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超级御兽系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鱼中有水

    袁熙牵着甄宓、高灵的手进府。府里的丫环们都忙碌起来,端茶的端茶,递水的递水,并吩咐后厨,准备晚宴。

    “夫君外出征战,都好久了,到现在才回来,是不是把我和姐姐都忘了”高灵有些不高兴的道。

    “谁说的,我可一直想着你们呢。”

    “才怪。”

    袁熙与高灵拌嘴。

    甄宓在旁听着,却也没恼,许是嫁给袁熙久了,习惯了。又或是对高灵有了好感,即使当着她的面**,她也没有任何的不适。

    丫环们端来茶水。

    袁熙正渴呢,咕噜噜喝了几口。

    “卓儿的学业怎么样有进步吗”袁熙问。

    甄宓回道:“有陈琳先生教导,自然进步很快,只是。”

    “有话直说。”

    “是。”

    甄宓道:“只是缺少好的教武师傅,倒是把学武的事情落下了。”

    袁熙道:“照这么说来,这一年里,卓儿都没有学武吗”

    “倒也不是。文丑将军出征前,叮嘱过卓儿,锻炼身体。所以这一年里,卓儿几乎每天都在跑步。也不知对练武有没有效。”

    “当然有效。”袁熙微笑道:“我虽不懂武,可是锻炼身体,总没有坏处。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又怎么能练好武呢”

    “不过你也提醒的对,以后把文丑留在邺城,教授卓儿武艺,轻易不让他出征了。”

    算算时日,袁卓应该七岁半了。

    这个年纪正是学习的时候。

    袁熙叮嘱道:“我事务繁忙,没有时间管卓儿的事,你要多上心。”

    “是。”

    甄宓应道。

    除了长子袁卓,还有次子袁武、高灵所生袁昭,才一岁左右,暂不用学习,但也要好生照料,袁熙再三叮嘱了甄宓和高灵。

    入夜。

    所有文武官员,都到了州府。

    后厨也准备好了酒宴。

    就在后花园里,办了一场仓促的庆功会。

    “主公,臣敬您一樽。”沮授笑着道。

    “没有敬酒词吗”

    “主公远征归来,大获全胜,不仅应万民之望,也使我等敬佩不已。谨以此酒,了表心意,请主公万勿推辞。”沮授道。

    “臣等敬主公。”

    在场的官员们纷纷起身。

    袁熙端起酒樽,朗声道:“好,就为了中原之战的胜利,我们共饮一樽。因为这是我们大家的功劳,也祝愿我们河北军,百战不殆,所向披靡。”

    “百战不殆。所向披靡。”大家兴致很高,都跟着喊起口号。

    “来,今日不醉不归!”

    袁熙端酒一饮而尽。

    大家也有样学样。

    “都坐,随意一点。”袁熙坐下说道:“这场战争打了一年才算平静,我们相继攻占了徐州、青州,还有扬州首府寿春。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但是我们心理都清楚,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在重创敌人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张颌的先锋营、李典的狼骑军、柳毅的长矛兵,几乎伤亡殆尽。从幽州调来的精骑,也折损了大半,战车十不存一。我们几十万河北军入中原,除去驻守中原的,只有区区几万回来。”

    “每每想到此处,我便心如刀割。不知你们做何感想”l0ns3v3




第435章 以进为退?
    郭图拱手道:“主公说的极是。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我们能消灭敌人,敌人也能伤我们。打来打去,苦的还是百姓。臣以为,应该给受伤、及阵亡的将士,多一些补偿,虽然换不回他们的亲人,但可以让他们的家人,以后过的舒服一些。”

    “公则说到了点子上,这正是我要说的。”袁熙目光一转:“沮大人,我们现在的财政情况如何”

    沮授道:“主公放心,我们现在库房充足,不仅有钱,还有大量的粮食,都是从百姓和世家手上购买的,冀、并、幽、以及刚攻下的中原,都囤积了数十万石粮。”

    袁熙道:“这就好。你先出一个公告,告知各州百姓,凡是家里有参军的,无论阵亡、受伤、或是立过战功的,都能得到抚恤和赔偿,而且丰厚。我们冀州府说到做到,一定要在两个月内,办好这件事。这也是为了取信百姓,显示官府的恩泽。”

    “臣遵命。”

