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封疆万里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狼烟东去
“小女子并不需正名,只愿常随将军左右!”孟瑶如此一说,刘封心中又是一阵无奈,孟瑶此时已是双十年华,若长此以往,定将难以出嫁,而自己身为刘备义子,正妻之位,恐难以容下孟瑶,刘封一念及此,便是一阵头痛,只得扶起孟瑶,不再言及此事。
如此过了半月有余,刘封便已得报,刘琦公子得了刘表应允,此时已然率本部军马及家眷前往江夏去了,刘封得此消息,心中才略微放松了些,若是刘琦白白折损在襄阳,刘表此时也撒手人寰,那蔡瑁之流怎敢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一旦荆州降了曹操,刘备这万余人马登时便成瓮中之鳖,纵诸葛亮有惊世之才,到时亦是难以为继。
若是刘琦安然到了江夏,则纵然蔡瑁携刘琮投了曹操,刘备亦可全速撤往江夏,曹操忌惮孙权水军之威名,必不敢直取江夏,如此,尚可为刘备争得一丝喘息之机。
刘封理顺这其中关节,便前去拜见刘备,此时趁曹操大军未出,刘封便想力劝刘备弃了新野,与樊城赵云合兵一处,以观襄阳局势。
刘封到了刘备府中,却见刘备正与诸葛亮立于地图之前,满面愁容,心中便是一沉,快步上前拜见了刘备,却是视诸葛亮于无物,前番诸葛亮生搬硬套,生生让刘封吃了十仗,刘封便知,对于此人,以礼相待已然无用,凡事各凭本事即可。
“子威来得正好,适才探马来报,那曹操此番竟亲率大军五十万,名将百余人,现已自许昌出发,直奔荆州而来,现今恐已到了宛城,意欲剿灭吾等,并一举扫平江南,有一统中原之心,吾正与军师商议良策,尚未将此事告知汝等,似此种情形,子威可有良策?”
听罢刘备之言,刘封心中暗叹一声,曹军已然出发,此时再想从长计议,已然不及,于是径直到了地图之上,言道:“我军现仅有新野,樊城二地,然此二地皆不可守,一旦五十万大军长驱直入,我军唯有弃城,方有一线生机。”
“子威此言,与军师不谋而合,然天下虽大,却无我等栖身之处,此番若是撤军,该当去往何处?”新野樊城并非久居之地,刘备心中也是明了,然去往何处,他却是毫无头绪。
“封斗胆,想及一计,若可成功,则大业可期!”刘封见刘备着实忧虑,便高声言道。
“事已至此,子威但说无妨。”刘备心中已然是一团乱麻,听闻刘封有计策,便赶忙答道。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23章 山穷水尽
“若要与曹操五十万大军相抗,仅新野樊城之兵,必是不足,封今日已得了消息,襄阳刘表已是病了数月,想来命不久矣,刘琦公子不堪忍受蔡瑁,张允等害人之心,已然出走江夏,倘若刘表病故,荆襄九郡尽皆落入蔡瑁等人之手,则情势危矣,不若先行下手!”
