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明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木兰竹
刘荨郁闷道:“好吧,我不可能奢望在自己统治期间完成四个现代化,直接进入星际航海时代。嗯,先定个小目标,统一天下。”
司俊失笑:“四个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定个小目标倒是不错。你可以弄个什么五年规划,十年展望什么的。”
刘荨点头:“好主意,把目标数值化。不过会不会各地谎报?”
司俊道:“无论定不定目标,会谎报的都会谎报。不过你觉得他们骗得过我两?”
刘荨道:“也是。我可聪明了,总有办法治他们,哼哼。那我明天就问他们要计划。”
司俊伸手敲了刘荨脑袋一下:“别想一出是一出。”
刘荨摸摸脑袋,道:“我就开个玩笑。我肯定要自己想好之后,再开会呢。唉,对了,现在是不是是机会发布《招贤令》了?我觉得现在的人挺多了,应该能搞得起来了吧?”
司俊想了想,道:“应该可以了。而且官员培训和考试,也可以同时弄好。该是重开朝廷的时候了。”
其实本来早就要重开朝廷,招揽贤才。结果事情太多,这件事就暂时搁置了。
现在事务终于走上了正规,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用那么劳心劳力,也是是时候让政务也走上正规了。
对刘荨而言老是思考官职上该安插谁也麻烦,不如大家来考试,考上的再想分配,范围缩小之后,他也没这么选择困难症。
“你说,用三省六部制,还是直接六部制,再在之上弄个文武内阁之类的机构?”刘荨道,“我觉得后者不错。三省分权,会导致效率低下。不如只弄一个机构。内阁众臣权力相同,就算是多了几个宰相分权,也不至于让大臣大权独揽。”
司俊无奈,道:“你怎么不说直接将宿谊和慕晏他们那已经实践得不错的制度直接拿来用?”
刘荨笑嘻嘻道:“也不是直接拿来,他们不也在问大橘和小贱要历史中封建王朝各代政治变革详细资料,想要进一步更改吗?他们已经确定好的朝廷,要改革十分困难。但我不一样,我直接开新朝廷,机构什么的可以直接一口气设置好,少了更改,就少了许多麻烦。”
司俊道:“那咱们回系统,让他们一同参谋参谋?”
刘荨摸了一把湿头发,道:“好嘞。唉,古代就是麻烦,没吹风机。你说为什么大橘的法术卡中没有暖风卡之类可以充当电吹风的卡片?”
司俊嘴角抽了抽,没有回答刘荨这个无聊的问题,只叫仆从来给他们擦头发。
虽然没有吹风机,但是仆从拿着无限量的干棉布擦头发,也是一会儿就擦干了。
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方便,不过地位够高,还是能依靠人力做一些现代人能享受到的事。
虽然很麻烦,很奢侈就是了。不过布晒干了还能用,也不算浪费?
.............
刘荨似乎想通了,但是和没想通之前似乎没多大区别。
只是之前他要做的事并非是出自于内心,现在出自于内心而已。司俊也不知道这样好还是不好。
或许刘荨仍旧是那个与这个世界隔着一层的“穿越者”,受到的伤害会更少一些吧?但刘荨自己要成长,要打破束缚他的壳子,司俊也只能在旁默默看护。
所幸他现在已经有能力保护刘荨,不会像以前那样,刘荨在京城,他却在成都干着急。
对于大臣们而言,他们已经忙得脚不沾地,实在是没发现皇帝陛下那几乎察觉不到的区别。
连罗朗都没察觉,他现在在纠结另一件事。
《招贤令》终于发布了,时间就定在明年。这次考试是特别版,只考三次。一次是各州设地点考试,算是省试;一次是在成都考试,算是会试;最后一次自然是刘荨亲自监考出题,是为殿试。
这一次之后,科举制度就按照规矩来。考试三年一次。
《招贤令》如罗朗所想的那样,听到的人都没有发现皇帝陛下的“险恶用心”,都觉得皇帝陛下既将世族的利益规章制度化,是保护了世族的利益,又收拢了庶族人才,是一举两得之策,几乎一致同意。
不同意的,也不是反对这个政策,而是要求取消世族的特权。
不过,在刘荨假惺惺的讲和之下,这特权还是保留下来,只是名额缩减了,而且按照官品划分名额限制。
比如你就算家族吹得再大,家里没人做官也没有名额。而且名额是由血缘亲戚来划分,而不是宗族划分。
世族觉得,虽然特权削弱,但这削弱不算过分。毕竟他们也想着皇帝陛下为了安抚世族,也算做了很大让步。至少,以前还需要假模假样弄个举荐之类,才能让世族子弟享受特权。现在根据官位,直接就有特权了,还是现在的特权更大一些。
至于其他考试考上来的庶族,他们一点都不着急。
首先这考试,世族也可以考。他们家中的资源,受到的教育,是那些连识字都难的庶族们能比的吗?到时候,这朝廷不还是世族的天下?
