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封疆万里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狼烟东去
刘封相信,就算没有孙刘结盟,而是只有周瑜率领着数万江东水军的话,曹操多半依旧不能占得了半分便宜,因为周瑜乃是一个天生的帅才,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想出一两个惊世之策上,而是在获取一场场战役的胜利上,他是一个真正的统帅,而非将领。
因周瑜对于刘封心中所想心知肚明,所以二人的这番商谈并不困难,只是颇为出乎刘封意料之外的是,在他将庞统调查所得的孙权授意部下暗害周瑜之事说出,并许诺将荆州五郡以及以后有可能拿下的襄阳,江夏甚至是江东的管理权全部给到周瑜之后,周瑜却依旧是微笑着拒绝了。
这一次,信心满满的刘封失败了,他没有料到这个满腹经纶并且多半是因为他的到来才并未死于诡异的重病的周瑜,竟然真的在自己的一番分析后因孙权的所为而心灰意冷。当时刘封看向周瑜那决绝的双眼,便知他当真是决计不再出山了,当真是如他所言的那样,要与他那贤惠美貌的结发之妻纵情于山水之间了,这样的决定,让刘封生不出丝毫的要挟之心,若是强行如此,最后只能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境地,于是,刘封只得是退而求其次。
江东的朝堂,可以想见即将进行一场巨大的权力更迭,更这样的更迭,众多文臣武将之中注定要有不少人成为牺牲品,轻则再无出头之日,重则危机身家性命,而这一次的牺牲品,刘封与周瑜皆是心中有数,一定会是之前紧紧拥护在周瑜身侧的那些将领。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297章 密谋
当刘封表示出对周瑜的理解,并且不再劝说周瑜与其共同开创一番功业之后,周瑜心中登时便松了口气,对于刘封的洒脱,他心中自愧不如,他知道,若是换做是他在刘封的位置之上,也是绝难放任自己安然离去的。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刘封再提出想要让周瑜将那些当真颇有些才华,并且会在周瑜离开江东朝堂之后成为孙权眼中钉的将领拉拢至刘封阵营之中时,周瑜显然再不能说出拒绝之言了,毕竟自己能够坐在这里与刘封交谈,皆是拜刘封所遣的那名医所赐,于是,这番秘密之极的交谈便以周瑜对刘封说出‘尽力而为’这四字作为了结果。
也正是因为周瑜与刘封达成了这般默契,所以他才会向鲁肃说出这样的话,鲁肃虽是周瑜在江东几乎最为亲密之人,但周瑜若是贸然将刘封此事说出,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
已然距离死亡十分之近过的周瑜也想到过不将刘封嘱托之事告知他人,但那样做虽然对其来说却是最为稳妥的方法,但一者是没有报答刘封的救命之恩,二者便是将其麾下的那数个性情耿直之人留在此间,多半不会有甚好的结局。
反观刘封作为主公,当真是比之孙权强了太多,这一点周瑜早已经在甘宁口中探听清楚,所以,他在一番思想斗争之后还是决定将此事告知鲁肃,若是所托非人,也只能怪自己命该如此,若是不说,周瑜相信自己绝对会因为此事而抱憾终身。
“公瑾既有此言,胸中想必已然是有了出路,就不要再隐瞒于我,待得主公在朝堂之上将那吕蒙与陆逊委以重任,还哪里有我等数人容身之所?”
