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杀伐系统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不悟禅机
于禁对张毅不是很了解,虽然当初李通抓到张毅就是送到他的军中,但是他当时也就是见过了张毅一面而已。后来他就没有见过张毅,只不过听说他在进攻河内的时候,表现不错,因此才被曹操派往了淮南,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张昭面对于禁的询问,也是知无不言。不过他的了解的也不多,但是这几个月他没少打探张毅的消息。
“张毅此人野心勃勃,其攻略江东,不过是在稳定后方。他帮助刘备也不过是想以他为屏障,攻击广陵才是其真正目的,他想要以徐州为根基,以图中原。”张昭一边款待张毅,一边对于禁说道:“而且张毅宽宏而刚毅,性和而才智,所以很多人都看好他,愿意为他卖命。”
“他就没有缺点嘛?”于禁不禁问道。
张昭笑道:“按照张毅自己的话,人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宽宏者妇人之仁也,刚毅者缺少变通,性和者无威严,才智者必定分心。张毅平叛从不杀俘,足见其妇人之仁!规定的法规一板一眼,所有事情都有所规定,缺乏变通!其人亲自下田耕种收割,虽亲民却少威严!其才智天下冠绝,然则却用在了医术、数术、工艺之上,不治经典终究不识大道。”
于禁不由得问道:“张毅在医术、数术、工艺上很厉害?”
张昭站起来,从一旁的架子上,拿下来三个竹简,拿到了几案旁边。拿出其中竹简,递给于禁。于禁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都是一些关于医学上的东西。当然,比较多的还是预防性的。
于禁看的直皱眉头,“这里面很多都是多余的吧?太复杂了,如果这样办,我每天行军大概只能走二十里。”
张昭轻笑起来:“这些看似繁琐,其实不过是习惯而已。如今寿春甚至淮南郡(九江郡)都已经推广了这些,但是张毅的行军却一边没有减少,依然很快。虽然比不上妙才将军的神行,但是也远超当下之兵。”
于禁愣了一下,“张毅治兵如此之强?”
要知道,行军速度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治军能力。夏侯渊擅长快速行军,可以一天行走一百里甚至二百里。但是这样是是没有带着太多的辎重,带着全军辎重,一天能够走五十里就不错了。辎重,辎,是拉东西的车,重就是东西,比如粮食、被服、器械,平均下来一两个什就需要一辆车。
当下之兵也就是现在军队的平均值,一天也就是三十里。远超当下一天就差不多就四十里甚至五十里,完全是精兵的表现。当然,这不能代表着张毅的军队战斗力就强,只能说他的军队在体力上纪律上要好一些。
但是这是有强兵之象的,谁能保证张毅的士兵战斗力不强?
张昭说道:“治军不强如何打败孙氏?吾虽不知其治兵之法,但是张毅的大部分士兵都是在寿春训练出来的,训练的时间是半年。半年之后或是充斥各县防务,或者直接入役,可能还会轮换。据我所知,很少有士兵会在一个将领下长时间呆着,张毅总有借口将其手下的士兵调换将领。”
“如此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岂能如此善战?”于禁很吃惊。
张昭说道:“这也是吾想不通的地方。”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在没有拿到张毅的练兵之法前,是无解的。
于禁放下手中的竹简,拿起了另外一个,上面是数术,看的于禁有点头昏脑胀的,“这真是张毅所著的?”
“确实是!”张昭说道:“这些书籍都是我特意让人在寿春买的,这些书籍在寿春有不少。听说张毅特意组织了上百人,每天不停的抄写各类书籍。现在寿春有着不少书店,并且张毅还要在扬州推广,而且专门卖给那些穷苦人。为此,张毅不惜让士兵在书店站岗,专门对付那些捣乱的人。”
书籍向来都是世家垄断的,张毅此举完全就是要断了世家的根基,世家怎么可能干?于禁不知道张毅如何做的,但是他可以肯定,这里面一定有很多事情,让张毅给平定了下来,不然他根本没有能力出兵攻打各地。
张昭还说:“据说张毅已经命人研制新的造纸工艺了,只要成功,我想书籍肯定还会更多。如果张毅不被打败的话,我想再过上十几年,我们再想打败他基本上不可能。”
于禁也是豪强出身,自然知道豪强和世家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如果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都能读书,那么世家豪强还具有什么优势?除了家学渊博之外,恐怕就只有钱多了。
张昭看着于禁,“所以,将军最好能够在曹公面前多多进言,如果曹公不重视,将会悔之晚矣!”