嫡系能够直接荫蔽做官,支系也能自己考上官职,他们还不用犹豫资源倾斜的问题。
这《招贤令》妙,妙不可言,谁反对谁就是喝世族作对!
刘荨见世族那么努力为了推广《招贤令》和同僚互怼的样子,忍不住瞠目结舌。
果然,不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要察觉其中陷阱,还是挺难的。
怪不得无论哪个时空,在推广科举制的时候,都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因为他们的确没有发现其中君王想要挖世族墙角的险恶用心。
世族举双手同意《招贤令》,庶族出身的官员也没有反对。
比起之前他们为了出人头地,必须去各大世家里当门客,当幕僚,当属官,必须上得世家的船,才能得一个推荐的机会。现在,只要考试就成了。
考试虽然困难,难道之前他们就不艰难了?
比起处处看人眼色,被迫站队,还不如直接考试。厉害与否,直接凭真本事决定。也免得一做官,就非得还人人情。
至于世族有特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皇帝陛下说了几句不愿意让世族成为外戚,就被人放火。现在不给世族特权,不知道世族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这《招贤令》颁布之后,民间也是这样的论调。
仿佛刘荨故意用来使世族腐化的特权,是世族逼迫他这个可怜无助的小皇帝签订似的。
于是世家又背上一口黑锅。
这点让刘荨也措不及防。
他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世家豪族”在百姓口中,成了草菅人命祸国殃民的代名词。
大概这仇富思想从古至今都有,他挑起了一个投资,百姓们就跟着上了。
虽然不至于对世家有什么明面上的影响,只是声望受到打击之后,他们许多事就不方便了。
特别是庶族通过科举正式进入官场之后,世族不小心表现了一下优越感,抨击了一下庶族官吏衣服不够华美,谈吐不够风雅,礼仪不够飘逸,总而言之,泥腿子就是泥腿子,比不过世家底蕴深厚。
庶族官吏呵呵哒。
大汉乱了这么久,皇帝陛下为了平定天下忙得脚不沾地,都没空搞什么风雅华美飘逸,你们这些世族倒是美得慌。要不要再撕个锦帛听响,扔个黄金看水花?你深厚,你牛逼,你了不起。
奢靡之风,惹不起惹不起,告辞!
于是,庶族官吏就这么和世族离心了,每天变着法子想谈何这些奢靡成风的世族,朝廷上火花四溅,天然形成了对立。
嗯,这也是刘荨没有想到的。
他还以为世族肯定会拉拢庶族,就像是之前那样,把庶族收为己用。谁知道这形势变化这么快。
靠自己努力考上官职的庶族看不惯世族那高高在上的样子;世族又骨子里带着的高高在上,让他们看不起这些富贵未到三代的泥腿子,做不到平等对待。
这不吵架才是没可能了。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世族还在沾沾自喜自己的特权,觉得皇帝陛下虽然砍了些人,实际上还是怂他们的。
看,这不就让步了?
