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二郎神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王二仙
而因灵气狂暴所影响所变化出来的风,也得房间内事物都变得一片狼藉。
但许宁不在意。他的眼睛认真地看着食指上的那团绿色光团,看着它越来越小,越来越亮。
房间内,那道盘旋的风跟收缩,灵气似乎也逐渐安静了下来……
然后是砰的一声空气爆炸声。
围绕在许宁身边的那股气,向着四周飞射出去,以这么快的破音速度,绝对可以将门和窗户给撞破。
但当这股气快要撞到门的时候,它骤然一停,就像是忽然间没了后力,瞬间化作虚无。
门外的许小三闻声转过头,说了一句什么声音。
结果半晌没人回答他的话,他挠挠头,一脸莫名其妙。
“这就是火球术”房内的许宁盯着指尖的绿色球体,表情有些疑惑
因为如果按照书上所说,这火球术一般都是火焰色才对。
怎么到他这里就变成绿色了呢
绿色的球体在他指尖缓缓转动,内部有气泡破灭,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危险气息。
“好像弄出了个很危险的东西。”
许宁心中暗想,同时长袖一摆,手中火球瞬间消失,灵气也重归于天地之间。
书中记载的五行基础法术,火球术就算是一种,他本来就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来实验的,见玩火有风险,所以就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况且他做事情本来就是三分钟热度。
许小三听到了开门声,知道是公子出来了,他连忙喊了一声公子。
许宁点点头,看着外面晴朗的天空,转头跟他说道:
“跟我出去到处走走。”
西院那件事情已经过去了有几天,许母也不再限制他的人身自由,再加上今天这场意外,她更加不会阻拦。
所以许小三只是点点头,并没有再说其他。
从走出东院,再走出府正门,许宁久违的感受到了自由的气息,他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下意识地伸了个懒腰。
暗道一声真好。
他再回头看向身后高大的府邸,两名守门下人见他看来,顿时站得笔直,都不敢大口呼吸的样子,引得他一阵哈哈大笑。
他笑,下人也跟着笑,身旁的小三也跟着笑。
立于右侧房檐的大鸟,歪着脑袋,看着这几个傻子,整理了下自己的羽毛,最后发出嘎嘎的嘲笑声,像八十老太婆终于喜得贵子的哈哈大笑声,让人听了瘆得慌。
“你笑个屁!”
许宁扔出一颗石子,顺着他的目光再看去,那屋檐上此刻只留下了几片羽毛。
他看着那只大鸟落荒而逃的样子,一副小人得志的坏笑样。
“公子,那是黑鸟,不能打啊!”
许小三看着已经飞走的黑鸟,吓得脸都变了。
黑鸟其实就是乌鸦,只不过刚才出现的那只体型更大,而它所代表的往往是灾祸与不详。
但许宁才不在意这些,他做事情完全看心情,比如刚才那只乌鸦叫声实在是太难听了,破坏了他原本大好的心情!
