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穿进语文书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爱喝陈醋
“嗯,这工作我可就交给你了,一旦出了问题,那可就是大问题,你现在也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呢。”詹天佑说道。
“放心吧詹工,我会做好的。”
然后陈楚当天晚上就开始熬夜画图,直到四点的时候才躺下睡了两个小时,第二天六点就又起来接着干活。
画好图之后,临建工作也结束了,做完这些就等着设备和物资陆陆续续进场。
直到1905年1212,才准备开始正式铺轨。
在开工之前,按照所有地方的理解,是要进行祭祀的,烤全猪、烤全羊、鸡血、糕点等等一些列需要的东西都准备的特别丰盛。
当然祭祀完成之后,这些东西能吃的也就分给大家吃了。
紧接着就是开始施工,丰台这一段还好,路也算是平路,陈楚每天这边测量完之后,还要和施工人员去沟通指导。
可就在铺轨的第一天,有一辆工程车的车钩链子直接折断工程车脱轨,这一下可不得了,这才是第一天啊,就出了问题。
朝中纷纷得知这个消息,就连列强们的工程师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一时之间各种诽谤纷至沓来,陈楚一听可气坏了,差点就准备丢下测量仪器拿起笔杆子,来一出测量救不了世人的戏码,可由于工作太忙,根本容不得陈楚离开工地。
但詹天佑连夜召集大家想办法,经过大家的讨论还有陈楚的一些侧面提示,再加上詹天佑自己在国外学习到的一些东西,终于在第二天就拿出了一个方案。
自动挂钩法。
问题引刃而解,再加上以袁世凯为首的支持派的全力支持,这场风波才渐渐退去。
修建铁路不是把路线测出来就完事了,首先铁路下面要做地基,然后在里面填上一层混凝土,然后再往里面填上石子,再把切割好的方木和长条石头放上去,然后还要把固定的零件摆好,最后才是把铁轨放上去。
整个过程,陈楚都要在这边实时测量,偏了一公分五毫米,就需要工人去调整,哪里高了哪里低了,陈楚都要保证精度。
别到时候陈楚坚守自己的贞操没有出轨,他主持测量的铁路先出轨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到时候不光自己跑不掉,负责这一段的工程师包括詹天佑一个也别想跑。
放到现在出了严重的施工事故都要严惩,虽然有时候会推给临时工背锅,可是内部应该有的处分一个也不会落下。
现代社会严重了就是吃吃牢饭,放在这个时期说不来是要杀头的!
政治敌人要是再狠一点,说你是外国的间谍奸细,说不定还会牵连到家人!
现在陈楚还是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林海被安排到陈楚手下,虽然二人名义上职称是一样的,但技术上的差距还是巨决定了工作中谁是主导。
一天中基本上都是陈楚在测量,就像不知疲倦一样,只有陈楚去吃饭或者休息的那三四个小时,才会接替成林海。
林海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第二天等陈楚来了之后,也会让陈楚来复核一遍,反正就算给林海四个小时,他的计算速度又慢,一晚上顶多也就铺不到一百米。
一时间,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效率高的不得了。
陈楚每次测量完成之后,也会做一份施工交底,给各个施工负责人签字,这是陈楚从强子那里学来的。
之前强子跟他抱怨的时候,没少说因为这些事情大家互相甩锅推诿的。
很快詹天佑也开始将这个方法,在全项目部推行下去。
在开工后的两个月后,他们已经铺设了五十公里的铁路,他们住的地方也向前移过一次了。
赵三也和陈楚一样,成为了主力测量人员,只不过陈楚因为效率和尽力地为题,手下带了八个人,而赵三的手下带着四个人。
每次有危险的地方,陈楚就亲自爬上去,让林海代为测量,但聚在一天陈楚去架设棱镜的时候,林海看着看着,也不知道怎么搞得,一不小心抬脚踢了一下三脚架,仪器直接失去平衡,摔在地上。
连旁边的记录人员都没反应过来。
摔了仪器那可是大事,整个项目现在就这么两台,而且坏了还要技术人员拿回国外去修,这一来一回的少说两个月的时间。
陈楚连忙收好东西,跑过来,也顾不上去指责林海,赶紧把仪器扶起来,重新架好,然后开始检查。
弄了二十多分钟,一直都没办法校准对中,对下面的控制点的时候,总会差那么两三毫米。
“这不行啊,这边差两三毫米,测出去那可就不止这点了。”陈楚叹了口气说道,不甘心的他又侧拉一下之前测过的地方。
“怎么样”林海在一边都快急哭了。
“不行,八成是补偿器出了问题,得修。”陈楚说道。
“完了完了。”林海跌坐在地,这仪器摔了,老大知道了还不得拔了自己的皮
就算不用人家惩罚他,他自己都过意不去了。
目前项目正进展的如火如荼(tu二声),耽误了大家的工期,他现在自杀的心思都有了。
“陈楚,这件事我去跟詹工说吧,责任在我,修理要花多少钱我赔!”林海到底还是有担当的。
“没事,一起去,你赔不起的,而且耽误的工期那就更不够了,就算把我们两个人的命放进去也赔偿不起这两个月的工期,没事,还有我呢,咱们先去找找看詹大人怎么说。”
说这,陈楚就带着仪器和犯了错的林海找过去。
本来詹天佑对陈楚的印象那是相当的好,看到他们进来还以为陈楚有什么工作想要汇报。
“詹工,我得跟您说个事。”陈楚带着一丝歉意问到。
“怎么了”詹天佑发现了一丝不对劲,放下图纸问到。
这是林海抢着直接跪在地上,头深深的低下说道:“我刚才不小心把仪器摔了!”