罗朗偶尔听到这种言论之后,忍不住不顾礼仪翻了个大大白眼。
他现在是越来越明白,皇帝陛下提起世族那嗤之以鼻的样子。
皇帝陛下说,他只服个人。无论这个人是来自什么家族,只要自己厉害,他就服。但自己没什么本事,就扯着我是xx家的人。
哦,你们这群人老是骂没卵用的宗室浪费国家粮食,你们世家也不一样?真有本事,就让家族为你骄傲,而不是你扯着家族的大旗沾沾自喜。
罗朗现在觉得,皇帝陛下说的很对啊。
当皇帝,任用贤才,那是“贤才”,而不是“贤才的家族”。
说白了,按照道理,皇帝陛下选的该是“有才华的人”,而不该考虑其他乱七八糟的事。
你看看这些看不清形势,天天做着“皇帝陛下怕我家哈哈哈哈”美梦的世家们,皇帝陛下凭什么要看重他们?
虎父尚且有犬子,要名声就自己赚,就算凭借家族让人稍稍高看一眼,你这人配不上家族的名声,还不是更会被人鄙视?
罗朗可不想做这种人,他是要考科举,要当状元的人。
盛世明君 第96节
探花?他拒绝!凭什么他长得帅就必须当探花!
但是现在罗朗十分忧郁。
这次科举特殊,一年内就能考完。他当然想参加这次科举。
可他爹也想考科举。
如果他爹要考科举,因为孝道,他自然应该退后一届,不与父亲争夺。
但是这可是第一届科举。凡事沾上了个第一,总是不同的。
而且下一届科举就要三年后,还要多考许多次,并且以皇帝陛下意思,已经做官的人是不给考的。
三年之后,他肯定已经功成名就,在朝廷当着大官了。
那时候再辞职考科举?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但是他真的很想考一次,想在这么重要的历史事件中青史留名。
罗朗思来想去,决定……坑爹。
嗯,坑爹。
罗朗先进谏,说科举是为了选拔人才,选拔新的官员,官吏就别参加了。
这个建议实在是太正常了,许多蠢蠢欲动的官员心中叹气,好像的确是这么一回事。他们都已经当官了,何必再去争夺这些虚名?
然后,罗朗前脚进谏,后脚就辞职了。
众官吏:……!!!!!!
你特么说好的不争夺这些虚名呢?!你这是在干什么?!
罗朗:“唉,余虽一直在为陛下执掌文笔,终究未有功劳,不如闭门苦读,才有脸面在官场有一席之地。”
众官吏:……!!!!!!
给陛下当主簿,你还不满了是吧?!这可是天子近臣,最近的近臣,有皇帝陛下的看重,你什么官当不了?!
罗朗:“大丈夫当自强不息,不应走捷径。家父既已经为官,余也能安心应考了。”
罗逡:“……那个,儿啊,商量一下,雍州牧你来当,为父去备考如何?”
罗朗转头找了他娘告状:“爹是一家之主!岂能如此儿戏!”
他娘拎着罗逡的耳朵,把罗逡拽了回去。
都当上州牧了,你去考个鬼啊?!儿子这是不想当文吏才辞职考试,你算什么?!看不起州牧吗?!
罗逡回家哭唧唧。觉得这个儿子真是白养了。他一生就这么一次请求,他就是想和天下读书人比一比,要是当了状元多风光啊。这可是开天辟地第一个状元!
方夫人微笑:“是啊,多风光啊,所以儿子来当。”
罗逡:_(:3」∠)_。
他决定和妻子冷战……冷战一天!一整天!连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背对着妻子!
他生气了,今天哄不好的那种!
罗朗得知此事时,对父亲幼稚行为嗤之以鼻,然后开心的备考去了。
至于主簿,他推给了最近新投靠来的许和。
许和原是凉州人,才名并不显,只在于泽军中当一小吏。
后来于泽被“天罚”身亡,许和谏言于泽之子入皇宫,挟持天子以保全自身,万不能让其他人找到皇帝,杀了皇帝。
许和认为,朝中所谓忠于汉室的大臣,其实并不一定忠于当朝皇帝。他们为了给于家编造更多的罪名,说不定会趁乱杀了当朝皇帝,然后将这件事推给于家。于家要保全自身,必须入宫保护皇帝。只要皇帝活着,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
于泽的儿子听取了他的建议,却发现皇帝已经踪迹全无,且宫中别说内库,连摆设都被席卷一空。这建议自然是没用了。
于泽的儿子还想让许和继续出谋划策,但许和却不辞而别。
他明白,这个计谋不成功,于家已经没救。
许和离开京城之后,就回到了凉州,决定隐居一段时间,待于家的事淡去之后,再出山重新投奔新势力。
毕竟他在于泽军中待过,这现在算是黑历史。他名声又不显,没有事迹证明过他的能力,去其他地方也会被冷落。
然而他没想到,皇帝居然没死,还跑到了益州,开始谋划统一天下。
许和就更不敢出山了。
他在于泽军中当小吏的时候,因受于泽儿子看重,曾经陪同其进过宫面过圣。皇帝若是迁怒他,那就性命难保了。
谁知道,他隐居的好好的,他的亲朋好友却揭竿而起,要反抗目前占据他那一块地盘的于泽军队余部,去投奔皇帝陛下。
许和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他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傻乎乎的去送死吧?
