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封疆万里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狼烟东去
见曹植相问,杨修已然是不像之前那般卖关子,而是当先出言道:“虽然这些时日给了刘封喘息之机,但我魏国又何尝不是利用诸葛亮与孙权争夺江东的时机将内政之中的纷争尽皆处理完毕,如今不论是朝堂还是军队,主公已然是一言九鼎之势,并且这些时日没有战事发生,我魏国大军以及众将领也是饥渴难耐,又正值周瑜初到益州,立足未稳,不如趁此机会出兵,或可将刘封一些领土攻下,就算不能,也定可消耗刘封不少兵力,刘封兵力本就不如我魏国,故而此时出兵,当得是利大于弊。”
杨修说完这些,看向曹植,等待着曹植的肯定,他如今在与司马懿的较量之中已经是完全落入了下风,并且长此以往下去,势必会影响他在曹植心中的地位,如今能够与司马懿并驾齐驱,不过是因为自己是最初坚定的站在曹植身边的人,加之司马懿也的确需要一个人来制衡,但高傲的杨修心中却是一直想要以他的才学来得到曹植的认可。
曹植听罢杨修的建议,也是眉头紧锁的思索了一番,如今他与刘封的关系,还是尚未撕破脸的状态,而谁先行出兵,谁就是破坏双方一直以来建立起的关系的那个人,但周瑜的加入,让原本就对刘封十分忌惮的曹植心中又是紧了不少,诚如杨修所言,此时出兵就算是不能夺取刘封的多少郡县,也是定然可以损耗刘封的兵力,并且打乱周瑜的阵脚,使得其在益州的前景饱受质疑。
但想到刘封,曹植又是不自觉的想到了之前刘封留在甄氏床头的那封信件,以及自己这些时日针对那封信件上所提之事的调查结果。
想到此处,曹植的面上却是并没有任何变色,看向站在杨修身侧的司马懿,沉声问道:“仲达以为此时出兵,是否对我魏国有利?”
司马懿看了一眼杨修,而后依旧是面不改色的答道:“据前方斥候回报,益州的守备之事一直由老将黄忠负责,周瑜虽刚刚被刘封委任了统领众军之责,但对于守备却是并没有更换,故而就算出兵,怕也是难有战火,但消耗刘封一些兵力还是能够达到的,其中利弊,还需主公自行权衡,若是当真需要出兵益州或是荆州,我愿替主公领兵前往!”
司马懿这番话虽然没有推翻杨修的说法,但却不得不说又是比之杨修高了一筹,杨修听在心中,面色又是阴沉了不少。
“德祖与仲达之言皆是有理,此事我当思虑一二,日后再行抉择,今日便到此吧!”曹植将二人都是夸赞了一句,随即就下了逐客令,杨修与司马懿对视一眼,对曹植施礼后退出了厅堂之中,曹植心中所想,他们自然是不知的,周瑜正在酝酿的风暴,他们自然也是不知的。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98章 见缝插针
将杨修与司马懿送走后,曹植的面上露出了一丝犹疑。出兵,在他看来乃是必然之举,但如今是否是个好时机,却是不得而知,周瑜有惊世之才,加之本就不逊于司马懿与杨修的庞统与徐庶二人,今后的刘封,只会比之前更加难以应付。
但曹植心中的疑虑,却是若是出征何人能够做得了这一次的主帅,按照如今朝堂之上的情形来看,司马懿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但曹植这些时日按照刘封所给他的那封信件调查,竟然果真查明司马家与颍川的庚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那庚氏,果然在颍川有着非同凡响的实力,并且全部隐藏在地下。
这样的发现,让本已经对司马懿十分信任的曹植心中又是有些犹豫了起来,杨修虽然对其忠心耿耿,但最近这些时日却将自己的精力全部都用在了与司马懿一争长短之上,曹植数次相劝,其结果也只是改变了表面上的情形,这样的杨修,是绝不可能击败本就比自己更加强上一筹的周瑜的。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曹植并不想过早的挑起和刘封之间的战争,司马懿本就是在曹丕的麾下被自己强行拉来,若是让他暗自掌握着这样一个隐藏在暗中的势力,加之曹丕依旧活在世上,这不得不让曹植担忧,使得他不敢将兵权一股脑的交给司马懿,司马懿那从不外漏的性情,也是时时让曹植感到一丝担忧。
就在曹植心中疑窦丛生,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就在颍川郡中的庚氏的时候,周瑜却没有任何迟疑,在益州的这些时日,他整理了很多如今刘封与曹植之间的消息,自己本就不大的书房之中,挂满了中原的地图与来自各个地方的信件,这一日,他自朝堂上归来之后依旧在自己的书房之中整理着目前的消息,而坐在他身后的,正是那之前被他从驿馆之中救出来的陆逊。
如今的陆逊,便相当于是周瑜麾下的一个客卿,刘封给他安排的府邸,就在周瑜府邸不远的地方,并且给他也配备了两个仆从,此外,周瑜还给鲁肃写了书信,嘱托其在江东暗中寻找陆逊的家眷,这样的举动,无疑让陆逊十分感念,经过这段时日的磨合,陆逊已然是接受了作为周瑜副手的事实,他心知若是在周瑜的麾下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刘封也是绝不会亏待自己的。
“伯言,我等接手的那些邺城细作,今日传回了什么消息?”