刘封低声言罢,便看向刘备,刘封心知刘备早已存了求取荆襄九郡之心,迟迟不肯动手,乃是怕落人口实,刘表与刘备皆为汉室宗亲,又于刘备有知遇之恩,故之前数次机会,刘备均未下夺取荆州之决心。
刘封心知,诸葛亮八成已是在力劝刘备趁此机会入主荆州,以此为兴兵之地,再东联孙权,北抗曹操,以期促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封虽对诸葛亮数次针锋相对,然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刘封却深知此时唯有拿下荆州,方能立于不败之力,否则,此次对抗曹操,定会造成巨大伤亡。
刘备听闻刘封之言,长叹一声,又望了诸葛亮一眼,缓缓言道:“子威,话虽如此,然刘景升于我,有知遇之恩,又本是同宗同源,更兼数次提携,若是趁其病重夺了荆州,恐为天下之人耻笑,又何谈复兴汉室?汝二人之言,且容吾再思量一番。”
显然,身旁智计最为出众两人皆是力劝刘备取了荆州,刘备心中已然有些摇摆,一时间难以抉择。
刘封听罢,便知刘备还是不愿此时拿下荆州以抗曹操,刘备素来以仁义闻名于天下,此时若是做出此事,确会名声不保,至于到底如何,荆州取是不取,自然全凭刘备取舍,此事刘封无法左右,诸葛亮亦是无法左右。
于两千年后再看历史更迭,刘封自然早已领悟所谓仁义不能成就王霸之功,唯有疆土与军队才能助人立下千秋大业,而刘备此时,显然未能念及这层,故此,刘封面色严峻,一时间也是陷入了深思之中,侧眼看时,诸葛亮也是面带无奈之色,可见对刘备如此踌躇甚为不满。
良久,刘备终是抬起头来,面色坚毅道:“值此刘景升大病之时,若是取了荆州,便是不仁不义之举,恐会惹得天下诸侯共同讨伐,到时荆州不可守,又失了信义,便再无容身之处,今我意已决,愿起新野樊城之兵,联合襄阳共抗曹军,汝等无须多言,只准备战事即可!”
虽对此早有准备,刘封还是暗叹一声,刘备的这许多说辞,皆是为保全其名声罢了,前有夺取徐州之事,如今却不肯拿下荆州,只因并无合理缘由罢了,刘封领了御敌之命,心中已是开始盘算如何抵挡曹军。
“军师,如今曹军五十万,绝非我新野之军所能相抗,不知军师有何良策,可保全我军,以图日后之事?”
刘备既已做了决断,便开始问计诸葛亮,诸葛亮不如刘封了解刘备为人,听得刘备竟不去取荆州,心中已然气急,此时刘备问计,诸葛亮一连呼出数口浊气,方才整顿思维,开口言道:“事到如今,须得弃了新野,撤往樊城暂避,以图联合刘表大军,共抗曹军,否则无兵无城,纵姜尚再世,亦无对策。”
刘备心知诸葛亮还是心有芥蒂,对此等言论并未在意,只是追问道:“我军已在新野驻扎了许多时日,军中将领军士之家眷亦是多在新野城中,若是退入樊城,怕是须早作准备,不然曹操先锋到了新野城外,便避之不及。”
刘备心中也知唯有放弃新野方可,但新野城中军士家眷极多,若是全部撤入樊城,恐会造成城中百姓恐慌,且未战先怯,军中气势便会半点也无,是故如何撤入樊城,刘备心中还是一团乱麻。
“主公莫慌,想来曹军五十万,行军必快不得,可即刻着云长将军前往荆州,面见刘表,探得其虚实,再做打算。”
刘备见诸葛亮胸有成竹,这才心中稍安,立即便遣关羽前去面见刘表,并探听其军中虚实。而刘封等众将,皆回去整顿兵马粮草,并安排车马,准备弃了新野,前往樊城暂避。
如此过了足足三日,刘封早已吩咐孟瑶与黎闯,将军中装备全部收拾整齐,之前所获工匠皆分给马匹,时刻准备前往樊城。其他众将也是早已安顿好了家眷众人,只等刘备下令出发。
然此时关羽却是迟迟未归,这一日,刘备召集众将,正商议遣人领兵前去接应关羽,却忽然得前方斥候飞马来报,曹操先头部队已然近了博望,不日便可直达新野。
事到此时,诸葛亮终于面现凝重之色,登时便要下令,正在此时,关羽却是风尘仆仆,闯进了议事厅中。
“二弟,何事耽搁至此?”刘备深知,以关羽之勇武,断然不至被蔡瑁之流扣押,此时方归,定有缘故。
“哥哥,那刘表已然亡故,蔡瑁等人秘不发丧,却是立了刘琮为荆州之主,听闻曹操率大军前来,此时已然向曹操递了降书,只待曹操一到,便大开城门,将荆襄九郡尽皆献与曹操!”
