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历史聊天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缕烟丝
    虽然历史聊天群中现在只有四十人,但慈禧太后也觉得太多,有太多人会争抢,下次能不能得到还是问题。

    至于兑换万寿果需要的积分,慈禧太后不缺。

    在慈禧所属世界,她的影响力虽然没达到巅峰,但也不小,有着四千多万的累计影响力值。

    要想获得万寿果,有三种情况:

    第一:每次系统邀请的新人加入时,会刷新三年万寿果和五年万寿果。

    第二:历史聊天群中的群成员或者群主王宇邀请人加入时,同样会刷新三年万寿果和五年万寿果。

    第三:若是有群成员死亡,会刷新五年万寿果。

    系统拉人进入历史聊天群,无人可以预测。

    群成员死亡,或许可以设计,但是太难。

    唯有群成员群主特殊情况除外,可以兑换“邀请卡”,以邀请人进入时,可以刷新万寿果。

    而且,有许多人意识到了,当初明太祖朱元璋消耗一亿名义累计影响力值兑换一张邀请卡,邀请马皇后加入历史聊天群时,三年万寿果和五年万寿果刷新是没有间隔时间的。

    也就是说,通过“邀请卡”,邀请人加入历史聊天群时,由于万寿果刷新没有时间间隔,可以偷偷选择没人在线的时候操作,便可以独享万寿果。

    “一亿累计影响力值……”

    慈禧目前只有四千多万影响力值,还有不小距离。不过,她也灰心,毕竟她所属的世界,也就是清末时期,人口可是有数亿!

    只要肯下功夫,获得大量影响力值,不难!

    “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影响力值”

    慈禧太后陷入沉思:“报纸……玉米,红薯,土豆”

    她摇了摇头,清末时玉米,红薯,土豆已经大量耕种,对她来说作用不大。

    报纸

    宋朝时的报纸

    慈禧苦恼,如何筹办报纸她不知道。

    突然间,灵光一闪,心里恍然:“洋人会筹办报纸!”

    其实慈禧所属世界已经有了些模仿西方世界的报纸,清朝也有邸报,只是她没有在意。

    “可以交给李鸿章或者张之洞去办!”

    慈禧想着,李鸿章和张之洞这些洋务派,是她所支持的,也是她倚重的人才。

    借助清法战争的战事不利,慈禧太后把责任推给以奕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将他们全部革职。

    又颁发上谕:“礼亲王世铎着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毋庸学习御前大臣,亦毋庸带领豹尾枪。户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均着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工部侍郎孙毓汶着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同时命世铎主持军机处,庆郡王奕劻主持总理衙门,并命遇有重大事件,先与醇亲王商办。

    奕譞为幼帝生父,照例不能主持朝政,但有“商办”之名,实际隐操枢府大权。慈禧太后这次改组军机处,因发生在甲申年,史称“甲申易枢”,从此慈禧完全掌控了朝政。

    虽然奕劻、奕譞、世铎的行政能力远不如奕。所以时人把这次中枢机构的大换班比喻为:易中枢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

    驽马即笨马,柴胡是比芦苇价高的一味中药,以讽刺这些新进王公的庸懦。

    慈禧太后新组建的军机处的组成人员,在识见、威望、能力和人品上,与原军机处相比,相差甚远。他们是一些不谙国际事务、不懂国内政情的官僚,新军机处的特点是对太后惟命是从。

    不过,也因此,在“甲申易枢”后,慈禧太后的权势进一步扩大,实际标志着她专权统治的确立。

    当然,此时李鸿章,张之洞都还没有成为军机大臣。

    不过,两人确实目前掌握兵权的重臣。

    “左宗棠刚离世,只能用李鸿章和张之洞了。”

    慈禧太后看过“华夏历史书”,更加确定李鸿章和张之洞的能力。

    而且,在之前为了夺得朝政大权,慈禧太后更多的是利用以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而不是真的认同洋务派的理念。

    洋务派的主张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以前慈禧不太重视,反正谁能帮助自己就用谁。

    但是,现在不同了。

    因为历史聊天群,更因为看过了从群主王宇那里兑换来的“华夏历史书”!

