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明末最后一个神仙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掌擎天

    难道这并不是什么藏书阁,而是类似于学堂的地方,有人在里面念书,学习?

    可是,这也不对啊,这可是武当山,这可是道门的修炼圣地,怎么可能像世俗的那种学堂一般,学子们在那里摇头晃脑地念书?

    张静修强压下脑海里的种种念头,再次打量起屋子里的情况,渐渐正视起来。

    “有人吗?”

    张静修的声音不大,就好像是在呼唤一般,见没有人回应,忍不住抬步走了进去,但脚步很轻,同时目光转移,缓缓打量着屋子里的一切,主要还是顺着声源的方向望去。

    “有人吗?”

    走出几步之后,以试探性的口吻,张静修再次喊出了这么一句话,这次终于有了反应,那个碎碎念的声音戛然而止,随之发出了一个疑惑的声音。

    “是谁?”

    这是一个苍老的声音,没有愤怒与不耐烦,显得很是平静与和善,却又不像寻常老人那般虚弱,自有一种有力感,不等张静修作出回应,已经有一个苍苍白发老人自里屋走了出来,手里还捧着一本线装古书,悠悠的迈着八字步,那副闲庭信步的模样,像极了一个老学究,却又给张静修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老者却又不像老学究那般刻板——

    “那个——前辈,晚辈是——”

    张静修只是愣什么了片刻,转瞬就反应了过来,连忙就想要自我介绍,但话说到一半,却被对方有礼貌地摆手给打断了。

    “这位道友,请不要误会,老朽并不是什么前辈,也不是武当派之人,不过是到武当派求学之人,学习一些医术,严格来讲,咱们都是参加武当派考核之人,辈分儿相同,并没有前后之别”

    张静修张大了嘴巴,难以相信地看着对方,实在无法相信,如此精神矍铄的苍苍白发老人,乃是一个求学之人,看其模样,最少也得六十岁以上。

    尤其是神念的铺开,没有发现对方有一点修炼的气息,心中已经相信了老者大半的话语。

    有着如此硬朗的身体,言语清晰,思维也极其正常,更是眼不花,耳不聋,如此老人,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若说不是得道高人,张静修实在有一些不相信。

    不过,相比于自己的眼睛,张静修更相信自己的神念感知,对方确实只是一名寻常的老者。

    显然,老者并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

    仅仅是张静修的一个眼神,神情中所流露出的那一缕狐疑之意,他就已经看出了张静修的心中所想,那份疑惑,并随之转移了话题,看似是在闲话唠嗑,却又不无解释之意。

    “老朽乃是一名大夫,祖传的医术,算是医学世家,粗懂的一些养生之道,别看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但身体还算硬朗,并不比一些小伙子的身体素质差多少。”

    “如果不是要编撰和修整《本草纲目》,老朽也不会跋山涉水地来这武当山,借阅一些医学典籍,以及在这武当山上寻找一些草药,验证相应的药性,是否与古籍中记载的一致。”

    “呵呵老朽本名李时珍,没有自夸的意思,曾经在世俗的皇家太医院当过职,虽然任职不过一年,却也增加了不少的见识,更加知道医学的博大精深,浩渺如海。”

    “尤其是修炼界的草木之学,堪称世俗医道的鼻祖,如果能够见到修炼界的草木典籍,老朽的《本草纲目》必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和丰富。”

    “失敬失敬,老先生!”

    张静修连忙抱拳施礼,面露恭敬之色,却又有一些迟疑,转瞬就变得坚定起来,进而问道:“可是,老先生,你又怎么会在这里呢?据晚辈所知,在这偌大的院落里,要么是武当派的外门弟子或杂役,要么就是参加考核之人,你——”

    张静修虽未讲完,但李时珍还是听出了后面之语,以及话里的弦外之音,随之含笑以对。

    李时珍这次没有再客气和推辞,他听出了,张静修这一次的前辈称呼,乃是世俗界的一种礼仪,一个年轻人对年长者的尊重,思及于此,李时珍对于张静修的好感不禁倍增。

    面对张静修的心中疑惑,李时珍依旧是微笑以对,并没有隐瞒自己如何来到的武当山。

    “呵呵老朽之所以能够来到武当山,借阅一些医道典籍不过是一时的运气而已,多亏了楚王和荆王的鼎力相助,否则的话,就凭老朽现在的年龄,只靠自己,莫说是参加武当派的入门考核,恐怕连山门都无法靠近,更不用说在这藏书阁内看一些寻常的医学典籍了。”

    “喔~原来是这样啊——”

    张静修露出恍然之态的同时,不住地附和了一句,更是轻轻点头,以示强调,却也明白,楚王或许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武当山毕竟在荆州境内,在荆王的藩地,荆王多多少少还是能够和武当山说得上话。