刘备闻听此言,登时便瘫坐在长椅之上,面色苍白,口中之言:“此乃天欲亡我,悔不能听军师与子威之言,早日取了荆襄九郡!”
众人见刘备如此,皆是面带惊慌之色,不知如何是好。
刘封此时却是大步向前,一把扶起刘备臂膀,厉声言道:“封请父亲给封两千人马,我愿埋伏于新野城外,只等曹操先锋到了,便伏击一番,使父亲携众人安然退入樊城,再做打算!”
刘封心知,若再任凭刘备如此,错过了时机,众人便连家眷都要丢在新野城中。
然而此时,诸葛亮却是一摆手,道:“子威将军莫急,曹操既已到了博望,只设埋伏,恐难伤其根本,既荆州已无可用之兵,若不于此地痛击曹军一番,恐纵然至了樊城,亦是无用。”
刘封此时并未多言,心知危难之时不应与诸葛亮争口舌之利,便静候其计。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24章 孤身入城
刘备此时闻言也是止住悔意,低声道:“此番抵御曹军,皆依军师之计行事,待安然退入樊城再做打算。”
众人听言,便齐齐看向诸葛亮,诸葛亮此时再无那轻视之色,一整衣襟,将手中羽扇放于桌上,起身道:“新野区区小县,今幸而城中百姓不多,我欲将城中百姓与诸位家眷一同送至樊城,以新野空城诱曹军前部入内,再一举破之,主公以为如何?”
刘备与众将听言眼中顿时一亮,而刘封则是一副冷静神情,心知诸葛亮意欲火烧新野,待曹军前部混乱之时再放水淹之,如此便可重挫曹军锐气,为其下一步打算赢得时间。
“军师此计甚妙,若是以新野空城静待曹军,便可出乎曹军意料之外,再突袭其前部,此战定可战而胜之,请军师下令便可。”
刘备显然已是认可了诸葛亮计谋,刘封也是百无聊赖,等待看诸葛亮派其去何处设伏,好于阵前演练孟瑶所教习之阵法,提升其麾下那四百骑兵战力。
但诸葛亮刚一开口,便是让刘封吃了一惊,只见诸葛亮略一思索,便看向刘封,郑重言道:“此次伏击曹军,便是为城中百姓及诸位家眷赢取时间,好教其撤入樊城,子威将军一身武力,更兼颇通谋略,现命汝引本部四百骑兵,护送城中百姓及诸位将军家眷,速速撤入樊城,子威将军对此不可懈怠,刘琮已然投了曹操,此事若是走漏风声,恐其截击,故需即刻出发,适才吾已派士卒赶往樊城,接引子龙将军引五千军前来新野共击曹军前部,子威将军到樊城后,便以本部及城中一千军士守住樊城,静待吾等。”
刘封却是没有想到,诸葛亮此时将这护送百姓家眷之责交于他手中,此任务虽无甚危险,却也责任重大,一旦哪位将军家眷有恙,刘封便逃不脱干系,乃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事,刘封心中暗叹一声,不由赞叹诸葛亮,如此时刻还能想到微微摆其一道之事。
但事已至此,刘封却也不得不领命,想到此番撤入樊城,并无人知晓,故其麾下亲兵应是无甚伤亡,心下才稍安,抱拳领命道:“封谨遵军师之命,诸位家眷交于吾手,但请诸位放心,伤了一分一毫,封便以命相抵!”