于禁点头,“我定会向主公进言的。不过张公,张毅还有什么特意之处吗?”
张昭说道:“将军和张毅交战,一定要小心。张毅手下的士卒很善于使用盾牌,江东很多将领都在这上面吃了大亏。”
“盾牌?”于禁不由得想到了高顺的陷阵营,同样善于使用盾牌。不过他很快就摇摇头,自从高顺死后,陷阵营的训练方法就被主公拿走了,然后用来训练自己的亲卫,命名为虎卫。
虎卫军是曹操拥立天子之后建立的,一方面作为自己的亲卫,另一方面也要派去保护天子。这支军队主要归属于典韦、许褚带领。不过这支虎卫军更加注重进攻,所选着都是剑客,结合了陷阵营的进攻之法,让虎卫军变得更强了。
张昭说道:“其次将军要注意张毅的投石机,其应该是得到了古人的办法,以投石机攻破了孙氏不少城池。”
于禁不由得说道:“张毅军中倒是有不少秘密武器啊!”
“将军还当小心张毅军中的弓手,太史慈、周瑜都死于其弓手箭下。”张昭告诫的说道:“而且张毅的将领有很多善射者,其本人也是神射。”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六十三回 徙孙氏返回寿春
张毅根本不可能想到,孙翊、孙静竟然会流落荒岛,他在会稽郡的句章县放置了一千士卒,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在会稽郡登陆的。
结果,这些人成了防范海盗用的了。这个时候是有海盗的,不过这些海盗不是在大海上随意驰骋的,而是利用大海沿岸,交通便利,登录劫掠的,打水战的时候都没有江贼多。
六月,张毅终于返回了寿春。原本应该在四月就结束的苍亭之战,硬是被刘备拖到了现在,曹操和袁绍依然在死磕。
这给了张毅喘气的机会,让他可以暂时休养生息一下。平灭江东之战,打了半年的时间,士卒也都疲惫了,是时候休养生息一番了。
走的时候樊梨花的肚子都没有起来,回来之后已经大的不能再大了。张毅回来之后,第一时间就去见她。
“主公回来了!”樊梨花很惊喜的看着张毅。
张毅头上立刻一堆的黑线,这女子怎么还叫主公?张毅伸手将她揽在怀里,在她的琼鼻上刮了一下,“叫相公!”
樊梨花这才反应过来失言了,不由得有点羞意,“相公。”
张毅搂着她,“原本我以为会在孩儿出生之后才能回来,没有想到孙权投降了,这小子也算干了一件好事。”
樊梨花抬头问道:“我听说孙氏有意将女儿许给相公,家里人都说让我提防着呢!”
张毅笑着说道:“你家人是希望你好,才和你说的。”
樊梨花点头,“我也知道,不过这是张家的事情,他们不应该插手的。”
张毅不由得笑了起来,他就是喜欢这样识大体的女人。对于孙氏,张毅并没有太多想法,就算他们可能真的将历史上的那个孙夫人,也就是什么孙仁、孙尚香什么塞给自己,张毅也绝对不会让她成为正室。
不说《三国演义》当中,这位孙夫人舞枪弄棒,娇生惯养,单单抱阿斗回江东这条,张毅也不会让这样想着娘家的女人成为正室。
他好不容易将孙权够抓到了,难道还会让他再一次有机会壮大自己的势力?要知道孙权在历史上也是老寿星了,活过了七十岁,是三国历史上排在前头的。
樊家的人,虽然也在插手张毅的家室,但是张毅却没有怪罪他们,他们只是担心樊梨花失势而已。他们怎么可能知道樊梨花和张毅的关系要比别人可亲密得多,张毅最信任的就是樊梨花了。
陪了樊梨花一天,张毅就再一次忙活了起来。半年没有回寿春了,寿春这边也堆积了不少事情。
鲁肃、李鸿章、范仲淹等人虽然能力都不错,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他们可以决定。这些事情也要分个轻重缓急,重急的都会飞马送到江东,让张毅在军营处理了,轻缓的就都堆积在了寿春,等待张毅回来之后再处理。
张毅镇东将军府现在也是人才济济了,刘晔、刘穆之、朱治、吕范、李商隐、是仪、吕蒙、陆逊、张允,可以说是文武齐全了。
这里面年纪最小的陆逊,才十七岁,不过却很聪慧。张毅很喜欢他,为人彬彬有礼不说,而且看事情很清楚,而且还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已经早早的就流露出了才华。
不过,他毕竟没有任过职,很多事情都不是很了解。张毅便将他下放到九江郡,重新组建了一个路曹,专管道路,让他在九江郡境内修路。
修路可是一个大工程,而且非常的磨练人,只要能够修好一条路,你就可以带兵打仗了。因为当将军的很多因素,修路都会用上,天文地理,调度军需,调兵遣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
隔了几天,张毅又去孙府拜见了孙权的母亲,也是看看孙权老不老实。
和孙母聊了一会儿,张毅便告辞了。他的目的达到了,在留下来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刘晔跟在张毅的身后,对张毅说道:“主公担忧孙氏反复,不如与其联姻。”
张毅停了下来,回头看向刘晔问道:“有人找你说项?”
