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封疆万里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狼烟东去
刘封看了看二人,面上带着一丝笑意言道:“穷寇莫追,这数万人马若是被我等尽数歼灭,未必会是最为有利于我等的结局,而他们逃回邺城,带给邺城的便会是一些情绪,此时的曹植,需要这些情绪……”
对于刘封的话,马超和魏延倒是有些一知半解,但是他们解释能够感觉到,刘封在攻下了洛阳之后,对于自己再一次攻下邺城的自信心乃是十分之足的,所以他们也并不担心,既然到了这里,邺城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
“陛下,对于下一步的打算,我等是否应当向下布置一番?”到了洛阳的宫内,庞统轻声的问道。
按照之前他们的计划,若是能够成功的攻下洛阳,那么毫无疑问在这场战斗中他们取胜的可能性就十分之大了,但是最后剩下的邺城乃是魏国的都城所在,曹植显然不会放弃对邺城的抵抗,因为一旦邺城有失,那么曹氏的基业几乎就已经被刘封攻占殆尽了。
“不急在一时,数年前我与曹植有过一面之缘,说起来,他能够放下包袱和曹丕竞争魏国储君之位,其中也有我一份功劳,曹植此时的所求为何,我还是破能够理解的,更何况,曹植此时才不过不到三十的年岁,比我尚且年轻数载。”
刘封的这番话,说得庞统一时间有些不能理解,于是他静静的等候着刘封进一步的解释。
“我今夜便会修书一封,遣人连夜出发,送至邺城城中,若是曹植接到书信之后三日还不归降,我等便开往邺城!”
这个计划,可是和之前刘封与周瑜和庞统三人制定的大不相同,按照他们之前的想法,得到了洛阳之后可就是兵贵神速了,但现在刘封却提出等待三日,再加上送信的时间,至少五六日可就浪费了,万一这其中出现了什么变故,可就不是庞统乐于见到的了。
“陛下,此事干系甚大,是否从长计议一番?”庞统只能是硬着头皮试探性的问道。
“用数日的时间换我军与魏军大批军士的性命,此事还是值得了,士元先生不必焦急,这一次,我等已然是必胜之局。”
庞统知道,到这种程度的话,自己是很难再劝动刘封了,于是只能默认了此事。
两日后,司马懿等人终于回到了邺城,而他们带给曹植的,是又一个霹雳一般的消息。
“洛阳失守……我魏国怎能沦落到如此境地?”
曹植听闻此事之后,面色苍白,的确,这实在是他有些不能明了之事,也是包括司马懿在内的所有朝臣不能明了之事,就在一年多之前,魏国还看似是占据着和刘封斗争之中的优势,为何仅仅一载,就变成如此境地,他们的兵力并不少,领土也不少,曹植也并非昏君,但是结果依然如此。
“主公还需从长计议,我等虽失去了洛阳,但是还有邺城和诸多郡县在手,万万不可心灰意冷!”司马懿虽然心中也是万分悲切,但依旧对曹植劝说道。
“明日朝堂再言也罢……邺城守卫之事,仲达便宜行事即可。”
曹植闻言之后并未振作起来,而是摆了摆手,独自走出了朝堂,这个打击对于只有二十余岁的他来说,实在是有些太大了。
是夜,曹植回到府中后并未入眠,而是呆呆的坐着,回想着魏国是如何在自己的手中一点点被刘封蚕食,以往几句话就能让曹植笑起来的甄氏,这一次也没了办法。
“报!刘封遣使者携带信件而来!主公是否接纳?”已然夜半之时,门外的一声通报进入了曹植的耳中。
“将信件拿来便罢!”不知为何,虽然到了如此程度,但是对于刘封的信件,曹植还有有些想要看上一看,他相信刘封并非是平白就会来信之人。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568章 何为安生
打开书信,映入眼中的正是数年之前和曹植经常通信的刘封的笔迹,并且显然,这是一封刚刚书写不久的信件。
此时曹植所在的屋中,除了他便是他的夫人甄氏,对于魏国的形势,曹植是向来不像甄氏隐瞒什么的,这次魏国所面临的空前的危机,甄氏也是知道的,此时的她听到了此封信件乃是刘封所写,也凑上前来,想要看看事到如今刘封为何还会来信。
