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历史聊天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缕烟丝

    其三,朱元璋一直不想让清军取代明朝,他要尽力阻止。

    其四,若是以后朱元璋所属的大明遇到麻烦,华夏帝国也能反过来支持他。

    其五,能安排些人在华夏帝国,包括他的众多儿子,能为他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封王裂土的问题。

    儿子多了,就往华夏帝国扔!

    最后,能与群主王宇维持较好的关系。

    ……

    如此种种,朱元璋会尽力帮助华夏帝国。

    “此种困难,唯有大明王,能力王狂澜!”

    诸葛亮说的是实话,没有半点奉承的意思。因为王宇是历史聊天群群主,同时也是未来最先进世界的人,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王永吉始终一脸亢奋的注视着殿内发生的一切,似乎心里在验证些什么。

    “只能说,本王会尽力去做,不让诸位失望,也不让天下百姓失望。”

    王宇转而看向张良,说道:“吏部主持开春后的华夏帝国第一次开科取士,定要做好完全准备。前些天,本王去城中前来赶考学子们所住的客栈看了看。

    客栈还算可以,只是吃食太差了,便宜提供的饭食基本没荤腥。好的饭菜,需要更多的钱才行。

    但稍微有点钱财的,都不会住那种客栈,住进去的都是寒门学子,怎么会有更多的钱来吃好的饭食呢”

    张良起身,行礼道:“是臣考虑不周,回去后就去改善,不让客栈学子因吃住而影响科考。”

    “坐下说。”

    王宇让其坐下,说道:“这是小事,你平日繁忙,哪能事事周全,之后处理下,尽量多照顾下客栈学子的吃住。”

    “对了,进来外面对开春科举时“作答不再限于八股文”的事,是不是议论纷纷了”

    王宇“微服私访”时听到过不少,而且情报部门也收集到许多相关的消息。

    有人赞成,但更多的人质疑和反对。

    所谓的“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其中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而且“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

    朱元璋在位时,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士人参与科举考试必须通过三场的考试。不过写法或偶或散,初无定规。

    正式的“八股文”形成于明宪勇成化年间,无论是殿试,还是府、省、京城三级由小考到中进士考试都是以八股文为主。规定要按八股方式作文,格式严格,限定字数,不许违背经注,不能自由发挥。

    总的来说,八股文是时代产物,有利有弊,不能一刀切。

    所以,王宇在第一次开科取士时,没有取消八股文,只是不做为作答的必要要求。

    “的确如此,如今每日都会有人因此事来臣府上。”

    张良生在大秦朝,对“八股文”的看法比较客观,说道:“从明朝的历史可以看出,八股文必然有其弊端,没必要所有作答都按此来。当然,也有利处。有人擅长八股文,能做出好文章,因此没必要取消。

    无论通过各种方式,最重要的还是为朝廷选拔真正的人才。不过,八股文已经深入考生们骨髓,能改变者,恐怕少有。”

    一旁的朱标听得很投入。

    对于“八股文”,朱标想了解更多,知道其利弊。作为太子,他是朱元璋的继承人,这些事情他必须了解。

    只是,朱元璋让他何时回去,就不得而知了。

    也许……回不去了……

    “此事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不急,一步步来。”

    &nb




第091章:隋文帝杨坚到明朝那些事
    燧皇所属世界中,燧皇和他的子民所住的地方已经被正式命名为:商丘。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改造,商丘已有三十多万人,几乎方圆千里内的人都到这里定居。

    告别了居无定所而昏暗吃生食的生活,过上了耕种农业模式的安居生活。

    燧皇燧人氏,就是这里的“神”,至高无上的存在。

    今日,燧皇燧人氏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并且盛情招待。

    夏末时节,地里的玉米刚好成熟,水稻田里已经是一片谷穗,想必又是个丰收。

    黄昏时分,一片开阔的场地内,篝火熊熊,周围一片欢乐声。

    他们无比盛情,最好的食物,跳着热情的舞步,嘴里哼着歌,以此来招待这位客人。

    “来,请尝尝刚烤熟的玉米。”

