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傻子的燃情岁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肖邦乱弹琴

    从接收数据看,矿机总共还有五千七百多在职员工,办公大楼上竟然有两千多人,几乎要占到员工总数的一半了。

    这么多人,处理起来相当麻烦。她原来还打算立刻就开始工作呢,现在看来恐怕不行,得先安排解决这些闲散人员啊!

    这些闲散人员当中,各处室的干部最难处理。矿机已经开始实行级别工资制了,这些干部自然就要拿相应级别的工资,当然就比一般科员要高出许多。

    如今,各处室整顿重组,姚远竟然一个原来的干部不用,那他们将来的工资怎么算啊

    这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看着自己的办公室被占用,自己被赶出来,和所有普通科员呆在一块儿了,他们心里也着急。

    他们当干部的时候,这些普通科员对他们当然恭敬了。现在大家一样了,谁还尊敬他们啊大部分普通科员对他们是有意见的,这时候难免就得嘲讽几句。意见大的,甚至是要张口骂街了。

    矿机就特么毁到你们这帮官老爷手里!现在人家姚大傻来了,你们的本事呢你有本事人家咋就不用你呢

    干部们也不服气,我们没本事,你们有本事也行啊姚大傻不一样不用你们吗你们一个个怎么混到这个大楼里来的,以为我们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连干工人都不合格,有什么资格坐办公室矿机真正毁了,我看就是毁在你们这帮寄生虫手里!

    我们寄生虫你们不一样寄生虫吗我们寄生虫我们还拿工资低呢。你们拿着高工资还不干人事儿,神马东西!

    这说着说着就得打起来,各处室就更乱了。

    姚远忙正事儿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工夫给他们处理打架他直接把保卫科给叫过来,谁在办公室里打架,都给我弄保卫科去。打架伤了人的,送派出所处理。

    特么还惦记你们的干部工资你们都干什么了,还好意思要工资我凭什么白白给你们发钱养着你们

    这么着乱了三天,还是什么事儿都做不了。姚远只能先想办法把这些闲人从办公大楼里弄走,找个大的车间,组织他们学习。

    他得先给美美腾地方,让她组织大型机械部啊。

    两千多办公文员,美美甄选下来,用了不足二百人,剩下一千好几百人,弄到一起学什么呢姚远也头疼。

    他没时间和他们墨迹。美美的生产部得先充实管理人员,赶紧甄选生产需要的设备,选定各生产车间,然后还得搬运重组这些设备,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源。

    这是目前当务之急,最迫切需要做的。

    临时搞定了办公大楼,姚远就得和美美分别找自己印象当中能用的那些生产干部谈话,把他们充实到生产部门去,让刘经理先带着他们去选设备搞重组。待这些工作基本结束之后,进入生产部的这些干部,再根据个人的能力,由生产部刘经理斟酌安排工作。

    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哪一件都急,哪一件都刻不容缓。如此按下葫芦起来瓢,手忙脚乱的,姚远接手矿机半个月,矿机就整整乱了半个月。

    也就是在这混乱当中,美美逐渐排除干扰,把大型机械生产部的各职能机构,慢慢建立起了雏形。

    有了这个雏形,她才能够整合各部门在一起,集体运作,对生产部门进行有效支持,开始生产车间的选址和设备甄选、组合工作。




284.混乱与秩序并存
    矿机十几个分厂,大部分分厂都是过去的生产车间改制后称作分厂的,也都在主厂区。

    后来成立的一些生产单位,则因为主厂区容纳不下,又在主厂区以外,其他不同地点设立了不少生产车间。经济转轨之后,这些生产车间也改制成为了分厂。

    比如过去姜姨工作过的家属分厂,就在主厂区之外三村的山脚下。

    如此一来,也形成了矿机庞大而分散的格局。

    美美不打算管这些后来建立的生产单位,她只考虑利用主厂区部分条件尚可的生产车间,把矿机还能利用的设备,按加工性质不同,都集中到这些生产车间当中,形成几个不同性质的生产单位,做为大型机械的生产基地。其余用不着的设备,则暂时都集中到几个闲置的车间里去。

    经过各部门多次开会商讨,按照美美的意见,规划好了一切,生产部刘经理就带着基本配齐的管理班子,开始组织工人搬迁设备。

    比起办公大楼上的科员们来,工人这边还算好管理。工厂效益不好,他们平时得设法挣钱养家,忙的团团转,没那么多闲工夫,也就没那么多想法。

    总共还有三千多工人,成立生产部门之后,可以用上一多半。现在的任务是搬迁设备,姚远不打算请外面的专业公司。

    矿机从建厂开始,就是和大型机械打交道,什么活自己干不了啊有这么多工人,现在都还没有事干,干吗要花钱雇别人干

    只是,他们自己没有专用搬迁机械,得完全靠人力搬运。

    这些设备,轻的也有几百斤,重的几十吨,搬运起来全靠人力,这活可不轻快。

    没关系,姚远有的是工人啊,这三千多工人就都用上了。人手不够,他还能把圈在一起学习的那些办公大楼里的职员给派过来。

    不能让你们闲着白吃饭。你们坐惯了办公室,没力气,一个人不能顶一个人用。两个人,三个人当一个人用总行吧省得整天圈着你们,你们闲的没事干,想法子和我捣乱!

