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深空之下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最终永恒
勇气这种东西,潜藏在每个人的心底里。
一个人的勇气,只是一团小小的火苗,连温暖人心都不够;十个人的勇气,却可以抱团取暖;一百人的勇气,已经是相当强大的势力。
而一个文明的勇气……
它足以……
让被压塌的脊梁直立起来!
一种微妙的感情开始在文明中生根发芽,随着加入个体的越来越多,这种感情也越来越浓郁。
这种感情,很难形容是什么,却超脱了那张规范着文明行为的大网,它开始在会场中迅速传播,渐渐地,渐渐地,形成了一股排山倒海,无以伦比的强大气势!
如同燎原之火,又如同海啸。
它连绵不断、滔滔不绝,一旦成型,就变得势不可挡!
在这一刻,任何阻力都将被这股暴风般的气势冲垮!
会场中的人们开始变得疯狂,越来越多的人试图暴跳起来,挑战生命中的不可能,试图以智慧与愤怒,来突破“基因哲学”带来的行为限制。
就算愚公移山,又怎么样呢?
……不是一个人,是文明。
是整个文明!
我们要挑战。
我们的文明要挑战!
面对越来越狂热的人群,于易峰从来没有如此脆弱过,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他从来没有当着这么多人流泪过。
不仅仅是他,许多人都在流泪,当下了这个超乎寻常的决定后,人们为了自己而感动,也为了整个文明而感动。
我们渺小,我们同样伟大,我们将成为第一代,披荆斩棘的第一代。
我们将走出最困难的一步。
文明也没有让所有人失望,文明……是我们共同的文明。
我们起源于38亿年前的地球生命,起步于旧人类的废墟。
我们经历过绝望,也忍受过痛苦。
我们是地球母亲最后的种子,是太阳系最后的痕迹。
我们,不能在这种地方倒下。
绝不!
即使我们为之而老去,
我们也将留下……
更强大的文明!
我们是新人类文明,
大过滤器,
我们,来了!





深空之下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时代的大波澜
当各种宣誓完成后,整个会议终于开始了正事,但这份狂热却隐藏在了人们的心底里……
因为一开始的准备并不充分,人们的情绪也还太激动,本次会议并没有制定具体的细则。疯狂的参会人员只是快速通过了几个粗略法案。
以前……想都不会去想的法案。
但这几个粗略的法案,却带来了最深层次的变革。
本质上,它们将会让新人类文明更加强大。
“我是于易峰,相信这几天,大家都知道了‘大过滤器’的真相。因为其超高的困难度,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困扰。”他在电视中严肃地报告着。
通常情况下,于易峰很少上电视,只有非常重大的场合他才会出来报告。
所有人都是瞪大眼睛看着用心听着,他们期待着最终的结果……
“在这里,我只想简单地说几句。”
整个飞船变得安静无比,只有少部分婴儿的哭闹声。文明高层,也即整个文明,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就算是许多普通民众,也已经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就看两者……能不能形成一个巨大的共鸣!
于易峰开口了:“第一,我们的文明,不会止步于当前。我们……”
他没想到的是,这句话刚刚一出口,整个飞船开始了疯狂的呐喊!
在这一刻……人类似乎重新捡起了以往的骄傲!
我们,迈出最为困难的第一步!
整个餐厅里直接暴动了起来,张鹏、齐大勇、吴昊三人感觉浑身的鲜血上涌,血管里的血液加速流动,如同沸腾一般!
不仅仅是他们,是所有人!
是所有人!
张鹏骂骂咧咧,却边哭边笑,愣由泪水充斥着整个脸庞,这一次是真正的热泪盈眶。
他真正出现了一种就算为了文明而死也在不足惜的奇怪冲动!
“草拟大爷的黑……你听见了吗,这就是我们文明的意志!”
“他妈的,让你敢看不起老子!瞧不起我们!”