    事实上沮授一直在忙这件事,已经统计好青州之战和长安之战的损耗,就差中原战场的军队,伤亡多少,必须要等张颌报上来,他才能核算。

    喝酒到半夜,谈了很多的事。

    袁熙着重提到了农商。

    农者,百姓立业之本。

    只有不辞辛劳,耕种土地,才能有粮食,才能支撑一个国家的运转。

    而商者,便是指货物的流通。

    袁熙敢于进军中原,挑战曹操,一多半的原因,就是因为币制改革、商业鼎盛,使得库房充盈。才有了充足的钱,支撑庞大的军队。

    现在仗打完了,又要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那农商的事情,就变的格外重要。

    沮授答应在五日之内,带着军政处拿出一整套的方案,对中原各地的农商,来一场大的变革,争取变的跟现在的河北一样。

    一夜过去。

    当太阳升起时,袁熙还在甄宓的被窝里睡懒觉。沮授、郭图、田丰,就已经到了州府外,声称有事求见。

    “夫君,几位大人来了,说有重要的事。”甄宓提醒道。

    “什么时辰了”

    “天已经亮了。”

    “再睡会儿。”这一觉睡到了正午。

    沮授、田丰、郭图在堂外走来走去,又不敢离开,怕袁熙醒来召见,硬是等到了正午。快吃午饭时,袁熙才慢悠悠的从内堂出来,打了个哈欠。

    “主公。”三人迎上前来。

    “你们三个,有什么重要的事,非得跟我说吗昨晚不都安排好了”袁熙坐下品茶。三人站在跟前。沮授回道:“禀主公,长城守将田畴、田豫来信,说是近日鲜卑和乌桓的兵马,又集结到了一起,不知目的为何。”

    “难道是因为我没卖给乌桓粮,他想报复”袁熙问。

    “这目前还不知道。但是乌桓单于蹋顿,因为没有买到粮食,心生怨恨是真的。据田畴禀报,蹋顿已经多次带兵到长城,但是没有发生战事。”沮授回道。

    “照这么看来,乌桓和鲜卑的兵马,集结到一起,极有可能犯境”袁熙有些恼怒道:“他们真的不怕死吗”

    “上回在幽州,连续战败乌桓、鲜卑、匈奴,死伤铁骑数十万。我还真不信,蹋顿敢再一次犯边。”

    “那这件事情。”沮授到这里来,就是想让袁熙拿个主意。

    “给田畴、田豫回信,让他们小心戒备,谨防异族来袭。另外传令幽州都督焦触,准备两万援兵。一旦异族犯境,即刻赶往增援。”袁熙道。

    “是。”

    袁熙着人取来笔墨,写了几个字交给沮授:“把我这封信,八百里加急送往乌桓。必须交到单于蹋顿手上。”

    沮授拿在手里,不经意的看了眼,只见上面写着:“刀斧已备好,单于可率军前来,试试锋利否”

    旁边站着田丰、郭图,他们也看到了那上面写的字。

    三人皆惊。

    沮授道:“主公,这无异于向乌桓宣战啊。我们刚经历了中原大战,兵困民乏,实在不宜大动干戈,这封信万不能送去给蹋顿,他一定会报复的。”

    袁熙微笑道:“不尽然吧。沮先生,有些时候,向敌人挑战,未必会激怒敌人,也未必能引来敌军。相反,他会因为这封战书,而怯弱。难道不是吗”

    沮授明白了,但还是紧皱眉头:“这是一步险棋啊。蹋顿有勇无谋,他看到这战书,以为是羞辱,提兵来犯,当如何”

    “听天由命吧。人是会变的,蹋顿经历了多次战败,对我们心有余悸,应该变的谨慎了许多。他联合鲜卑,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封战书送去,即使蹋顿有意来犯,鲜卑也断不敢掺合。因为他知道,我们早有准备。再说了,中原大战已经结束,我们的兵力都空着,他这时候来犯,不是找死吗”袁熙挥手道:“你就把这送去,我相信乌桓和鲜卑,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好吧。”

