说他们,不是找死吗这么一想,老人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不敢再说一句话。
好在孔融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他听完老人的话,转身问太史慈:“子义,此事你怎么看”
“大人。”太史慈听到了老人的话,知道他说得非常有道理。虽说孔融花钱把这些百姓从冀州兵的手里买了下来,但如果把他们放回家,没准过不了两天,他们又会被另外一帮冀州兵抓走,送到营寨中去换取赏钱。到时说不定连性命都保不住,想到这里,太史慈连忙对孔融说:“我看还是把他们带上吧,免得他们再受无妄之灾。等我们回了冀州之后,再找个妥善的地方安置他们就是了。”
“可是,如果带上这批百姓,我们的行军速度会大大减慢。”孔融为了不让百姓再吃亏,他倒是想带上这些百姓,但却觉得会因此影响到行程,显得有些迟疑不决:“这样一来,会耽误前往蓟城传旨一事。”
“大人不要担心。”见孔融如此优柔寡断,太史慈苦笑了一下,随后对他说:“此次宣旨是为了申斥公孙瓒,早一天晚一天没有什么区别。”
“这倒也是。”对于太史慈的说法,孔融觉得有几分道理,反正是申斥人的圣旨,早点送到和晚点送到都差不多了,于是他释怀地说:“既然如此,就把这些百姓带上吧。问问他们是否饿了,命兵士们取点干粮给他们充饥。”
就这样,太史慈和孔融的队伍里,多出来四十多名百姓。按照骑兵的速度,最多在两天时间内,就能抵达蓟城,但由于百姓中有妇孺,因此行军速度被严重地拖慢了。按照太史慈的计算,至少还要等五天,才能赶到蓟城。好在兵士们都携带了足够的干粮,因此也不用担心路上会吃光了干粮挨饿。
在路上走了五天,终于看到了蓟城的轮廓,远远地甚至还看到城门外有人群等候。孔融望着远处的人群,自言自语地说:“不知出城相迎的是刘幽州,还是公孙瓒啊。”
太史慈朝远处看了一阵,虽说看不太真切,但他却斩钉截铁地说:“在城外迎接的人,是公孙瓒,不是刘幽州。”
“子义,如此之远,你居然能看得清楚”对于太史慈在这么远的距离,就能看清楚城门外迎接的人是公孙瓒,孔融不禁感到十分惊讶。
“大人,你瞧,城外列阵的是一支兵马,而且旗号单一。”太史慈向孔融分析说:“若是刘幽州出行,肯定是以官吏和百姓为主,绝对不会有这么多兵士的。因此,某断定在城外迎接您的人,必定是公孙瓒无疑。”等到了城门附近,上前迎接的果然是公孙瓒。孔融到此时,才相信太史慈的分析是正确的。
太史慈和孔融带着兵马,沿着官道继续朝前走。走了不到五里,忽然看到路边有十几名官兵,押着几十名衣衫褴褛的百姓,正朝前走着呢。
“子义,你派人去问问,”孔融看到那些百姓,不禁动了恻隐
第383章 韩湛的权势
三日之后,太史慈派出的信使回到了邺城。
“子义抓住了一个黄巾余孽,名叫张宁。”韩湛看到太史慈的书信后,好奇地问郭嘉:“奉孝,你听说过她吗”
“**!”郭嘉一脸茫然地反问道:“没听说过,莫非又是黄巾贼的什么渠帅吗”
听到郭嘉说到渠帅,韩湛立即意识到对方可能连张宁的性别都没搞清楚,连忙解释说:“子义在书信上说,此人乃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女子,自称是张角之女张宁。奉孝,你说她不会是冒充的吗”
“冒充张角的女儿”郭嘉听韩湛这么说,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主公此言差矣,若是冒充朝廷命官子女,嘉觉得还有可能。若是冒充反贼之女,不是自寻死路么以嘉看来,此女子必定是张角之女。”
