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五零巧媳妇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长白山的雪
“婶子,您可千万得把事情办成了,那样,我们这些人可就有救了啊。”韩东明有些激动,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现在说还早,我尽量想办法,能成自然最好。
要是不行,那我就给老五打电话,你去他那儿,帮他干点儿什么吧,挣钱肯定是没问题,就是累点儿操心点儿。”
巧莲笑笑,曲家韩家这么多年的交情了,能帮的她肯定会帮,反正老五那边需要人,韩东明过去也肯定不会差。
“哎,哎,谢谢婶子,有婶子这话,我就放心了。”韩东明高兴的嘴都合不上,赶忙答应道。
韩东明夫妻在曲家坐了挺长时间,陪着巧莲和曲维扬聊了一阵子,中午巧莲做了饭菜,留他们一起吃了顿便饭,下午两口子才离开。
“媳妇,你真的打定主意要买下来药厂了?
你都这岁数了,在张罗这么大的事儿,身体能受得了么?”等韩东明夫妻走了,曲维扬问道。
“嗯,是有这个想法。
这事儿吧,不是为了我,我倒是没这么大的野心,我是为了雪晴和铭昕俩孩子。
尤其是铭昕,他学了中医,我现在所会的一切,都能传给他。
这孩子聪明有灵性,举一反三,将来定然能成器。
我要是提前给他盘下来个药厂,现在我经营着,等以后他研制出来的药方,自家药厂就能生产了,一举多得。”
重生五零巧媳妇 第1491章 (药厂篇三)为孙子打算
“还有咱家雪晴,我听说这妮子打算往药学上面转。
要真是这样的话,我先盘下药厂,然后以药厂的名义组建一个实验室,专门给雪晴来研究新药用。
以前我总是说,咱们国内的医药水平太差,比不上国外,那就从现在做起,我想好好培养几个这方面的人才出来。”
到了巧莲这个岁数,自身的名利就不怎么在意了,她想的是孩子们。
儿子闺女这一辈儿,目前来看全都稳定了。
嘉康在体制内,或许还能往上升一下,反正挺稳定的。
而且还有美琳在后边撑着,两口子往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差。
嘉俊不用说,年纪轻轻就是初级将官,前途不可限量。
而且玉淑发展的不错,这两口子相辅相成,过得比谁都好,她也能放心。
嘉和已经是国际知名的导演,功成名就,前程一片光明。
还有首都那些餐饮项目和工作室做支撑,也完全可以放心。
嘉晟现在是电信部门的主管了,未来移动通讯迅速发展。
嘉晟的那个部门也会越来越红火,嘉晟将来肯定也不错,不用担心什么。
嘉祥更不用提,能从苏俄倒腾来飞机的人,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
这小子接下来别把货倒腾到月球上就行,别的真不用担心。
佳媛在医科大医院上班,前阵子提副院长,还是医科大的教授、研究生导师。
绝对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妇产科专家,医学界都很出名,作为佳媛的母亲,巧莲很自豪。
佳莹也挺好,教书、出专辑、拍电影、出国演出、拿奖,过得比谁都精彩,将来还会更好。
七个儿女全部成家生子,事业有成,巧莲真是没什么可操心的了。
可是孙子辈儿还不行,所以巧莲要为孙子孙女打算一下。
尤其是雪晴和铭昕这两个学医的,巧莲一定要给他们创造最好的条件,铺一条最宽阔的路才行。
目前来看,弄个药厂最好,将来会成为俩孩子最大的依仗。
“嗯,既然你下定决心了,那就去做吧,我支持你。”
曲维扬一辈子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媳妇说的全对,媳妇想做的事必须支持。
“年后吧,年后你出面,替我找一下林县长还有吴书记他们,听听他们的意见。
这事儿估计还得通过市里和省里,反正咱们先试探一下县领导什么意思再说吧。
能成更好,不成就等过两年,咱自己买块地皮自己盖。”反正巧莲打算好了,她肯定要弄个药厂的。
“成,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了,放心吧。”曲维扬点头答应了。
转眼就是九零年春节,这一年孩子们都忙。
嘉祥的媳妇怀二胎了,嘉和跑出去拍电影,嘉俊那头据说有什么大演练,嘉晟那头好像也忙什么,一个个都没时间回家过年。
于是曲维扬夫妻,同嘉康一家四口,再加上钟翰轩老两口,大家一起过了个春节。
春节过后刚一上班,还没等曲维扬去打听什么呢,药厂的那些工人们,就闹到林县长和吴书记跟前去了。
吵着嚷着的要工资,问接下来怎么安排,想让县里给个说法。
林县长和吴书记全都头疼的很,只能尽力安抚,可县里面拿不出什么实际的方案来,空口白话说了谁听?