其实,在魏国的所有朝臣以及曹植身边亲近的人之中,唯有甄氏是真正懂得曹植心中所想的,也只有她知道,曹植当年之所以狠下心来和曹丕争夺这魏国的储君之位,最大的缘由并不是想要一统中原,将大汉刘氏的江山变成曹氏所有,而不过是想要和甄氏长相厮守罢了,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曹植自然了解自己同父同母的兄长曹丕,若是他做了这魏国之主,曹丕的性命无疑还是能够保全的,但若是曹丕做了这魏国之主的话,他的性命多半就会失去,所以争夺这魏国之主,也不过是曹植的一种自保的手段罢了。
甄氏还知道,自从曹植做了这魏国之主,成为了中原大地上首屈一指的势力的统帅之后,他并没有多少时日是开心的,他心中的梦想很简单,只不过是喝喝酒,作作诗,和甄氏二人在这山川大地之间游历一番罢了。
但是现如今,曹植无疑已经被日日堆积成山的魏国境内的大小事务给压得抬不起头来了,之前他的梦想,却是几乎一个都没有实现。
曹植并不是一个昏君,他对于魏国的长处和短处看得都是十分明白的,他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努力想要让魏国变得更加的强大,但是他和刘封之间,终究是差着些什么。
他的头脑其实并不弱于刘封,而刘封比他多了的,也不止两千多年的知识,还有一股子霸气,一股想要将一统中原完成的霸气,而这,正是曹植所不具备的,曹植对魏国的统治,只不过是出于自己的义务,他有责任完成自己父亲并未完成的愿望,但这个愿望却显然并不是他自己的。
良久,曹植终于看完了刘封给他送来的书信,看完之后,他将书信缓缓的放在桌上,之后独自站起身来到了窗前,看着窗外的月光,面上满是忧愁的神色,显然,刘封的书信让曹植的心境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
甄氏此时连忙又拿起刘封的书信,她知道,这封书信时很可能会决定曹植下一步的打算的,事到如今,不光是曹植,就连她也知道,魏国想要在这次的战斗之中翻盘,机会是十分之小的,魏国最引以为傲的司马懿,接连败在了刘封的手中,连刘封的整个策略都并没有估算出来,并且洛阳乃是比邺城还要易守难攻的城池,洛阳都失去了,区区一个被曹操当做是临时都城所在之地的邺城又怎能抵挡得住在洛阳都并没有损失多少军士的刘封。
甄氏一看那书信,就知道了曹植为何事这样一幅模样,在书信之中,刘封坦言其早在当年华容道捉住曹植的时候就已经从他和曹植的交谈之中看出了曹植的志向并不在魏国,也不在天下,魏国的君主能够让曹植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其与甄氏的幸福,但却不能保证他和甄氏后半生的快乐,这显然不是曹植想要的东西。
甄氏知道刘封的这番言论可谓是狠狠的击中了曹植心中最无奈,最软弱的地方,但是在这封信的后本部分,才是更加能够看出刘封厉害之处的地方。
在信件的后半部分,刘封言简意赅的将自己此时手中的优势和兵力等全都都告知了曹植,并且将所有当自己攻击到邺城城下的时候曹植和其麾下之人所能够采取的手段都说了一遍,显然,这就是在告诉曹植,当刘封的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要么选择不抵抗,若是抵抗,那么不论他抵抗到什么程度,都是失败的结局。
这封信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两个,那便是这本就不是你曹植所想要做的事情,并且就算是你做了,也并不能得到你想要取得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又何苦硬撑呢?
最后,刘封直接点出,不管曹植是否对抵抗,曹植的最终归宿都会是交州或是南中之地,他和甄氏不会分开,他依旧会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这都是刘封承诺给他的,曹植知道,甄氏也知道,刘封这个人,向来是言出必行的。
但这样的语气和作风,也正表现出了刘封此时的极度自信,不论你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你的结局都已经是注定的了,这是何等的霸气,至少此时的曹植,是绝对没有这样的气势的。
在信件的最后,刘封用四个字向曹植问道:何为安生?
