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弱颜
刚才,张氏根本就没用周氏,就主动想在了头里,和赵氏一起生火烧水。张氏这么做,不仅是想的周到,还因为她的热心和善心。
可周氏那,不仅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激,反而鸡蛋里挑骨头,还恶语伤人。
“不是嫌咱伺候的不好吗?要我说,就让四婶和我娘都。”连叶儿继续恨恨地道,“老姑也有手有脚,她咋就不能烧水?”
“我看老姑站在那,倒像个监工。”连蔓儿突然扑哧一声笑了。
“我娘老实,怕咱奶。四婶就是心太好了。”连叶儿幽幽地道。
将近半夜的时候,院子里响起杂乱的脚步声。
“二伯、二伯娘他们才?”连叶儿道。
连守义跟了何老六去,晚饭也没吃。吃过晚饭后,何氏也带了几个孩子去了西村,家里只留下六郎和连叶儿。方才这一番闹腾,六郎和连叶儿两个也来看了,然后就回屋睡觉去了。
后半夜,连蔓儿半睡半醒之间,五郎先了,然后是连守信、张氏、连守礼和赵氏。
连守礼和赵氏将睡的迷迷糊糊的连叶儿抱回了屋。
“爹、娘,哥,你们咋才?”连蔓儿揉了揉眼睛道。
连枝儿和小七也醒了,都坐了起来。
“要陪着你爷。”连守信就道,“你母亲和你三伯娘忙着烧水,还得陪着你奶,照看你大伯。”
原来,连守信和连守礼两个怕连老爷子是年老的人,半夜会出事,所以不敢离开。直到刚才,连老爷子睡醒了一觉,才让他们了。还有上房西屋,周氏给连守仁擦洗了身子后,连守仁因为身上被打的疼,睡不着觉,周氏眼泪不干地一直陪着,时不时要水要茶的,因为连守仁和连老爷子都咬死了不肯叫郎中,她又怕连守仁的伤有变故,所以就一直把连守信给禁在眼皮子底下。
“大伯到底伤的咋样?”连蔓儿就问。
“……都是皮外伤。”连守信道,“老爷子生气归生气,咋也不能真把大哥打死,都挑怕疼的地方打的。”
“老爷子这是因为啥?”张氏不解地问,“就因为大哥晚了,不至于的呀。”
连守信沉吟了一会,“总得因为点啥事。咱爹不说,咱就别多想了。”
张氏就和连守信对视了一眼,夫妻两个默契地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连蔓儿在旁边瞧见了两人的模样,心中不由得猜想,这么多年,他们也该对连守仁的脾性有所了解,他们是不是也猜出了,只是觉得那件事情丢人,因此都避而不谈。
“爹,我们走后,我奶又没少拿我娘出气吧?无小说网不少字”连蔓儿就向连守信道。
张氏就白了一眼连守信。
连守信嘿嘿地笑了两声。
“娘就是那个脾气,孩子他娘,你多包涵。”连守信冲着张氏拱手陪笑。
“在孩子们跟前,你做这个样子干啥?”张氏嗔道,“我要是计较,我当时就回屋来了,也不能跟着你忙活到现在。”
“娘,我奶就是认准你这个脾气,吃定了你。”连蔓儿道。
“小孩子家,别乱说。”张氏道,语气中并没有斥责的意思,眼睛也瞟向连守信。她是怕连守信听见连蔓儿的话生气。“我这不都是看着你爹吗。 你奶爱说啥,就让她去说,我只当没听见。我行的端做的正,老天长着眼睛那……”
“娘,你别找借口了,你就直接说你心软得了。”连蔓儿打了个哈欠道。
…………
第二天,连老爷子又支开周氏,和连守仁谈了半天的话。连家很是安静了些天,连守仁本来打算住两天就回县城,因为养伤,就一直耽搁了下来,给县城捎信,只说在家里静心读书。
这一天,几个孩子正在上房跟着连老爷子念三字经,就听见街上传来叮叮咣咣的铜锣声,铜锣响过之后,有人跟在后面高声念诵着。
连老爷子变了脸色,放下书册就往外走。
“这是出啥大事了。”
连蔓儿跟在连老爷子身后,走到街上,就见周围的人家也都走了出来。
“出啥事了?”