闹的俩人真是焦头烂额,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总不能县里财政拨款给药厂收拾烂摊子吧?
那就是个无底洞,多少钱也不够用的啊。
就在县里领导们一筹莫展之际,曲维扬找到了几位领导,明里暗里的意思,就是有人想要买下来药厂。
这可真是瞌睡来了枕头,县里几位领导一听都高兴坏了,现在有人肯接手这个烂摊子,他们巴不得赶紧甩包袱呢。
于是立即命人核算了药厂总资产,提出了一个他们认为相对合理的价格。
“什么?五百万?他们糊弄我玩儿呢?
一个破厂子,眼看着要破产了,还管我要五百万?当我傻是怎么?
不干,这个价钱还是算了吧,我可不当那冤大头。
要知道工人已经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我要是接过去,这些钱谁出?还不得我来解决?
这一反一正的就不少钱呢,我可不犯傻,不要了。”
价钱太高,巧莲不肯吃这个亏,于是曲维扬只好跟那几位说,人家嫌价高,不要了。
其实按正理来说,五百万实在是不算高了,这要是药厂辉煌的年月,两年的利润而已,简直太划算不过。
可如今是什么情况?厂子都快破产了。
这要是厂子破产,那些生产线的机器,估计就只能照废铁价钱卖,那可真就成破烂儿了,值不了几个钱。
整个儿厂子划拉划拉都当废品卖了,也不知道够不够工人的工资呢。
巧莲又不是慈善家,才不愿意出那么多钱买个破厂呢。
因为是曲维扬主动找过去的,县里刚开始还想着抻一抻呢,结果这边直接没了消息,那头药厂不停的闹腾。
这么下去一个来月,县里领导们终于忍不住了,打电话过来找曲维扬,说是价钱好商量,让这边过去正经谈。
于是曲维扬和巧莲就很正式的去找了那几位领导,众人到这时候才知道,原来是巧莲要盘下厂子干点儿事情。
县里领导当即拍板,两百万,只要巧莲能拿出两百万来,这厂子的一切就全都是巧莲的了。
这么大个厂子两百万,真的不算多了,不过巧莲还是不太满意。
最终跟领导们商议着,拖欠工人的那些工资,两边各自出一半给工人补发工资。
另外,她接手药厂后,免一年的税。
“林县长,吴书记,咱们这样做能行么?上面要是知道了,怪罪下来怎么办?
这可不是小事儿啊,那么大一个厂子,就这点儿钱卖了?不但便宜卖了,还给他们免一年的税?”