鲁肃看见周瑜说了一半之后又是呆呆的立在那里不知心中在想着些什么,只得是十分焦急的问道。
周瑜听闻鲁肃相问后,这才从回忆之中回过神来,当下也是不再迟疑,将房门紧紧关上后,又将鲁肃拉至自己近前,低声言道:“似程普将军等人,乃是江东三朝老臣,性情温和又多有战功,故而主公并不会因其与我等走的颇为相近而不容,只有子敬,公覆与公绩三人,日后恐有不测。”
“为何?”鲁肃见周瑜只是提起了他们三人,心中也是升起一丝疑问,又因自己也在其中,不得不谨慎待之,于是急忙问道。
“子敬本是江东重臣,但却在赤壁之战后与那刘备走得甚为相近,主公不管与诸葛亮结盟还是与刘封结盟,其真正用意不过是虚与委蛇,而子敬却是让刘备从手中得了许多好处,虽大多是因诸葛亮奸猾,但日后若是论及此事,便不知如何说来了,至于公覆与公绩,虽年岁相差颇多,但却皆是耿直之人,在军中非我之将令不遵,待得吕蒙与陆逊上位之后,二人多半会与之发生冲突,到那时,则悔之晚矣……其余者,皆是心思深沉之人,想来不会有事。”
“嘶……似如此,公瑾有甚言语只管说来!”
鲁肃听罢周瑜的这一番分析后,心中不由得十分赞同,他虽是在江东朝堂之上颇受尊重,但经周瑜一番提醒,确是想到自己之前数次出使襄阳,皆是灰头土脸而归,孙权也是多次责备其讨要荆州不利,几乎是将荆州丢失的责任大半都算在了鲁肃身上,数次责难,皆因周瑜解围方才作罢,若是周瑜当真不在,鲁肃还真不知会被扣上一顶什么样的帽子。
“不知子敬对于荆州刘封,心中是如何想来?”周瑜此时再不迟疑,直接便轻声说出了刘封之名。
“刘封此人,真乃是当世豪杰,年方弱冠便割据一方,如今才刚刚数年,又得了益州天府之国,日后成就不可限量,就算与主公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公瑾何处此言,莫非是?”
鲁肃刚刚对刘封评价了数句,脑中便隐约得知了周瑜为何如此相问,话刚刚问出一半,周瑜便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刘封这个名字,在江东实在是大大的禁忌,只因刘封在孙权的眼皮底下将孙尚香带走,又让孙权无话可说,这件事被孙权视作是奇耻大辱,也正因如此,周瑜数次提出借助孙尚香的关系与刘封修好,都是被孙权一口回绝,还因为此事将周瑜也一同记恨上了,可见在孙权心中对于刘封的恨意是多么的强烈。
虽然被周瑜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但鲁肃依旧是用手势和眼神向周瑜询问,显然,他万万没有想到周瑜竟然会在这样一个病情还未能恢复完全的情况之下便和刘封搭上了线,而也正是这没人能够想到的事,才能让孙权暂时对周瑜并没有什么怀疑,而这孙权忙于让自己的亲信之人掌控住江东兵权的数日之间,也正是周瑜帮助刘封争取自己举荐给刘封三人的时间。
之前周瑜向鲁肃提出的三人,正是周瑜在那小舟之中与刘封所商定的人选,周瑜之前倒是想要让刘封尽可能多的将那些只会忠于自己的将领尽皆收归账下。
但刘封又岂是什么样的将领都收之人,一番商议之下,也只是定下了这三个人选,而那老将黄盖,还是周瑜几乎哀求之下,加之刘封在赤壁之时对其英勇及人品颇为认可,这才答应。
原本刘封心中除去周瑜之外真正想要之人只有两个,那便是鲁肃与凌统,鲁肃之才,刘封还是十分认可的,唯有其性情有些不够刚毅,刘封相信若是以一得力之人在旁辅助,定然可以坐镇一方,而凌统,才刚刚到了弱冠之年,便已然是江东有数的勇将,日后前途,定然不可限量,将其与甘宁置于一处共同操练水军,可以使得刘封水军更上一层楼。
“我所言乃是何意,子敬想来已然心中有数,此事目前唯有你我二人知晓,且今日便要有所决断,子敬以为如何?”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298章 行动
虽然没有明说,但到了此时鲁肃已然心中清楚,周瑜所言之事,正是将其与凌统,黄盖二人送去刘封账下效命,而之所以点名要了他们三人,则更加明显是周瑜与刘封早就达成的协议。
在鲁肃心中,既然孙权已然对周瑜不仁,并且想要将其置于死地,那周瑜自然也不用再顾忌自己乃是江东臣子这个事实,更何况就在不到半个时辰之前,孙权已然接受了周瑜的请辞,所以如今的周瑜,本就和江东朝堂没了半分关系,就算是替刘封招募孙权麾下之人,也并非是不仁不义之举。
“既然公瑾已然为我等三人铺就了如此一条大道,那自己又当如何?”