“怕什么,它敢再回来,我把它抓起来烤了。”
&n
第二十章 工匠精神
圆拱桥叫三水桥,桥下是一条平静流淌的河水,每天都有船夫载着客人来回往返,一路说笑声,桥上又有过路的行人来来往往,一副好不热闹的样子。
而在他们所看不到的世界里,淮安县的半空漂浮着一股股气。
气的颜色不同,又因为是人身上的气,所以又被称之为人气,而在修道者的世界里,它们又被称之为香火。
桥口处,用木轮车所搭建的一个临时摊铺,摊铺上摆着很多把扇子,它们要么安静地躺在各自的盒子里,要么被人用红绳悬挂在半空吸引路过的客人。
“那我出五百文钱买下这扇子,老先生认为如何”
许宁看着那位坐在长板凳子上,用手中弯刀削着竹子的老者,在普通人看不到的世界里,这位身上的青木色香火已经浓郁到了极点。
而这种现象,也只有一个凡人在某方面的成就达到了巅峰,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灵气和香火都是一样的东西,对于修道者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只不过前者更加纯碎,后者需要积累一定的量,才会有质的变化。
至于其他的,书上也没有说那么详细。
所以当许宁看到了这位老者身上浓郁的香火之力时,他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他决定以自己目前最擅长的一种方式,砸钱,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所以作为摊主的李昌平,听到他的这句话,自然停下了手里的活。
闹市街头的喧嚣声被屏蔽在外,路过行人的身影逐渐变得模糊,李昌平的视线穿过重重障碍,看向那名身穿蓝衣的年轻人。
许宁带着笑意,朝他点头问好,态度不卑不亢。
李昌平起身拍掉衣服上的木屑,再抬头问道:
“三百文钱的扇子,这位公子为何要偏要用五百文钱来买”
“因为我觉得它值五百文钱。”
“这把扇子哪里值五百文钱”
“因为它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从而不断改进,升华,使得作品到达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
而许宁手里的这把白扇,制作它的主人也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原本二根竹子就能够做出一把扇子,到了许昌平这里,可能就是十根,一百根。
从砍竹子,到编织,雕刻,加工,完善,到最后的作品面世,其中艰难程度只有制作的人,才知道其中辛苦。
但它终归只是一把普通的扇子,卖三百文钱,还是会有人说它贵,配不上这个价钱。
所以三水桥的桥口,每天都会有一位老人,推着他的木轮车来这里卖扇子,早出晚归,最后却一把都卖不出的结果。
但李昌平从来没有认输过,依然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即便他今年已经六十八岁的高龄了。
直到今天终于有人认可了他,要出五百文钱,买走他的一把扇子。
他当然很高兴,可也有自己的坚持。
“多谢公子赏识,但三百文钱就是三百文钱,少一分不行,多一分不要。”
李昌平的身子骨还算硬朗,向前走出几步,站到许宁面前,抱拳感谢。
许宁同样回礼。
身旁的三儿一脸不解,心想谁家讨价还价是这样的,卖家说给多了,买家说给少了。
但他还是很老实地掏出三枚百文通递给对方,因为许宁递给了他一个眼神。
百文通币是下唐皇帝为了方便,民间百姓之间的交易,特地铸造的一种货币。
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扛着几斤铜币出门买东西,那不太现实。
同时也就是这么一个小办法,下唐皇帝还赢得了大部分的人心,算得上是一石二鸟之计。
而拥有工匠精神的许昌平,却不可能因为嘴上多出的两百文钱,就对许宁感激涕零。
只是因为他人偶然之间的赏识,今天会高兴那么一下,同对方聊上那么几句。
而许宁也对他很感兴趣,付过钱之后,主动询问对方这把白扇的制作过程,有点像是学徒请问师傅的一幕。
&
第二十一章 融入这个时代!
白色的折扇空白页上,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蜘蛛,右边还写了三个字,黑管家。
李昌平看着这只面目狰狞的蜘蛛,苦笑一声,心想画成这样还会有谁来买,但他也只是摇了摇头,毕竟那位许公子也是一番好意。
他重新将折扇绑好,让它悬挂在半空来回摇晃。
而做了好事的许宁,人早就先走一步了。
这么好的天,这么多的时间,要是全浪费在一件事情上,那真的是有些太可惜了,当然,吃喝玩乐这件事情是不包括在内的。
路边的油炸鸡腿,又香又脆,再在表面刷上一层秘制酱料,咬下的第一口嫩肉,就能让人恨不得整个吞下它。
白嫩的豆腐在油锅里逐渐变得金黄,再被人捞起串成一串串,最后抓一小撮葱撒在上面,什么佐料都不用放,一样好吃!
在路上,许宁右手抓着炸鸡腿,左手拿油炸豆腐串,边吃边到处看,就像头回进大城市的乡下土包子,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也幸亏他身后还跟着个恶仆,要不然一准会有人来找他麻烦。
不过许宁也不是个愿意消停半会的主,这不他现在就用油爪子,为自己腾出一条道,想要往里面钻。
而原因就是:
“父老乡亲们,都来这里看看啊,我们今天有胸口碎大石,活人飞刀,吞剑,耍猴等精彩表演。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都快过来看啊!”