等曲维扬和巧莲走了,林县长身边的人很是疑惑的问道。
“小李啊,这就是你不懂了,这厂子要是别人想买,最低三百五十万没有别的余地。
可要是陈医生的话,别说是两百万了,就算是一分钱不给,我也能同意把厂子给她。
关键不在于钱,而是人。这位陈医生很了不起,有她在,药厂肯定能起死回生,越来越红火。
免一年的税能怎么样?一年之后就不免了,有陈医生在,往后咱县里的大部分税款,怕是要出自药厂了。”
重生五零巧媳妇 第1492章 (药厂篇四)接管药厂
九零年春,抚松药厂濒临破产,实在无法继续经营。
经县里领导同意,上报省相关部门批准,将原抚松国营药厂,折价两百万售出。
两百万,对于巧莲来说,倒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这些年孩子们孝敬他们两口子的钱都攒起来,也一百多万了,她在随便倒腾着卖点儿什么东西,两百万很容易就能凑齐。
结果不等巧莲筹钱呢,儿女们知道了消息,挨个儿往回打钱。
“妈,我去年新扩建了厂子,现在手里不多,给您汇过去八十万啊。
您先用着,不够再跟我说。”玉淑来电话这么说。
“妈,我给您汇了一百万,您先用着,不够再跟我说。
我这边忙,就不跟您聊了啊,您和我爸多保重。”
嘉祥在南方投资建厂,忙的不可开交,匆忙说了几句就挂了电话又出去盯着工程进度了。
“妈,嘉和又闭关琢磨剧本了,让我给您汇过去五十万,您留着用。
嘉和说了,您手里那些东西可千万别这时候就往外倒腾,不划算,还是先留着吧。
缺钱您就跟我们说,我们几个给您凑就是了。”
嘉和第二部电影上映火爆,挣了不少钱,于是再接再厉开始准备第三部。
剧本大体出来了,正在精雕细琢,嘉和没空,就让婉瑛给家里打电话。
“妈,佳莹去国外领奖了,她让我给您汇五十万先用着。
不够了您跟我们说,我们再给凑。”顾邵廷也往家里打电话。
“妈,我和大姐一人给您汇了三十万,大姐忙,这几天连着做手术,实在没时间,让我打电话跟您说一声。”
嘉晟佳媛俩人都上班,他们都是挣死工资,一年下来除了吃喝花用剩下的不多。
手里这钱就是饭店每年的分红,一听老妈用钱,两家各凑了三十万。
“妈,我这去年把钱都投人参市场里了,今年还打算建个加工厂,手里没多少。
四十万您先拿着用,要是不够我再想办法。”
晚间的时候,美琳递过来一个存折,里头是四十万的存款,给巧莲收购厂子用。
“琳子,不用了,这几天玉淑婉瑛嘉祥他们都汇过来钱了,加上我手里的,足够用。
你这边好多地方都用钱呢,这个钱我用不上,你留着吧。”
这几天光是儿子媳妇闺女给汇过来的钱,就三百多万了,加上她自己手里的,买下药厂还能剩不少钱呢。
美琳今年用钱的地方多,巧莲不想要她的钱。
“妈,您要是这么说可就没意思了啊,您盘下厂子是为了什么啊?还不是为了雪晴和铭昕么?
您看老二老三佳媛佳莹他们都出钱了,嘉康是长子,我是长媳,我们不掏钱怎么行啊?
再说了,这厂子接手过来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光是工人的工资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还有原材料收购,机器更新换代,不都得用钱啊?
妈,我们都是您的孩子,您现在想做点儿事情,我们全力支持是应该的。”
美琳既然拿出来了钱,肯定不可能再收回去,只能劝婆婆收下钱。
巧莲自然知道要重振药厂,钱少了不够用,她就是心疼老大两口子而已。
这两口子起步晚,这几年才开始做买卖挣了点儿钱,尤其是美琳这两年铺的摊子有点儿大,手里头肯定不宽裕。
可美琳这么说了,她要是不接又不好,没办法只好收下。
“那行,我先拿着用,等着用空了,咱一家子坐下来商议商议,看看你们是把钱直接入股在药厂呢,还是算我借用的。”
闺女儿子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巧莲哪能说白用啊?往后肯定要还。
“妈,这些现在说还早呢,您先把药厂整顿好了赶紧挣钱才是要紧的,其他的事情往后再说吧,不着急。
我想嘉祥玉淑他们也跟我一个想法。咱们都是一家人,没必要分的那么清楚,对吧?”