这一日又是到了邺城的细作传回消息的时候,周瑜想要第一时间掌控住曹植的动向,有许多不为人知之事都被他从刘封的口中探知,这其中就包括了之前仅仅有刘封和影卫得知的颍川庚氏之事,而周瑜在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便在颍川,许昌与邺城全部都加派了人手,这数日间已然是开始传回消息,他们传回的消息,让周瑜十分高兴,几乎每一日,都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周瑜相信,自己在益州的第一枪,很快就能够打响了。
“今日正要告知公瑾,邺城与颍川清晨皆有消息传来。”
“快快说来!”周瑜此时的重点无疑就在这两个地方,听闻了这两地同时传来消息,又怎能不喜?
“邺城之中魏国朝堂上最近疯传,杨修与司马懿皆是劝说曹植出兵攻向我益州,但曹植不知为何却迟迟没有答复,如今已然是导致了消息外泄,再想在近期出兵,显然是不可能之事,此事究竟是何原由,尚不可知,但此番曹植对于司马懿的提议没有赞同,当真是一件值得注意之事。”
周瑜听得此时,眉头就是一皱,心中思虑了片刻又是问道:“那颍川有何消息?”
周瑜口中颍川的消息,自然指的就是之前被刘封派遣到颍川的影卫,在周瑜的软磨硬泡之下,刘封终于同意将影卫从颍川传回来的消息也送给周瑜一份,如今得知此事之人又是多了两个,那便是周瑜与陆逊,陆逊能够拿到这样的消息,自然又是周瑜极力担保的结果。
“被主公派遣到颍川之人传回消息,除了我方势力之外,还有近期还有不少生人也在调查庚氏,因为重点在庚氏身上,故而此事多半还是与司马懿有关,据我猜测,几乎可以断定就是曹植在暗中调查司马懿与庚氏的关系。”
陆逊直接将自己的想法也一并说了出来,周瑜听罢,微微颔首道:“此番曹植并未果断出兵,原因多半就在此处,大丈夫不拘小节,此事便是我等可以利用一番之事。待得我去与主公商议一番,曹植,司马懿,加之一直对司马懿有不少隔阂的杨修,这其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听到周瑜口中说出‘大丈夫不拘小节’这句话时,陆逊的面上显出了一丝愧疚之色,他知道,周瑜之所以如此说来,便是暗示自己莫要再将江东之事放在心中,看着周瑜匆匆向刘封府邸之中走去的身影,陆逊心中暗暗决定,这益州,就是他的扎根之地。
“通过杨修,进一步挑拨曹植与司马家的关系?”不多时之后,在刘封的府中,周瑜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刘封听罢之后,一边问着,一边在心中揣测,说实话,杨修此人,刘封是见过的,他从不觉得杨修是个当真有才学之人,他不过是依靠着自己的才思敏捷在作秀罢了,若是遇到了司马懿这样的对手,他定然是一丝还手之力也没有,所以周瑜提出利用杨修对付司马懿,刘封一时间还有些不甚托底。
“杨修此人虽然是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但若是论起阴谋诡计,此人绝对是个中高手,据我判断,杨修绝对不知庚氏之事,他这些年来一直在寻找司马懿的破绽,但却一点也没有找到,既然如此,我等何不给他提供一些司马懿隐藏在暗中之事?至于如何操作,便看他自己了。”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99章 隔岸观火
利用杨修与司马懿之间的矛盾,之前刘封并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之前曹植确是还没有对司马懿与庚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如今既然刚好让周瑜发觉了这一点,并且又有曹植拒绝了司马懿带兵出征的请求之事,让刘封也是觉得这的确是一个可以利用一番的机会。
“公瑾以为,由此便能够将司马懿扳倒?”刘封心中想到这些后,不动声色的向周瑜问道。
