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史聊天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缕烟丝
不得三人说什么,刘邦又继续说道“今日,朕诏尔等前来,是有大事商议。”
说着,刘邦起身,望向西北面,道“匈奴已不足为患,而今百废待兴,当与民休养生息,兴农桑,以富民强国!”
“为此,必须整顿精简兵马,让更多的人回去耕种田地。”
整顿精简兵马!
韩信心里咯噔一下,没了战事,这是要收归兵权了吗
他不甘心,放弃兵权,做个闲王,心里憋屈。
对此,萧何是赞同的,行礼道“陛下圣明,自起义以来,战争持续近十年,百姓早已苦不堪言,正需要收藏兵戈,休养生息。
眼下,各方兵马,太多,太杂,亦须整顿,留下精兵以防守边境。
此举,乃利于天下百姓,更利于大汉万世长存!”
张良为赞成,而且还有其他建议,道“淘汰老弱病残,精简兵马,势在必行。除此之外,陛下应收归天下兵权,以巩固大汉根基。”
说着,看向韩信,问道“大将军,如今北方匈奴不足为患,天下太平。以大将军看来,是否应该让将军们交回兵权,消除不必要的隐患,以更好的与民休养生息”
只要韩信带头交出兵权,其他将军就不敢不交。
韩信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默。他舍不得交出兵权,享受这种权力,同时担心交出兵权,会死得更快。
不过,韩信直冒冷汗,怕今日应对不好,来年今日就是自己的忌日!
心情复杂,犹豫不决。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刘邦,萧何,张良等人都在注视着韩信,等待答案。
半响后,韩信忐忑的说道“陛下,如今天下太平,臣等老将忠于陛下,忠于大汉。臣愿意解甲归田,他日陛下若是有令,臣必唯命是从!”
考虑半响,韩信选择了退让。不说他没有造反的意思,就是造反,也没有取胜的把握,更何况现在刘邦还有一支强大的枪炮军队,不可敌。
造反几乎就是死,选择退让,还有一线生机。
&nb
第186章:舍得
汉高祖刘邦详细的为萧何,张良,韩信三人讲述了兵部和神将府的构成和具体的权责。
这些事情已经琢磨许久,参照“华夏历史书”上所述各朝代的兵部和类似神将府的部门,汉高祖刘邦想要借此掌控所有兵权,加强皇权。
张良,不是贪权之人,而且有了隐退之心,要不是刘邦强留,已经远离朝堂。
此时,刘邦提出撤销太尉之职,设立兵部和神将府,张良明白其中的含义,同时也十分赞成,说道“陛下,臣认为可行。”
你认为可行
从大司马变为兵部尚书,拥有天下兵马的调度权,肯定乐意!
韩信撇了张良一眼,心里嘀咕。同时憋着一股气,虽然设立神将府后他还是大将军,可是却只有领兵权而没有调兵权……不管怎么说,韩信心里都不舒服,只是不敢。
当然,韩信不认为张良有多清高,张良想要归隐,他根本不信。
一旁的萧何,想得就有点多了,已经再考虑如何顺利设立兵部和神将府的事情,过程中会遇到那些问题等等。
汉高祖刘邦看着萧何,问道“丞相,觉得如何”
要推行兵部和神将府的设立,需要萧何,张良和韩信的支持,尤其是萧何。
本来指望着要是霍去病能来,汉高祖刘邦就可以把韩信抛在一边,也能少一个隐患。
可是啊,霍去病一再婉拒,汉高祖刘邦只能退而求次此,还需要用韩信,同时一边防着一边不断的削弱其兵权。
而且,汉高祖刘邦让萧何在筹办报纸,宣传自己的功绩,弱化韩信等人的影响。
要达到一种此消彼长的目的!
萧何回过神,行礼道“陛下,圣明。兵部,神将府,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能很好的避免拥兵自重,同时能加强中央集权,利于大汉千秋万代。陛下之才能,臣望尘莫及。”
闻,汉高祖刘邦露出满意的笑容,道“很好,朕是为了大汉,为了天下百姓,殚精竭虑,才想到这样的主意。
既然你们都赞成,那兵部和神将府之事就由你们三人负责。”
收回兵权是第一步,首先有历史聊天群作为依靠,刘邦有了退路,加上枪炮,就有了底气。现在采用设立兵部和神将府的方式,将调兵权和领兵权分离,就能分化韩信等武将的兵权,也能让韩信等武将接受。
“臣等,遵旨!”