美琳一听就笑了,婆婆真可爱,跟自家孩子也分的那么清楚。
“好,那就以后再说。”巧莲也跟着笑。
有了儿女们赞助的三百八十万,再加上巧莲自己手里的一百多万,盘活一个厂子那简直是太容易的事情了。
资金全部到位之后,巧莲跟县里相关部门签了药厂的收购协议,从此时起,原抚松国营药厂就转变为巧莲个人经营。
厂房、设备、地皮,都归巧莲个人所有,任何人无权再干涉药厂的经营,巧莲有权对药厂做任何处置,不需要上报。
药厂盘过来,巧莲第一件事就是给药厂职工开大会,由上级领导、厂领导共同宣布药厂产权改变,由国营变为私营。
厂子里的职工们都有些难以接受,要知道他们以前那可是正经的工人,铁饭碗,如今这铁饭碗砸了,换成谁也不好过。
面对职工们的悲愤情绪,巧莲并没有受多少影响,在相关领导说完之后,直接上台讲话。
“我知道,药厂产权的改变,各位一时半刻都很难接受。
你们肯定在想,我陈巧莲是万恶的资本家,把好好一个国营厂,变成了资本家手里挣钱的工具。”
“但我要跟你们说的是,如果我不接手这个厂,你们的铁饭碗一样得砸,厂子破产,你们还是没用工作。”
巧莲可没惯着这些人,市场经济就是这样,谁也不可能抱着铁饭碗过一辈子,不管是谁,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废话我不多说,我只说最要紧的。
第一个,厂子从今天开始,归我个人经营,你们想要留下来的,重新签劳动合同,竞聘上岗,不想留下来的请随便。
第二,原本厂子欠你们的工资,我和县里各出一半的钱,即日起结清。
你们领了工资,想走的就可以直接走了,不想走的,拿出你的真本事来,好好在这儿继续干。”
“现在厂子归个人经营了,以前你们那些臭毛病坏习惯,全都改掉。
厂子里会重新出台职工制度,所有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人,我这个厂子用不起,请你另谋高就,我这庙小,供不下您这尊大佛。”
巧莲一点儿情面也没给谁留,直接点破一些人的心思,在她这里,就是谁行谁上,不行的直接让道,她这里不养闲人。
其实普通职工们并不关心其他,他们最关心的也不过就是工资能不能照常发而已。
既然说是能补发工资,那还有什么可顾虑的?离开厂子他们能去哪儿?当然得继续留下了。
重生五零巧媳妇 第1493章 (药厂篇五)药厂改革
巧莲接管厂子后做了许多改革,她手段强硬雷厉风行,直接将厂子里那些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全都踢了出去,留下真正有能力的人。
韩东明、韩东亮兄弟俩被聘为正副厂长,原本几个工段长能力出众的被提为车间主任。
底下工人出色的也都提拔为工段长、班长,至于原本的那些空头职衔,全部撤掉,厂子里不用那么多干部,主要缺的是工人。
结清工资,聘任工人,同时盘点库存,清理药厂往来账目。
目前这大环境都是如此,三角债来回欠。
好在药厂欠外面的债务不多,倒是别处客商欠药厂的债务还有不少,于是派出专人前去催要,尽量挽回损失。
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不少,不是三五天就能理清的,巧莲也没着急,带着人有条不紊的一项一项进行。
必须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再开始生产,不然内部各种矛盾,会影响药厂的经营。
巧莲不差这个把月的工资,该做的必须落到实处。
正巧此时,嘉祥的媳妇生了双胞胎,巧莲没办法,把厂子交给了曲维扬,自己去首都伺候静姝坐月子。
曲维扬当了这么多年干部,最在行的就是管人,有他盯着,药厂这边各项事情都没问题。
等巧莲从首都回来,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就差开工生产。
于是巧莲又给全厂职工开了大会,确定了接下来厂子的生产目标。
抚松药厂其实底子不错,各种生产线都有,技术人员素质也可以,就是经营管理上漏洞太多,加上没有出名的拳头产品。
巧莲跟厂里领导骨干商议之后,拿出自己的药方来,定下了第一阶段的生产目标。
这几年保健品大行其道,各种口服液之类的广告满天飞,人们都特别重视这方面。
巧莲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所以药厂除了生产可以进药房的各种处方药之外,还主打了几种保健品。
比如调理气血的红参气血汤、暖参茶,调理小孩子脾胃爱吃饭的聪明宝宝,补充钙质强健身体的傲骨无双,女人调养气血美容养颜的倾城佳人等产品。