“皇宫里的皇后娘娘宾天了”
……………………
先送上一章,争取二更,求粉红鼓励。
………… ………………
推荐弱颜完本书:《锦屏记》轻宅斗种田文,大宅门里的家长里短、恩怨纠葛。
书号:1771214
下面有直通车,点击可以直达。(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重生小地主 第一百五十六章 豆芽风波
??费章节(12点)
那敲锣的差人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条街道,就被王举人的管家请去喝茶。里正,还有两个颇有声望的王氏族人也去了王举人。大家站在门口,都没有回屋,他们在等。
连蔓儿听着大家伙的议论,才,方才那个敲锣的,是县衙派下来,到各个村镇通知,皇后娘娘死了。乡村人家,除了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甚少去关心国家大事,当然,他们也没渠道国家大事。只有在有重大事情发生,需要每个老百姓都的时候,县里就会打发差人下来,以这种方式通知。
而采用这种方式,更主要的是县官要表达对所通知的事情的重视。普通百姓并没有太多的见识,他们一般会听里正的,以里正、还有士绅大户为榜样。
连蔓儿仔细想了想,皇后死了,应该是有严格的礼制规矩,比如要服丧多少天,禁止宴乐等等。不过那应该只针对那些为官做宰的人,还有京城的百姓。他们这里山高皇帝远,他们又是平头百姓,别说是皇后,就是皇帝死了,对他们的影响也应该并不大。
过了约有两盏茶的功夫,里正就从王举人家中出来,大家伙都围了上去。
“……都别穿颜色衣裳了,这个月要嫁闺女,娶的,都把日子推一推……”里正提高了嗓门道。
“以前好像没要求这么严啊,家闺女、娶都不让了?”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者道。
“不是不让,就让你往后推一个月。”里正说到这,就压低了声音,“这位皇后娘娘姓沈,是咱们府城沈府的姑奶奶。”
连蔓儿心中一动,这刚过世的皇后是沈家的人,不和沈六、沈小胖是称呼。许是看多了宫斗剧的缘故,连蔓儿不禁地担心,这位皇后娘娘的死,不会有内情吧,会不会对沈六和沈小胖有影响?呼啦啦大厦倾之类的。
“蔓儿,别在风口里站着了,咱回屋。”张氏的声音道。
连蔓儿抬头一看,街上虽然还有不少人,但大多数的人已经各回各家了。连蔓儿暗自摇头,心道,连蔓儿啊,连蔓儿,你这算不算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京城、朝政、皇后、沈家、沈六还有沈小胖,这些与你的距离是十万八千里,就是真的有,与你又有关系,你又能做些那。过好眼前的日子,才是你最该用心的。
“蔓儿,还愣着干啥?”张氏见连蔓儿站着不动,就走。
“娘,我担心,这对咱卖酸菜有影响不?”连蔓儿跟着张氏回屋,小声问道。
“不碍事。”张氏很笃定地说道,“我小时候听你姥爷说过,是你姥爷的爷爷那个时候,要是皇帝、皇后、太后没了,就要罢市三天。后来的皇帝为老百姓着想,说罢市了,大家伙都不方便,就把这条给取消了。”
连蔓儿正和张氏,就见五郎和小七从外面蹬蹬蹬跑了进来。
“你俩干啥去了,在人群里一转眼,你俩就没影了?”张氏问。
“娘,我们就到王举人家门口看看。”五郎道,“他们家门口的红灯笼摘了,换了白灯笼,红对联也用白布遮了,我看他们家人来来回回地忙,拿了好多白布,好像要带孝。”
王家有举人的功名在身上,沈皇后又是出自沈家的,王家做出这样的举动来,也并不让人吃惊。
…………
连蔓儿想的并不,这件事似乎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小。乡村人家,每天都是粗茶淡饭,粗布衣裳,听戏、游乐这种事情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做过,他们只要按平常那样生活就可以了。
这一天,连蔓儿和连枝儿在炕上放了桌子,准备了笔墨纸砚,正在聚精会神地写大字。就听外面脚步声响,何氏端了个小笸箩挑门帘走了进来。