到了此时,鲁肃不禁开始怀疑起了周瑜之前所言的所谓游历于山水之间,既然周瑜已然和刘封搭上了话,那刘封又怎能放着华夏之中少有的奇才周瑜不用,而剑走偏锋非要求取鲁肃与凌统等三人呢。
“瑜之前所言,并无半句虚假,我已无心在论及这逐鹿中原之事,后半生只想寄情于山水之间,虽说将此事说与子敬后,无论汝等三人何去何从我都不能再出现在江东郡县之中,但荆州,交州,皆有大好河山,华夏之大,又有何处是我去不得的?”
鲁肃闻言,自然是不疑有他,周瑜的性情,他还是清楚的,若是他自己当真投奔了刘封,就不会有这样一番说辞了。
确定了周瑜的去向之后,鲁肃心中这才还是权衡自己即将何去何从,他几乎可以肯定,一旦周瑜将刚才和自己所说的话向凌统与黄盖也说上一番,对孙权早已经是心生不满之意的二人定会毫无犹豫的投向刘封。
凌统在江东无牵无挂,轻装即可上阵,黄盖乃是孙坚之时便在身侧的老臣,到了孙权当政却越发不得势,几乎沦为了军中偏将,心中极为憋闷,如今有这样的机会,加之周瑜担保,就算有所风险,也时会携带家眷前往并不遥远的荆州。
在鲁肃看来,这三人之中最为尴尬的就要数他自己了,他原本在孙权朝堂之中便是仅次于周瑜之人,甚至之前周瑜卸任之后还暂时担任了都督之位一段时间,后因周瑜归来,这才甘愿又将位置让给了周瑜。
到了刘封麾下,他情知自己不会有此前在江东的地位,庞统,徐庶,赵云,黄忠,皆是比他地位更高之人,这让他心中一度多了几分犹疑,但转念一想吕蒙与陆逊二人对他的敌意,那几分犹疑登时便又是烟消云散。
“既然公瑾都如此洒脱,我又如何能贪恋此间的权势?便如公瑾所言,既然江东朝堂之上已无我等之位,那我等各自离去也罢!”
见鲁肃终于下定了决心,周瑜面上并无甚惊异之色,这个结果早已在他的意料之中,鲁肃虽是个实诚人,但同时也是个聪明人。
“子敬既然心有决断,我等今日便如此行事……”周瑜将鲁肃召至近前,而后在其耳旁叮嘱了一番后,鲁肃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而后便匆匆离开了周瑜府中,此时的周瑜,虽已让孙权得知了其并未病重,却也不应在城中频繁走动,故而往来联结之事,还是要落在鲁肃身上。
这一日,孙权也是十分忙碌,他接受了周瑜的请辞之后,在离去之时周瑜自然也是将自己的都督印信等物尽皆交给了孙权,孙权拿到这些象征着江东统兵之权的东西后,连忙回到朝堂之上并且召集了江东的大部分文臣武将。
而这大部分文臣武将之中,便不包括之前被孙权留在周瑜府中的鲁肃,也不包括周瑜口中所提的三人,当然,还有不少其他与周瑜走的颇为相近之人尽皆不在此番召集之列。
孙权之所以不将这些与周瑜相近的官员召集在此,便是怕其如此急切便将这都督之位授予吕蒙与陆逊二人,会在一些与周瑜走的颇为相近的老臣之中引起非议。
而这些老臣,大都是自孙坚,孙策之时便为江东效命,也为江东立下过不少功劳,孙权自然不能因此而严惩他们,他只想在周瑜离去后慢慢弱化这些人手中的权利,而第一步,就是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之下将周瑜这个举足轻重的都督之位易主。