刘晔摇头说道:“未有!”
张毅见刘晔不似有假,便拉着他到偏僻处问道:“吾尝闻孙氏欲将女许给我,却怕孙氏复起,子扬又何见教?”
刘晔笑道:“主公所担心不过外戚之患。此时倒是简单,只要主公多迎娶几个,让外戚互相制衡,祸患可除。”
张毅想了想,问道:“迎娶何人?”
刘晔说道:“孙氏之女必纳。吾闻步子山有族妹,端庄淑仪,可为良配。”
步骘的族妹?是孙权的那个步夫人吧?不过想一想,似乎很合适。步骘现在和诸葛瑾、严畯、陈矫这些小世家交好,如果他去了这位步夫人,也可以让这些小世家安心。
不过张毅还有点其他想法,他问道:“吾尝闻,孙策、周瑜迎娶二乔,被誉为一段佳话,不知这二乔现在如何了?”
刘晔眼睛一转,立刻懂得了张毅的想法,“周夫人已经被鲁子敬接走,在其家左近买了宅子,奉养起来。”
张毅一听,立刻感到惭愧,“鲁子敬真君子也!”
鲁肃和周瑜的交情的确很好,鲁肃去江东的后,家人一直都由周瑜照料。现在周瑜亡故了,鲁肃自然也要照料其家人。
刘晔说道:“至于乔夫人,则是孙伯符妾室,就在孙府当中,地位不高,可让孙氏陪嫁。”
张毅一听,欣喜起来。倒不是他喜欢寡妇,而是这二乔不一样,乃是千古留名的美人,岂是凡俗女子可比?
幸好当中安置孙氏及其家眷的时候,交给了刘晔,不然的话,张毅都不好意思问了。
现在看来刘晔这个揣摩上意的“弄臣”也有其用处啊!
“这事就交给你了。”张毅将话丢给刘晔,就打道回府了。
他今日很高兴,凭借其现在的能力,将二乔弄到手又怎么样?咱也来一个铜雀春深锁二乔。
刘晔接到张毅的命令,立刻就开始活动起来,第二天就前往了降臣朱治的府邸,和朱治商议。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二十一回 千年大计张毅谋
张昭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张毅了,但是他所了解的张毅还不足张毅的一半。
单单就著书而言,张昭收集到的六七部,都只是市面上流通的。还有很多不流通的,张昭想要收集都收集不到。那些书籍都是只存放在官署当中,只能在那里看,而且还不是随便看的。
这些看不到的书,比如最初级物理化学、高级的数学等知识,张毅就写了好几本书,并且正式确定了几个物理、化学、科学、数字(阿拉伯数字)等概念。
这些都是张毅天大计划,是为了培养高级人才做准备的。不过这些暂时还不能对外公开,他现在还在收集书籍,而且他现在还不能世家豪强撕开脸皮,哪怕为了面子,也不能公开这些。
这是一个长久计划,需要准备多年才可以。主要是时机不成熟,技术不成熟,人才不成熟。
时机不成熟就是前面说道,张毅的权势没有到达推行的时候,如果强制推行的话,只会造成内部不稳。要知道张毅手下世家豪强出身的人有不少,元老级的就有鲁肃、刘晔、李鸿章、诸葛瑾、陈矫、步骘、严畯、雷绪等人,新投降的朱治、张纮、陆逊等人也是,而且他的三个妻子也都是世家豪强,影响太大了。
想要全面推行这个制度,或者说实行科举制的话,至少也要等张毅占领汉王朝的大部分的土地才可以,至少也要平定中原才可以。
技术不成熟,主要是造纸术、印刷术上面的问题。张毅有自己的私产,大部分都是找了几个靠谱的商人,只有最核心的交给了时迁和汤隆来管理。
这个最核心部分就包括技术研发部门。张毅毕竟是穿越者,知道比现在更加先进的技术,怎么可能不去研究?