“怎么回事”詹天佑猛的站起来。
“刚才我们在前面的山崖那里测,陈楚说前面危险,然后他去前面架棱镜,就让我来看,结果我不小心踢到了脚架踢倒了。”
“砰!!!”
詹天佑直接一巴掌拍在桌子上:“你眼睛是干什么吃的,这都能摔了,你怎么不把你自己摔了呢!”
“对不起,我会赔的!责任在我,我服从任何惩罚!”林海内疚的大声说道。
“你拿什么赔你拿命赔吗!你知道这是进口的东西吗!你知道我们耽误的这段时间,我们会损失多少钱吗!”詹天佑咆哮道。
陈楚见状,也连忙走上前两步,品心而论,林海跟着他一直以来,也没有因为被使唤而抱怨过,也没有因为陈楚更年轻就担任比自己更重要的工作而和别人说陈楚坏话。
有时候陈楚顾不上吃饭,他都会从食堂帮陈楚打一份过来。
“詹工,这事我也有责任。”
詹天佑现在正在气头上,只见他摆摆手:“你现在别说话,一会再说你的问题。”说完,又看向林海:“削去你三年的假期,一年的俸禄,接下来你别碰仪器了,给我去抬铁轨吧!”
这已经是法外开恩了,他们一年的工资还真不够修理这么一下的,至于假期,那也是一开始詹天佑定下的规矩,每个人每年可以有两个月的假期,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现在三年没有假期就意味着三年不能离开工地,不过这对林海来说倒是也没什么,他上面已经没有长辈了,倒是有个老婆,但还没有孩子,在工程上管吃管住,也没什么用钱的地方,这些年攒下的钱也足够老婆在家生活了。
“多谢詹大人!”林海又磕了几个头。
说完林海,詹天佑这才看向陈楚:“至于你,监管不力,本来我想给朝廷上报让你升职的,现在这两年是别想了,另外再罚半年的俸禄还有一年的休假。”
陈楚倒是没什么,他不在乎钱,假期就更不在乎了,他跟不得每天都不睡觉的去赶工,他只在乎铁路能不能修建完成。
“那仪器”陈楚问道。
“这台先拿去修,我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再弄一个过来。”詹天佑说道,“对了你不说还好,在仪器调过来的这段时间,你也给我去抬铁轨!”
等到二人出来之后,林海复杂的看向陈楚,其实陈楚根本没必要站出来的,只要陈楚把责任都推给他,那陈楚也不会受到这么多的惩罚。
陈楚看出了林海心中的意思,笑笑说道:“没事,别多想,只要能留在这里就好,詹大人赏罚分明,况且抬铁轨也没什么不好的,正好这段时间搞测量计算什么的,脑子都快江湖了,休息一段时间也不错。”
“可那是抬铁轨啊!”
“那有啥,咱们又不是娇生惯养出来的,干点力气活没什么,一根铁轨才能有多重”陈楚说的随意。
如果林海也有真言回响的话,现在一定听不到陈楚心中的回响。
他们现在用的钢轨一根十米长,实心纯钢,用的规格是60kg/的,一根下来也就是一千二百斤。
陈楚自己都能一手提留一个。
家里放一根铁轨,都不用去练哑铃了。
林海听了这话,嘴唇嗫嚅着,眼睛都红了,陈楚居然肯帮他到这个地步,以后不管怎么样,哪怕陈楚杀人放火,这个兄弟他是认下了!