脑海中的“黑”愣住了,这是它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事请。
不仅仅是高层人士,就连普通人都这幅反应,它确实没有预料到。它只能继续嘴硬道:“你们顶多只能坚持几个月!等激情冷却,你们又会恢复原来的生活!”
“草拟大爷,绝对不会!”张鹏气急,面红耳赤地和“黑”吵了起来……
于易峰顿了顿,没想到自己的第一句话就引发了这么大的波澜,他继续说道:“从此以后,我们将以‘科学’作为第一信仰,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不过到了这种时刻,就算最理智的人也沉浸在狂热的气氛中,很少有人仔细去听他到底在说些什么。
讲到底,于易峰还是低估了新人类文明的战斗意志。他后边一大群鼓励的话全都成了无用功。
人类并不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基因哲学,那么……就通过举族之力,硬生生地给初生的婴儿灌输一些内容进去!
原先的新人类文明,推崇的是信仰自由,有信仰“基督”的,信仰佛教的,还有信仰“于易峰”的……到了现在,这种行为虽然不违法,但是全都不提倡。
“唯有科学,才是最终真理!”
在这条教育法案改革中,孩子们的教育内容将大幅替换,树立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自己的理想。
新人类文明的第一目标,就是实现“核聚变技术”!
后边的几条法案还有关于科学、工业、人口方面的巨大变革,一切都需要为“科技的发展”而让步。
当然了,这些法案都只是粗略的,后边的内容需要详细讨论。
“我们的文明,决不能莫名其妙消失在这颗黑暗的星球!”
“战斗!我们要付出自己的一生去战斗!去践行!”
“要让新人类文明在这个宇宙中绽放出自己的声音!”
于易峰汗水津津地发表完了演讲,在一片混乱中走了下台。当他发表完后,却郁闷地发现根本没有人理会他,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种狂热的气氛中。
就算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也只能融入了集体,被集体推向了高潮。
不过于易峰还是非常喜欢这种气氛的,这种气氛好久没有出现了吧。逃离月球的那一次好像出现过;在太空中漂泊时,侦查到尼克斯星的时候又出现过……但这两次,都是因为解决了眼前生存危机。
这一次不一样。
是啊,挑战生命中的不可能,这种事请……谁知道呢?
人总是要干一些蠢事,有些时候,大智若愚。
一想到这个,于易峰心中也是充满了动力与干劲,急速地返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中……
过了一阵子,门外传来了“咚咚咚”敲门声,他喊了一句“进来”后,十多位大科学家已经走了进来。
说到底,核聚变工程还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不知道几代、几十代人才能够完成,所以才演变成了复杂的社会问题。
这些大科学家都是各行各业权威人士,几乎涵盖了核聚变工程的所有科学分支。
把他们叫来商量问题,肯定没有错。
还没等于易峰发问,丁一东教授便开口说道:“尼克斯文明的核聚变资料已经开始陆续还原。很不错的是,经过了核战争,它们的这部分工程资料依旧完善。”
“可能是在最后的关头,这些尼克斯人又要重新挑战核聚变,所以这些资料才广为流传……”
“是啊,这是我们人类的福气。”于易峰点头道。
尼克斯文明没落后,这颗星球虽然没有了铀矿,但是出现了大量氧气,还有大量的化石能源,再加上大量科学遗迹。
这简直就是人类的神之幸运!
如果没有尼克斯文明的警示,或许人类到现在还不知道大过滤器的真相,被淘汰的概率实在太高太高了。
现在,完全就是……两个文明的接力啊!
