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最终永恒
这就是于易峰他们的真实想法,如果这一代人改造不成功,就改造下一代人,一代又一代地改造下去,素质总是会越来越高的。
深空之下 第十章 大概位置
就在整个人类社会制度进行大改的时候,飞船内部的改造工程也一样没落下。
大型冶炼中心正在加班加点提纯矿物材料,同时使用库存的各种钢材与合金,对诺亚号的“蜂巢结构”进行修补。
当然,人们修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有部分空洞是不需要修补的。按照某些生物学家的说法,诺亚号的上中下层大幅联通,有利于大型生态圈的形成。为此,一大波生态学家特地制定了详尽的改造规划。如果这些技术能够实现,诺亚号中可能会形成真正的云朵以及自然降水!
不仅如此,生态系统大幅改进的同时,各个功能性区块也将重新建造,除了目前已有的居住区、工业区外,还将额外建造商业区、娱乐区、学校等建筑。
于易峰坐在舰长室里,看向一份报告,岩浆区火力发电站的建造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这方面倒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那堆岩浆处在高重力区,需要大量的新型材料,而且那里非常炎热,负责建造的机器人经常罢工……
不过磕磕绊绊下来,第一座试验型的火力电站终于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完工了!
第一座火力电站,功率在200万瓦左右……
于易峰没有担心,而是一种淡淡的喜悦充满心间。
不单单是他如此,许多知情者也是如此,为第一座火力电站兴奋着。
这些岩浆可是超新星留下的宝贵能源,数量众多,能够利用起来必然是不错的。能源这种东西,人类从来不嫌多,因为可以用来提取人们短缺的生活物质。
比如那些氧化物,可以从中提取氧气,而氢元素作为宇宙中最多的元素,也非常容易收集,两者一合起来就是水。
人们利用各种化学、物理等方法,只要舍得消耗能源,水、化肥、有机物等短缺物资还是能制造出一些来的。
于易峰将这些报告暂且放下,需要回复的,写上“批准”以及“同意”。
然后他又看向科学家们的报告。
科学家的报告并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但是数量特别多。
现在人们处于一个非常安稳的研究环境中,也没有什么飞碟、外星人出来搅局了,所以各式各样的研究报告层出不穷。
人类终于有时间来进行各种科研活动了!
其他的小进展暂且不说,其中的一份报告特别引起了于易峰的主意。这是一个由天文小组给出的报告,在报告中,大致测算了诺亚号飞船的运动方向。
于易峰心中一动,这倒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了,没有一颗行星的资源做后盾,在宇宙空间中乱飞总是一件没有安全感的事请……
太阳的位置位于猎户臂的一个支臂上,大概介于人马座和尔修斯之间,可以说是一个穷乡僻壤。
按照这份报告,诺亚号的运动方向正是通往人马臂的方向……
也恰好是银河的核心方向!
以目前的运动速度看,诺亚号跑到人马臂估计要一两千年的时间,算上时间的相对论效应,人们感受到的,也得两百到四百年……
看到这里,于易峰感觉有些不妙,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几百年也实在太漫长的了!
好吧,至于什么猎户旋臂或者人马旋臂倒是无关紧要。他最关心的是能不能遇到一颗恒星或者行星。
通常来说,恒星都会伴随着行星。只要是类地行星,人类就能从中获得资源。什么资源短缺、能源不足统统不再话下。
他们现在的这种资源短缺情况,倒是有点像绿光人当初的情况了……
诺亚号的运动轨迹可以说是一条直线,以人类的能力,只能用核弹稍稍改变一点点运动方向;当然也科研用向外抛弃物资的方式,让它减速甚至停下来……
如果这条运动轨迹恰好能扫到一颗恒星的范围,那就太好不过了。人类完全能够让飞船停下,然后慢慢地飞到一颗行星上。
但如果,路线偏离了恒星0.1光年或者0.01光年,人类的技术就有些无能为力了。就算0.01光年的距离,也能让诺亚号飞个几百上千年的……不管承不承认,事请就是这样。
“恰好在飞行路径内遇到一颗恒星,这个概率非常渺茫啊!”