于是他只能捏着鼻子要来领导大权,打败了于泽余部,一路辗转,拖着越来越庞大的队伍到了雍州。
雍州那时已经是皇帝陛下的地盘。
然后雍州牧罗逡和其交谈之后,对其惊为天人,立刻给了儿子罗朗一封信。
儿子啊!你不是想甩锅外放吗!你爹找到一个能被你甩锅的人!他可厉害了!去给皇帝陛下当主簿,皇帝陛下一定会同意的!
如果罗逡知道他儿子甩锅之后就坑了他,辞职准备科举去,他一定不会写这封信。
于是罗朗就高兴的开始与许和书信往来,并且向其保证,绝对会为其在皇帝陛下面前作保,皇帝陛下绝对不会追究他在于泽麾下待过的事。
那时候,许和真的以为罗朗是个大好人。
第62章
当刘荨接到罗朗的辞职请求的时候, 整个人是懵逼的。
虽然他曾听过罗逡和罗朗要考科举, 但罗朗既然提出第一次科举官员也不准去, 朝臣们还一致同意了,他以为罗朗是准备放弃了。
哪知道罗朗要辞职?
刘荨是真的搞不明白。
你说科举就是为了做官,你都给咱这个皇帝当主簿了,多少人羡慕你啊,你还考什么考?把机会留给后来者成吗?
罗朗表示不成。他就是要当状元。
刘荨实话实说道:“这个考科举是糊名制, 考试成绩是可能有偶然性发生的。你不一定能考上状元啊。”
罗朗表示不为所动, 他一定能考上状元。
刘荨第一次被人给弄郁闷。以前都是他让人郁闷。
他举了许多历代才子科举屡试不第的例子,试图打消罗朗辞职备考的企图。罗朗对刘荨口中那些和大汉相似但是背景不同的国家中的闻所未闻的才子很感兴趣, 但是不为所动。
罗朗这时候仿佛刘荨附身, 变成了任性宝宝。
不,我就不, 就是不,不不不。
刘荨感觉自己要吐血了。
他苦口婆心:“这个状元到底有什么好?”
罗朗道:“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状元,能不好吗?”
刘荨扶额:“你缺这虚名吗?”