“哎呦妈呀,蔓儿和枝儿这是准备考秀才,学你大伯呢吧。”何氏瞧着连枝儿和连蔓儿哈哈地大笑起来。
谁都,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何氏这是在笑话她们两个。
“二伯娘,你找我娘有事啊?我娘在作坊里干活那。”连蔓儿只当听不出何氏语气中的嘲笑意味。
“不用找你母亲。”何氏走,一屁股坐到炕上,“枝儿啊,你们家不是发豆芽了吗,给俺弄点,晌午加个菜。”
天越来越冷,能吃的蔬菜只有白菜一种,连蔓儿私底下抱怨了一次,被张氏听到了。张氏在娘家时,跟李氏学会了如何发豆芽。她就舀了点黄豆,自家发了几斤豆芽。连蔓儿见张氏的豆芽发的齐齐整整,就喜出望外。一盘子豆芽,或是炒,或是凉拌,都是极好的菜肴,一家人吃了几顿,就吃完了,张氏接着又发了几斤。
何氏闻到了味,就时常来要,说是给连老爷子加菜,私底下,却有好几次将豆芽偷偷地送去了西村。
“二伯娘,早上我娘给我奶送豆芽了,起码够吃好几顿的,你咋又来要?”连蔓儿就道。
“就你这丫头死硬,你姐都没。一点破豆芽,值个啥,你还舍不得?俺是你长辈。”何氏就白了连蔓儿一眼。死硬是他们这里的土话,就是小气的意思。
“二伯娘,你说蔓儿,就是说我。”连枝儿道。
“你……”何氏被噎的翻了个白眼。
“二伯娘,你说我们的豆芽,是‘一点儿’、还破,那你咋还总来要?二伯娘是长辈,不死硬,我们可从来没见着二伯娘点啥,都是二伯娘拿我们的。合着,这长辈就是这么当的。二伯娘这样总朝人伸手的,才叫不死硬?”连蔓儿笑着反击道。
何氏被连蔓儿一番话说的哑口无言。
“呦,二嫂在这那?”张氏从外面走进来,看见何氏,就打了一声招呼。
“哎呦,你可了,你听听你闺女这一张嘴,刀子似的,差点把俺给吃了。”何氏就向张氏告状。
张氏瞧见何氏手里拿的笸箩,就看了连蔓儿一眼,连蔓儿冲着墙角她们发豆芽的瓦缸点了点下巴,张氏就是回事了。
“孩子们是和你闹着玩。”张氏就道,“枝儿,你先停会手,泡点豆子去。早上把豆芽都给了你奶,咱就没的吃了。你泡点豆子,娘再发点给你们吃。”
瓦缸里还有好几斤的豆芽那,会没了那?看来张氏在何氏的连番索取下,也学会了机智反抗了。
“哎。”连枝儿痛快地答应了一声,就下了炕,到外屋去了。
“娘,你喝杯水暖暖。”连蔓儿将在炕头热着的水壶拿,给张氏倒了一碗生姜红糖水。
张氏接过碗,一边暖着手,一边慢慢的喝。
“二嫂,今天没出去串门啊?”张氏随意地和何氏搭着话。
何氏脸皮再厚,这个时候也沉下了脸。她是来要豆芽菜的,先被连蔓儿给数落了一顿,又被张氏轻轻巧巧的这一招,要豆芽菜的话就再说不出口。她不豆芽菜没了,可也不敢去那瓦缸里翻找。
何氏脸色变了几变,干笑了两声。
“这不正要出门啊。俺要去西村他老舅家,看你们这有豆芽菜,还打算带点那。”何氏道。
就算这样,何氏还能说出要豆芽菜的话来,她不脸红,张氏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她并不是舍不得豆芽菜,只是何氏要的太勤了。一家人背地里商量过,不能让何氏要的顺了手。
“他老舅家请客是咋地?”张氏就道。像何老六家那样的家境,一般的乡村人家,家常是舍不得吃豆芽菜的,所以张氏才这么问。
“也算不上啥请客,这不,他老舅家那几百斤葡萄酒不卖出去了吗,家里多做几个菜,请俺和他姐夫吃顿饭。”何氏有些得意地道。
本来连守义说过,这件事最好瞒着,可何氏觉得今天受了气,她要找回场子。你们不是不帮俺们卖葡萄酒吗,俺们不用你们,也把葡萄酒给卖了。何氏是这样想的。
“这可是好事。”连蔓儿就笑道,“二伯娘,何老舅家的酒卖给谁了,卖了不少钱吧?无小说网不少字”
何氏并不是个有心机的人,见连蔓儿听到何老六家的酒卖了,就对她换了副笑脸,她就更得意了。一得意,就更把连守义的嘱咐给忘的溜光。
“是府城的徐大老爷,家里开着好几家大商行,那银子啊,赚的海了。……俺是个爽快人,就说,徐大老爷,你给开个价。人家徐大老爷给了三钱银子,三钱银子一斤啊。俺不贪财啊,俺说,三钱银子太多,这徐大老爷够,他就交了徐大老爷这个,就要了一钱五分银子……”何氏巴拉巴拉说的吐沫横飞。
连蔓儿往后挪了挪身子,何氏的话里,有多少水份那?
i
二更,求分红.