于易峰也知道这个希望不大,银河虽然恒星繁多,但绝大多数都集中在银河中心。
对于附近的悬臂,一立方光年的恒星密度还没有千分之一颗,人类哪有那么好运?!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核弹稍稍改变诺亚号的运动方向,纠正它的运动方向,驶向近一点的恒星系统。
但是……速度这么高的情况下,想要改变谈何容易?丢出去核弹的质量又不能太大,否则会因为诺亚号的奇特性质把整个飞船的速度给降低了。
“真是麻烦……”他抓了抓头发,继续往下看报告。
因为诺亚号飞船接近光速运动的关系,宇宙空间中的微粒很容易把探出去的科学仪器打成太空垃圾。就算探测器躲在诺亚号运动方向的背面,再加上厚厚的防护层,也只是延长了观测时间,又有可能被背后的伽马射线打爆。
科学家们曾经做出过各种尝试,对外界进行观测。但是射电望远镜损坏了一台,效果却并不好。
因为望远镜只能看到运动方向背面的星体,而没法看见诺亚号前进方向的星体……这有什么用?
以至于人们只能根据以往的星空图,大致推算自己的位置,距离诺亚号21.3光年处,有一颗名叫“187j3x1”的恒星系统,上面有四颗行星。
如果按照诺亚号目前的运动轨迹,最近的距离,大约是0.67光年!
0.67光年,还是太多了把!
于易峰皱了皱眉头,大致的推算放在这种场合是不行的,到时候,就算偏出距离只有0.01光年,也大大超出了人类的航行能力。
看到这里,他终于知道这群科学家想干什么了……必须要用到引力波望远镜,才能进行精确的测量,然后才能制定计划!
毕竟引力波望远镜看的不是直来直去的光,而是无处不在的“波”!它能轻易“看到”被诺亚号遮挡住的部分。
但……是不是太冒险了,万一这台外星造物被高速粒子打爆了怎么办?
就算引力波望远镜,也没办法在诺亚号的内部探测外界,必须探到宇宙空间中才行。
要是万一损坏,人类根本就没办法将它修好,坏了可就彻底坏掉了!
于易峰脸色有些阴晴不定,他感觉下不了这个决心。
“不行,要先研制高强度的防御护甲,必须要确保引力波望远镜的安全问题。引力波望远镜绝不允许损坏!”
深空之下 第十一章 科技大发展
光凭这一台引力波望远镜,人类的观测能力就超越了绿光文明。
不仅是于易峰,所有天文学家也把它当做了宝贝,所以这个问题也只是在报告中提了提,没有正式上纲上线。他们都知道,引力波望远镜不容损坏。
于易峰随即给几个天文学家、材料学家以及物理学家打电话,让他们来舰长室一趟,共同商讨问题。
确定人类的位置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人类下一个落脚点,但引力波望远镜也同样重要。
他必须和这些科学家把问题探讨清楚……
“……于舰长,对于您这个问题,损坏的风险肯定是有的。”
一位约摸六十岁的天文学家解释道:“即使引力波望远镜用大量的护甲保护,依旧有损坏风险。主要危险不是宇宙微粒,而是来自太阳的伽马射线。”
“太阳经过爆炸后,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形成了一颗类似于白矮星的星体。这个演变过程还在持续进行,虽然活动相比以前弱了许多,但依旧有可能飚出高能伽马射线。”
“……要是这些伽马射线恰好打到望远镜上,什么护甲都没有用,统统都会瞬间融化。虽然被击中的概率不是很大,但依旧存在。”
于易峰点点头,这也是他比较担心的问题,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几率,他也不想去冒。
他转头问向几个材料学家:“有没有什么不错的解决办法?我们目前最好的防护材料能不能挡住伽马射线?现在只要你们给我一个准信,无论是资源还是能源任你们挑选,务必要保证引力波望远镜的安全!”