    知道了未来的历史,知道大清快亡了,知道了未来历史对她的定论……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现在对慈禧太后而言,即使大清亡了,她还有退路,可以随时通过历史聊天群离开。

    不过,慈禧太后现在最看重的是:获得更多的万寿果。

    要获得更多的万寿果,就要更多的影响力值。

    作为权倾天下的太后,现在她更希望借此来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值,以换取更多的万寿果。

    恢复青春!

    获得长寿!

    太具有诱惑力!

    “是该做出些改变了……洋务运动,现在看来倒是有大用!”

    慈禧太后盘算着:“首先是报纸……然后是对洋人的态度……洋人啊……麻烦……”

    想着要如何对付洋人,慈禧就头痛。在以前,慈禧不把洋人放在第一位,稳固自己的朝政大权才是最重要的,“些许”好处就能打发洋人。

    而今,慈禧太后因为“华夏历史书”,很重视洋人。

    她万万没想到,洋人未来会成为大患,尤其是小日笨!

    “区区倭寇……居然敢觊觎华夏大地,不可饶恕!”

    慈禧太后觉得不能再一味的对洋人妥协,尤其是倭寇。

    “老佛爷!”

    太监总管李莲英来了。

    慈禧将眼前刚拟定的圣旨交给李莲英,道:“两道圣旨,一道给李鸿章,一道给张之洞!”

    给李鸿章的圣旨,是表明态度,支持洋务运动,督促加快建立北洋水师!

    慈禧太后已经意识到,为了对付洋人,大清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师!

    另外一道圣旨,给予两广总督,负责清法战争的张之




第196章:半边天
    华夏帝国,公元1645年9月。八八读书,

    京城。

    这些天,华夏报不断在报道关于华夏帝国第二次科举,顺天书院开学以及华夏帝国第一次阅兵的消息。

    大街小巷,无不在议论这些事情。

    醉仙酒居的某雅间内。

    宋钰瑛,冯萱萱,任彩依,徐文秀,谭敏,唐柔柔六个女子聚在一起。

    六人都是第一次科举中举的女子,其中宋钰瑛还是探花。

    她们都是才回京不久,之前都是前往地方锻炼了半年。

    经过半年时间,现在回到京城,回到翰林院接受最后的考核,考核后她们将分配职位。

    “记得上次我们在醉仙酒居还是在半年前吧”

    谭敏的性格大大咧咧的,而且酒量不小。

    在这个时代,女子喜欢喝酒本来就不多,更别说这种才女。

    当然历史上也有好酒的才女,比如:李清照。

    “是啊,不知不觉已经半年了。”

    唐柔柔感叹道:“这半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经历了不少事情”

    说着神色一暗,低声道:“说实话,现在我有些后悔考取功名了没想到官场如此复杂!”

    虽然只是半年时间,但这半年时间内,唐柔柔接触了许多官场上的事情,觉得太灰暗想做点事情都不容易,这与她想想的不一样。

    官场如战场,唐柔柔深有体会。

    更何况还是女子为官,处处明里暗里的遭到各种为难。

    徐文秀皱眉,她也有类似的体会,但没打算退缩:“我相信,以后会好起来的。作为女子,能有为官的机会,也能轻易放弃”

    啪!

    谭敏啪桌,大声道:

    “怕什么!”

    “女子难道就比男子差”

    “我们照样能做官,而且将来要做大官!”

    在地方一段时间,谭敏四处碰壁,但却越战越勇,而且还有才华。

    她是不会放弃的,甚至幻想着未来能进入内阁,为天下女子争口气!