韩湛在脑子里回忆了一阵,觉得自己好像在书中从来没看到张角有女儿之类的。按理说,就算有女儿,在黄巾起义失败之后,张家的亲眷应该已经被屠戮一空了。怎么可能还有一个漏网之鱼,而且就这么凑巧,居然被太史慈抓住了。
他望着郭嘉问道:“奉孝,你说我们该如何处置她呢”
“既然是反贼之女,那就直接杀了。”郭嘉说出这话后,看到韩湛的脸上露出了不忍的神情,连忙又补充说:“不过念在她年幼,不曾随张角等人反叛朝廷,就赏她一个全尸吧。”
韩湛明白郭嘉嘴里说的赏她个全尸,是建议自己用白绫或毒酒处死对方,给对方留下一个完整的尸体。不过对韩湛来说,反正都是一个死,留不留全尸又有什么不同。他摇了摇头,说道:“奉孝,你方才也说了,她不曾随张角对抗朝廷。她唯一不对的地方,就是她不该是张角的女儿。仅仅凭这一点,她就罪不至死。”
“那我们该如何处置她”郭嘉好像地提醒韩湛:“若是让朝中大臣知道了此事,他们一定会弹劾你的。”
等郭嘉说完,韩湛呵呵地干笑了两声,随后说道:“奉孝,你觉得如今在朝中,是本侯怕那些文武大臣呢还是那些文武大臣怕本侯呢”
对于韩湛的这个问题,郭嘉想了想,最后苦笑着回答说:“主公说得对。虽说主公处事低调,但由于冀州是主公的地盘,连看守皇宫的甲士,都是冀州军。众人担心主公变成另外一个董卓,自然不敢轻易地得罪你。”
“虽说本侯不怕朝中大臣。”好在韩湛不是一个嚣张跋扈之人,虽说朝中文武甚至汉献帝的性命,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他却没有想过铲除那些和自己政见不合的人。虽说他就算留下张宁的性命,朝中的大臣也不敢说什么,不过他还是决定保持低调:“不过张宁一事,还是要保密为好。只要朝中大臣不知道张宁的身后,又会有谁来弹劾本侯呢”
韩湛最后吩咐郭嘉:“奉孝,你立即派人给子义送信,命令他秘密地将张宁送回邺城,千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请主公放心。”听到韩湛的吩咐,郭嘉连忙答道:“属下绝对不会有辱使命。不过嘉觉得可以派罗布往蓟城走一趟,神不知鬼不觉地接回张宁,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奉孝所言极是。”韩湛听后点了点头,随后叫过了站在一旁的罗布,吩咐他说:“罗布,本侯给你十名骑兵,你们昼夜兼程地赶往蓟城,找到太史慈,并从他的手里带回张宁。记住,此事要保密,千万不要走路了半点风声。”
罗布接到命令之后,带着郭嘉写好的书信,以及韩湛分配给他的十名骑士,快马加鞭地赶往了蓟城。
罗布等人用了两天半的时间,便赶到了蓟城城外的军营里。一见到太史慈,他就呈上了韩湛的书信,并告诉对方:“子义兄台,吾是奉主公之命,前来带张宁返回邺城。为了防止走漏风声,待会儿你把她交给我的时候,记得把她打扮成普通的兵士。”
“某明白。”太史慈点了点头,反问道:“罗侍卫,你不在此处住上一夜再走吗”
“不了,主公让吾早点返回,不敢多停留。”罗布说完后,发现孔融好像不在营中,便好奇地问:“子义兄,不知孔融大人去了何处”
太史慈朝城池的方向努了努嘴,说道:“自从入城传旨之后,到现在都不曾看到他的人影。某派人进城打探过,得知他不是和公孙瓒出城狩猎,就是和刘幽州在府中饮宴,日子过得逍遥无比。”
罗布听完后,不禁冷笑起来,他对太史慈说:“主公担心孔融到蓟城传旨,会受到公孙瓒的刁难,特意命子义兄率兵马护送。谁知他的日子居然过得潇洒,看来主公是白担心了。”
罗布在营中歇息了两个时辰,换了马匹之后,让太史慈带来了化装成兵士的张宁。就在准备出发时,张宁忽然说道:“奴家不会骑马!”
