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最终永恒
“猪比蚂蚁聪明,猴子比猪聪明。对于猪,蚂蚁来说,猴子就是有智慧的,但我们对猴子的智慧完全不在乎……既然只是k级文明,也就比猴子聪明一点,我们依旧不需要在乎。”
它严肃地解释道:“于舰长,智慧在这个宇宙中并不罕见,也没有必要去百般呵护。”
“他们的确有低微的智慧,也不过是聪明一点的猴子罢了,就算有核弹,也不过是力量大一点的猴子……”
“只要突破不了大过滤器……本质上和猴子没有区别!”
对于黑的说法,于易峰是相当难以接受的,这个黑竟然毫无顾忌地支持焦土策略……而且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这算什么啊?!
“太年轻啊,只要时间久了,你们就会明白……真的不骗你!”黑还在后边念叨着。
一到这个可以发挥时候,他就特别来劲。
于易峰一头烦恼地走了出来。
“总而言之,先过去看看再说吧。”
他暗自想着,就算人类跑过去观摩一下,收集几个社会点也不错……反正肯定不会白忙活一趟。
“深空号,再次起航!”
深空之下 第二十五章 观测者
新人类历175年2月,经过三年的航行后,深空号距离“迪格114”一千万公里,整个船体已经顺利从曲率泡沫中脱出。
此刻飞行速度约每秒60公里,预计两天时间内,正式到达“迪格114”行星!
四个主离子引擎的功率只开了8%,整艘飞船试图在不发出大量光芒的情况下缓缓减速,以减少被土著观测到的可能。
经过漫长的扯皮、讨论后,新政府最终决定:当一名安静的“观测者”!
人们打算,先悄悄观察这颗行星:是否有生命,是否有土著,得到详细数据后,再进行下一步规划……就好像真正神秘的外星人一样!
于易峰本人也偏向于这种比较保守的政策。
当然了,这三年的航行时间人们也不是全部闲着,而是大张锣鼓地建造了第二艘“泰坦”级飞船!再加上先前制造的第一艘,两艘“泰坦”一左一右挂载在深空号上,给人们带来了足够的安全感。
天文台成为最热闹的地区,永远站满了人,许多科学家正密切观察“迪格114”的具体动向。
在这个相对较近距离下,人们已经能分析出很多结果……
“它与地球非常相似,星球质量稍微大些,大概是地球的122%,所以整个重力环境也只是稍大一点点……人类完全可以接受!”
“周边有两颗卫星,近一点的一颗类似于月球,质量大概是月球的87%,距离地心24.3万公里……”
许多科学家正在天文台上讨论。
要知道,月球距离地球足足38万公里!
所以这个24.3万公里还是太近了些,引发的潮汐也特别巨大。
“我们推测,迪格114的海洋,波浪滔天,非常狂暴!”
除了这颗类似月球的卫星,还有一颗小卫星直径只有230公里,在97万公里的轨道上……
这个小行星的体积、质量都很小,引力几乎可以忽略,于是深空号悄然接近这颗卫星,借此作为掩护。同时不需要担心本身材料的承重问题。
一位天文学家正在撰写具体报告,他对这颗通体绿色的星球充满了好奇。
因为从观测结果看,这颗星球的某些地方非常古怪!
不仅仅是这么些天然现象,人们还轻易观测到了文明的痕迹……
好像……没有正常城市!全都是废墟!
是的,大量的卫星,认真观察了半个月,并没有发现正常运行的城市,也没有发现什么汽车、火车等类似的交通设施,甚至没有发现熙熙攘攘的土著生命群体……
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啊……
“难道,这些土著因为某些原因灭绝了?而且是全部灭绝!给我们留下了现成的星球?!”