周瑜闻言便知刘封这又是在考校自己,当下也不含糊,未及思虑便回答道:“司马懿若是如此轻易能够被扳倒之人,主公又如何能够容他这么一个心腹大患存在到今日,此番利用杨修与曹植对司马懿的猜忌,不求将司马懿扳倒,只求将曹植心中对司马懿的怀疑加深一步,便算是大功一件,日后魏国的兵权不能落入司马懿手中,我等自然少了一个大敌。”
显然,周瑜所言句句在理,对于敌军的将领,并不一定非要将其置于死地,若是那样做了反而落入了下乘,并且容易被曹植察觉这乃是刘封所用的反间之计,只要能够达到将司马懿与曹植之间的裂痕扩大一些的目的,对于刘封而言就有着诸多好处。
“诚如公瑾所言,此事公瑾只管放手去做,既然此次曹植决定不出兵攻打我益州,那近期他便不会再行出兵,正好给了我等操作此事的时间,颍川之地的暗线,若是公瑾想要动用,还要将想要进行之事先告知于我,那里的精锐只听从我一人的指挥。”
刘封所指的精锐,自然就是影卫,但是影卫的指挥权,却依旧只在刘封一人的手中,纵使是庞统,徐庶等人,对影卫也是知之不详,周瑜此时即使得知了刘封有一队精锐人马的颍川,刘封也不能将影卫的指挥权交给周瑜,就算他得知周瑜对其毫无二心,他也绝不会这样做,只因为他是一个君主,君主,便要有一些他人不能触碰的东西,而影卫,正是刘封手中这样的东西之一。
周瑜自然也能理解刘封的用心,其面上一丝不快之色也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微微颔首道:“如此甚好,此计的第一个目的,自然是加深曹植与司马懿之间的隔阂,而此事的第二个目的,正是借此机缘将颍川的地下势力一并挖出,这样的势力盘踞在中原的中心位置,不论对于何人都不是好事,但此时颍川尚且归于曹植统治,正是将这个矛盾挖掘出来的最好时机,说不定,我军还能在这混乱之中得到什么好处。”
周瑜的这番话,倒是刘封之前没有想到的,颍川郡中盘根错节的势力,确实是不论何人执政都不愿看到的情形,但依照刘封之前所想,就算是想要将其连根拔起,也要等到自己挫败了曹植,掌控了颍川之地后方才能够行动,而周瑜此时就要一并解决此事,足以见得其心中的自信与高瞻远瞩。
“妄动颍川的诸多势力,此时是否有些操之过急?若是将他们的矛头指向我益州或是荆州,可不是明智之举。”
虽然刘封相信以周瑜的头脑定然能够想到这其中的种种厉害关系,但还是提醒道。
“主公不必担忧,此时颍川乃是在曹植的统治之下,而依照此时的情形,曹植只怕也只是知道一个庚氏与司马懿有所勾连,至于其他盘根错节的势力,怕是他们也知之甚少,故而我等何不将那些盘踞在颍川的势力全部都当做是庚氏,一并透漏给目前对于此事一无所知的杨修,杨修报复司马懿之心十分之甚,多半不会细细确定这些信息便会将其告知曹植,这样一来,一旦曹植选择不能忍受此事,定会对那些盘踞在颍川的势力动手,如此一来,岂不是正合了我等心意?”
对于周瑜的计谋,刘封不得不佩服,周瑜才刚刚到益州任职不满一月之期,便能够将这其中的种种利害关系发掘得如此深入,足以说明其对于益州之事,的确是下了心血。
“如此倒是值得一试,既然公瑾已然做好了全盘考虑,放手去做便可,此乃是公瑾到我益州之后的第一次出手,我便在此等候公瑾的捷报传来,但公瑾也不必太过在意此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得此计策,足以说明公瑾胸中沟壑。”
周瑜知道刘封是在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减压,这个计策需要对于杨修与曹植的性情把握得十分之准确方才能够成功,一旦这其中出现什么纰漏,或是被司马懿提前觉察了此事,这次计策多半就会失败。
“主公不必此时便为我开脱,此计成与不成,瑜都有能力承受,只不过除此之外,主公还要嘱托在颍川的精英一些有备无患之事。”周瑜此时倒是不担忧自己的策略失败,而是再次提醒刘封颍川之事。
“何事?”周瑜口中所提的,自然就是影卫,但让刘封不解的是这有备无患之事到底是什么。
“据这些时日探查得到的消息,那颍川因地理位置优越,故而在颍川发展的家族并不在少数,庚氏只不过是其中平凡的一支而已,此番将这些家族全部都暴露在曹植的眼中,以曹植与杨修的头脑,定然不能让其继续在颍川发展壮大,此时主公自然便可以在其走投无路的情形之下将其收编,而后打散壮大到我益州军中,岂不是一桩好事?”