张宁的话,让罗布好生为难,你不会骑马,我总不能给你弄一辆马车吧那样等于是告诉蓟城里的公孙瓒,我这里有重要的人物,你快点带人来抓她吧。最后还是太史慈提议:“罗侍卫,虽说张宁不会骑马,但你可以和她共乘一骑。”
三日之后,太史慈派出的信使回到了邺城。
“子义抓住了一个黄巾余孽,名叫张宁。”韩湛看到太史慈的书信后,好奇地问郭嘉:“奉孝,你听说过她吗”
“**!”郭嘉一脸茫然地反问道:“没听说过,莫非又是黄巾贼的什么渠帅吗”
听到郭嘉说到渠帅,韩湛立即意识到对方可能连张宁的性别都没搞清楚,连忙解释说:“子义在书信上说,此人乃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女子,自称是张角之女张宁。奉孝,你说她不会是冒充的吗”
“冒充张角的女儿”郭嘉听韩湛这么说,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主公此言差矣,若是冒充朝廷命官子女,嘉觉得还有可能。若是冒充反贼之女,不是自寻死路么以嘉看来,此女子必定是张角之女。”
韩湛在脑子里回忆了一阵,觉得自己好像在书中从来没看到张角有女儿之类的。按理说,就算有女儿,在黄巾起义失败之后,张家的亲眷应该已经被屠戮一空了。怎么可能还有一个漏网之鱼,而且就这么凑巧,居然被太史慈抓住了。
他望着郭嘉问道:“奉孝,你说我们该如何处置她呢”
“既然是反贼之女,那就直接杀了。”郭嘉说出这话后,看到韩湛的脸上露出了不忍的神情,连忙又补充说:“不过念在她年幼,不曾随张角等人反叛朝廷,就赏她一个全尸吧。”
 
第384章 张宁的用处
众人的反应,让赵岐意识到,虽说韩湛年轻,不过他所拥有的权势,已经足以让朝中大臣噤若寒蝉了。别看到大家在事先商议时,这些大臣如何的义愤填膺,但真正让他们面对韩湛,却又人人避之不及。
见没人敢说话,赵岐只能长叹一口气,朝汉献帝躬身施礼,说道:“陛下,既然冀州牧如此说,那想必臣想错了。”随后,他又朝韩湛深施一礼,“冀州牧,老夫多有得罪,在此向你谢罪了。”
韩湛在统一北方之前,不愿意轻易与人结怨,因此听到赵岐这么说,便顺水推舟地说:“赵太仆想必是受人蒙蔽,才会对本侯产生误会。既然你也是受害者,此事本侯就不追究了。”
“多谢冀州牧大人有大量。”赵岐说完之后,就转身返回了文官中间。
等赵岐走开后,汉献帝陪着笑对韩湛说道:“韩卿家,原来是一场误会,倒是劳烦卿家跑这一趟。”
韩湛回到自己的府中,就剩下郭嘉一人还在。郭嘉见韩湛回来,连忙问道:“主公,不知圣上今天急招你入宫,到底是为了何事”
“不知赵岐是从何处,得知了张宁一事,今日在圣上面前告了本侯一状。”韩湛冷笑着说:“圣上招本侯入宫,就是为了此事。”
“主公,属下不明白。”郭嘉等韩湛说完后,不解地问:“既然你已经知道她是张角之女,为什么要把她留在府中呢”
“奉孝,本侯问你。”韩湛没有立即回答郭嘉的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虽说黄巾之乱的始作俑者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已死,可天下的黄巾贼都被剿灭了吗”
“没有。”郭嘉听到韩湛的这个问题,立即摇着头说:“主公不久之前,所收服的管亥,不就是黄巾贼的渠帅吗以属下的估计,若是今年青州的夏粮歉收,恐怕又会有大股的黄巾贼作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