“只要一句话,可以?还是不可以?”
其中一位最负盛名的材料学家,名叫西莫夫,他沉思了很长的时间,最终还是为难地摇了摇头。
“恒星级别的伽马射线,不是我们的材料科技能够抵挡的。除了诺亚号的外壳,无论是火星飞碟材料也好,绿光文明材料也好,全都抵挡不住……”
“除非我们能将整个防御装置造的又大又厚,几十上百米厚的那种……”
“我们的飞船飞行速度接近光速,在外边建造东西也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将大质量的东西搬出去,会平白损失飞船的速度……”
说到这里,西莫夫顿了顿,“所以我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再等几年。
我们离太阳越远,被伽马射线击中的概率也就越小。而且太阳的活动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减……因为接近光速运动的关系,我们里边的一年,相当于外界的五年左右。”
于易峰听懂了。他叹了一口气,看来这个问题短期内是无解了,要么就是冒风险,要么等一段时间……
科学就是这样,不可能因为某个领导的意志而发生任何转移,连外星材料都没办法做到的事请,人类材料就更做不到了。甚至连行星级别的超级舰队,都被超新星化为了星际尘埃,足以见得伽马射线的强大威力……
除非像诺亚文明那样,科技进步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地方,他们或许能够操纵宇宙常数、宇宙规则、物理定律等等,才能让诺亚号的船壳安然抵抗住整个超新星。
自然地,西莫夫也不可能因为于易峰很严肃地一段话,就冒然答应他。
这些科学家都是属于人类世界顶尖的大科学家,自然不是好大喜功之辈,对于没办法做到的事请,他们不可能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能够做到。这完全是个人品德问题,这些大科学家能够到达如此境地,自然有一番自己的道德标准。
于易峰皱着眉头,感觉非常犹豫,是要冒风险呢,还是再等几年呢?
“我认为还是等几年比较好。”那位年纪较大的天文学家开口道:“按照目前的星空图,我们的前进路线上并没有其他的恒星,距离21.3光年处的187j3x1号恒星已经是最近的一颗,也是我们比较好的选择。”
“就算我们用核弹爆炸来改变运动方向,只能改变一丁点……”一位物理学家说道:“在这种速度下,我们能改变的幅度很小很小,基本不可能让飞船正对着飞向187j3x1号恒星……”
实际上和物理学家探讨了之后,他们普遍认为改变方向会造成诺亚号大量动能的损失,而人类目前的资源短缺状况,需要较强的相对论效应来进行赶路。
眼见如此,于易峰也只能沉下心来。
事实上,他也觉得自己太过急躁了些,他真的想快点早一颗行星,摆脱目前这种资源窘迫的困境。
但就算有了精确的星空图,人类也没法隔了几十光年就调整方向。毕竟这可不是用手掰一下水龙头就行,而是得用大当量的核弹轰炸,必须慎之又慎……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也是沉下心思,不再过问这个天文学的问题。他只是一门心思抓着社会制度改革以及其他科技方面的进程。
不得不说,人们的科研方向实在太多,诺亚号上的三万名科学家都有些不够分配。
飞碟造物、火星病毒、长寿病毒、绿光无人机、完美素、曲率空间、太阳爆炸等等据……这几个方面可以说涵盖了科学的各个领域,生物、物理、化学、航天航空等等无所不包,任何一点的突破都能点亮大量的科技树。
一份份科研报告如同流水线一样,科学技术的突破仿佛不要脑子一般……
忙并快乐着!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
以往几次的忙碌是为了应对生死危机,但现在的忙碌完全是人们自找的。
社会制度在大改,飞船结构在大改,科学的脚步也跟上了步伐,让人有一种社会变迁日新月异的感觉。
于此同时,于易峰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许多深奥的报告,他终于能渐渐看懂,许多高深的课题,他也能够说上几句了。
一行行公式,一个个定律,蕴含着无穷的韵味以及美感,每当解开一个难题的时候,那种喜悦是无以伦比的。就连于易峰都有这种感觉,更何况那群首当其冲的科学家了。
他们狂热地工作,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荣誉,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
以至于政府又开始强制规定最迟下班时间:晚上十点。超过这个时间一律不许待在实验室!