正当孙权在朝堂之中意得志满的筹谋着如何将自己的数个亲信借此番机会全部都安插到关键的职位上时,他以为毫不知情的鲁肃,凌统与黄盖,却是借着庆贺周瑜大病初愈之名迅速聚集到了周瑜府中。
凌统与黄盖二人到了之后,因对二人皆是十分了解,故而周瑜开门见山,见自己已然辞去了江东都督之位并且准备归隐田园以及可以举荐其三人到刘封账下效命之事和盘托出。
二人起初也是如同之前鲁肃那般震惊,但因鲁肃已然答应了此事,加之二人对于孙权最近宠信的那些臣子皆是十分不屑,故而只是略略思考了片刻,便皆是银牙一咬答应了此事,并且表示此事皆由周瑜安排便是。
虽是三人皆已答应此事,周瑜依旧是不敢大意,只因此事最难之处不在于三人是否答应,而是在于如何在这半日间将三人的家小一并撤离出去,特别是鲁肃与黄盖二人,在江东经营多年,家小甚多,一着不慎一旦未及离开便被孙权发觉,则有前功尽弃之险。
周瑜面色凝重的将三人召至近前,在耳旁密授机宜,三人听罢后,皆是点头称是,而后不敢耽搁,皆匆匆离去了,而周瑜却依旧是如同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将自己那些视若珍宝的书籍一个个装入木箱之中,而后倒出药炉上熬制好的药液,自顾自的喝了起来。
约莫一两个时辰之后,正当孙权在朝堂之中宣布这他这个足以影响江东朝堂之上局势的决定之时,街头上也出现了一队平淡的军士,这支部队人数并不多,只有二三百人,军纪也是松松散散,领兵者乃是江东偏将军凌统,车队之中,还有着数个马车,包裹的严严实实。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299章 逃出生天
队伍行至城门处时,守城的士卒上前一步,见得是凌统带队,连忙深深施了一礼,凌统虽只是偏将军之职,但因其年少之时便立了不少战功,故而在江东军中素有威望,加之脾气颇有些暴躁,江东军士但凡见到凌统,皆是想要退避三舍。
但此时,那守城的士卒虽心中不愿与凌统交涉,但职责所在,也不得不在施礼之后上前一步脸上挂着笑意问道:“不知将军此时要去往何处?”
“本将军欲去往城外江边送一故友,你若无事,便速速退开!”凌统闻言虽是止住了脚步,面上却是一副不耐之色,随便答应了一句,便在马上自顾自挥了挥手。
“将军还请体谅,若是不知车中乃是何人,一旦到时出了事故,小人性命即刻不保,将军不过举手之劳,万勿为难小人。”
江东军纪在周瑜这些年的治理之下,还是十分严明的,故而凌统没有一下便出得了城门也是早在其意料之中,只见凌统被这守城的军士拦下之后,面上隐隐显出了一阵怒容,那军士心中当真是有些后悔自己为何非要招惹于他,但话已出口,自然没有收回的道理,他也只能牢牢的站在凌统的马前,等待凌统出言。
“车中所坐之人,乃是我江东兵马都督周公瑾!都督之前重病卧床,今日才刚刚出愈,因身体缘故暂时辞去了都督之位,意欲前往他处拜访一当世名医,你这厮还有何事要问?”