    等设备搬迁到位之后,再组织生产车间,甄选工人。

    又乱糟糟地弄了一个多月,毕竟人多力量大,设备就位,安装调试成功,可以随时进行生产了。

    与此同时,在姚远和美美的努力下,生产部管理人员也已经配备齐全,美美这边,算是初步解决了生产问题,只等投料生产了。

    姚远的优点,就在于混乱当中抓住问题本质,这也是当年他在混乱的矿机管理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本领。

    当时的生产环境,比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各分厂各自为政不说,上边领导众多,一人一个主意,他还谁都不敢得罪。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都可以顶住压力,排除各种干扰,组织人力物力,把总厂赖以生存的产品给干出来。

    现在,他自己说了算了,要做一件事情,无论外界有多大的干扰,他都会纹丝不动,把应该做的事情做了。剩下的,该怎么乱就怎么乱吧,只要不影响他的目标实现就可以。

    混乱中,大型机械生产部的管理机构慢慢健全了,图纸是原来美美领导的研究所早就完成了的,蒋卫东和丁群也组织技术部进行了工艺分解。

    生产部这边,各车间从管理人员到员工、设备也已经就绪,就等图纸到位,投料生产了。

    其实美美这边,一直不乱,乱就乱在那些被淘汰的,无事可做的闲散人员了。

    姚远把这些乱都集中到一处,待美美那边开始有序了,他就把这些人员和美美那边隔离开,美美就不乱,可以安心生产。

    在这一点上,连美美都佩服姚远的能力。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这简直就是一个谜!

    思路一点都不受干扰,待一切就绪,他突然就抽走了所有产生混乱的因素,迅速还原一个安静有序的生产环境。离开姚远,相信其他人谁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美美就又学了一招,把混乱因素往一个点上集中,然后集中解决。

    美美是光看见狗吃肉,没看见狗挨打呀。她哪里知道,她那里不乱了,可以安心生产了,乱都在姚远这边呢。这时候,姚远让这些人给闹的,吃饭都不香了,觉都睡不着了。

    一千多淘汰下来的工人,两千多办公室人员,加起来就是三千多口子人,还有一大堆烂设备,破厂房,怎么办最起码,这些人得发工资,得吃饭啊!姚远上哪儿弄钱给他们发工资吃饭啊!

    接手第一个月,为稳定大家情绪,姚远是给工人发了工资的。无论干部职工,大家都一样,每人一百块钱,这就接近六十万!

    他已经答应集团公司那边,不动用那边的资金,总不能出尔反尔吧

    集团公司几年来的结余,是用来准备给美美这边投资生产大型机械的,也不能动。

    上哪儿去弄这五十几万姚远只好厚着脸皮,去找朋友借了。还算不错,南方代理刘总,这位不打不相识的哥们儿,一个人就给他了一百万。

    这就叫患难见真情啊,把个姚远给感激的,不要不要的。

    剩下的几个关系单位,加盟店又给他凑了一百来万。这前后就是二百万。

    在大家都不看好他收购矿机,甚至是担心他因此折进去的时候,还有人肯这么帮他,他也就知足了。

    那时代的二百万,在当时也属于巨款了。可对一个万人大厂来说,也就够发俩月工资的。俩月以后,还是做吃山空,那就不行了。

    第二个月,美美那边开始投产,他也就不管了,他们可以动用集团公司的结余了。他这边的三千多人,他还是每人给一百块当工资。

    第一个月,大家对这样发工资就有意见。我们出力气多的,和那些偷懒耍滑的办公室人员拿一样的钱,我们不是吃亏了吗

    那些办公室人员也不满意。我们怎么说也是有文化的文职干部,怎么能和工人一个待遇呢

    那些原来的干部更不干。我们是有职务工资的,对这个工厂的贡献,起码比他们一般人员大吧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怎么能和他们平等呢

    姚远这个气,特么没有你们这个“贡献”,矿机还到不了这一步呢!还拿矿机过去那一套对付老子,老子还不吃这一套呢!

    现在,矿机是老子自己的,能给你们发工资就不错了!老子要是不管,你们特么连这一百块也没有!

    这就是国企养成的毛病。大家只知道向工厂索取,从来没想过,他们为工厂做了什么你们不创造效益,只一味埋怨工厂不好,干部不行。可是,换你们当干部,工厂就可以好了吗恐怕会更糟!

    他接收矿机,和上边签的有协议,就是不能出乱子。就算出乱子,也只能在矿机内部出,不能把乱子扩大到矿机生产区外面去!