    因此,凭着藩王的身份,有着皇族身份的加持,或许无法影响到武当派的事务,但要是打一个招呼,负责考核的外门弟子,总会给几分薄面。

    毕竟,作为一地的藩王,荆王也有着一定的资源,对于上升空间达到瓶颈的外门弟子而言,是一个不错的交好对象。

    何况,李时珍不过是一个老头子,知根知底,又不是什么奸细,只是参加一下入门的考核,从而趁机借阅一些再寻常不过的世俗医学典籍。

    因此,得到两王的招呼,对于李时珍的到来,虽不至于一路开绿灯,却也是大开方便之门,反正又不会成为武当派之人。






第十四章 批判之意
    


    这一刻,或许是因为同是来自于世俗,有着莫名的亲近,亦或是一名大夫的习惯使然,李时珍渐渐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开始洋洋洒洒的介绍自己花费几十年的著作,《本草纲目》。

    不仅如此,引领着张静修往里走的同时,来到一个书桌旁时,更是拿出了自己的手稿,自始至终,都是毫无防备之心,真诚以待。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这个年代没有什么版权之争,尤其是像《本草纲目》这样的医学著作,不像是那些小说一般,可以出版,从出版商那里获取一定的银子,而《本草纲目》则是更加的纯粹。

    受众范围小,这也使得它的商业价值极其有限。

    至于出名什么的,那就更不可能了,大夫虽然受老百姓的尊重,但他的社会地位却是极低,属于中九流的存在,自然而然地,除非是迫于生计,亦或是兴趣使然,很少有人愿意学习医术。

    爱好——

    信仰——

    张静修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这两个字,在大明并不乏像李时珍这样的人,或是出书立传,或是编撰书籍,或是修史,等等。

    这些的事情,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收入,只是精神上的一种信仰,更是对自己所学的坚持与执着,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高自己。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巴不得自己的著作广为流传,为人熟知。

    “小老弟,看过修炼界的一些医学典籍之后,老哥这才知道,医道的学问远比我想象的还浩渺,尤其是了解到一些修炼知识,比如炼丹之道,此炼丹完全不同于世俗的炼丹,后者完全是害人性命的东西,损人健康。”

    “修炼界的炼丹,更多的是一种萃取,将各种灵草、灵药、灵果等药物的精华提取出来,将其药效最大化,同时,又结合在一起,不仅有着提升修为和疗伤之效,更有强身健体之功。”

    “世俗的炼丹,不仅手法杂乱无章,更是将各种东西胡乱混合在一起,胡乱的熬煮,更像是辽东的一种大杂烩做饭方式,各种药草之间,不仅没有调节药性作用,还提高了毒性,炼出的丹丸,莫说是治病成仙,不害人性命,不损人身体健康,就已经不错了。”

    隐隐间,张静修听出了一丝批判之意,李时珍批判嘉靖皇帝的荒诞,不修德政,为君失职,一生追求炼丹求仙之道,炼得却是假丹,求得是假仙。

    不过,对于李时珍的这种弦外之音,张静修并不以为然,如果世上真得没有修仙,真得没有炼丹,或许可以说嘉庆皇帝昏庸无道,分不清现实。

    可是,在世俗的背后,还有修炼界的存在,存在着老百姓所流传的“仙”,更有真正的炼丹之道,只要相应的丹丸达到一定的品级,服食之后,完全可以得到长生,未尝不可以飞升成仙。

    只不过,如今的修炼界没有这种丹丸,也没有人能够炼制的出。

    “虽然老哥看到的草木之学极其有限,几乎是微乎其微,了解的修炼界东西也很少,但只是那么一点的学问,老哥也是受益匪浅,得到了极大的启发,上古的一些丹方,或者说是药方,时至今日,已经不堪大用,效果大打折扣。”

    张静修的面皮微微抖动,自小深受儒家的思想影响,什么尊师重道,什么师道长者,实在有一些受不了李时珍的这种彼此称呼,一口一个老哥或小老弟。

    不过,随着李时珍抛出新的观点,张静修的注意力随之发生了转移,已经不在乎言辞中的一些细微末节,与传统的利益冲突之处。

    “尤其是,随着修炼界的大环境变化,得不到灵气的充分滋养,不管是那些炼丹材料,还是世俗界常用到的草药,药效都是越来越弱,大打折扣。”

    “因此,作为世俗界的医者,在治病救人之时,就格外考验一个医者的眼力,对于草药药效的辨识能力,以及对于一些药方的重新审视,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而且,传统的药方,也有着极大的弊端,最终的药效,能否治病救人,上面并未标明年限,虽有剂量,但草药的药性会因为年限而有着很大的不同,所需要的剂量就会有极大的差异。”

    张静修的精神为之一滞,听得越来越入神起来,虽然李时珍说得很多,但凭着强悍的记忆力,张静修还是全都牢牢记了下来,并且熟记于心。

    而李时珍,看到张静修那渐渐炽盛的神采,听得津津有味的模样,就好像找到了知己,说得越发的开心起来,更是顺手将自己的手稿递给了张静修,任由后者阅览。

    很快就轮到了李时珍惊讶了,尤其是张静修不时地能够接上两句,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忍不住惊疑道:“小兄弟,你也懂医术?以前也学过医术典籍?”