萧何,张良和韩信同声道。
随后,汉高祖刘邦与三人就设立兵部和神将府的具体事宜进行商议。
结束后,汉高祖刘邦将张良单独留了下来。
“陛下,留下臣,不知有何事”
汉高祖刘邦最近两年越来越重视张良,让张良很是不习惯,心里有些不安,本想归隐,而不得愿。
信奉黄老之学的张良,秦灭后,已经报仇雪恨。他没有复国的心愿,觉得天下太平就好。而且一直多病,想离开朝堂休养。
“子房,身体可还好”
汉高祖刘邦突然开口关心的问道,眼中透着真诚。
突然的嘘寒问暖,令张良意外又感动。
“多谢陛下关怀。”
张良恭敬道“臣一身老毛病,很难见好。如今天下太平,陛下有萧何,臣治国之才不及萧何,已无他用。希望陛下恩准臣归隐,以安心养病。”
到了这个时候,张良依然期望退出朝堂,远离是非,安心养病。
汉高祖刘邦笑而不语,起身走向后方,拿起一个精致的木盒子,然后来到张良面前。
这是
张良好奇的打量着汉高祖刘邦手里的木盒,心中推测认为刘邦是要赏赐自己什么宝物,然后让自己打消归隐的想法。
可是,张良并不贪恋富贵与权力。
只要有机会,他还是想辞官归隐。
“陛下……”
不等张良多说什么。
汉高祖刘邦打断道“子房,此盒中乃是来之不易之物,朕有幸获得一些。”
停顿一下,刘邦将木盒打开。
随即,一股诱人的清香散发出来,吸引了张良的注意。
此物,不简单!……这是张良第一感觉。
汉高祖刘邦笑道“此物能治百病,朕和大汉离不开子房,只要服用此物,朕保证,你的病便可痊愈。”
治百病
张良愣了一下,半信半疑,看了看盒中之物,情不自禁的咽了咽口水。
盒中之物,有种难以阻止的吸引力,令人难以自拔。
看向汉高祖刘邦,张良有些明白了,大约两年前,五十多岁的刘邦变得越来越有精神,整个人年轻十岁以上,原本的一些白发也没有了
第187章:杀鸡儆猴
历史聊天群中的汉高祖刘邦在努力,想方设法的改变历史的同时,也在努力获得更多的累计影响力值和文明指数。
除刘邦外,历史聊天群中其他群成员也在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着。
首先,是奔着万寿果去的。
谁不想延年益寿,不想青春永驻
其次,获得更大的权力。
还有,获得历史聊天群更多的权限和物品,前往其他世界等等。
总之,有太多值得努力的方向。
……
公元693年,正月。
大周,武则天时期,神都洛阳!
历史聊天群中女皇武则天所属世界。
实际年龄已六十九岁的武则天,现如今看起来依然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
现在在大周,许多人都知道女皇武则天得上天眷顾得到了神果,得以恢复年轻美貌。
很多人视为武则天是天命所归,不得违抗,皇权得到空前的巩固。也有人视之为“妖孽”,食其肉便能长生不老!
如今的大周,武则天的威望空前强大,已经改变历史。
武则天本人,已与历史不同了。除了容貌变得年轻外,在用人方面,通过“华夏历史书”认清了许多人的面目。
对于坏人,恶人,小人……武则天没有急于清楚,毕竟水清则无鱼,还有用得上这些人的地方,也是一种制衡。
比如,来俊臣这个酷吏小人,目前武则天还在用着,同时暗中安排人搜罗其罪证,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弃之,以平民愤。
对于人才,武则天给予重用。最近一年多,朝堂都能感受到以狄仁杰为首的能人越来越得到重用。
有时候,即使有人弹劾狄仁杰,武则天却选择信任,毫无理由的信任。
……
长安城,魏王武承嗣府中。
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来俊臣,王庆之等人聚在一起密谋。
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是武则天最器重的两个侄儿。
武则天称帝后,加上太平公主嫁给千乘郡王武攸暨,使得武氏家族权势空前强大,压过了大唐李家。
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武氏家族仗着武则天的存在,权倾朝野,嚣张跋扈。
每个朝代都有不畏惧权贵之人,狄仁杰就是这样的人,平时没少弹劾武氏家族之人。
要是证据确凿,武则天也不得不给予惩治。
武则天重用狄仁杰,同时想敲打武氏家族的人,好让他们收敛收敛,于是最近一年多,表现得更偏袒于狄仁杰为首的人。
于是乎,武氏家族越发对狄仁杰等人怀恨在心。
私下,勾结朋党,想方设法的为狄仁杰等人罗织罪名。
这不,经过长时间的准备,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伙同来俊臣,王庆之等人已经罗织许多罪名。
“这次,就算不能将狄仁杰等人除去,之前能将其问罪贬官!”
梁王武三思环视众人,眼中带着阴冷之色。
来俊臣一副恶人相,令人害怕,开口道“魏王,梁王,请放心,若是有机会,定将狄仁杰置于死地!”
王庆之就是一个小人,喜欢拍马屁,殷勤的笑道“呵呵……敢和两位王爷作对,他狄仁杰就是找死。也不看看,如今是谁的天下,大周姓武而不是李!”
“咳咳”魏王武承嗣一副病怏怏的样子,但眼神狠毒,道“不出则已,一出必是雷霆一击,不让其再有翻身之机!
做好完全准备,明日朝会,出击!”
众人又开始商量明日需要注意的事情。
风雨欲来!
……
皇宫内。
太平公主进宫觐见武则天,路上碰见薛怀义。
“臣,拜见公主。”
薛怀义一脸笑容。
“哼”,太平公主冷哼一声,没搭理薛怀义。
当初薛怀义可是她太平公主引荐给武则天的,几年下来,得到武则天宠幸的薛怀义越加得势,不再听命于太平公主。
于是,两人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甚至彼此仇视。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活着的小女儿,从小得到万千恩宠,恃宠若娇的同时,心里渴望像武则天一样,未来也可以成为女皇。
野心很大,只是武则天一直不要她参与朝政。
太平公主平时嚣张跋扈,但却很怕武则天,不敢忤逆。
虽然与千乘郡王武攸
第188章:母女俩
“来了。”
见太平公主进殿来,武则天抬头看了一眼,然后继续批阅奏章。
“女儿给母亲请安。”
太平公主跪拜道。
太平公主虽然只有二十多岁,但外表比较成熟,有了两次婚姻。
“过来坐。”
武则天示意太平公主坐在她身旁。
“是。”
起身,太平公主小心翼翼的来到武则天身旁坐下。看得出来,她打心里怕武则天。
鸦雀无声。
武则天忙着批阅手里的奏章,太平公主忐忑的坐在一旁,心里想着
不知母亲找我来是为何事
难道又是薛怀义那个我坏话
或者做了什么事情,让母亲生气了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