    宋钰瑛看向众人,这是她第一次和五人来醉仙酒居。

    第一次科举就她们六人中举,作为女子,理所应当的团结在一起。

    在这半年时间内,宋钰瑛自认为过得还不错,唯一可惜的是,她一直想拜师的鲁班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鲁班就在京城,只是宋钰瑛不知道。

    她开口道:“我们是华夏帝国第一次科举中举的女子,听说这次科举参加的女子多达数十人,未来还会更多女子为官也有男子没有的优势,而且大明王应该很支持,我们不必太担心。”

    其实,宋钰瑛已经得到消息,她很可能会到工部任职,这也是她所期望的。

    她一路比较顺利,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不愿意轻易进入官场的争斗。

    当然,她很看重来之不易的机会。女子通过科举而做官,千古难遇,也想为天下女子证明:女子也能做官,而且能做好官!

    “我们现在担心的不应该是考核吗”

    冯萱萱插话道:“希望能有个好的考核结果,这样就有机会留在京城。”

    地方条件太苦,冯萱萱希望在京城这个繁华的都城做官。八八读书,

    任彩依轻轻拨弄了下自己的头发,道:“我倒是不愿意留在京城,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很难在这里立足。若是有选择,我宁愿回家乡做个县令。”

    冯萱萱看着任彩依,笑道:“彩依,你倒是看得明白。”

    说着,看向徐文秀,问:“文秀,听说你和家里人吵架了,要不要紧”

    徐文秀家里也算是书香门第,来参加科举也是偷偷跑出来的,表面温和,内里却十分傲气。

    本来参加科举也只是试试,没想到居然中举了。不过,却没得到家里人的认同。

    加上徐文秀没顺从家里人为她安排的婚事,因此闹翻了,一直不回家。

    徐文秀一脸倔强:“我从来都不后悔,现在不会,将来我不会!”

    六人中,除了宋钰瑛,冯萱萱,谭敏外,徐文秀,唐柔柔,任彩依三人的情况差不多,只是徐文秀的情况最为严重。

    唐柔柔想退出官场,不只是认识到官场的昏暗,还有家里人的原因。

    六人年龄在十八到二十之间,都还没有成婚。

    一般人家的女儿,十五岁左右就订婚或者嫁人了,她们六人的家境都比较特殊。

    尽管如此,六人中,唐柔柔和徐文秀都是有婚约在身。

    徐文秀就是因为不满意家里安排的婚姻才跑出来,然后恰好赶上华夏帝国第一次科举,然后幸运的中举。

    女子能参加科考,还能中举为官,让徐文秀有了底气,想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

    当然,在这个时代,她们的行为是“叛经离道”,是“不孝顺”,是很难被认可的。

    还好,有大明王王宇的支持,没人敢阻拦。

    但不可否认,徐文秀,唐柔柔,任彩依三人现在压力很大,内心期望得到家人和世人的认可。

    “其实,我们不用太担心。”

    宋钰瑛开解道:“女子也有最求自由的权力,世人的理念太陈旧。何况大明王似乎想提高我们女子的地位,我们可不能退缩。

    现在世人不理解,但将来他们会改变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展现出我们女子不输于男子的才能,才能被认可。

    自古以来,名垂千古的女子不少,武则天还做了女皇帝足以证明我们女子也能出人头地!”

    从小收到爷爷宋应星的影响,宋钰瑛的思想在这个时代算是前卫的。

    “就是嘛!”

    谭敏赞同道:“武则天,我们也许比不了,但也是可能居高位进内阁!”

    心气儿不可谓不高!

    任彩依白了谭敏一眼:“野心不小隔墙有耳,要是被大明王知道,你可就惨了!”

    突然间安静下来,众人注意着门外是否有动静。

    还好,似乎没人偷听。

    “好啦,我们就别说不开心的事了。”

    冯萱萱转移话题道:“还是谈谈关于科举,阅兵和顺天书院的事情吧。”

    唐柔柔来了兴趣,道:“忘了跟你们说,我已经报名去顺天书院应聘教谕,若是成功,就辞官。”
1...7273747576...1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