新人类文明,绝对不能失败。
人类,一定要走出星空。
“这些失败的资料,对我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核聚变的摸索,它们确实超越了我们不知道多少倍,但是依旧失败了……”
特斯拉研究所的菲利克斯博士捋了捋头发道:“按照简单的估算,如果说建造一艘航母的技术水准是1,建造太空空间站的难度是10,那么核聚变……不是100,也不是一千,后面应该加几个数量级。”
“至少在100万甚至1000万以上吧……”菲利克斯博士双手一摊,有些尴尬地说道。
“或许是一个亿也不一定……”丁一东苦笑着补充了一句:“如果真的要用托卡马克实现聚变技术,确实就是这么困难。磁约束思想,或许真的是陷阱啊……”




深空之下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两条路
就当大家都沉默不语的时候,一位科学家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他急急地叫道:
“那个绿光无人机!那艘无人机的技术完全超越了我们,但是里边依旧没有可控核聚变装置,只有裂变发动机!”
“他们可是真正的星际文明啊,却无法将聚变技术实现在直径两米的小型飞船里。”
“直径两米……其实也不小了,但是无法放下一个聚变装置。”
“这可能也说明了……小型的可控核聚变,难!”
“越小,越难!”
“是的,一定是这样!”另外一位科学家兴奋地接过了话题:“绿光文明不可能没有聚变技术,但却没法将核聚变技术小型化。”
“就像尼克斯文明的大贤者所说,类似托卡马克那样的小型装置……难度真的超高,很可能是一条歪路!”
实际上,“托卡马克”装置其实也不小了,有几层楼这么高,随便搞一个也得几十上百亿,结果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小玩具。
但对于核聚变而言,它确实只是小玩具,顶多只能点燃等离子体,想要稳定发电,无疑天方夜谭。
小的机器,太过精巧,对人类来说肯定更加困难。
这种高难度的东西,搞大的肯定比小的更加简单,当然也更加费钱就是了。
“其实无所谓,新人类文明已经要用举族之力来完成它,“钱”算什么?”其中一位电磁学的专家开玩笑道。
关键是……能不能成功,有没有成功的几率,经费、资源,人类都不在意。
“人类的第一台计算机,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是一个庞然大物。但如果强行让当时的科学家,将所有设备浓缩在现代的小小个人计算机中,他们肯定搞不出来……”
“就算花个一两百年,也不可能直接一步登天。所以了,这个装置肯定是越大越好。直接搞一个小机器不是强人所难吗?”丁一东教授发牢骚道。
会议室中产生了一丝古怪的氛围,人们都觉得这番话有些诡异,但好像又有点儿道理……
预算的问题暂且不管,只要能成功,就算是个无底洞,新人类文明也要将它填满!
一群大科学家根据尼克斯文明遗留下来的信息,开始讨论如何解决这个巨大难题,如何提高实现的成功率……
越去深入思考“大过滤器”,越觉得它可怕。不仅仅是社会方面,还有技术方面。
核聚变的理论太简单,又带来了太多的思维定式。
尼克斯文明也是掉进“磁约束”这个陷阱中,它们下意识地认为,可以用目前的技术手段控制住“核聚变”这个星空巨兽。
但是实际上,并不能……或者说,以目前的手段极度困难!
在与专家们的讨论中,于易峰听懂了以目前的技术而言,几个几乎无解的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人类制造的“磁场强度”不够。
电磁铁的磁场强度从公式上看,只要通入的电流无限大,或者线圈密度无限大,就可以达到磁感应强度无限大。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磁铁内部磁介质产生磁场的机制,是内部的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转向相同的方向,所以存在磁饱和问题。
所以,当外加电流和线圈密度达到一定大小时,磁场就不会再进一步增加了。
数百特斯拉,是目前实验室的极限,这个磁场强度还远远不够。
没有足够大的磁场,就很难限制住聚变时狂暴的等离子,容易造成仪器损坏。
这是第一个大问题,而且几乎无解。因为它的本质涉及到原子内部的电子运动。人类只能通过多个磁环叠加绕制,才绕过“磁饱和问题”,但这样一来,更是增加了等离子控制的难度。
第二个大问题,也即中子辐射的问题。
每个氘氚聚变都会产生一个14mev能量的中子,这些高能中子能轻易击碎第一壁材料中的金属键,产生大量缺陷,引起辐照肿胀、脆化、蠕变等问题,使得材料完全没法使用。
尼克斯文明到最后也没有找到非常合适的,能长期抗中子的材料。
它们只能不断更换坏掉的材料来解决问题,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大部分钱也就是这么烧掉的。
这两个涉及到原子本身,都是几乎无解的大问题。
当然还有其他各式各样、零零碎碎的小问题……
“我们的超合金材料不行吗?”