…………
弱颜完本种田文推荐:
书名:《重生之花好月圆》(正文加番外完本)(下面有直通车,点击可以直达)
简介:穿越为被冤枉失贞的弃妇,怀揣小包子,携手经济适用男的甜蜜生活。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重生小地主 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怪的事
第一百五十七章奇怪的事
连蔓儿察言观色,觉得何氏的话里有水份。后来,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没,徐大老爷是县城的不是府城的,那一钱五分银子的价格也是徐大老爷开出来的,三钱银子不过是何氏在吹牛。
“想当初啊,俺们求爷爷告奶奶地,结果人家就是不肯帮忙。现在,俺们不用谁帮忙,这酒也卖出去了。要看俺们的笑话,那可是白等了。”何氏说完话,嘿嘿冷笑了两声。
何氏这是在向她们示威那,连蔓儿心道。
“二伯娘,这次你和二伯可赚了不少钱吧。”连蔓儿就笑道,“二哥娶,还有家里过年怕都花不完。奶前两天还说,该给我老姑做两套冬天穿的衣裳了。”
何氏听了连蔓儿这么说,就很不高兴地板起了脸。
“那酒是俺娘家的,连家娶、做衣裳、过年啥地,也用不上俺娘家的钱。”
“二伯娘,你咋忘了?”连蔓儿故意惊讶地道,“二伯和我爷说过,那酒是二伯和何老舅合着伙酿的,卖的钱,二伯至少能分一半,二伯还说,这钱下来就都交给我奶管着。”
“啥时候的事,俺咋不?”何氏顿时急了,矢口否认道,“蔓儿,你小孩子家家的,可别乱。”
“二伯娘,你要是忘了,等会就问问我奶。我奶肯定记得。”连蔓儿笑道。
“都分家了,俺家的事你们都少管。”何氏忽地站起身,也不再提要豆芽菜的事,拿着笸箩就走了。她这个时候才有些后悔,为了争一口气,把卖葡萄酒的事都给兜了出来,这要是上房的了,真管他们要钱,这可咋办。
何氏出了西厢房。也不回的屋,急急忙忙地就朝西村去了。连守义现在在西村她家里,她得赶紧,和连守义说说,趁早想个法子,把这到手的钱保住了。
“瞧她吓的那个样!”连蔓儿忍不住笑道。
“这事咱就听听,也别在你爷你奶跟前说啥。”张氏是个息事宁人的性子,就嘱咐连蔓儿。“要不然啊,可就有的闹了。才消停了没几天,哎。”
如果周氏何老六的葡萄酒卖了,依她的性子。肯定会向连守义要钱。连守义和何氏也肯定舍不得拿钱出来,到时候不会闹成样子。
“娘,就是咱们不说,这事早晚也得传到我爷和奶的耳朵里。”连蔓儿道。
“不管咋地,咱不能去做这个恶人。”张氏道。
张氏将碗里的姜糖水喝完,就又去作坊干活。她刚走没一会,小七就蹦蹦跳跳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二姐。”小七叫了连蔓儿,就笑嘻嘻地爬到炕上,从炕头拿了个小布包。打开来,里面是两枚红皮鸡蛋。
“咋还没吃完,舍不得吃是咋地?”连蔓儿就笑了。
今天是十月二十六,是小七的生日。她们这个地方的乡村人家,小孩子过生日讲究吃红皮鸡蛋。以前没分家的时候,因为孩子多,连蔓儿这一辈的几个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周氏都会允许煮上一个鸡蛋。
现在她们分家出来过,第一个过生日的就是小七。她们家没养鸡,当然也就没有鸡蛋,只能买。正好前些日子买了鸡蛋,张氏特意挑了几个大个的红皮鸡蛋留着。今天早上,张氏就给小七煮了四个鸡蛋。小七吃了两个,剩下的两个就放在炕头捂着保温。
“不是舍不得,我是怕吃撑了。”小七笑着道。就蹭到连蔓儿身边坐了,将两个鸡蛋在手里掂了掂,就把其中一个递给连蔓儿。“二姐给你,咱俩一人吃一个。”
他们家里,除了小七,就是连蔓儿最小。家里有好吃的。一般也会先可着她们俩吃。小七又和连蔓儿要好,这两个鸡蛋,就是他特意留下来,要和连蔓儿分着吃的。