这些技术主要分两方面,一是发展性的技术,比如蒸馏酒、水泥混凝土技术、灌溉技术、城市下水道技术、修路修桥技术、开采熔炼技术、锻造技术等等,这些张毅多少都是知道一些的,而且这些技术很多都是根据物理化学最初的知识发展出来的。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造纸术和印刷术。
这个时期的造纸技术,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可以写毛笔字上去。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纸质过于柔软,受潮之后就变得很脆不容易保管。
张毅已经让人实验各种材料来造纸,不过进展不是很大。不是材料的问题,造纸的材料无非就是芦苇、竹子、木屑这些东西,难的是比例问题,多少材料的对比,加多少水,都要实验。
造一批纸的周期至少也需要十天八天的,加上材料的准备,怎么也得半个月,慢的有时候都需要一个月。
张毅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一看造纸术的研究,其实也研究出来一些比较好的纸了,至少比市面上的纸要好很多。只是在张毅眼中,还是有缺陷,就让张毅否决了。至少在造出可以防潮的纸之前,张毅并不准备推出。
不过他已经在宛陵附近开始建造造纸厂了,这里就是后世的宣城,宣纸的制造地。不过张毅也要求造纸厂的污水不能污染河流,所以他要求在造纸厂附近建造十多个降解池,用来降解污水。
这个时候没有生物降解,只能靠大地自己的降解能力,所以张毅挖降解池的时候要求挖的深一些,至少也得十多丈,并且在降解吃周围用水泥混凝土进行了修复,避免降解池塌方。
印刷术张毅也在弄,他直接上马的就是胶泥活字,直接跳过了雕版印刷术和木活字印刷术。不过胶泥印刷术也会有难度的,其本身的技术难度不是很大,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泥土,应该很容易的。烧制技术可以从陶瓷窑那里得到,托盘铁匠铺就能打造,蜡这种东西早就应用到了生活当中。
唯一阻碍发展的,是墨。这个时期的墨更加适合在书简上写字,不太适合印刷使用。制墨的技术张毅就完全不懂了,只能让工匠们自己去弄了。
除了发展性技术,当然还有军事技术。军事技术主要就是战船、攻城器械、兵器装备、练兵技术、战马饲养培育等等技术。
造船有孟康,兵装有汤隆,其他的技术张毅多少都知道一些。攻城器械张毅还原了投石机,练兵技术张毅写了《强兵操典》,战马饲养培育张毅找了懂行的,但是他解决了马镫的技术。
其实张毅更想要的是火药技术,他已经交给葛洪去研究了。
张毅对火药还暂时停留在一硫二硝三木炭上,他更加了解的是炮仗,也就是爆竹。
这个时代也有爆竹,除夕是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传统,爆竹到现在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这个时期的爆竹,是没有火药的,只是将竹子扔在火堆当中烧,烧的炸裂了就会爆响,所以才会有爆竹这个名字。
张毅有的时候,就在想,如果自己召唤出来凌振,或许火药的问题就解决了。要知道凌振被成为震天雷,是专门制造火炮的。
当初要是召唤出来凌振,不仅火药有了,连火炮都有了。有了火炮,自己的水军海军就有了大杀器了,在江河湖海上就无敌了。
想想在海上,火炮船横行,陆地上有火炮攻城,在这里只有冷兵器的时代,将会占据多大的优势?守城有火炮,对堡垒都能堆死敌人,什么曹操啊!刘备啊!五胡啊!完全可以平推过去。
但是这只是想想而已,张毅不可能想要谁就召唤出来谁,甚至想要见谁都有很大的难度。
就好像韦睿,他想见都见不到。这还是因为地理因素,还有官职因素的,如果他不进攻广陵的话,他见汤和的时间可能还要往后推。
凡事都有难度,但是张毅不得不做,这关乎的不只是五年十年的计划,而是上百年上千年的大计。
这样的计划不能操之过急,操之太急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可能会办坏事。
三国之杀伐系统 第六十四回 纳孙氏大乔陪嫁
刘晔找朱治是有原因的,朱治在丹徒的时候,就和孙权提议过将孙夫人许给张毅。这种事是瞒不住的,特别是有心人的耳朵里,很快就被所有人知道了。
打听到这件事的自然是时迁所在的情报椽了,时迁被张毅痛斥了一顿之后,花了大价钱才撬出来的这个情报。
孙氏一分为三的事情,时迁并没有打听出来,结果造成了张毅接受孙权投降的时候没有得到消灭势力的奖励。少了一个非常强悍的历史名人,这让张毅非常的恼火!他怎么可能不恼火?要知道剿灭势力的历史名人作用多大?看看狄青!看看李鸿章!看看王坚!看看范仲淹!就算张扬消亡都能抽出李商隐来,东吴势力消亡怎么的也得来一个名将名相!
