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弱颜
“孩子他爹,咱养了几只鸭子,他奶都嫌味大,对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这牛的味可更大。你没看王石榴家是啥样?我怕他奶这次更不愿意。”张氏提出质疑。
连守信沉默了。他张氏说的没。
“那也没法子,不放在那养,还能放在哪养?”连守信道。
虽然这边盖了铺子,后面那块地上,以后还会给两个盖房子。但是连守信心里,老宅是他的家。他买了牛,不放在家里养,还能放到哪去养?
“你们那个夹道啊,”张青山开口道,“要我看有点窄,这牛在里面,都怕转不过身来。这牛的身量,还有的长那。”
张青山认为,牛栏要宽敞一些。
“我也,可除了那,也没别的合适的地方了,总不能把牛栏搭在菜园子里。”连守信道。
“爹,咱在这搭个牛栏呗。”连蔓儿就道。
“在这搭?”连守信一时没有反应,“那照看起来,多不方便。”
“爹,咱这牛,以后要谁照看?”连蔓儿就问。
“这还用说,当然得我照看。”连守信立刻就道。一头牛,对于庄户人家来说,是重要的财产,是耕种的主要帮手。有的人家对牛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
俗话说的马无夜草不肥,对于牛也差不多。连家虽然没有养过牛,但是连守信也,那些牛马照看的好的人家,夜里至少要起来一次,到马棚里照看,包括喂食喂水等。
这活计责无旁贷地落在家里现在唯一的成年男丁连守信肩上。
“爹,你想想,过完年,你都睡在哪边的?”连蔓儿笑。
连守信一拍脑袋,是啊,他忘了。自打开了这个早点铺子,他很多时候,都是睡在铺子里。现在要盖房子,他留在这边的时候就更多了。这牛当然是放在这边养,他才能方便照看。
一家人都笑了起来。
连蔓儿也笑,心想,惯性思维的顽固程度可不能小看。虽然在这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连守信心里,家还是在老宅。不过,等他们亲手将这块地一点点的开发出来,将新房子盖好,连守信的想法也会慢慢跟着改变的。
要将牛栏搭在这边,可新铺子那里并没有起围墙,连守信不放心。最后决定,还是跟庙里商量商量,先将牛养在门房后面的夹道里。
这段,他们跟庙里的关系处的很好,因此连守信跟住持一说,住持就答应了。
因为盖房子,木料都是现成的,张青山立刻就带着连守信开始搭牛栏。一边搭牛栏,张青山一边告诉连守信,养牛要注意哪些事情。五郎和小七在旁边跟着帮忙,也都听的相当认真。
…………
吃晚饭的时候,连守信特意请了连老爷子,陪张青山喝酒。
看到连守信买了牛和犁杖,连老爷子也很高兴。
“还怕你们俩这地种不,现在有了犁杖,我就不替你们担心了。”连老爷子道。
吃过了饭,连老爷子要张青山跟他回老宅,说哥俩躺一个炕头上,好好唠唠嗑。张青山没有答应。
“这牛还小,刚买来,有点发生,我得在这边帮着照看照看。”
连老爷子听张青山这么时候,也没勉强。
连守信送连老爷子出门,连蔓儿随后出门泼水,就看见连老爷子和连守信站在官道对过,正小声。
“刚才有你老丈人在,我就没问。”连老爷子对连守信道,“你们这牛和犁杖,这钱,是你们个掏的不?”