整个信中,刘封都没有要求曹植投降或是如何,但是甄氏知道,在看完这封信之后,本就十分痛苦和犹豫的曹植,怕是当真要做出一些什么决定了。
这一夜之间,曹植就那样静静的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月光和星光,而甄氏就那么坐在他的身边,和他一样的看着,二人一夜无话,但各自心中所想,想要都已经是十分的清晰了。
次日的魏国朝堂之上,曹植并未先听取司马懿等人的策略,而是直接将刘封的这封信件拿到了朝堂之上,命其麾下的重臣们先行传阅一番,而后再议。
几乎是用完了数炷香的时间,众人才将这封书信看完,但看完之后,却是无人出言,他们全部都静静的看着曹植,这轻轻的一封书信,就如同是千钧的重担一样,压在了已经有些摇摇欲坠的邺城之上。
“植此时只想问诸公一个问题,若是有人能够站出来回答,植也心安了。”
静静的说完这句话,曹植扫视了一圈自己面前的这个魏国大臣,而后略停顿了片刻,终于沉声言道:“若我让贤,何人能保住我魏国的基业?”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569章 归一(大结局)
这样的问话,加上这封书信之中的内容,已经让曹植心中所想清晰的出现在了这些朝臣的脑海之中。曹植已经累了,这样的一个烂摊子,他显然不想管了。
但是曹植问出的这么一句有分量的话,他朝堂之中的人又如何敢回答,这魏国,是曹植的父亲曹操一路征战打下来的,而如今落在曹植的手中,曹植想要怎样,那都是曹植的自由,而他们不过是辅助曹植而已,对他们来说,辅佐曹植或是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分别。
但是如果他们之中有人接手了曹植的魏国,那么和刘封之间就是会不死不休的局面,那等同于将自己的后路完全堵死,所以这个看似不错的提议,实则是凶险万分的。
曹植默然没有做声,只是看着朝堂下自己的这些朝臣,他倒是希望有人能够接过魏国的权杖,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刘封争夺一番,但是显然,这其中并没有这样的人。
不少人的目光都记账在了司马懿的身上,因为在他们之中,除了曹彰之外,就只有司马懿最有这个资格了,而曹彰此时并不在此地,怕是也不会归来了。
在某一瞬间,司马懿的心中的确是有些活泛了起来,但是他将自己和刘封之间的每一次战斗都梳理了一遍,又将如今魏国所面临的形势分析了一遍,他无奈的发现,自己不是刘封的对手,就算是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自己也是绝对算计不过刘封的,刘封每一步都想在了自己的前面,也走在了自己的前面,并且每一次都是如此,所以这个机会对于他和司马家来说并不是机会,而是坟墓。
“既然诸公都不想亲自引领着魏国的百姓与刘封一较高下,那么魏国的权柄就算还掌握在我的手中,接下来我所作出的决定,还望诸公莫要提出异议,之前的二十余载,我已然是尽力的在为了父亲而活,为了尔等和魏国的百姓而活,故如今植问心无愧!”
终于,曹植将他这二十多年来所压抑住的情感一股脑的释放了出来,众臣听罢,只得是默不作声。
“我会即刻修书一封送与刘封,尔等……回府收拾行囊去罢……正如刘封所言,何为安生?”
魏国的结局,就这样来了,曹植知道,帮助他压住了异议的不是他自己的能耐,而是刘封的威势,在他心中,这也算是刘封最后一次帮助了他一番吧。
三日后,刘封的营中已经是厉兵秣马,魏兴早已拿下,众人都在等候着刘封下令攻下邺城的时候,一封刘封书信到了。
“启程,自此封书信写罢之日起,这世间,再无魏国!”