张毅杀人的心都有,斥责时迁一顿都是轻的。要不是看在时迁以往立过的功劳上,他肯定会撤掉时迁的。
时迁知耻而后勇,立刻对孙氏的残余势力进行了渗透。花了不少钱财,得到了很多的消息。
刘晔找到朱治之后,也没有什么多余的铺垫,直接说道:“朱公尝提议主公纳孙氏女,不知孙公是何意见?”
朱治看了刘晔一眼,若有所思。
“此时吾需要问过仲谋!”朱治并没有答应,他没有资格答应。
刘晔听了之后,也没有多说,就起身告辞了。
朱治第二天就去拜访孙母,将这件事说了一遍,“刘子扬乃是张镇东近臣,其提起此事,必然是张镇东应允,不知道夫人和仲谋是何想法?”
孙母说道:“小女确实到了出闺之年,张镇东对孙氏有恩,两家结为秦晋之好,我也是很愿意的。”
孙权也说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事母亲拿主意即可!”
朱治起身说道:“那不如老夫保个媒如何?”
孙母笑着说道:“那就多谢朱公了!”
孙权的意思很明显,说是听母亲的,就是不反对。而孙母对这件婚事非常看好,张毅能够让孙氏保存已经是大恩大德了,将女儿嫁过去,对孙氏很好。和当权者打好关系,孙氏或许可以摆脱当寓公的命运,求田问舍的日子并不是孙氏,不管是孙坚、孙策、孙翊,还是孙权,都是如此。
所以,哪怕为了孙氏,孙母也会同意将女儿嫁过去。至于女儿的意见,这个时代根本就不重要,顶多就演一次《孔雀东南飞》罢了!
朱治其实也有他的打算,他这样做不仅仅是在帮助孙氏重获仕途,还是在帮助他们这些孙氏旧臣。主要张毅娶了孙氏女,张毅就是孙氏的女婿,他们这些孙氏旧臣就可以凭借着这层关系,心安理得的向张毅效忠了,张毅也可以心安理得重用他们。
所以朱治对这件事非常看重,他和刘晔商议了一下,看看如何进行这件婚事。
但是朱治没有想到,刘晔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吾听闻孙伯符得到了乔蕤之女,不如让其陪嫁如何?”
朱治听了之后,愣住了。乔蕤之女自然指的是大乔了,当年乔蕤兵败,他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被孙策得到了,孙策自己纳了大乔,周瑜纳了小乔,在江东成为一时佳话。
但是一年之后,孙策就遇刺身亡了。大乔在孙氏的地位就严重下降,要不是其妹妹是周瑜的夫人,说不定会出现什么结局。
大乔不重要,不过刘晔这时候提出让大乔陪嫁,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朱治也是男人,自然知道这可能是张毅听说了大小乔的美名,所以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只是这件事该怎么和孙氏说呢?有点难办啊!想了想,他找来了自己的夫人,对她耳语了一番,然后让她去找孙母。
朱夫人拜见了孙母之后,两人自然就聊了起来张毅和孙氏女的婚事,因为这已经传的沸沸扬扬的了。聊着聊着,朱夫人有些担忧的对孙母说道:“张镇东现在的妾室是樊氏女,其家与孙氏有仇怨,令女嫁过去之后,恐怕要受一些委屈。”
孙母一听,就有点慌神了,不管怎么样,那是自己的女儿啊!“这该如何是好?”
朱夫人说道:“最好陪嫁过去几个美艳女子,从旁帮助令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