“……说要买,没想到这么快,也没给拿钱去。孩子他姥爷给垫的钱,他大舅的时候,把钱给带了。”连守信对连老爷子并没有隐瞒。
“哦。”连老爷子似乎松了一口气,“这个你做对。……你老丈人对你是十个头儿的,你可不能忘了人家的好。”
十个头儿,是他们这里的土语,大概的意思就是十成十,百分百。连老爷子这话,是说张青山对连守信非常好。
“我。……帮套啥的,是孩子他姥爷送的,我要给钱,他也不要。”连守信道。
“……别嫌爹管的宽,爹也是为你们操心。……你们这又是盖房子,又是买地,还买牛和犁杖,这地还没种那,老四,你们的钱够花不?”连老爷子又问。
“……这些都是不买不行的,没办法,钱再紧,也得买。”连守信道。
“……爹也给你帮不上大忙,你那三十亩地的种子,我都给你备出来了。”连老爷子道。
“爹……,”连守信叫了一声,“到时候我把种子钱给你。”
似乎怕连老爷子拒绝,连守信接下来的话说的飞快。
“爹,我这分家出来了,该给的钱我得给。……人口多,要是有啥说头,那就不好了。”
连守信这是为连老爷子着想,之所以盖房子也不让连老爷子来给帮工,也是这个意思。连家现在人多口杂,他分家另过,连老爷子再给他付出劳力或者财物,怕其他的、侄子们有说法。
“老四,你别多心。分家的时候说好的,给你们一年的口粮,这种地的种子也没多少,你就别再跟我说钱不钱的了。”连老爷子说了这些,就转身走了,也不让连守信送他。“好好待你老丈人。 晚上,让你老丈人来家吃来。”
张青山在三十里营子一连住了三天,把连蔓儿家新买的这一片地都给翻了一遍,还帮着把那块菜地给拾掇了出来。只要等季节到了,修整出菜畦,就可以种菜了。
拾掇出来的菜地不大,只有五分。
“贪多嚼不烂,这菜地不同别的地。”张青山和连老爷子都说道,“这地生,等你们种上菜就了,拔草就够你们忙活的。……别拿开荒当容易事,这地,你们得侍弄上几年,才能侍弄成熟地。”
这两人都是老庄稼把式,他们说的话是经验之谈。连蔓儿当然只有虚心受教的份。
“你们这犁杖有了,还该买辆车。”把菜地收拾好之后,张青山就对连守信道。
连家有一辆平板车,去年收秋往家里拉粮食、拉柴禾,就靠的是它。连守信分家出来,只有两套铁锹、铁镐、锄头这些,今年开春,他们又添置了两套。平板车他们还没有。
“我也打算买台平板车。”连守信道。
“你们以前没买牛,现在有牛了,就该买大车。”张青山道,“这种地、平时赶个集、买个啥的,有个牛车,那可方便多了。”
………………
替蔓儿感到钱各种不够用是家底太薄的缘故吧。
送上二更,求粉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重生小地主 第二百四十七章买地的选择
??费章节(12点)
张青山建议连守信买牛拉的大车,一家人聚在一起商量了一番,最后达成一致:他们是该买辆大车。
庄户人家使用的车分为几种。最简单、最便宜的是那种独轮的小推车,现在连蔓儿家正在盖房子,就用着这样的小推车,用来短距离地运输砂土还有一些杂物。庄户人家使用最多的,还是两个轮子的木板车。
这种车按照大小和载重能力也分为几种,最小的一种,就是连家上房的那种平板车,用人力来推拉。除此之外,都是用牲口来拉的更大型的车,统称为大车。
张青山建议连守信购买的是适合牛拉的大车,是大车中比较小型的,只比平板车大一些也高一些。这种车,适合一头牛来拉,载重却比平板车大很多。这与牛这种动物的特点有关,牛一般行走不快,但是力气大,而且耐力好。
比牛拉的大车更大型的,就是张青山,还有王石榴家那样,用两头骡马拉的大车。这种车跑的快,载重能力也大,既可以做货运,也可以坐客运,一般用来拉脚的都是这种大车。
除此之外,还有更大型大车,一般是用三四头、或者更多的骡马来拉动,差不多就是书本上所说的三驷、四驷。这种车一般会有一头最健壮的骡马打头,后面跟随一对或者两对,甚至更多骡马跟随。这种大车,当然速度更快载重能力更大。走在路上绝对的拉风。连蔓儿就在官道上看见过一回这样的马车,那拉车五匹牲口都是一水的枣红高头大马,别说其他的路人,就是连蔓儿也看的口水涟涟。
连蔓儿曾在私下做过一番对比,如果说平板车相当于她前世那种电动车,那么一辆牛车就相当于国产的轿车,两匹骡子拉的大车,就相当于宝马这一级别的了,而连蔓儿看的留口水的那种,应该是相当于法拉利这一级别的跑车。
直接跨越平板车,购买牛车,连蔓儿觉得她家这算是正是跨入有车一族的行列了。
既然要买,那当然是趁着有张青山这样经验老到的人在的时候买。所以,在决定买车之后,一家人就去了镇上。青阳镇有一家铺子,专门买平板车、大车还有各种配件。张青山帮忙选了一辆,连同拉车的帮套等,还将小牛架在车上,试过没问题后,才将车买了下来。
一辆车,加上半套等必须的零配件,一共花了四两银子。
最后,一家人是坐着小牛车回的三十里营子。一头牛拉的小牛车比较容易驾驭,这一路上,连守信就先学会了,然后是连蔓儿。
连蔓儿心里暗笑,与她前世学车的经验不同,在这里是越便宜的车,越容易驾驶。瞧她还没到一刻钟的工夫,就拿到了驾照。当然,这驾照并没有书面形式,只是张青山的口头认可。不过,老师傅的认可可比那一纸执照可靠多了,不是吗?