于易峰听懂了这两个关键点,不禁问道:“这些可是外星材料的变种,难道也挡不住中子辐射?!”
“不行!”其中一位材料学家断然摇头道:“超合金再怎么牛,也是普通材料,由普通元素组成。普通材料就有它的局限性,就算真正的外星材料也不行!”
“它们不可能吃得住中子辐射的。就算持续时间久一些,也只是多几个小时或者几天……”
“……真正要实现发电,可是要按年算的!总不能过几天就停电维护一次吧?”
于易峰无奈点了点头。
好吧,这些个问题确实很麻烦。除非出现某些理论的巨大突破……
但是,哪来的突破啊?人类现在还在吃量子力学以及相对论的老本!
“那什么东西不是普通的材料?诺亚号外壳?还是诺亚号地板?那种紫色的金属状物质吃得住中子辐射吗?”
“呃……”那位教授瞪大了眼睛,这倒是他没有想到的。
过了半天,他才回答道:“或许吧,倒是没有实验过……难道我们可以拆一些地板下来抵挡中子辐射?”
诺亚号里边的地板并不像飞船外壳那样坚硬,它还是可以摧毁的,譬如说超新星爆发,就把它打出了大量的空洞。
但是,就算它能抵挡部分中子辐射,问题也只是解决了一个,还有大部分没有解决。
现在有两条路供人们选择:第一条,沿着尼克斯文明的道路,继续研究磁约束,同时全力发展其他的基础科技,消除各个短板。这条路不知道要花费多久的时间。
第二条……
“我们准备放弃磁约束的思想,甚至放弃可控的思想!”
丁一东教授带头递出了一份报告。说出这句话时,他面色潮红,有一种跃跃欲试的疯狂之感。
于易峰顿时头皮发麻,联想到了奇怪的东西,在月球基地递出《十亿吨氦-3弹推动方案》的时候,他也是这幅表情……
果不其然,丁一东教授在下一刻就扯着嗓门吼了起来:“可控与不可控本身就是文字游戏,什么是可控的?什么是不可控的?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定义!”
“氢弹是不是可控的?氢弹这种东西,用于战争时就是可控的!”
“我们干嘛要执着于托卡马克这种东西?就算它真的能发电,也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不知道到底能发多少电?执着于受控核聚变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完全可以用……不完全受控的核聚变来作为动力!”
“我们……干脆用氢弹爆炸发电!”
喊出了这句话时,连带着后边的人都闹哄哄地吵了起来。
“氢弹爆炸发电?怎么发?”于易峰吓了一跳,下意识问道。
丁一东教授继续大声道:“我们只要制造一个足够庞大而又坚硬的容器,完全吃下氢弹爆炸的当量即可……
“核弹在金属容器里爆炸,只要这个金属容器足够大、足够坚硬,我们就能直接吃了这部分爆炸能量……当然不只是氢弹,还有其他的核弹!”
这句话就如同洪钟大鼎,在于易峰脑子里“咣咣”敲了起来。他感觉整个脑袋都闹哄哄的,根本没听清丁一东后边在咆哮什么。
再看后边站着的大科学家,似乎没什么反对意见。
他们早就事先商量过了,就连最稳重的学者也认为,这个方案似乎比正儿八经地搞托卡马克更加稳妥。




深空之下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大难点
于易峰的第一反应就是:直接利用不可控的核聚变,这可能吗?