穿红色裤子,裸着上半身的中年壮汉吆喝着,一旁还有个瘦弱的女童为他敲锣助威。
许宁在旁人一脸嫌弃的目光中,终于挤了进来,为了不被人群殴,他决定蹲下来看,而中年壮汉的话也刚好讲完,场内一片安静。
他拍着手连说了几个好字。
一旁跟着蹲下的小三捂住脸,往旁边挪动了几步,假装不认识他。
围成一圈的观众们,也同时向许宁投来鄙夷的目光。
只有中年壮汉微微一笑,抱拳感谢,却什么话也没说。
许宁也不在乎这些,期待看表演。
虽然他以前也看过这些,但是环境变得不一样了,现在看起来竟然也很新鲜。
而随着女童蒙上红色眼罩,将手中飞刀射出去的那一瞬间,准确避开被钉在案板上中年人的要害时,气氛才渐渐燥热了起来,有路人拍手叫好。
许宁的叫好声随之淹没在其中,不再奇怪。
这个世界到底和另一个世界是不同的,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太多人没有见过什么市面罢了,但那种发现新奇事物的愉悦心情。
怀疑,好奇,惊讶,释怀,到最后的喜欢,每个人其实都一样的。
“哈哈哈,这个猴子真好玩。”
“妈妈,它还会吃香蕉。”
“你看,它还会翻跟斗呢!”
一只母猴子背着一只小猴子出场,将欢乐的气氛瞬间顶到了最,更多的人围观议论个不停。
趁此机会,女童端着铁盆跟他们讨要赏钱,也是收获不少。
而时间也是过得很快。
“现在,我要表演的是胸口碎大石,很危险的一项杂技!”
中年壮汉同围观路人解释,将胸口碎大石这项杂技表演,吹得神乎其技,主要就是想要说明要完成这项,他要冒着多大的风险,希望大家最后能多多捧场。
路人们听得更加好奇,自然拍手叫好。
然后,女童拿来一瓶酒递给她的父亲。
中年壮汉猛喝了一口,然后喷在自己的上半身。
许宁也被他这个动作搞得一愣,反应过来之后,明白对方是在造势,连忙海豹式拍手叫好。
这耍杂技的人,不光要杂技耍得好,观众的心里也要拿捏的够好才行。
造完势之后,就要干正事了。
“各位乡亲父老,在干正事之前,我还需要一名帮手!”
因为女儿年龄还小,拎不动大锤,中年壮汉必须要从围观路人中,再找一个帮手出来,要不然凭他一个人完成不了这项杂耍。
但是这种事情一般很少有人愿意帮忙,毕竟万一表演失败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而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所以一个个都站在原地,不愿意帮这个忙。
中年壮汉叹息一声,其实他以前也有个徒弟,只可惜前几天出了点意外,伤到了腿。
导致徒弟现在还躺在床上,暂时帮不了他。
但是生活还是得继续,所以他才带着女儿出来继续表演杂耍,哪知此刻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帮他这个小忙。
&nb
第二十二章 小黑狗
铁盆里的铜钱越来越多,女童也能感觉到手里越来越沉,脸上的笑容却是发自内心的,她一一谢过打赏的看官老爷们。
表演结束后,中年壮汉最后又说了几句场面话,大致意思就是感谢各位父老乡亲的捧场。
围观的人们见没杂耍看了,才三三两两地离去。
“许公子,刚才多谢你忙帮,要不然刚才可真是……”
等人走光之后,中年壮汉才有时间感谢身边人,女童也跟着弯腰致谢。
下唐是一个礼仪国度,凡是都讲究礼之一字,所以即便是没读过多少书的粗人,也懂这些规矩。
用一句话来形容,全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按理说,人家道谢,许宁应该客气地说不用谢,这样符合正常的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