虽然,张青山的认可可能有人情的成分在里头,但这也够连蔓儿乐一阵子的了。以后她再赶集买,就可以赶着小牛车来回了。
张青山帮他们买了车,第二天,就坐着王石榴去赶靠山屯大集的车走了。张青山不是一个闲人,他那一大家子,也有许多的事。
这天刚吃过晌午饭,连蔓儿正坐在早点铺子里屋的炕上,算今天的收支账目,吴玉贵带着吴家兴来了。
张氏忙将连守信从盖房子的工地上叫了。
“买地的事有信儿了?”连守信就问。
“对。”吴玉贵点头。
自从去年连蔓儿卖了葡萄酒赚了一笔钱,就跟吴玉贵打了招呼,说要买地。吴玉贵一直为他们留着心,想帮他们买块离的近的好地。
“有两块地离着你们都不远,刚到我手里,我立刻就了。”吴玉贵从袖筒里拿出张折子,打开来一边看一边告诉连守信。
两块地,一块是三十里营子的,共二十五亩,一块是赵家村的,共二十亩。
“都是中等的地,每亩要价银四两。”吴玉贵道,“这两家急着要用钱,不卖地,就得借高利贷了。卖的急,都要现银。……依我看,要是能一次付清,这价银上还能有些商量。”
春耕之前卖地,那显然是家里有急事,要用钱。
“先去看看地再说。”连守信道。
因为离的不远,连守信就没套车,一行人不行来看地。
赵家村的那二十亩地,和连蔓儿家买下的地正在一片上,中间隔着有十几亩地的光景,三十里营子的二十五亩则是离连老爷子家的地不远。
连守信对这一大片地都很熟悉,两块地的土质都不,位置也好,不仅离家里近,更妙的是和他那三十亩地也近,这样耕种、收拾起来可方便了许多。
这两块地,四两银子一亩,价格也很诱人,如果两块地都能买下来就好了,可是她手里能动用的银子,还不足八十两。
“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吴玉贵也告诉连守信。
“吴老三,带着人看地那?哎呦,这不是连四,你这是要买地?”几个人正站在三十里营子这二十五亩地的地头,一个人从赵家村那边的地里走了,离着老远就哈哈地笑道。
吴玉贵和连守信都忙停止了对话,笑着跟来人打招呼。
连蔓儿这个时候也认出来,来的人是老金。
“这两家都急着用钱,让我爹帮着卖地。也找过老金,要是这地一时卖不了,就要把地押给老金,借高利贷了。”吴家兴小声告诉连蔓儿。
连蔓儿恍然大悟,怪不得老金也跑这来了,原来也是看地。
老金依旧是红光满面,精神气似乎比年前还足了,也还穿着他那套标志性的皮袍皮帽子。
“老弟,这地要是你买,我就往后靠。你买剩下的是我的。”老金热情地拍了拍连守信的肩,“咋样,这两块地,你是都要买下?不,好眼光,这地可都不。”
老金这是和连守信平辈称呼了,连蔓儿心里道,她记得,老金好像管连老爷子叫老哥哥来着。
连守信就笑着摇头,他也,家里没有足够的银子能同时买下两块地。
“……只能买下一块。”
“是这块?”吴玉贵就问。
连守信露出些为难的表情,一时没有。
“老弟你这是钱不够?”老金立刻就道,“这包在老哥哥我身上,要用多少,你跟老哥哥说句话。……咱话说在前头,这是我看老弟你投缘,这钱咱们不算利息。”
一个放高利贷的,说借钱给你,不要利息。
“这买一块地的钱,我还有,多谢金老哥了。”连守信就道。
“……若是钱不够,我家里还有些存银,总能将这块地买下来。”吴玉贵将连守信拉在一边,小声道。
连蔓儿这时也在心里盘算,要买三十里营子这二十五亩,要一百两银子,赵家村那块,要八十两银子。她手里能动用的银子有七十八两,再从应急用的银子中拿出几两来添上,也就够了。
要买三十里营子这块地,肯定要借钱,买赵家村那块,可以不用借钱。
“我跟我闺女商量商量。”连守信没有立即答话,而是这样说道。
连守信和连蔓儿爷两个就走到一边。
“蔓儿,咱还能拿出多少钱来?”连守信低声问。
连蔓儿就把她盘算告诉了连守信。
“爹,看来赵家村那块我看就合适,这块地,咱现在差的银子有点多,勉强凑出来,咱接下来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连蔓儿道。
连守信似乎有些犹豫,在连蔓儿看来他没有理由这样。
“爹,你是想买这块二十五亩的地?”连蔓儿心中一动,好像吴玉贵和老金也认为连守信该买下这块地似的。“这是为啥?”