除了老婆,自己有什么就得跟陈楚分享什么!
自己有一块肉,陈楚兄弟就得有一顿驴肉火烧!
“没事,看开点,能留下就是好事。”陈楚拍拍对方的肩膀,就去准备仪器的交接了。
这个东西要给专门的人拿去修理,自己手下的学徒和一些工程局来的技术员只能先安排到其他岗位或者给了赵三。
但就在当天晚上,詹天佑又派人过来告诉陈楚,白天的时候赵三测量,陈楚就抬钢轨,中间安排好休息的时间,等到赵三休息之后,他再晚上去接赵三的工作。
毕竟陈楚这么一个技术型人才光抬铁轨就太可惜了。
陈楚欣然答应下来。
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仪器终于到了,进口的那台经纬仪还在国外,现在这个是从山东那边的项目调过来的,正好那边项目收尾,留下一台也就够用了。
这个虽然旧一点但用起来还是没问题的。
家伙到位,陈楚又着急了自己原来的人手开始测量工作,至于林海,已经变成了工人,只能等到以后什么时候再确认了,才会再弄回来吧。
至少陈楚按照工期来看,第一阶段是没什么指望了。
然后这一干就是九个月。
1906年的九月,第一阶段从丰台到南口的铁路才终于竣工。
此时工地上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人。
第250章 突发意外!
第一阶段竣工,他们举行了第一阶段的竣工仪式,朝廷也派人过来参加了仪式,袁世凯就在其中。
仪式其实也和后世的差不多,一套流程下来大家都十分开心。
而且这段工期已经提前很多了,本来这一段的工期是一年半,现在他们提前了半年完成,他们拉到的投资也不算白费,反而铁路可以提前盈利,后面的资金压力也会小很多,
完工之后,他们一共休息了三天,然后就直接投入到了下一段的施工中。
在整个工程中,这一段才是施工的重点所在。
从南口开始,接下来要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2米。只在靠工人的双手,其困难程度可以想见。
但早在之前,詹天佑就想好了后面的施工工艺。
人数还需要增加,詹天佑直接打申请,急促从全国各地调人过来,其实调人的难度也不算很大,工地上管吃管住,还有工资拿,只不过就是工作辛苦一点。
但这个时代的人们本来就生活的很辛苦了,这一点辛苦对他们来说倒也不算什么。
况且在詹天佑制定好的制度里面,给工人和技术员的工资也非常的可观。
而且为了沟通方便,詹天佑让工程局也从津天迁徙到了帝都。
同时在开设一个南口材料厂,距离施工路段更近,调配物资也更加方便,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丰台材料厂的厂长是最痛心的。
明明是我先来的啊,不管是成立也好,还是和你们合作也好,都是我先来的啊!
可最主要的是,有了新的材料厂分羹,他自己能捞到的钱也更少了。
事情的轻重他知道,可是多多少少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下,他还是能赚到的,现在有了竞争对手,他的价格势必就会被压得更低。
可这也是大势所趋。
材料厂那边的事情暂且不去管他,这边的隧道,他们决定采取竖井方法挖掘,中部开凿两个直井,分别可以向相反方向进行开凿,增加工作面,依靠人力建成这条中国筑路历史上的第一条长大隧道。
如果竖井开挖成功,那么从竖井中就可以向两边开挖,然后在山的两边同时再开挖,这样下来,就是一共有四个工作面,虽然人力成本高了,但节省下来的是时间成本,这样一做对比,总成本还是降低了的。
陈楚现在主要负责竖井的开挖,赵三负责前进方向的工作面,而另一面暂时也由陈楚去负责,每天在睡觉之前,陈楚都会和赵三对比对数据。
要不然到时候两边挖着挖着错了位,一条挖成两条,那他们谁也别干了。
一条隧道,四个工作面,这样都能搞错,那还搞个屁的铁路!
这段的工期他们规定的是一百天,两边的隧道都在等着这边竖井挖好之后再开工,所以詹天佑再陈楚的见一下,直接高出了几百条横幅,挂满了工地的交际哦啊落落。
横幅上面的文字全部都是激励大家的话。
“大干一百天,坚决完成目标!“
“你不赶,我不赶,铁路何时能修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