罗朗见刘荨一直劝他,心里有些吃惊有些感动。
感动的是,刘荨完全是站在对他好的这边劝说他;吃惊的是,作为皇帝,刘荨却是以友人身份劝说他。
罗朗心想,果然如友人所说, 和皇帝陛下一起待久了,就很难再将皇帝陛下单纯当君王看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于是罗朗这次难得的直白的说了实话:“罗家之前反叛,虽陛下不计较, 总归是对罗家声望打击很大。既然家父已经为官,我也敢放手一搏。若是得了状元名声,总能洗掉些罗家的污名。”
罗朗顿了顿,继续道:“而且,这一次开科取士,世家望族肯定会观望,所来的肯定大多是庶族子弟。若取中的进士大多为庶族子弟,前几名更是全部被庶族子弟占据,说不得官宦世家又会做什么事。我辞官备考,对科举推行也是一件好事。”
刘荨沉思。
的确如罗朗所言。虽然现在世家望族并未提出异议,但是他们肯定也不会立刻“自降身份”去考官。若进士一甲全是庶族子弟,说不定他们会借此抨击科举取士,说什么这些人考上官职是因为世族没有下场的缘故,说进士甚至一甲的含金量不够,为进士授官制造障碍。
若罗朗下场应考,这个障碍就会被搬离。
因为部分罗家有反叛行为,但因罗逡罗朗父子两早早投靠刘荨,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人支持罗逡和罗朗父子,罗家并未遭到毁灭性打击,在江东仍旧是数一数二的豪族。
因刘荨信任罗逡罗朗父子,将来罗家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可以说,已经可以预见,罗家将来会在整个大汉都排的上号。
罗朗自己也早有声望,在世家中非常有名。他若应考,完全可以代表世家有才能的子弟,也会为科举取士动心。
有他当领头羊,一些有科举的心思的世家子弟也会将心动变成心动。
何况罗朗是辞了皇帝主簿的官职也要科举,更显得科举一时的重要。
因此,罗朗参加科举,的确是百利无一害。
唯一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只有罗朗一人。因为科举除了看才华,也需要一定运气,毕竟是糊名制,而且刘荨是准备推行楷书为“应考字体”,考官可不知道考生是谁,不会给你罗朗面子。
若考官的个人爱好与罗朗相反,罗朗的文章写得再好,也可能不中。
罗朗架了这么大的势,若是科举不中,定会对他个人声望造成极大打击。
罗朗其实完全不需要这么冒险。
刘荨叹了口气,道:“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还怎么反对?”
罗朗笑了笑,道:“陛下要对我有信心,我肯定是能进入殿试的。若进了殿试,名次还不是陛下定?”
刘荨点头:“没错,探花……”
罗朗皱眉:“陛下!”
刘荨把脸往桌子上一砸,道:“探花要最帅的,这是我的执念。”
罗朗道:“需要我殿试前先毁个容吗?”
刘荨哭唧唧。
罗朗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刘荨还能怎么办?
盛世明君 第97节
刘荨只能挣扎道:“那你殿试要好好发挥,若是有一人和你发挥同样出色,其余考官都认可他才华与你差不多,那我就点你为探花。榜眼不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
罗朗嘴角抽了抽:“我自会努力。”
刘荨叹气:“不过你既然做如此牺牲,我也不能亏待你。”
罗朗知道刘荨定会对他有所补偿,毕竟咱们的皇帝陛下对自己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心软和护短,真担心若有皇帝陛下信任的人背叛,陛下该如何是好。
罗朗道:“陛下不必如此。”
刘荨道:“这个肯定是有的。放心,等考卷出来,我就把殿试之前的考题泄露给你。你只需要用自己的实力考最后一场就成了。”
罗朗:“……”
罗朗:“告辞!”
罗朗非常不顾君臣礼仪的拂袖而去。
刘荨在后面喊:“别走啊!我也是为了你好!给我回来!”
罗朗十分生气。
不约,滚,就算你是皇帝我也不想理睬你了!!!
生气了,哄不好的那种!
于是最近一直在巡视的司俊回到家中,就看到愁眉苦脸的刘荨,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当司俊得知前因后果之后,只能给刘荨一个省略号作为回答。
你说什么不好,说给罗朗泄题?罗朗心高气傲,你让他作弊,他不揍你,那是因为顾忌你是皇帝。
说真的,刘荨这性子,若不是皇帝,早就被人打死了。他简直完全不知道,对方雷点是什么。
司俊觉得心好塞。
而之后,当司俊旁敲侧击,得知罗朗虽然当时非常不给皇帝陛下面子的拂袖而去,实际上心里对皇帝陛下更加感激忠心,司俊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他和这对君臣有代沟。
说好的生气呢?说好的感觉被侮辱呢?虽然拒绝泄题这件事司俊猜到了,但是事后反而对刘荨更加忠心,并且放得更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司俊最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还好当初他决定辅佐刘荨当皇帝,而不是自己上。
他若自己上,早晚会和这些官吏互相玩猜猜猜,猜崩溃。
鬼才能理解他们心里想什么!
刘荨:嗯,那我是鬼啰?
.............
罗朗科举之时就这么定了,走之前,他向刘荨推荐了许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