    燧皇亲自烤的玉米,递给旁边的客人。比起埋锅造饭,这里的人现在更喜欢烤食物来吃,觉得这样才更有滋味。

    同时,也是表达对“火”的敬意。

    “多谢。”

    客人礼貌的接过玉米,尝了尝,赞道:“嗯……很香,而且甜甜的。寡人也从朱元璋那里买了一些种子,准备开春耕种。

    来贵地,了解到玉米,红薯和土豆长出来后的样子,同时知道了如何耕种……不虚此行。”

    这位客人就是:隋文帝杨坚!

    他选择来到燧皇世界,一是试试传送符,二是来见见燧皇,三是要看看这里玉米,红薯,土豆种植的情况。

    来了不到一日,杨坚就已经了解情况。传送符完全没问题,燧皇虽然是普通人,但一样令人崇敬。玉米,红薯,土豆产量很高,味道不错。

    “商丘,如今能有如此大的变化,多亏了朱元璋和群主王宇,诸葛亮等人的帮助。”

    燧皇一边吃着烤玉米,一边说道:“不然,我们这里的人,依旧会过着居无定所,每日都有危险的生活。

    现在好了,我们能住下来,耕种粮食,驯养家畜,不必四处奔波,与猛兽拼命……从来没想过,会有如此美好的日子。

    感谢历史聊天群,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

    为了感谢朱元璋和王宇等人,燧皇还命人制作塑像,而且在刚开始编录的“史册”中记下他们的事迹,传于后人,勿忘此恩。

    “是啊……历史聊天群,神奇无比。寡人时常都觉得不可思议,怕终有一日醒来,一切都是梦。”

    隋文帝杨坚感慨道:“更没想到的是,能在历史聊天群中遇见燧皇您,以及其他人。寡人相信,历史聊天群给我等带来的改变,只是刚开始……令人有些恐惧,但又很期待!”

    半个时辰后。

    隋文帝杨坚准备离开,告辞道:“燧皇,寡人不能出来太久。下次等群成员会面时,再来。此外,寡人随时欢迎燧皇到大隋,到时候也好让寡人好好回报下今日的盛情款待。”

    “有机会,一定前往。”

    燧皇送别杨坚,心道:等这里安定后,去其他群成员的世界看看。

    ……

    大隋朝,大兴城,皇宫,皇后独孤伽罗所在的寝宫内。

    “陛下怎么还没回来,说好一日内必回……该不会出什么意外了吧”

    外表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的皇后独孤伽罗在宫殿内走来走去,十分担心:“不该让陛下去冒险的……陛下,你可千万别出事啊……求佛祖保佑陛下平安……”

    “伽罗。”

    突然间,隋文帝杨坚突然出现在皇后独孤伽罗身后。

    “陛下……”

    独孤伽罗转身见到杨坚,松了一口气,同时万分心喜:“陛下,你没事真是太好了。”

    “让伽罗担心,是寡人的不是。”

    杨坚上前牵着伽罗的手,轻声道:“燧皇太热情,多留了寡人一会儿。传送符已经完全没问题了,在燧皇那边寡人也了解玉米,红薯,土豆的耕种情况。

    可惜,不能带些回来,不然伽罗也可以尝一尝烤玉米,红薯,土豆的美味。”

    “不要紧,马上就开春了,我们大隋也能耕种自己的,到时候种出来的肯定更美味。”