至此,刘封方才知晓周瑜的这个一箭三雕的计策,的确,若是之前周瑜所言的这些全部能够实现的话,这一次的确是值得周瑜一试,并且成功之后也足以让周瑜在益州稳稳的立足,刘封需要这样的一个打击曹植的机会,周瑜也是需要这样证明自己的机会,所以,这样的计策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是一个隔岸观火的计策,而这把火,刘封已然是早就带给了曹植,周瑜想要做的,不过是将其烧得旺一些罢了。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00章 炉火中烧的杨修
刘封这边计策一定,众人皆是按部就班的行事了起来,反观邺城,此时正是如同周瑜与刘封预料的那般,一番山雨欲来之色。
曹植一反常态的在这个相当重大的事情上没有采纳司马懿与杨修的计策,这让一心想要在司马懿面前扬眉吐气一番的杨修心中十分憋闷,他本想表现一番,却不料率先提出的计策与司马懿两相比较之下完全落入的下风,幸亏到头来曹植并没有同意出兵前去攻打益州,不然可以想见的是,那主帅之位定然是和自己相比文武双全的司马懿。
到了此时,杨修在自己的府中已然是一副坐立不安之态,自小其父便是当朝太尉,自己又是才华出众之人,年轻之时的杨修风头一时无二,虽后来曹操掌握了汉末政权,自己又是在曹植和曹丕之间选择的曹植,并从年少之时一路辅佐,走到了今日,在杨修看来,就单单凭借自己以往的功绩,自己就应该是曹植麾下的第一人,而并非是那两面三刀,不能从一而终的司马懿。
这等高傲的性情,让杨修容不得司马懿一路稳步走来,渐渐的爬到了自己的上头,他一直在寻找着司马懿对曹植不忠的破绽,但到如今已经是数年的时间,他并未找到司马懿任何可以利用的弱点。
司马懿此人,就仿佛是没有任何欲望一般,他自从到了曹植的麾下之后,便几乎不与其他官员有过多的交往,丝毫没有与他人过从甚密的情形,并且司马懿此人既不贪图酒水也不贪图美色,家中只有一娇妻名曰张春华,并且人人传说司马懿在府中对张春华言听计从,就连一个二房夫人也未曾得到,这也就造成了司马懿在朝内朝外的关系十分单调,在这样单调的关系之下,杨修又如何能够找到什么司马懿的把柄,他所派遣跟踪司马懿的人,在邺城之中没有发现丝毫他眼中有用的东西。
这一日,杨修在府中心不在焉的看着兵书,心中却是依旧在想着如何能扳倒横亘在自己身前的大敌司马懿。
眼看着天色渐渐暗了下去,杨修站起身来放松了一番,心思就已经是飘到了自己刚刚迎入府中不久的小妾上去了,自从帮助曹植稳坐魏国之主后,杨修心中也早已经没了之前的那般危机感,刘封和诸葛亮,他其实并没有放在眼中,他认为依靠着魏国此时的兵力,数年之内必定能够将刘封和诸葛亮消灭,中原之战的结局,在杨修的心中已然是确定下来了。
正当杨修准备迈步前往自己小妾的房中之时,门外侍从忽地来报,言曰门外一人自称是杨修数载之前的故人,欲要求见。
而当杨修心中有些疑惑的让那侍卫将那人请入厅中之后,等到的却是自己的侍卫满脸疑惑之情的拿着一封书信而来。
“那人现在何处?”