但是话说回来了,光是“可控核聚变”目前出现的这几大“无解”难题,人类就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
这完全就是理论上的巨大桎梏,谁也不知道究竟多少年之后,才会有天才出现,将这些理论问题一举解决。
难道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真的要钻牛角尖,继续走“磁约束”的道路不成?
科学家们可没有那么蠢!
既然“可控核聚变”太难太复杂,他们疯狂地想出了另一个方案……
不可控的核聚变!
这也是尼克斯大贤者死之前觉得,更有可行性的方案……“不可控的核聚变”,这种东西其实人类早就实现了,那不就是氢弹吗!
干嘛要执着于“可控”?难道就不能利用氢弹的能量?!如果能将氢弹的能量利用起来,不也成了可控?
这就是……这群科学家的真实想法!
于易峰听得头皮发麻,他第一次觉得这个世界简直太疯狂了。
但在接下来的一番谈话中,他知道了……疯狂的不仅仅是这个世界!
在地球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想法!
苏联和美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核研发高涨的年代都讨论过这一方案:他们试图在深山老林中挖一个地下洞穴,在洞穴里反复进行核爆,然后用核爆的热量进行发电……
“按照计算,只要1000枚三千吨tnt当量的核弹,就能满足一个中大型城市的供电问题……按照我们的产量,一年十来万枚也不成问题。”
丁一东教授泛着笑容说道:“当然了,那是七十年前的计划了,还有大量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最后不了了之。”
“核弹这种东西,对于当时的造价来说相当昂贵,拿来发电完全就是本末倒置。而且大规模制造核弹很容易造成核泄漏,如果核弹落到恐怖分子手里,简直不堪设想……”
“但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没有这个问题。诺亚号社会应该不存在恐怖分子……”
“我们完全可以将核弹做的更大更强,也可以用一个球形的反应炉代替地下洞穴,这样一来就可以收集更多的能量。”
于易峰看着丁一东诡异的笑容,心中不寒而栗。这老头自从恢复了青春之后,简直越来越疯狂了。
估计这个计划是他想了好久的吧?
但其他科学家竟然纷纷支持,特别是菲利克斯博士这些稳重派也没太大的意见。
难道……真的可行?
他越想越觉得离奇,不过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发出一连串疑问:“这种方案真的可行么,你们有没有严格考证过?总可不能脑袋一拍就决定了整个文明的走向!”
“还有……氢弹爆炸的氚元素哪里来?难道用氦-3弹?还是普通的四氢核弹?当量也太大了吧?激光点燃的成本呢?”
“……安全性问题你们有考虑过吗?万一那个锅炉爆炸了怎么办?”
科学家们彼此对望起来,事实上,对这个方案他们也已经讨论了好久,怎么想都比磁约束靠谱些。
不过他们觉得,于易峰这番话却是说到了点之上,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谨慎的态度真是最重要的。
其中一个专家立刻拿着手中的报告道:“舰长,关于你的问题,我们已经整理了相关数据。”
“用不可控的核聚变,并不是说搞就能搞吗,它其实也有一定的难点,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对核弹的研究必须非常深入。制造一枚小型核弹用掉的能源,必须远小于核弹释放出来的。否则用核弹发电就是个笑话!”
于易峰点了点头,这倒也是。
核弹可不是普通的导弹,制造成本非常高昂,譬如说制造一枚原子弹,要用到高浓度的铀-235,光是提纯这些高浓缩铀就需要大量的能源。
整个用掉的能量,甚至比释放出能量更多!
再说了,人类不可能将核弹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收集,能利用10%或者20%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样一来,如果支出能量少于收入,那么这项发电计划肯定是失败的。
那位专家见到于易峰沉思的样子,继续说道:“第二,核弹的原材料必须非常广泛,不能是稀少的氚,最好也不要是氦-3……否则依旧不可持续。”
1...102103104105106...2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