凌统说到最后之时,早已是将自己腰间的佩剑拿在手中,显然那人要是再敢出言相问,这宝剑多半就要出鞘了。
这些时日周瑜在家中重病不起,并且极有可能死去的传言,在江东军中已然是疯传之势,这守城的军士自然也有所耳闻,今日听闻凌统之言,面上显出一片惊讶之色,周瑜未死,但辞去了都督之位,这在江东地界上绝对是一等一的大事,故而此人一时间竟是也未能反应过来。
“公绩莫要动怒,我已然无事,这规矩本是由我制定,其按照规矩盘问,何错之有?”
正在此时,周瑜的声音却是从后方传来,那守城的军士一看,只见距离其十分之近的一驾马车之中,一人正探出头来,细细一看,正是周瑜。
这一下,那守城之人连忙跪拜在地,周瑜在江东军士的心中地位实在是太高了,虽然之前凌统有言,周瑜已然是辞去了都督之位,但在这名军士心中,周瑜仍旧是江东军中不可替代之人。
“都督只管前去将养身体,我等恭候都督痊愈归来!”在那名军士的带领之下,守城的一整个小队皆是向周瑜拜道。
看着这支自己带出来的军队,周瑜的目光中不禁有些湿润,但他知道,此时并非是在此矫情的时候,因为他身后的马车之中,不但有自己的妻子儿女,更有凌统与鲁肃,黄盖等人的家小,而鲁肃与黄盖以及其府中男丁,此时便隐匿在这一小队军士之中,若是在此耽搁的久了,难保不会被有心之人发觉。
于是,在众人的下拜声中,周瑜一摆手,凌统便一马当先,带着这队人马出了城。
出城之后,凌统率领着众人转了个弯,眼见城中之人已然无法看到其行踪,便急急向西方的湘水岸边行去,在那里的芦苇荡之中,有甘宁亲自率领数艘小巧的战船等候。
这一天,是孙权近年来过的最为快意的一天,将那都督的印信一分为二,并且交给吕蒙,陆逊二人之后,江东的兵权与决策之权终于落入了自己的手中。
纵然孙权心中清楚,吕蒙与陆逊二人的才能比之周瑜差了不止一筹,但是二人却是有着周瑜所没有的优点,那便是事事以孙权为先,且二人的战略眼光与孙权不谋而合。
这样的情形之下,孙权自知管理起江东的诸多事宜都会游刃有余,再不会出现自己刚刚提出一谋略之后,以周瑜与鲁肃为首的朝臣便联合起来反驳的情况了,他相信以后在这江东的朝堂之上,只有众臣探讨如何执行他提出的谋略,而非是反驳。
正当孙权得意洋洋的宣称将在其府中设下晚宴,恭贺吕蒙与陆逊二人新任都督,并且借此次机会让众位官员与二人亲近一番,而后便使得众人各自散去之时,早已等候在门外的一名孙权派遣在城中的细作急忙进入了屋中。
“我离去之后,那周瑜有何动作?”早在孙权离去之后,他便遣了人在周瑜的府邸周围观察,但他心中所想,只是看看周瑜在家中做何事,故而并未让那细作一有情况便回报给他。
“主公离去后,周瑜与鲁肃在其府中待了片刻,而后鲁肃便独自离去,不久之后又将黄盖与凌统二人带至其府中,三人在府中又是过了半晌,凌统遣人以马车将周瑜及其妻子带走,出城去了。”
“出城?何时出的城门?是否已然归来?”孙权听到此处,眉头便皱了起来,若是说鲁肃将周瑜苏醒之事告知了黄盖与凌统二人,三人同去探视,孙权都不会多想,但周瑜身体才刚刚恢复了些许,为何便会让凌统带着出城,这让孙权心中隐隐有了一丝担忧。
“已然有近两个时辰,不曾归来。”那细作说出此言之后,孙权心中又是一沉,周瑜这样一个病重之人携了其亲信与妻子共同出了城并且天色将晚还未归来,不禁让孙权想到了一个他从未想到周瑜能够去做的可能,那就是出逃。