    “没有啊——”

    张静修本能地回了一句,是那么的自然,一脸的认真之色,看到李时珍有一些置疑,进而又补充道:“晚辈所知道的这一些医道学问,还都是刚刚从那些医书上看到得,以及听前辈所讲,晚辈才会有这些愚见。如有不对之处,还请前辈指点一二。”

    “不错不错,你没有说错什么!”

    努力地压下心中的震惊,李时珍故作平静地了一句,进而赞叹道:“不仅说得没错,还非常的好,根本就不像一个初学者,一个初次接触医道之人。”

    说到这里,李时珍忍不住停顿了一下,直直地看向张静修之时,忍不住心中暗叹,真是一个学医的好苗子,可惜了,却是与我没有师徒之缘。

    唉——

    虽然有一些失望,忍不住深深叹息了一下,但李时珍还是很快就平复好了情绪,尤其是看到张静修并不抵触医学,并觉得医道乃是下九流之流,心里就不禁燃起了一抹希望与期待。

    因此,李时珍接下的讲述,更加的不再藏私,更是拿出了自己多年的心血,极为珍贵的手稿,拿给张静修看,颇有传授衣钵的意思。

    虽无师徒之名,却又授业之实。

    显然,正如李时珍所看到的那样,张静修不仅不排斥医道,还一副喜欢的模样。

    一个愿意讲,一个愿意听,一个倾囊相授,一个认真地默记于心,一时间,气氛说不出的融洽。

    这一刻,就好像李时珍为张静修打开了一扇窗,一个通往医道的窗户,使得张静修明白了许多事情,让他觉得,医道要比自小学得四书五经有意义的多,也更加的有意思。

    简而言之,就是更加的务实!





第十五章 一个妖孽
    


    就这样,连续过了十多天,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张静修多半的时间都是在待在藏书阁,确切的来讲,大半的时间都是和李时珍待在一起,谈论《本草纲目》的修整与装订。

    “翀昇啊~老朽已经没有什么好教你的了。”

    从李时珍的称呼之中,不难发现,即便李时珍坦诚以待,倾囊相授医学知识,张静修还是隐瞒了自己的真实名字,只是告诉了对方一个化名。

    不是张静修不相信李时珍的人品,而是事实如此,让他不得不倍加小心和谨慎。

    实在是事关重大,一旦走漏了消息,泄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倒霉的不仅是他张静修,在修真界将会更加的艰难,还会使得张家跟着遭殃。

    毕竟,他的存在,可以极大地震慑部分人,比如丘橓等人。

    此时,李时珍直直地看着张静修,神情是那么的认真而郑重,隐隐有有着几分欣慰之意,张静修刚想要说些什么,但才张了张嘴,似乎是知道他想说些什么,却被李时珍挥手给打断了。

    “翀昇啊,你我虽无师徒之名,却有着师徒之实,没有必要像其他人那般的虚伪客套,老朽说得是事实,确实没有什么好教你的了,现在的你,欠缺的是行医的火候,将那些医术应用于实际。”

    “前辈——”

    “翀昇,你不用多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张静修再次被李时珍给挥手打断了。

    “当然,老朽也知道,这也有些强人所难了,你的未来属于修炼大道,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用于治病救人,检验医术,细微的去一一品尝所有草药的药性,进行亲身验证,以及见证更多的病症。”

    “而且,老朽也明白,即便是这十几天,你能够跟随学习医术,就已经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已经是很不错了,老朽已经十分满足,并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一时间,张静修默然了,竟然无言以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老人家有一点说得不错,他张静修的未来属于修炼大道,不管能否报仇,都必须修炼下去,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拥有更强的实力,确实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用于研究医道,提升医术,治病救人,增加医术的实战经验。

    张静修离开了,却是怀着复杂的心情,那种难以言表的思绪。

    看着张静修离去的身影,李时珍那苍老的笑脸,转而也浮现出了复杂之色,这些日子的相处,让他对张静修的天赋异禀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学什么都很快,才思是那么的敏捷,记忆力是那么的惊人,简直就是一个妖孽。

    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可谓是李时珍平生仅见!
1...5354555657...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