“……这地,当初是你爷的。后来卖了。”连守信道。
“哦。”连蔓儿下意识地捂紧了钱袋,“爹,咱家没那么多钱。要是买这块地,咱地就没钱种,铺子也盖不成了。爹,你要跟人借钱吗不跳字。
连蔓儿看着连守信。
“买赵家村的地,咱的钱够不?”连守信想了想,问连蔓儿。
“能凑出来,买完后,咱就一点闲钱就没了。”连蔓儿点了点头道。
“那就买那块。”连守信决定道,“这块地,看以后有机会吧。”
连蔓儿松了一口气,连守信能够务实,这减少了很多麻烦。
决定了买赵家村的地,接下来双方见面,写契纸、交付银两,交给吴玉贵去办红契这些事情,就相当顺利了。
转天,早点铺子最忙碌的时辰,连蔓儿也在厨房帮忙,就听见外面突然喧闹起来。
“咋地啦?”连蔓儿就问。
“外面好像出事了。”石娃子道。
连蔓儿忙从铺子里走出来,就看见一辆马车前呼后拥地正从官道上跑,进了村口。有一个人被马车拖曳着,踉踉跄跄地跟着马车跑。
“那个,不是何老六吗不跳字。
…………
先送上一更,求粉红。粉红翻倍的活动,到今天晚上12点就结束了。大家去个人账户里看一看,如果有粉红、月票,马上就投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重生小地主 第二百四十八章 官司
??费章节(12点)
二更,求粉红。粉红翻倍的活动今晚上结束,大家有粉红现在就投吧。
…………
连蔓儿吃了一惊,她也认出来,被马车拖着跑的那个人正是何氏的西村的何老六。这个何老六,在左近颇有一些名气,虽然是个庄稼汉子,却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不这次,又犯了事,而且,那些人抓了何老六,往村里去是打算做?
围观的人也相互打听,是回事。
“……不是咋回事,好像何老六正在镇上酒楼里喝酒,就让人给抓起来了。”
“看来事还不小,那群人里,好像有穿着官衣的。”
看来大家伙也不是回事,连蔓儿就转身回了铺子里,把事情跟张氏说了。
正是生意最忙的时候,张氏听了连蔓儿的话,也分不出多少精神来理会。
“……就说他那不作法的劲儿,迟早得出大事”张氏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忙着揭锅往外捡馒头。
不作法,是三十里营子这边的土话,大概的意思就是为人不正派,不守规矩,也不遵守法度。
铺子里正忙活,连守信急匆匆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孩子他爹,你咋不在盖房子那看着,干啥?”张氏看见连守信来了,就问道。
连守信的脸色很难看,他的身后,还跟着个半大的孩子,一身窝窝囊囊的棉衣,吸着一挂浓浓的鼻涕,赫然是六郎。
“刚才不是看见有人抓着六郎他老舅了吗,那是上咱家去了。”连守信就道。
“上咱家干啥?”张氏一愣,也紧张起来。
“是去年他们卖的葡萄酒,坏事了。人家买主带着官差找上门来了,抓了何老六,让何老六带着来抓二哥了。”连守信顿足道。
“葡萄酒,咋坏事了?”张氏忙问。
“爹让四郎上山上去找二哥,让六郎来找我。六郎这孩子,话也说不大清楚。反正是人家找上门来了。……我跟你们说一声,我得回家里去看看。”
连守信说完这些话,不等张氏等人有所反应,就急匆匆地带着六郎回老宅去了。
“蔓儿,咱卖的那葡萄酒没事吧?无小说网不少字”张氏摸着胸口,紧张地问连蔓儿。
“娘,你放心吧。咱的酒肯定没事。”连蔓儿就道。
张氏看着连蔓儿笃定的样子,一颗心稍稍地放松下来。
“……偷学咱酿酒,照猫画虎,能不出事吗?现在酒出问题了,人家可不得找上门来。我看他们这祸惹的可不小,还来了官差是不?哎呀,那、那、是不是要抓他们去坐牢啊?”