    沮授承认,袁熙说的在理,或许这是一个以进为退的办法。

    郭图和田丰也相视点头。

    “还有什么事吗”袁熙问。

    郭图上前道:“禀主公,臣接到一封万民书,不知该如何处置。”他从怀里掏出一大块破布。

    万民书

    对于这三个字,袁熙并不陌生。

    现代的很多电视剧里,都会出现万民书。百姓为了感谢官员,歌功颂德,通常会把自己的名字写下来,呈现给官员。

    袁熙自以为对百姓还算好,获得万民书,也算实至名归。

    但是

    “这封万民书,不会是你们伪造的吧拍马屁”袁熙随意的接过万民书,准备一睹为快。

    郭图脸色凝重的说道:“主公,这封万民书,并不是为了感谢主公的。而是在状告一个人,准确的说,是状告朝鲜太守胡炳云。”

    “主公请仔细看,万民书的左上角,列数了胡炳云大量的罪状,说他在任职期间,罗列许多赋税,中饱私囊。更与山匪勾结,打劫百姓。还将朝鲜境内的粮食,以及我们去年拨给朝鲜的赈灾粮,私自贩卖给乌桓等等罪状。虽然没有证据,但是这一个个鲜红的名字,不似作假。臣想派人去查一查,主公以为如何”



第436章 废除三公九卿制
    袁熙怒道:“查!一定得查!”

    “我们幸幸苦苦才打下的江山,不能让这种人给糟蹋了,更不能让百姓戳我们的脊梁骨。他以为朝鲜偏远,可以胡作非为,那就查他个底掉。”

    “是。”

    “不过。”袁熙仔细瞅了瞅手中的万民书:“这份万民书,会不会有假呢”

    “臣也在怀疑,百姓怎么会知道粮食的事情”郭图拱手道:“臣以为还是要慎重,不能冤枉了好人,使得其他官员寒心。”

    袁熙道:“你是冀州府的县令。虽然名义上只管邺城,但是也有权督察各地的官员。这件事情,就由你去办。务必尽快查清,尽快结案。”

    “遵命。”

    “说到这里,我倒有一个想法。”袁熙缓缓站了起来,一脸的思索之色。

    过了许久

    “主公,您刚才说,有一个想法”见袁熙没再说话,田丰出言提醒。

    袁熙道:“以前我们的地盘只有幽州、然后是冀州、并州,现在多了中原,已经得到大半个天下。这么大的天下,仅凭你们三个、还有各地的官员,怕是管不过来,而且,政务不集中,很难通行政令,最重要的是地方上发生了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就比如朝鲜,距离冀州数千里,即使千里马,也要跑上几天,那里有贪腐,百姓都闹翻天了,我们还以为天下太平呢。”

    “主公的意思是”

    “我想再来一次改革,主要争对内政。将各地的官员,梳理一遍,确保政令通畅,百姓安泰。”袁熙道。

    又改革

    沮授、郭图、田丰面面相觑,每一次闲下来,袁熙就要闹改革,已经四五次了。

    上几次是改革军制。

    这次改革内政。

    虽然改革之后,有明显的效果,但同样会出现新的弊端。

    “不知如何改我们军政处要准备些什么”沮授问。

    “等过几天再告诉你们。先去忙你们自己的事吧,我还要再琢磨琢磨。”袁熙示意他们可以退下了。

    “主公,臣的事情还没说呢。”田丰上前道:“去年主公让各州郡的县令,协助百姓耕种,成绩已经出来了。”

    “这并不是很急的事,你看着办就行。”袁熙挠了挠头,有些不耐烦道:“诸位先生,我每天很忙的,哪有时间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后只要不涉及大的军事调动,都不必奏报于我。军政处就能处理了。我相信军政处的决定,与我的决定,差不了太多。”

    “这就是我要改革的原因。地方上的事我们不知道,一旦上报,你们赶紧来找我,还都说是急事,其实哪有急事抓贪官用得着我去抓吗”

    “行了,你们都退下吧,等我把改革的章程制定好,再告诉你们。”

    “诺。”三人拱手退下。

    他们窃窃私语,慢慢走出了州府。

    袁熙刚回邺城,前来拜见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是重要的官员、世家族人等等,但是袁熙都回绝了,安安静静的歇息了几日。

    直到歇息好了,才开始处理政务。

    首先改革内政。

    对此袁熙早有打算。

    将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度,照搬过来即可。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如此囊括,天下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到了这些部门。

    如果这些部门处理不了,再上报到军政处,由军政处决定。
1...192193194195196...2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