抛下这番言论,刘封便匆匆退出了议事厅,撤退全城百姓事关重大,虽此时百姓大都已然得知了曹军来攻之事,却不曾想全城撤入樊城,故刘封第一时间便到了军中,命黎闯率军奔走相告,半个时辰后便于城门处集合出发。
新野小县,城中本无许多百姓,半个时辰未到,百姓便已收拾停当尽皆立于城门之外,等候刘封调遣。
由于刘封手中仅有四百骑兵,一番思量之下,便教黎闯领兵一百,与城中百姓乘船赶往樊城,刘封亲自与孟瑶领兵三百,护送众将家眷老小,兵分两路,浩浩荡荡便赶往樊城。
刘封既已出发,便不再挂念新野之事,他心知以诸葛亮之能,有心算无心,又有天时地利相助之下,定能全身退回樊城,而令其担心者,便是入了樊城后之事,虽在刘琦去往江夏之时刘封便已告知,一旦曹操派大军出动,便教其整顿兵马,静观其变,一旦刘备遇险便率军救之,但樊城至江夏路途遥远,若是携带家眷前往,则势必会沿途与曹军恶战数次,刘封一路苦思应对之策,却是已然到了樊城城下。
刘封将众将家眷送入樊城,便登上城墙观察黎闯船只,见其俱是远远在白河之上奔樊城而来,心中这才稍安,此时刘封环顾四周,忽然见樊城之南,襄阳城隔着汉水几乎清晰可见,刘封心中一动,便是涌出一计。
此时天色已然过了午时,刘封心知诸葛亮伏击曹军前部,势必战至次日天明方可返还,便立即入了樊城帅府之中,将孟瑶叫至身前,低声说了一番密语。
“将军怎可以身犯险,待那诸葛亮来此,必会有计策脱身,将军若是私自前往,一旦有了闪失,情势危急之下恐他人难以顾全将军安危。”
孟瑶听了刘封之计,却只是摇头,并不赞同刘封那兵行险着之策,而后刘封却又坚持己见,孟瑶最终才勉强点头,口中言道:“将军明日天明前定要回到樊城,不然诸葛亮等人归来不见将军,定会生疑,于将军并非善事。”
刘封略一点头,又叮嘱了孟瑶一番城中布防之事,便离了帅府。
只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刘封却是已经一袭布衣,手中拿一口短刀,现身于襄阳城门之外,俨然一副游侠打扮,襄阳城中百姓,已然知晓刘琮降了曹操之事,倒也不惧战事,已然人声鼎沸,一副祥和之景象。
刘封前世便精通这隐匿之术,不多时便已混入襄阳城中,并于一茶楼中将城中权贵住所尽皆打探清楚。
得知了诸多信息,刘封便于襄阳城中随意行走,实则是在观察城中地势,以备不时之需,终于,天色将晚,城中百姓渐渐稀少,刘封便借着夜色,行至一处高墙深院跟前,那不远处木门之上,便是悬挂着“蔡府”二字,此处乃是蔡瑁府邸,蔡瑁家族本是荆州名士,其府门所在,几乎是无人不知,故刘封轻易便摸到了门口。
立于墙外,刘封细细听了片刻,便知墙内有数队军士夜间巡逻,端的是防范严密,但却拦不住刘封,刘封又听了数遭,便知这外院之中共四队军士,每队八人,于是便想寻个空隙进入院内。
刘封正在默默计算步数,却忽听身后异响传来,只得抽刀回身,却见身后乃是一身长八尺大汉,面色通红,手中也是拿一把短刀,此人显是未能料到刘封反应如此迅猛,刚刚近身便已被刘封抵住了咽喉,动弹不得。
“汝乃何人,今夜若坏我好事,便叫你人头落地!”刘封一看便知此人并非是蔡瑁府中之人,却还是手握短刀,想要诈一诈此人来历。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25章 魏延
此人显是未能料到刘封有如此身手,聚精会神观察之时,竟依旧好似脑后长眼一般,将自己制住,慌忙道:“英雄莫急,吾观英雄自午后便于此处查探,又是生面孔,心知英雄必是不耻于这蔡瑁之所为,然此处擅闯不得,特来提醒英雄!”