“很奇怪啊!或许是因为什么灾难吧……”
这位科学家一边和同事讨论着,一边撰写天文学报告……
大脑芯片可以直接发送电磁波到机器上,所以撰写报告的速度非常快。几乎想到什么,屏幕上就出现什么,这样也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这么多年时间,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方式。
只见这位天文学家继续写道:“……迪格114表面通体绿色,绝大部分都是海洋,大概占据了93%的地区,只有7%的陆地。因为巨大海洋的缘故,降水非常非常充沛,星球表面充满了大朵大朵的云团,光靠卫星,无法完整地侦查地面。”
写到这里,他思考了一下:“我们暂时没有搞懂星球为什么是绿色而不是蓝色,可能因为海洋矿物成分不同的缘故……需要取得第一手资料后,再进行验证。”
“……地表大气压大概是地球的1.1倍,氧含量高达19.9%,全球平均气温达到了32摄氏度!大气中有着少量的有机元素,不知道是什么……待化验。”
“由于空气中的微量甲烷,引发了较高的温室效应,两极地区的冰川几乎全部融化了!”
“……某些城市废墟上,疑似有核弹攻击的痕迹……”
……
很快,这份详细的天文学报告传递到了舰长室,于易峰皱着眉头,看了半天,喜忧参半。
喜的是……从具体参数上看,迪格114虽然不算特别理想,也还马马虎虎,勉强算得上接近地球。
比起什么火星、尼克斯星,它有超大面积的液态水,温度、重力,气压等参数也还可以。
如果处理了众多微生物,排除那什么未知的有机成分,人们甚至还能呼吸这里的大气!
忧的是,他不知道深空号会不会暴露,会不会承受风险。
这艘飞船的体积太大了,长度足足四十公里!
虽然飞船表面做了各种隐形处理,同时也保持在无线电静默的状态,却依旧有暴露的可能。
因为这里距离恒星还是太近了些,空间中充斥着各种可见光、电磁辐射。在这种明亮的状态下,这么大的飞船很难彻底隐形。
好吧,虽然这里到处都是废墟,看上去死气沉沉,但众人经过讨论后,还是决定:暂时不让深空号太过接近这颗行星,以避免遭受某些不可测的未知危险。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一点总是好的……
所以,人们辛辛苦苦建造的大量护卫舰,终于派上了用场!
“时间到了,舰长!”就在沉思间,一位助手忽然提醒道。
于易峰点了点头,从办公室走了出去。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推移,卫星并没有发现特别的东西,而这颗星球大量的废墟正在诱惑着人类……
好吧,低级文明的垃圾,不知怎么的依旧相当有吸引力,这就是天性啊……
人们率先要用无人机或者机器人,近距离侦查这颗星球!
外边的广场上,整齐地排列着1600名士兵以及1400名科研工作者,他们将是第一批探测队伍。
于易峰站在台上望着他们,大多数都非常年轻,是出生在诺亚号的第三代、第四代人,只有少部分是第一代。
现在,就算他的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把将近八十万人的名字全部记下来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大声说道:“各位,你们马上就要进行第一次的星球探测工作……”
“目标——迪格114行星!大家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站在最前面的赵耀、沈杰等老一辈军人,都是大声吼着,一副紧张又有些兴奋的样子。这样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好久没有执行了。
后边的年轻人更是身体站得笔直。他们这群小伙子还是第一次干这样的活,心中激动异常,不过良好的纪律性让他们没有发出一点声响。
于易峰看着整齐的队伍,微微感到满意……
不过话说回来,他的心中还是有一些忧虑的。
人类进入“星际文明”的时间还是太短,老一代的心态并没有发生太大的转变。潜意识中,大家都认为宇宙是非常不安全的……所以哪怕接触一个低级文明,大家也怕阴沟里翻船了。
这种心中的戒备,是好事儿。
但新一代的人,却没有这样的戒备意识。
他们出生于优越富裕的环境,受到精英化教育,个人素质都非常高。这些年轻人非常热爱文明,当科研工作者非常不错。
然而,新一代士兵们从来没经历过战争,甚至没见证过死亡,总感觉……非常稚嫩。
有许多东西,不是光靠教育就能培养出来的,这也是他最不放心的一点。
不放心归不放心,新兵总是要上场的,不可能所有的事请都让老一辈做。
而且许云进也会上场坐镇,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各位,多余的话我也不多说,就算被低级文明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毕竟是强大的一方,不需要妄自菲薄!”