    独孤伽罗说着,又问道:“陛下,吃过早膳没,



第092章:杨坚在大明京城见闻
    公元1376年,秋,加入历史聊天群的朱元璋的大明朝。

    历史上朱元璋没有迁都京城,可是加入历史聊天群后的朱元璋在今年(1376)年初就正式迁都到了京城(北平)。

    当然之前京城(北平)不叫京城,也不是京师,顺天府之类的,是朱元璋迁都后改的。

    而今,京城为顺天府,南京为应天府。

    刚迁都第一年,现在正直秋收时节,朱元璋和马皇后一起到顺天府各地视察,所以没有在京城。

    因此,隋文帝杨坚巧合的传送到了京城城内。

    如今的大明朝,胡惟庸早已被朱元璋贬了,宰相制度也被废除,组建了内阁,命刘伯温,李善长等人作为内阁首辅和次辅,大臣等。

    胡惟庸被贬没死,李善长,蓝玉等人都还在。

    朱元璋改变了历史,现在的他少了许多猜忌,多了不少自信。

    ……

    隋文帝杨坚来到京城时,是早晨,他一直在城中各大街小巷“考察”,直到午时才察觉一个大问题。

    “身无分文……怎么把此事忘了,使用传送符不能携带任何物品……如何是好,难道马上回去”

    杨坚心里很尴尬,是留是返,一时间犹豫不定。

    “若是不回去,又该从哪里弄得大明的钱……难道要向朱元璋要”

    杨坚摇头,自己偷偷跑来本来就不光彩,更何况自己也是皇帝,怎么能开口向朱元璋要钱呢

    “在坚持下,看看朱元璋筹办的报纸之后就离去。”

    想了想,杨坚有了决定。

    于是朝之前已经打听到有报纸的地方而去。

    没多久,他就找到了地方。

    “大明报馆!”

    杨坚抬头看着眼前两层楼的阁楼,其牌匾上的就是这四个字。

    朱元璋筹办的报纸名字叫:大明第一报。

    由专门的部门操办,然后印发天下。而“大明报馆”就是京城发放“大明第一报”的地方,京城的人可以免费从这里获得报纸。

    同时,“大明报馆”可以提供地方让人在里面看报。

    杨坚一身富贵打扮,进入大明报馆没有被“狗眼看人低”,轻易就进去了。

    虽然,大明报馆人人可以进去看报,但一般进去的都是读书人,而且许多都不一般。

    普通人,或者普通的读书人,也知道没面子进去。

    管理大明报馆的人对杨坚提醒道:“你可听仔细了。大明第一报,可免费获得,但不得故意撕毁,丢弃,侮辱。一旦发现,是会坐牢的。

    要是看过的大明第一报,可以交回大明报馆或者其他可以接收的地方,也可以自己收藏着……”

    大明第一报,虽然免费,但规矩不少。

    杨坚心道:“朱元璋,很要面子啊。”

    大明报馆,不许任意喧哗,里面很安静。

    不过,里面有小半座位都是空着的。

    找了一个角落的桌子坐下,要了最近的几份报纸。

    “怎么大部分都是宣扬朱元璋各种丰功伟绩的”

    看了看几份报纸的大概内容,杨坚纳闷:报纸是这样写……如此,便能快速扩大影响力

    觉得很平常啊!

    这时,有人送来吃食。

    “寡……我,可没要过吃食。”

    身上没有钱,杨坚可不敢吃。要是传出去,说“隋文帝杨坚曾经在大明报馆吃过霸王餐”,就糗大了!

    那人客气道:“现在是午时了,大明报馆会为在此看报的人免费提供些茶水和食物。”

    免费的

    杨坚微微一惊,顿了顿,淡然道:“放下便可。”

    心道:朱元璋可真是富有了啊,报纸免费不算,还免费提供茶水和食物……以此可见,朕之大隋与大明有不少差距,朕今后还需多加勤勉才是。

    同样是皇帝,杨坚可不承认自己会比朱元璋做得差!

    不过,还是要感谢下朱元璋,让他能填填肚子,可以继续在大明多待些时间。

    在大明报馆耽误了一个时辰左右,虽然茶水和食物一般,但总算是填了填肚子。

     



第093章:两对模范开国皇帝和皇后
    京城东城门外,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的车架,仪仗已经抵达。

    路上,街道两旁禁卫军巍巍而立,百姓跪在路旁,迎接朝拜皇帝和皇后归来。

    城门外,首辅刘伯温,次辅李善长领着内阁大臣,六部三院的官员,以及一些武将,勋贵等人,已在此等候多时。
1...3637383940...1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