刘封细细观察一番,果然见此人目光坦然,并非是奸佞之辈,此时被其发觉,便不能立刻潜入蔡瑁府中,于是便放下短刀,低声喝道:“何人,速速报上名来,蔡瑁府邸有何不能擅闯之处,一并告知于我。”
那人却是回首查探了一番,向刘封招手示意,刘封无奈,心知长久立于此处恐会惹人怀疑,便矮身跟从那人沿蔡府墙角离去了。
不多时,那人便将刘封引至一废屋之中,此屋仅与蔡府后墙相隔一条街,刘封仗着浑身勇力,倒也不惧有诈,进了屋中,那人却是回身便拜,刘封心中疑惑,不知何意,只得伸手去扶,怎奈那人坚持单膝跪地,口中言道:“小人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士,现居于襄阳之中,为城中一小官,本欲待刘皇叔亲至,便投入其门下,奈何数次均未能得见,蔡瑁那厮,废长立幼在前,而今又因惧怕曹操大军,将这荆襄九郡之地尽皆送与曹操,吾深恨之,故时常观察蔡瑁行踪,对其倒是略知一二,不知将军是刘皇叔账下何人,又为何来此?”
刘封一听此人乃是魏延,心中甚为惊喜,魏延乃是三国名将,算算此时正在荆州,不想却是在此相遇,刘封心知魏延此人,也是颇有些武力,善于用兵且极其自负之人,诸葛亮便曾因其脑后生有反骨而嫌弃之,使得魏延于蜀地郁郁不得志,最终在诸葛孔明逼迫下反了蜀地。
刘封自然是不信脑后反骨之事,魏延自负倒是不假,但倘若是遇到其心服口服之人,那还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刘封坚信,自己便是能让魏延心服口服之人。
念及此,刘封便双手将魏延扶起,对其坦诚出处:“吾乃刘备义子,刘封,父亲大军此时正在新野与曹操前部激战,吾护送全城百姓已然到了樊城,然吾观樊城亦非是长久之计,便孤身前来,看能否暗中除了蔡瑁,蔡瑁一死,刘琮年幼,荆州之二十万余大军便可为父亲所用,到时便可与曹军一战!”
魏延见来者竟是刘封,面色更是欣喜非常,抱拳道:“吾于襄阳便听闻,小将军出道便是斩杀曹军名将,重伤李典,并以五十骑退了曹仁万余大军,后又大战夏侯惇,年方十八已是名满荆州,今日得见,果然是少年英雄,文长不及也。”
刘封却是未曾想到,自己仅仅经历两次大战,便为荆州之人所知。究其原因,便是三国乱世,征战极多,各方势力于敌方城中皆有密探细作,对城中交战及大小事宜,尽会定期上报,故刘封大败曹仁之事,不多时便已然传入了襄阳,便是刘表,也是当众表达过对刘备艳羡之情。
“文长且听我说,之前那数次交战,皆是小功,此番曹操亲率大军,我军已然是生死存亡之际,文长若能助我暗中杀了蔡瑁,便是大功一件,到时禀明父亲,文长便可入我军中为将。”刘封一见魏延,便已决心将其纳入麾下,然此事事态紧急,天色已晚,刘封心知若是数个时辰之内不能完成计划,那便只得撤去江夏了。
刘封本以为又魏延熟知蔡瑁行踪,行事起来定然会事半功倍,然而魏延此时却是低头不语,面露难色,良久,才缓缓抬头,道:“自蔡瑁递了降书,吾便日日紧随其后,本想寻个机会杀之,本已暗中聚集了数十部众,计划两日前便动手,谁知那蔡瑁那日却忽地暗中出了襄阳,不知前往何处,城中只留张允及蔡夫人主事,那蔡夫人与刘琮更是深居简出,今襄阳已然降了曹操,其必龟缩于府中等待曹操大军前来,故将军之计,恐怕无法成行。”
刘封听罢,心中暗叹一声,便知暗杀蔡瑁之计无法实施,纵然杀个蔡夫人,也是于事无补,一旦行踪败露,反而激的刘琮更加与刘备为敌。