“我们的武器装备不知比以前先进了多少,如果母舰的火力全开,几秒钟就能轰平一座山……大家记住,深空号一定会站在大家的身后!”
他说到最后,挥了一下手:“出发!”
就这样,一千名队员走进五艘长达三百余米,宽达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利维坦”中。
另外两千名队员,走进了一艘高山一样的“泰坦z ”飞船,这也是人类近年研发的,除了深空号之外,最强大的战争堡垒!
深空之下 第二十六章 科技分析
六艘飞船的离子引擎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渐渐远离深空号……
在众人的大力劝阻下,于易峰这一次倒没有亲自上场。他只是站在深空号的观测台,目送这些飞船离去……
半天后,所有飞船以“泰坦z”为中心,顺利到达“迪格114”上空,距离地表大约1.5万公里。
然后,它们开始缓缓减速,以降低轨道高度。
如果计划能顺利实施,五艘“利维坦”飞船,将进入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近地轨道,进行无人机械的远程遥控任务。
1000公里,相当于某些人造卫星与地球的距离,产生的信号延迟还算可以接受……
而“泰坦z”,则停留在三千公里的轨道上。
它将负责相关数据处理,以及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
“泰坦z”的体积还是有些大,是专门为了战争而设计的。为了达到战斗能力的最大化,它看上去就像个圆球形的太空堡垒,里面有着各种复杂的武器设施。
但这种复杂构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与深空号一样,没法登陆星球。
“如果泰坦z过于进入行星的引力深井,想要爬出来,就有些吃力了。它本身的离子引擎,功率还不够。”
“照这样看,我们是否应该设计一种专门攀爬引力深井的大型飞船?”于易峰在舰长室中不禁问道。
“你是说……可以登陆行星的大飞船?制造成本太大,没这个必要!”
“这种飞船,所有构造都要重新设计,麻烦。”
百合子摇了摇头,淡淡地说道,“你知道的,引力大的地方,不能用曲率引擎。按照我们现有的理论,飞船还是得反方向喷气,才能获得推进动力……”
“离子引擎喷射的,是高速等离子,从原理上依旧是反方向喷气……很低端是不是?一亿吨的大型飞船想要飞出大气层,要喷多少气啊!”
说到这里,她微微笑道:“所以攀爬引力深井,太空电梯已经是不错的选择。”
于易峰点点头:“这倒也是,用电能转换势能,还是非常经济的……那么,某些无工质的推进方式呢?有什么科研进展吗?”
百合子想了想,又摇了摇头:“激光推动是目前的研究主流,已经获得了部分成功。但推动力量并不大,也很难提上去。微**动也是同样的问题……”
“无工质推动,性价比完全不行,我们向后发射大量的高能激光,但换来的后坐力就这么一点点……我觉得无工质推进,代替离子引擎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有理论上的质变!”
“无工质推动这么困难么……好吧……”于易峰唏嘘道。
就这样谈论着,前方的科学家们已有新的发现。
或许因为战争的缘故,太空近地轨道上,分布着零零散散的太空垃圾,均环绕星球做着高速运动。
这些太空垃圾是航天工程非常讨厌的东西,因为它们有一定概率碰到飞船,引发重大事故。它们的速度是普通子弹的十倍以上,所以动能也比子弹高得多。
虽然人类的飞船,在关键部位进行了加固,但要是被大型太空垃圾打中,也是有麻烦的。
所以,每艘飞船的自动防御激光,全部处于开启的状态……
“太空垃圾,绝对不会天然产生,只能是人造的!”所有科学家看到太空垃圾,就像看到了宝贝……
紧接着,在这堆太空垃圾中,人们观察到一个类似通讯卫星的球形装置,正快速飞行着。
它的速度大概每秒钟7公里。
其中一位舰长反应也是极快,观测到卫星的一刹那,他立刻兴奋地说道:“捕获!将它捕获!”