刘封的区区一封书信,竟然就让依旧在邺城至少能够凑齐十万左右大军的曹植选择了投降,虽然有些将领对此还是有些半信半疑,但是他们还是跟随着刘封,缓缓的向邺城走去,说到底,在这样纷乱的时代中,不管是最好的将领还是最底层的军士,他们对于战争的厌恶程度都是一样的,而今天,他们极有可能跟随着刘封完结了中原大地上的连年纷争,他们知道这是一件大事,一件极其重大的大事。
当刘封的军队到达邺城城门之下的时候,看到的是率领着朝臣们早已经站在门口的曹植,此时的他们,已然是脱去了魏国的官服,刘封知道,他们服了,彻底的被自己的大军征服了,自己从来到了这个时代的提心吊胆开始,到今日,悠悠十数载,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其实刘封和曹植一样,不过是想要悠闲的生活下去罢了,但是刘封比曹植多明白的一点是,这样的生活不能够靠着别人的赠予,只能够靠着自己去争取,曹植比他唯一幸运的地方,就是遇到了刘封作为他的对手,但是刘封这样的对手,曹植不知道的是,上下五千年,可是独一份的。
不太平了许久的中原大地,在这一刻终于结束了动乱,在百姓得知此事后欢庆之余,他们并不知道,带给他们这一切到底是一个来自哪里的人,总之在他们的心中,刘封是英雄,这就够了。
半载之后,中原大地上已经是一片祥和之气,此时的襄阳,隐隐有了成为中原中心的迹象,至少在繁华程度上,已经比洛阳更加好了。
来自两千年后的刘封不会解释为何,但是他却知道,在紧邻水系的地方定都,一定会比中原地区强上一些,至少和洛阳相比,在气候上襄阳还是要更胜一筹的。刘封在统一之后力排众议,继续将都城定在这里,的确是让不少荆州老臣都松了口气,说实话,他们是不愿去往洛阳的。
这一日,刘封正在和周瑜下着棋,自从统一之后,刘封的兴趣也是向琴棋书画上转变了不少,他知道自己的前半生大概杀伐之气有些重了,所以后半生,便要以修身养性为主。
“陛下,如今你最为担心的司马家与曹丕,曹昂这数人已然被我等尽数遣到了夷洲之地,夷洲物产落后,地域狭小,他们若有甚想法,怕是也难以为继。”周瑜正在向刘封报告着一件自己刚刚做完的事。
“任何条件的限制,都不会磨灭他们心中的种子,司马家,曹氏,孙权……也罢,就当夷洲是我给他们的最后一个机会便罢。”
“陛下为何不将他们赶尽杀绝?”
“一次的杀戮,怕是会引发后世的无数杀戮,我辈在此,便将我辈之事安顿好即可。”显然,刘封的这个决定让周瑜很是不解,但是刘封却是看得很开。
“陛下……莫非就不希望子子孙孙,千秋万代的统治这中原大地?”
刘封听罢这话,看着正在自己所在亭子周围的院子中玩耍的自己的两个儿子,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天空,口中喃喃的说道:“儿孙,自是有儿孙自己的福气的,我等若是机关算尽,到头来反倒可能是坑害了他们,更何况,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倒还未必,或许明日醒来,这十数年来的经历也不过是黄粱一梦罢了。”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570章 后记
刘封的故事到上一个章节就算是彻底的完本了,开这个后记,是因为想要把自己从写这本书开始,到现在完本的心理状态和大家说明一下,这个大家是可以不看的,后面我还会写一个完本感言,那个一定是免费的。
从2017年的7月开始,就萌生了些一本历史网络小说的想法,当时的狼烟还是一名纯粹的新人,从没有在起点写过书,更没有写过历史,想要开一本历史,不过是凭借着一些对历史文化的兴趣,还有之前看过不少历史小说。
想要开始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不断的跟自己说,我绝不会些纯粹为了爽而爽的小白文,更不会去写什么系统流,历史是有厚重感的,是有质量的,就算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架空,杜撰,那也决不能脱离了时代的本质,显然,现在看来那不过是狼烟作为一个新人的一厢情愿罢了,压根就没有研究和估计当前的市场,所以可能这本书从那个时候起,就一定注定要失败了。
在这样想法的驱使下,狼烟当时一口气买了大概十本左右各种三国时代的书籍,这其中有正史,也有野史,还有一些学者对三国的猜测和论断,利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狼烟把这些书籍都大致看了一遍,当时感觉的确是受益匪浅,虽然小学就开始看演义,后来又看过三国志等书籍,对三国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这一个月的学习开始让狼烟对于三国有了不少全新的认识,也有了不少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有了这些作为基础,此时的狼烟已经是信心满满,准备写出一个完美的开头,现在我还清晰的记着,当初的想法是写出一个既不脱离历史,又能把历史里的人物性格表现出来,还有着一定爽点的开头,当然,现在想想,没有数年的积累,又怎么能一下子就达到那样的层次?