然刘封转念一想,亦是觉得不虚此行,若不是魏延及时相告,便不会得知蔡瑁不在襄阳,贸然闯入蔡瑁府邸,不但一无所获,反可能陷入蔡瑁圈套之中。更为重要之事,便是于此结识了魏延,刘封暗中观察,发觉魏延脑后骨骼果然与常人稍有不同,心知诸葛亮定会言其反骨之事,若是如此,魏延为己所用,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既如此,襄阳今日便取不得了,文长,你且带领部众,隐匿于襄阳城中,若是日后我军到了城下叫门,那刘琮不愿开门,你便带领部众与我里应外合将城门打开,到时我军入城,再做打算。”
刘封虽想立刻便将魏延带走,收入麾下听用,却是想到樊城守不住时可能路过襄阳城下,到时若能入城,便也不必再去江夏,便遣魏延留于城中做了内应。
魏延心中,亦是本想跟刘封到樊城投奔刘备,然而听刘封之言,心中便有了计较,若是此计成功,魏延便是有功之臣,到那时再投入刘备麾下,便不会如现在一般,只做个城头小吏。
于是,魏延欣然领命:“子威将军放心,某便在这城中守候,只待皇叔大军到了城下,便将城门打开,迎接皇叔部众入城!”
刘封又在这屋中与魏延定下信号,告知魏延一旦形势有变,便先保全自身性命,日后到江夏刘琦公子处寻找刘封便可,而后便急匆匆出了城,返回樊城去了。
等刘封到了樊城,已然是夜半时分,刘备及众将依然未到,黎闯倒是已然将新野百姓安置妥当,此时正与孟瑶在帅府中焦急等待。
“将军,此去如何?那蔡瑁……”刘封出发前已然将自己计策告知了孟瑶,故此时孟瑶连忙焦急问道。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26章 难阻颓势
“蔡瑁已离了襄阳,不知所踪,多半前去调动荆州军士,以便降曹之时邀功所用。”刘封长叹一声,如实说道,换言之,临行时告知孟瑶之计,此时已经失败。
孟瑶听闻此言,却是并无甚惋惜之意,只是安慰道:“将军无事便好,今日纵使杀了蔡瑁,恐襄阳城中诸多兵将,也非将军一人所能把控,不如等皇叔到了,再做打算。”
孟瑶只忠于刘封一人,自然是不愿刘封去做那等冒险之事,她心知以刘封之武艺,纵使曹操五十万大军到来,事不可为之时也可逃得性命,她知刘封并非常人,心中倒是更加期盼刘封自立门户,倒是随便寻一边陲小城,发展壮大,也未尝不可,总归好过身为刘备义子,处处受人排挤,有才学却是施展不得,但这番想法,孟瑶却是只能藏于心中,从未在刘封面前表露分毫。
“今日之事,怕是只得如此了,吾于襄阳城中得了一员猛将,此人不久后必入我军中,到时你二人尽力与其交好,以便吾将其收归麾下。”
刘封见此时四下无人,便将魏延之事说与了二人,便告知自己得魏延之决心,孟瑶心思敏捷,自然知晓刘封此时是在培植实力,以便日后之用,便将此人记在了心中。
与二人定下方略,刘封便遣二人前去休息,心知等曹军前部战败之时,必会激怒曹操,引得五十万大军齐至,到那时,便是刘备军危急存亡之时,倘若不能取得襄阳,刘备军中能逃至江夏者,十之二三而已。
待到了天明之时,刘封便得探报,刘备率众将已然近了樊城,刘封赶忙出城迎接,只见刘备引着众将,气势非凡,显是打了胜仗。
大军进入樊城,众人便前去验看其家眷是否有所损伤,刘封则是来到刘备身前交差。
此番护送家眷与百姓,刘封并无其它举动,诸葛亮亦是无话可说,只得当刘备面前夸赞了刘封一番。
刘备此时却是一脸喜色,将诸葛亮用计火烧新野之事与刘封说了一遍,显是以为此番重创曹军前部,定会让曹操三思而后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