为了推广这些产品,巧莲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直接跟电视台买了广告。
不过巧莲留了点儿心眼儿,没买热播时段广告位,那个太贵了。
她直接包了地方台还有央视那些垃圾时段的广告位,就是每天早晨、中午、半夜,原本没人看的这个时间段,用非常低的价格,直接包了一年。
电视台那边巴不得把那些垃圾时段都包出去。
当然,大家都觉得这种广告投放不会有效果,都觉得巧莲这是白搭钱。
可谁也没想到,广告播出之后,还真起了不一样的效果。
再垃圾的时段也有人看,而且是全天各时段的狂轰滥炸,每天到那个时间,不管换哪个台都是药厂的广告。
这个效果还是满不错的,厂子里出产的各类保健品一下子进入了国人的眼中,各地的药店也纷纷来电,想要进货。
抚松药厂的产品,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迅速占领了国内保健品市场。
而巧莲也借着这个机会,高薪挖来几个技术员,厂子开始生产各种处方类药品。
当然,目前生产的只是国内医院已经使用的药品,那些比较先进的药品,尤其是国际上还没出现的药品,想要生产出来很难。
需要各种临床实验各种审批手续,必须跟医院合作才可以,暂时无法投入生产。
巧莲打了电话给雪晴,通过雪晴找到了她的导师,再加上沈星熠夫妻的帮忙,在首都医科大成立了相关项目的基金,用于相关项目的实验。
巧莲作为项目发起人,雪晴是首席执行者,学校方面又挑选了几个药学方面品学兼优的学生,由导师带领,共同进行项目研究和实验。
只等药品数据达标,动物和人体实验没有差错,就可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临床数据如果再没问题,就可以提请批量生产。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
然而巧莲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大bug,她直接提出的就是最正确的理论方向,研究人员少走了许多弯路,这个过程自然就比一般研发要快很多。
即便如此,也不是一朝一夕,总要耐心等待开花结果。
药厂双管齐下,各种举措并行。
一边各类保健品占领市场,另一边多种药效好价格低的处方药,进入各医院药房,成为不少二甲三甲医院必选药品。
在九零年底,药厂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九一年药厂产值达到八千万,盈利将近两千万,光是年终奖,就给每个工人发了两千块钱。
那些原本对国营厂私有化有反对意见的工人,这下可是乐开了花,一个个美的不知道怎么好了。
“怎么样?我就说,厂子交到陈医生的手里,肯定不会错吧?
这才刚开始呢,等着过两年药厂发展好了,利润会更高,光是税收这一块儿,县财政就能多收入不少呢。”
提起这件事来,林县长和吴书记都特别庆幸,当时他们的选择。
这要是当初没有陈医生,不,是陈总,那他们就只能让药厂破产了。
药厂一旦破产,财政少收入不说,关键的是药厂那一千来号工人怎么办?
一千多人全都丢了工作,县里哪有那么多岗位提供给他们啊?
没有工作岗位,工人生活都成问题,接下来肯定就要爆发各种矛盾,那县里的治安也会跟着乱起来,后果不敢想。
如今呢?厂子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工人比以前挣的工资还高了不少,县里有大笔的税收收入。
经济跟着上去了,社会也稳定了,多好的事情?
“是啊,幸亏当初做了这个正确决定,咱俩也算是做了件大好事呢。”吴书记也笑。
有这两位做后盾,那些看着厂子红火了,却捞不到好处的人,眼红也没用。
抚松药厂发展很不错,几年后,巧莲又在通化和长春另外建了药厂,成立了三生医药集团。
不光生产药品保健品,同时还生产各类医用器械、防护品等等。
三生医药集团出品的各类药物领先国际,多项药品获得国家专利、世界专利,一跃成为北方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
陈巧莲本人,也成为医药界的传奇人物,多次登上医药类杂志封面,接受记者采访。
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成为医药界的领军人物,为祖国医药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