八月底到九月初的一大段时间,狼烟都在准备这本书的开头,第一章就写了不少遍,期间就已经有些体会到了想法,大纲,细纲再到动笔之间的层层难度,作为一本书灵魂所在的开头,有的时候狼烟竟然不能够表达出自己所有想法中的三分之一。
一章只有那么两三千字,而在这两三千字中,又要把许许多多的想法转化成为爽点写进去,对于当时的狼烟来说别提多难了。
当时狼烟也是看了许多作者写的开头,以求找出他们开头里面那些个吸引读者的点,当然,其中有许多是当时狼烟觉得不太能理解的,但是现在看来,可能也正是那些让狼烟感到不太能理解的,才是真正能吸引住读者的东西吧。
半个多月的时间,经过多次的更改,狼烟终于写出了两万多字的开头,熟悉起点的朋友都知道,起点是可以投内签的,当时写出开头的狼烟对于自己的书有着空前的信心,直接找到了编辑大人的邮箱,满怀信心的发了过去。
刚刚发送过去的时候,狼烟一边等待,一边畅想着过了内签之后的情形,想象着自己和大量读者互动的情形,当然也想象着自己通过这本书能对现在生活稍微有一些改善的情形。
但是在等待内签结果的过程中,无心继续写书的狼烟查找了许多起点签约的资料,发现新人想要内签大概是有着不小的难度的,这让狼烟之前信心空前的思想有了一点点的动摇,但是依旧认为至少签约是不成问题的。
几天的等待,也在一点点的消耗着狼烟的信心,终于,在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被狼烟刷了不少次的邮箱来了信息,但是那几个字却大大的出乎了狼烟的意料:未达到签约标准,请继续努力。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这本书的缺点。而这也是狼烟十分感谢我的编辑虎牙的地方,作为一个从未在起点写过书的信任,虽然内签没有通过,但是她所提出的那些缺点却让狼烟重新审视了一番自己的书,也终于发现了一些自己书中的缺点,这起码让狼烟有了一个改文的方向,要是没有在回信中指出的那些缺点的话,可能也就没有现在的这本书了。
狼烟并不是二十郎当岁心血来潮想要写书的年轻人了,而是一个已经成家的奔三大叔,所以我也并没有那么玻璃心,知道编辑们是在这行吃饭的,他们阅书无数,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书能火,什么样的书不能,而狼烟的这个开头,显然就是处在不能的行列里面。
于是,狼烟平心静气的对照着编辑指出来的缺点,开始改文,两万字的开头,几乎改动了一半,但是改完之后,狼烟犹豫了,如果再次内签不过,对于狼烟的打击将会是毁灭性了,所以在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狼烟决定不再内投,而是直接在网站发书。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九月的中下旬,狼烟的心态也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患得患失,注册了自的第一个起点账号,然后开始了一章一章的发书,当时的我就已经决定了,如果迟迟不能签约,那么我也要至少写到十万字,然后申请签约,看看是什么结果,如果这样还是不行的话,那只能说明狼烟实在是不适合在这里写书。
这一次,好消息来的还是十分快的,两万字的时候,起点的签约站短出现在了我的作家后台,编辑还是之前内投的虎牙,狼烟松了口气,知道自己的改动可能是有了些效果,并且起码这本书可以有一个正常的结局了。
走签约流程的时候,负责签约的小妹妹问我,这本书大概多少字完本,我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回答说:“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万左右吧!”这本书为什么这个字数结局,原因就在这里,按照我之前设定的大纲,的确最后也就是一百五十万字,当时我就决定,如果成绩不好的话,也要写到一百二十万,除非真的一个读者都没有,不然的话,有多少读者在看,我就要为多少读者负责。
就这样,走完了签约流程,狼烟按部就班的写着,写到八万字的时候,来了第一个推荐,也就是我们作者俗称的试水推,位置就在起点pc端历史分类的热门分类上。
但是这个推荐,让狼烟的信心又一次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当时一共有二十本左右的书上了这个推荐,很不幸,狼烟只排名第六,而想要得到持续的推荐,至少也要有前两名,显然,在这残酷的竞争中,我被淘汰了。
这个时候,不少作者给出的意见就是不要再在这本书上浪费时间了,赶紧太监了,换个马甲重新来过,写个几个开头,还不总有那么一两个火了的。
对于这样的建议,狼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最终却并不想这样去做,从小到大,狼烟都是一个做事情有始有终的人,在这样的建议多了之后,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包括这本书和之后狼烟写的每一本书,不论成绩好坏,只要有人看,就要按照计划正常完本,这是对自己的努力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读者负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