“那人已然离去,只言将这封书信务必交给主人,主人看过之后,自然会对其十分感激,至于相见,日后自然还有时机。”
杨修的侍卫将门外之人的话语向杨修重复了一遭之后,杨修心中更是十分疑惑,以他在邺城之中的地位,虽然是受到了司马懿的不少冲击,但是由于司马懿并不乐于结交朝堂之上的好友,杨修的府门依旧是十分热闹。今日若非是此人言道是杨修数年之前的故友,杨修多半是不会让侍从将他请入厅堂之中一叙的。
怀揣着疑惑之情,杨修将那侍卫屏退后快速的打开了自己手中的那封信件,他知道,往往这样的信件之中,都是包含着十分重要的内容。
事实也是正如杨修所想的那样,这封信杨修不看则已,一看之下,心中就将自己拿周身温润如玉的小妾不知忘到何处去了,因为这封信上的内容,正是他多年一来梦寐以求想要得到之事。
看罢这封书信后,杨修又是反反复复看了数遍,而后将其投入火中付之一炬,皱眉思虑的一番之后,对于那送信之人的来路依旧是毫无头绪,但这对杨修来说并不是主要问题。
此时夜色已经十分深沉,杨修又是将自己的侍卫叫到了书房之中,在其耳旁叮嘱了一番后,那侍卫便出门消失在了夜色之后,约莫半个时辰的光景,那侍卫带着一名身形颇为魁梧之人来到了杨修的府中。
此人在杨修的书房之中足足呆了近一个时辰,期间,杨修一直在其耳旁不知叮嘱着什么,当他离去之时,时间已然近了午夜,杨修虽然就连晚间的餐食也没有来得及吃,但是浑身上下此时却充满的力量,仿佛自己一直以来追寻的曙光就在前方一般。
“司马懿……此事若是当真被我做到了实处,看你还能在主公的朝堂之上风光多久,看你司马家还能屹立多久不倒!”
看着窗外漆黑一片的夜空,杨修独自默默的说道。
他之前所收到的那封信上,只有一项内容,那便是详尽的说明了司马家,特别是司马家如今风头最为强劲之人司马懿,与那颍川隐藏在暗中的势力庚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指出了司马懿最近数次与庚氏联系都是以何种方式。
通过这封信的内容,杨修便知道这封信之中所言之事几乎有九成的可能就是真的,他也知道,若是让曹植得知了司马懿竟然有这样的背景和暗中的实力却一直未能上报给曹植得知,他对司马懿的信任会降低到何种程度。
但虽然有九成的把握,杨修还是决定派遣自己可靠之人先将这件事确定一番,待得真正坐实了此事,再向曹植禀告,只有那样,才能给司马懿重重一击。
至于是何人将这封信送给了杨修,杨修只道是司马懿的仇人,但是是何种仇人,他却并没有想到。当然,他同时没有想到的是,这封信中唯一不对的地方,就是将庚氏的能力说的夸大了数倍之多……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01章 呈上奏折
将自己的亲信派遣到颍川之后,杨修便开始了有些坐立不安的等待,他既因为此番极有可能将司马懿与曹植之间的关系破坏殆尽而兴奋,也隐隐有些害怕那信中所言乃是无中生有之事。
整整等待了十数日,杨修所派之人终于自颍川归来,在与其在自己府中暗自交谈了一个多时辰之后,杨修再次从屋中走出之时,面上终于是一扫这段时日以来的坐立不安之相,眼中尽是兴奋难当之色。
通过自己所遣之人的回报,按照杨修所告知的方向到颍川探查了一番之后,颍川的确是有一名曰庚氏的望族,庚氏在平日里并不显山露水,就和其他的望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往深处探查一番后,果然是发现庚氏正如同那信件之中所言的那般,在暗中囤聚了不少的能人异士,而那人之所以急急的回来禀告,则是因为他在颍川庚氏的一处暗中置办的宅院中看到了司马懿之弟司马孚,这更是说明了这个庚氏的确与司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司马孚乃是司马懿的三弟,平日里与司马懿关系相当之密切,司马懿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到颍川去与庚氏联系,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的关系想来早就败露出去了,所以单凭这一点,加上司马家在颍川经营多年的事实,杨修就有足够的信心向曹植去说明此事。
这其中唯一让杨修有些想不明白的,就是据他派出之人回报,每当他的调查有些陷入僵局的时候,好似都有人在暗中引导着他,将他的方向指向庚氏,指向司马家,若是没有那些在暗中指引之人,怕是数月也不能发现庚氏的底细,更不会发现司马家与庚氏的联系。
这些躲在暗中之人到底是谁,就像是给自己送信之人那般,杨修都没有什么头绪,但是他却相信,这样的人的存在,只不过是想要让自己发掘司马懿与庚氏之间的联系罢了。
他也曾想到这些神秘人是否是刘封或是诸葛亮的势力暗中所遣,但是对于自己的曹植的极度自信,让他心中感觉就算是没有司马懿,魏国也是不惧刘封与诸葛亮的势力,除去了司马懿,自己在魏国朝堂之上才能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了那时,自己心中所想的那些智计也才能够顺利的实行下去,所以,是何人提供的那些信息在杨修的心中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自己能否将这些信息变成对付司马懿的有力武器而已。
1...103104105106107...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