    没办法,他还得好好和大家解释。

    头一个月嘛,管理机构还不完善,统计部门当然也没来得及建立。在这样一种形式下,你们怎么让我知道谁的贡献大小呀

    所以,我只能每人给一百块钱生活费,让大家暂时补贴家用。

    一百块钱你们还嫌少你们出去打听打听,现在有几个工厂可以给工人开工资开到一月一百块的

    还分工人职员我这是私企,没有干部编制,更没有干部终身制那一说!我这里是聘任制,你今天在哪个岗位上,就拿哪个岗位的工资,明天你不在了,那个岗位的工资就不是你的!

    我目前能力有限,没法安排这么多人的岗位,哪来的岗位工资

    这月就这么发了,有意见给我忍着,不想要给我送回来!

    如此软硬兼施,总算把大家的情绪给安抚下。

    可第二个月接着就来了。对没有正式工作的这些职工,他还是只能不分差别地每人给一百块钱。

    这下好多人就不干了。时光到了现在,外面物价一个劲地涨,只这一百块钱够干啥的你别看人家别的厂子工资低,可人家还有各种福利补贴呢!奖金你有吗,保健你有吗,工矿补贴你有吗粮食补贴,粮票你有吗

    我们就拿这干巴巴的一百块钱,啥都得用它来买,生活都不够!

    你没本事就别接矿机呀,接过来,就让我们大家跟着你受苦,吃不上饭啊我们还不愿意了呢!你不多给是不是好啊,我们找组织说理去!

    美美的生产车间开始运转以后,姚远为了防止多余人员产生不必要的混乱,就把剩下的用不上的员工,都集中在主厂区过去的铸钢分厂里。

    铸钢分厂早就停产了,设备也让张建国给卖光了,只剩下了空荡荡的工房和一堆平房。这些平房,就是原来铸钢分厂的更衣室和办公、仓储设施。这里车间大,地方也大,有独立的院子,便于管理。

    虽然每人发一百块钱大家不满意,可姚远也算尽力了。手里一共二百多万,发两次工资就出去一半了,剩下的钱也就能坚持一个半月。

    可他也不能把这些钱都发了工资,还得考虑用这些钱干点什么,让大家自己挣点钱,自己救自己啊。

    前一段时间,他光顾着和美美搞生产车间了,顾不上考虑这些。现在可好,他还没考虑出个头绪来,这边就真的要乱了。

    这些人集中在一起,倒是便于管理了,可也架不住他们在一起便于互相商量串通,对付他啊。

    就在第二个月发工资的第二天,大家瞅着他来铸钢车间上班,就有上千号人,把他的办公室给围上了。



280.迷信与议论纷纷
    天才本站地址s

    姚远当初突然想起来做慈善,其实也不是他嘴上说的那样,仅仅是为了给他的企业创造良好形象。

    那就是他感觉到了自己承担着的义务和责任,觉得必须去做了。只是,他嘴上不愿意承认而已。

    收购矿机,恐怕也是这种日渐增长的义务和责任在作怪。如果不让他去冒这个风险,承担这个拯救矿机的艰难责任,他可能会一辈子良心不安。

    所以,抗抗劝不了他的时候,就只能跟随他,支持他,和他共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雨。抗抗当然也不愿意让他一辈子良心不安。

    人家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他们不是。从年轻到现在,越是困难的日子,他们越会紧紧地相拥在一起,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这也是姚远永远会爱抗抗,永远都会选择和抗抗在一起的原因吧

    矿机的资产组成,是十分复杂的,不仅仅是一个工厂那么简单,还包含了宿舍、学校、医院、商店,许多的服务设施。

    姚远可没有那个能力,把这些都收归己有。仅仅一个工厂,就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剩下的,就由市里负责,慢慢过渡到当地政府去管理吧。

    而到这个时候,矿机已经是十分混乱了,矿机人难以管理的名声,也早就传了出去,镇上也不愿意接受这个烂摊子。

    他们强调了许许多多的理由,总而之一句话,我们自己的事都管不过来,再接受这么大一片宿舍区和学校,那整个镇都会因此乱套的。

    没办法,市里只好组织一个临时托管委员会,管理厂区以外的其他事情。

    这就等同于在这个镇的边上,又成立了一个镇子。因为矿机整个生活区的规模,和一个镇也差不到哪里去。

    如此一来,那些知道姚远要收购工厂,感觉自己前途渺茫的矿机干部们,就又看到了希望。他们可以设法调到临时管理委员会去,躲开工厂啊。这样,他们还是公家的人,还可以和过去一样,混日子拿工资。

    姚远其实也不太愿意接收这些干部。他们大多数人,已经在国企里养成了只吃饭不干活的毛病。正如社会上讽刺的那样,上班一杯茶,一包烟,一份报纸,这就是他们全部的工作。
1...186187188189190...2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