随着这位舰长的一声令下,一艘高机动性的“宇燕”从护卫舰中脱出,开始加速飞行,直追那颗卫星。
接近卫星后,机械臂抛出了一种类似气凝胶网的柔软材料,以削减卫星的速度。
卫星被顺利罩住,在里边滑行了一段距离,速度终于降了下来,和飞船保持相当。
然后,它被拉回了飞船……
“……捕获了一颗卫星吗?”
深空号与六艘飞船相差90万公里,看到的画面都有3秒钟的延迟。所以,3秒钟后于易峰才收到这个消息,他微微皱了皱眉头。
如果是他的话,捕捉卫星前,肯定要先仔细检测一下,看看它到底在不在正常工作,以排除某些潜在危险。
所以,以他的角度,这位舰长的做法稍稍有些鲁莽……
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
90万公里的距离,一来一去,差不多是六秒,这个延迟还是太大了些,不方便指挥。所以,于易峰事先干脆将大部分权利下放给各个舰长,在安全条例内,让他们自行把握决策。
这次任务,也是对士兵群体的一次锻炼。
除了“泰坦z”的舰长是许云进,下边一艘“利维坦”舰长是赵耀,其他的四艘都是新兵舰长。
其实,也不能说是“新兵”,而是从来没打过仗、见过血的那种……
没办法,总不能一直保护他们,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训练,只是危机感、任务经验还严重不足……
卫星被运回飞船后,很快进行了第一次的检验。
它的质量大概560千克,核心部位被某种武器打出了一个小孔,也因为这个破洞的关系,它已经成为一堆太空垃圾,并没有任何信号放出。
“……危险等级应该较低,理论上不会存在炸弹之类。”
评估完风险后,科学家立刻用机械臂对它进行了隔离拆解,分析具体的性能。
最先分析的还是材料系统。
结果表明,无论金属还是玻璃,都是最常规的低级太空材料,例如钛合金、镁合金、玻璃钢等。
其水平……甚至比不上尼克斯文明!
“这些材料看上去好熟悉……呃,不是我说,我们以前好像也用过吧?”
“是啊……难道每个文明的科技树全都一样吗?”几位科学家疑惑道。
“说得轻巧,你倒是想一条独特的科技树出来……这种底层科技,说不定每个低级文明还真的比较类似。只有到了较高的层次后,随着发展方向越来越多,才会形成文明的独特科技……”他们边分析,边猜测。
深空之下 第二十七章 美丽水世界
最简单的材料分析也就这样了,只花了半小时不到的功夫。
然后是精密结构分析,在各种仪器的帮助下,一切细节都无处遁形。
“你们看这个电路结构……有点像我们一百六十年前的款式,甚至可以说一模一样!”
“这是cpu吧?应该是硅基芯片,也是这么小小的一个……”
“芯片虽小,但在以前这可是高端物品,只有几个国家才掌握这种芯片制造技术。咦,cpu似乎没有坏掉,还可以使用……可以放进博物馆当古董了。”一位专家喜滋滋地说道。
诺亚号中有一个大型博物馆,专门用来收藏这些“文物”(垃圾),目前已有地球人、火星飞碟、绿光人、土著蜥蜴、尼克斯人这五个文明的东西,现在又可以增加一个……
“一百多年前啊……就连用火箭发射卫星的技术也没有几个国家能掌握。说起来,当时航天技术的大发展还是冷战时期……哦,后边建设月球基地的时候也发展地很快……”
这些专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几个老家伙还讲着地球时代的见闻……
捕获到这颗卫星后,整个气氛变得相当轻松。
他们拍摄了各种照片,将各种数据传回深空号。
一个文明的科技综合实力,从这个捕获的卫星上,已经可以管中窥豹……
“从小孔中金属融化的情况看,该文明应该有了一定功率的激光武器,可以打击天上的卫星。当然也有可能是卫星打卫星,我们应该注意这种太空武器……”一位武器专家对着照片指指点点。
“不过这种功率,想打下我们的飞船还是比较困难的……”
“……从卫星的动力系统,或者其他构造看,整体水平大致相当于……人类的地球时代!