为此还引发了一波小小的抗议……当然,抗议无效。
首先,材料学终于有了大规模的进展,有了这么多外星材料的启发,要是还没进展,这些科学家简直就是猪了。
菲利克斯、西莫夫等人盛情邀请于易峰,参加这次新材料的发布会。
一个划分时代的材料发布会!
深空之下 第十二章 超合金系列
这一次的材料发布会,可不是像以前那样,只在某个领域内的小圈子里转悠,而是面相所有科学家甚至所有大众!
大批量试验已久、性能可靠的新型材料,终于被一一展示了出来。
材料科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用到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无论是机械制造、武器制造还是航天工程,都得靠性能足够的材料支持。光靠以前地球上的材料,已经不足以支撑要求越来越高的各种尖端机械。
所有,这一次材料发布会也格外振奋人心!
“这倒要关注一下了。”于易峰喃喃自语道。
有些新材料于易峰已经知晓了,但普通民众不知道。这一次发布会是面向整个文明的,目的便是让所有人都知道目前材料科学的进展。
本次发布会由宣传部进行了转播,整个诺亚号上的人都可以通过电视观看发布过程。当然,人们也可以亲自前往会场进行参观……
“各位观众朋友,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我手中这块明信片大小的银白色物质,是一块防辐射有机金属。它的防辐射能力是同体积铅板的13倍以上,而且它有一个非常优异的性能:特别的柔软、轻便甚至可折叠……”
“事实上我们抗击超新星的防辐射墙就部分采用了这种新材料。它的分子结构来源于火星病毒中的衣壳……”
解说人员是一位资深记者与播音员美女,她曾经报道了火星病毒的整个抗击过程。
为了介绍这些新材料,她也事先费了不少功夫。
“好了,观看本节目的各位……我们都知道,宇宙中到处都可能充满危险:低温、辐射、缺氧都会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而这种防辐射金属的出现,弥补了以往材料史上的空缺,它的造价并不高,甚至可以批量生产。”
“这种材料的出现也意味着我们能制造更加轻便、便宜的宇航服,能给各个核子实验室带来更加安全的实验环境……”
“在这里,我们有请嘉宾朗逸飞博士,新型防辐射有机金属的发明者,让他来为我们解说“辐射”对人类所产生的危害……”
于易峰也在几名熟人的陪伴下参观整个会展大厅,不停地点头。
许云进、赵耀等人异常兴奋地左顾右盼,他们不是科学家,但也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科学”的氛围。
“新型的防辐射材料确实不错,但它还不是整个会展中最杰出的作品。”兰波博士有些得意地说道。
最杰出的,当为一套名为“超合金系列”的金属材料,以及一种……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
这两种才是真正跨时代的杰作,是本次材料发布会的主角。
“超合金系列”,作为一个材料系列,当然不是一种,而是足足有十七种!
这个系列由六十多名科学家共同完成,而兰波正是其中的一位科学家,也难怪他这么得意。
于易峰在超合金系列的展示台前驻足。这里已经围了许多科学家以及大量的工程师,新材料的出现,对各种工程的提升是巨大的。甚至基诺夫工业工厂也得慢慢更新换代,以达到更高的产能。
看到表格上的一系列参数,于易峰不由得暗自点头。
“这是超合金a,本质上是一种铪合金,分子结构式为***。我们受到飞碟材料的启发后研制出来的。它的熔点非常高,估计在8400度以上!下边的火力电站大都也是用这种金属建造的。”
“它的强度也不错,大概是特种钢的三倍左右,而且非常耐腐蚀……”
兰波博士向于易峰解惑,作为这一个系列发明者之一,他对超合金系列可以说了如指掌。
听到这番话的时候,赵耀惊奇地抬头问道:“怎么只有8400度,难道这个熔点很高吗?下边的岩浆不是说有几万度?超新星不是有几亿度?我们的诺亚号怎么扛下来的?”