连蔓儿摇了摇头,她不了解当今的法度,不会样。
“娘,你照看着铺子,我回家看看去。”连蔓儿就对张氏道。
“行,你吧。有啥信儿,跟娘说一声。”张氏就道。
“嗯。”
连蔓儿答应了,就离开铺子,往老宅来。
离着挺老远,连蔓儿就看见连家的大门口停着一辆大车和几匹马,还有许多的村里的人围在不远处,正在议论纷纷,都说连家惹上了官司。看见连蔓儿来了,这些人纷纷向她投以同情的目光。
庄户人家大多胆小怕事,甚至流传着一句话,宁愿冤死,也不打官司。官字两个口,招惹上官司,往往不仅意味着倾家荡产,更可能是家破人亡。
现在虽然是连家的连守义招惹了官司,但分家出去的连守信却并不一定能够撇清。相反,连守信家最近日子过的红火,很可能会被官差当做压榨的对象。
连蔓儿何尝不众人看她的目光所透露的信息,她只能镇定地穿过人群,走进连家的大门。
院子当间,乱七八糟地摆放着几个大酒坛子,其中一个的坛子口被砸掉了一半,红褐色的酒液流出来,在地上积了一小滩。
连蔓儿走,用指肚蘸了一点,不用放进嘴里品尝,只需在鼻子下闻一闻,连蔓儿就能确定,这是酸败了的葡萄酒。
“蔓儿”连枝儿的声音从上房西屋传出来。
连蔓儿忙走进上房,西屋的门本来关的死死的,这时候打开来,连枝儿从里面一把将连蔓儿拉了进去,随后又将门关严,插上了插销。
连蔓儿进了屋,才看见不只连枝儿,周氏、连秀儿、古氏、连朵儿,蒋氏抱着妞妞、连芽儿都在屋子里。
屋里的气氛很紧张。
“蔓儿,你咋了,你干啥”连枝儿对着连蔓儿着急。
连枝儿这样,连蔓儿就情况很不妙。
“蔓儿,你去看看那屋里是咋说的,你二伯还有你二伯娘咋还没?”周氏挺直着腰背坐在炕上,一张脸绷的紧紧的,对连蔓儿道。
“二伯还没?”连蔓儿皱眉。按照计算,连守信都有一会了,那连守义这个当事人应该更心急,也该了。
“奶,咱都躲在这,谁都不敢去那屋,咋就让蔓儿去?”连枝儿死死地抓着连蔓儿的手,涨红了脸,看着周氏道。
连枝儿的性子随张氏,温顺安静。她这样子是关切连蔓儿,才会出口顶撞周氏。
“你这个丫……”周氏何曾被哪个孙女顶撞过,立刻瞪起了眼睛,声音也提高了。不过想到连家现在的情形,周氏并没有继续发作下去。
“你懂的个啥,还不是我叫你来上房躲着的。都是我孙女,我能害你们吗不跳字。周氏怕东屋的人听见她,刻意的压低了声音,而且难得一见地解释起来,“蔓儿年纪小,不碍事。……别看芽儿和朵儿,她们俩小脚,跑个腿都不能。她俩不济事,不像蔓儿,蔓儿査拉……”
査拉,也是她们这个地方的土语,大概的意思相当于泼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