“是的,地球时代!”几位专家经过讨论后,得到了最终的结果。
“确信吗?”于易峰问道。
“确信!”其中一位专家点头道:“绝对没有超过那个时代的技术,前后差距不超过二十年。”
这样一来,所有人都微微放心,一个科技水准类似于地球的文明,对于目前的新人类文明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威胁。
得到这个结果后,一万架准备已久的无人机,从护卫舰中放了出去……
这些量产型无人机体态轻盈,身长一米多,飞行速度很快,同时也拥有不错侦查能力。
它们将负责第一批次的侦查任务。在没有搞清楚具体状况前,人类肯定不会自己跑到星球上探索……那是作死行为。
一部分无人机中,装载了模拟自蜘蛛形态的小型六足载具。
这些六足载具是最新开发的机器人,行动灵活,可以用来捕获生物标本、岩石标本等等。同时,它体内还有一些检测仪器,用来检测普通的物质成分。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无人机装载了某种无人潜艇,用以探测巨大的淡绿色海洋……
一万架无人机出来时,纷纷扬扬像一窝黄蜂,但对比整颗星球,还是渺小地可以忽略。
它们分散到星球各个角落后,很快化整为零,期间没有太大的事情发生……
随着无人机的搜索工作正式启动,大量的数据源源不断地传回上方的飞船。
紧接着,“泰坦z”又将资料传回九十万公里开外的深空号。在每秒数pb的资料传输下,各个超级计算机高速工作,试图发现人类肉眼难以探测到的画面信息……
前方工作人员也密切关注各个画面,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星球,他们一个个看上去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而飞船所有的武器系统,也都处于半开启的状态,随时可以激发……
和前方科学家、军人们的紧张不同,诺亚号中的民众正兴致勃勃地感受着异星风光!经过计算机的优化处理,许多人正带着vr头盔,就感觉……真的在驾驶飞机一样!
一架无人机正在海平面上方40米处低空飞行,它所拍摄到的画面,引发了人们的巨大兴趣!
蓝绿色的天空,淡绿的大海,偶尔掠过的某些海岛时……还可以看见郁郁葱葱的森林!
那一抹绿色,应该是森林吧……
忽然间,巨大的波浪汹涌而起,水花差点溅到无人机身上!
趁着浪花涌起的机会,一些矫健的海洋生物从水面上高高跳起,又吸引了大量鸟类生物在半空掠食。
它们有白色,也有黑色,模样普遍看上去有点奇怪,和地球生物不大一样。
但却能在它们身上,感受到一种名为“自由”的野性……
甚至还有一种黑色的大鸟,想要攻击无人机!
它想看看,这陌生玩意到底能不能吃!
这只大鸟在无人机的机翼上,接连啄了三下,每个人都听到了“当当当”的声响。
结果……它被无人机无情地撞飞了,黑色大鸟非常不服气,跟在后边哇哇乱叫,想要追上来报复……
这种自然的景色,美……真的太美了!
许多人都目瞪口呆,他们张着嘴巴,却说不出什么……这就是自然啊!
于易峰也是激动地不行,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剧烈地跳动着。
没想到,这颗星球,竟然和地球如此类似!
好吧,人类的的确确是一种“颜控生物”,人类喜欢看上去比较美丽的东西。
这些从海洋中蹦起来,或者在天上飞行的生命,从样子上奇怪了点,但比较符合人类的审美……一种野性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