赵耀的一番话就像一盆冷水似的,兰波直接卡壳了。他满脸涨的通红,不知道下一句话应该说什么……
于易峰却是头也不抬地说道:“八千度多已经够高的了,要知道我们以往的材料,最多只能承受三四千度的温度,现在活生生提高了一倍多,你还嫌不够?不懂就不要乱讲。”
“哦……”赵耀抓了抓头,反正也不尴尬。他被批评的次数多了去了,脸皮厚的很。
兰波挠了挠脑袋,然后介绍下一种:
“这是超合金β,它的特点是非常轻巧,而且强度也足够大,主要的金属元素是钛以及锂。同等体积下,它的质量只有传统铝合金的三分之一。所以这种超合金是制造太空飞行器的良好材料……”
听到这里,许云进也起了兴趣,他仔细看了半天后,又把那块黑色的金属拿在手中颠了颠,确实非常轻巧。“强度足够吗?轻飘飘的,摸起来有点虚啊……”
“这种超合金……质量不仅比铝合金轻,强度却与特种钢差不多。”兰波博士说到这里又有些得意起来。
身后的王宇凡恰到好处地发出一声感叹:“要是放在地球,这个专利就值几个亿吧?如果以前的波音773要采用这种材料……”
“几个亿估计还不够,你想想,所有飞机都用上这种材料,能节省多少燃油?节省多少开支?”
“飞机的主要费用就是燃油啊……”
就在众人不停讨论经济问题的时候,于易峰却在思考其他东西。
这种金属可以说是专门为飞行器量身定做的,也不知道小型太空梭的研究究竟怎么样了?按理说进展应该不错,毕竟人类还得到了绿光文明的无人机作为参照物……
不过以目前的情况,就算研究出来了,也不可能跑到诺亚号外边去试飞,这项工作只能一直拖着……
于易峰正想事情的时候,兰波博士又开始介绍下一种超合金,“这是一种延展性非常好的超合金,你可以将它像面粉一样拉开,但是不会断裂……”
一件件介绍下来,总共十七种超合金材料:有熔点高的,有密度低的,有延展性好的,也有硬度特别大的……它们性能各异,但总体表现均远超以往的旧材料,可以说涵盖了工业的各行各业。
只要有需要,总能找到合适的。所以一大群工程师也在挑挑拣拣,嘴中吐露出专业术语,他们真的兴奋的很。
于易峰不禁感叹,这一批“超合金”材料的出现,真的带来了太多可能。材料学这门学科,发展太慢太慢,甚至可以说有点靠运气,发明一种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光靠理论知识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候还得靠运气,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不过,现在接连出现了这么多优异的新材料,不仅仅是外星造物的启发,也是人类科学家自身努力的结果。
深空之下 第十三章 迷之超导
解说完“超合金”系列材料,几个人往前走再几步,顿时看到一个白色的台子,以及一块悬浮着的黑色石头!
这是整个大厅中心的核心组合:石头是灰黑色的,平平无奇,也就是普通的矿石。
但是,它完全悬浮在空中!
如果是不知情的人,会误认为这是反重力技术,但实际上不是……
托着这块巨石的,只是下边的一个小小圆环,而这个半金属的圆环,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
常温常压下的超导材料!
一件超导材料的光芒,几乎掩盖了“超合金”系列的十七件,连带着兰波博士脸上都带着迷之尴尬。
常温常压下的超导,跨时代的科技结晶!
兰波博士也是真的服气,这种划时代的成果,这样超高复杂度的材料,也不知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火星飞碟材料中也有常温常压下的超导,但都是零零碎碎的,而且工艺异常复杂,人类完全没办法进行仿造。
就像原始人面对一台现代的笔记本电脑,也没有办法原模原样造出一台。这完全是理论以及工艺两方面的不足。
但现在……莫名其妙做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