“速速遣人前去周瑜府中一探,同时去凌统府中,问明其去往了何处!”孙权略一思索,连忙下了令,周瑜辞官他心中高兴,但周瑜若是出逃投了他人,则江东的虚实便相当于完全暴露在了他人的眼中。
而正在孙权心中烦闷之时,出城多时的周瑜等人,已然是坐在了甘宁事先安排的小舟之上,借着风势急速沿湘水向长沙而去。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00章 如虎添翼
“据主公所言,此番将公瑾都督接至荆州境内之后,便任由都督自行离去,可是当真如此?”众人上船驶出了江东不近的距离后,甘宁终于是稍稍放下心来,这才到了周瑜身侧,有些不解的问道。
甘宁临行之时,刘封再三叮嘱一旦到了长沙郡中,不论周瑜想要前往何处,只遣得力之人护送一番即可,若是周瑜不允,则只提供车马钱财,其他莫问,这倒是让甘宁有些摸不着头脑,在他看来,周瑜既然跟随其到了荆州,又怎能有离去之理,当然,周瑜之前和刘封的那一番对话,甘宁此时还不得而知。
“确是如此,其中缘由,日后子威定会告知,经此事后,我与子威已然可以算作是好友,日后也自是少不得到荆州或是益州叨扰,兴霸将军切勿挂念,子敬等三人,才是此次我等费劲心力所为之事,日后汝等便皆是在子威账下效命,兴霸与公绩之间的旧事,切莫再带入到荆州军中,荆州水军比之江东,尚且差之千里,汝等二人当与公覆老将军齐心协力,将荆州水军发展壮大,这才算得上是不负子威这般用心。”
周瑜没有答应刘封的招募,心中也是觉得亏欠了刘封不少,故而此时得了空,便将自己心中所能想到之事嘱托了数人一番,包括甘宁在内,四人皆是之前周瑜麾下,故而周瑜之言,在他们心中还是颇有几分分量的。
凌统听罢周瑜之言,当下便是言道:“早在赤壁之战时,子威将军一席话便已然将我点醒,我与兴霸将军此时已然算是尽释前嫌,只不过赤壁战后兴霸将军便归了荆州,此事并未有时机再次提及。”
听了凌统的这番话,不光是周瑜欣慰的点了点头,就连之前心中还颇有些不知所措的甘宁也是面上显出一番激动之情,他知道,自今日起,他与凌统之间,定然不会再如同之前那般,同时对刘封也是愈发感念,赤壁之战时,甘宁尚且并未归顺刘封,刘封便已然在暗中化解二人的矛盾,故而在甘宁心中刘封的心胸,实在是绝无仅有。
于是,甘宁对众人抱拳言道:“主公如今得了三位,当真是如虎添翼!我荆州有了三位在此坐镇,定然是固若金汤,夺取江东之地,指日可待!”言罢,甘宁还特意与凌统相互拥抱示意,显然,前尘往事已然被二人忘却。
而鲁肃心中也是暗自兴奋了一次,既然甘宁能够说出夺取江东这样的话,则显然是刘封在其领土之中并不掩饰称霸之心,这样的舞台,比之江东,自然是大了不少。
众人就这样一路说着话,利用这短短的时间向周瑜请教着先天不足的荆州水军如何能够与江东水军相抗衡,向长沙境地疾驰而去。
很快,天色便渐渐暗了下来,数艘小舟破水前行,宛如黑夜之中的幽灵一般,悄无声息,只是偶尔碰触到一丛水草之时,会惊起其中休憩的水鸟。
而江东孙权府中,却并未出现本该出现的一派欢快晚宴之相,孙权此时面色铁青的坐在主位之上,堂前也确是有着数个亲信,包括刚刚任命几个时辰的江东左右都督吕蒙与陆逊二人,但众人的脸色也是都不甚好看,原本已然准备就绪的美食美酒与绝色舞女也不知去了哪里,一切情形皆是表明,今夜的晚宴,已然被取消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