真是个机灵鬼,连蔓儿又是好笑,又是窝心。鸡蛋因为一直在炕头捂着,握在手里还是温热的。
“二姐,你咋不吃?”小七看见连蔓儿拿着鸡蛋发呆,就说道,“二姐,你吃吧。爹和娘,还有和咱哥,都我给你留了鸡蛋。”
连蔓儿笑了笑,给小七倒了一碗姜糖水。
“喝点水,别噎着。”连蔓儿嘱咐小七
“嗯。”小七接过碗,靠在连蔓儿身上,一边吃鸡蛋,一边答应着。
连蔓儿就将手里的鸡蛋剥了皮,慢慢地吃着。
“小七,今天你生日。除了鸡蛋,你还想吃啥,不是吃的,别的也行。”连蔓儿就向小七道,“咱卖苦姑娘儿的钱还没花完那。”
“不要啥了,我都吃了三个鸡蛋了。”小七将最后一口鸡蛋吃下,又喝了一大口糖水,“以前过生日,才能吃一个。”
还真是一个容易满足的孩子,连蔓儿心里想。
小七放下碗,舒服地叹了口气,就一颗完整的鸡蛋黄出现在的嘴边。是连蔓儿只吃了蛋白,把蛋黄又留给了他。
“张嘴。”连蔓儿道。
小七就笑嘻嘻地张开嘴,将一个蛋黄吃进嘴里。
一会功夫,连守信、张氏、连枝儿和五郎都从外面。
“娘,小七生日那,不能就吃几个鸡蛋吧。”连蔓儿就和张氏商量。
“我刚才还和你爹说那,咱晌午吃面条吧,手擀面,鸡蛋卤,让你爹擀面。”张氏就道。
“那行啊。”连守信笑着答应道。
这个面条,自然是白面面条,还有鸡蛋卤,几个孩子全都高兴起来。
“晌午吃面条,那晚上咱再包一顿饺子吧。”连蔓儿提议道。她前世和家人一起过生日,蛋糕可以不吃,但是饺子是必须吃的。现在没法弄蛋糕,包一顿饺子还是没问题的。
“闺女说啥是啥。”张氏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他们现在的条件,吃顿饺子不是难事。
吃面条,饺子,自然是全家吃,这不仅是给小七过生日了,是全家都跟着改善伙食。
家里白面还有,白菜也是现成的,但是包饺子的肉却要去买。连蔓儿就将笔墨纸砚都收拾起来,从柜子里取了钱,让小七和她一起去镇上买肉。
姐弟两个走出西厢房,就看见周氏手里提着个罐子,正冲东厢房里招呼人。
“二郎、三郎、四郎、六郎……”周氏将几个孩子的名字挨个叫了个遍,却没有人应声,“都跑哪去了,找个跑腿的人都没有。”
二郎几个一定都是去西村他老舅家吃饭去了,周氏自然找不到人。看她的样子,似乎是要买,四郎他们不在,可连秀儿不是好好地在家里,就不能跑一趟。庄户人家的闺女,还真能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比如她和连枝儿,还包括连叶儿,哪一个不当半个劳力使?
就算是小脚,她们村里,小脚的姑娘和也不少,也都是该干啥干啥,并不比大脚轻省。
连蔓儿就没有理会周氏,拉着小七往外走。
“老爷子,这秋油罐子都空了。找不着人给你去买,你晌午要吃,就吃咸盐水吧。”周氏高声道。
“秋油没了,咋不早想着买。孩子们都去哪了?”屋里传来连老爷子的声音。连老爷子因为连守仁的事着了气恼,又赶上入冬,天气突然冷了下来,这两天身子就不大好,的声音似乎都没以前洪亮了。
连蔓儿一边走,一边回头,就看见连守信站在西厢房门里,脸上带着犹豫的表情,欲言又止。
“爷,奶,”连蔓儿就站住了,回身冲着周氏道,“我要去镇上,要是不太着急,就交给我吧。”
连守信站在屋门口,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也没说话,转身就回屋去了。
周氏依旧板着脸,好像不太愿意的样子,可却将手里的罐子毫不犹豫地递给连蔓儿。
连蔓儿就走,接了罐子放进篮子里。
“奶,打多少秋油?”连蔓儿问。
“打二两。”周氏道。
“是蔓儿吧。”连老爷子在屋里道,“把钱给蔓儿拿着。”
周氏正数着手里的铜钱,听连老爷子这么说,就有些生气。
“还用你说,你是生怕我占他们的便宜还是咋的?多少钱的玩意儿,给你,把钱拿着,可别说我没给钱。”周氏气呼呼地把钱塞在连蔓儿手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