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穿进语文书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爱喝陈醋
“你今天这是怎么了?把我拉到这里来又说了这么多,到底是撒子意思嘛?”
李白被陈楚卖关子,绕的家乡话都说出来了。
“没别的,我就是想教给你一道菜。”
“这个啊,那你早说嘛,来来来,我看看今天你要教我做什么。”说这李白就开始看陈楚准备好的那些食材。
有鸭子、枸杞、三七,还有一些其他调料。
“莫非这一次要做的就是鸭?”
“没错,这是我自创的一道菜,而且又是送给你的,所以我准备陈楚这道菜为太白鸭!”
陈楚很不要脸的直接爸这个菜安在自己上。
自己这应该不算是文抄公吧?
顶多是个鸭抄公。
“好吧,我需要怎么做?所有的工序都我来完成吗?”
“是的,你肯定会喜欢的,首先你得去洗个手,那边有水盆。”陈楚指挥道。
陈楚等对方洗好手过来,就准备开始教对方做菜。
太白鸭在传闻中,是李白在蜀地生活的将近二十年的时候,非常喜欢吃当地的焖蒸鸭子,然后再后来四十多岁的时候,终于入朝为官。
可当时怀着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宏大抱负的李白,很想为朝廷出力。但唐玄宗只把李白看作是一个写诗填词的“弄臣”,在政治上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加上李白格傲慢,藐视权贵,遭到杨国忠、高力士等人的谗毁,使唐玄宗渐渐疏远了李白。
李白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终于暂时放下自己的傲气,想方设法接近唐玄宗。
于是他就想到了唐玄宗对吃喝方面有着非常的,于是就想起了当初自己很喜欢的那一道焖蒸鸭子,于是就自己在里面加了一些东西最后献给唐玄宗。
但陈楚觉得这个故事bug就很明显啊!
就李白这厨艺,唐玄宗能吃了赞不绝口?这话说出去就连李白自己都不信。
所以陈楚就打算把这道菜先教给李白再说,反正还有十几年呢,李白可以慢慢的把这道菜练熟悉了。
然后再接着这个机会,完成自己做诗两首的任务的一半。
陈词的诗已经改好了,就等着给李白说了。
不过现在当午知己还是做鸭。
“太白兄,这道太白牙,最重要的就是腌制与火候,前面的鸭我已经处理好了,后面的步骤哦我说一遍你就先照着做如何?”
“当然可以。”
“钱买呢我已经做好了,不过我还是得给太白兄说一遍,这做太白牙,首先要选则一只肥嫩的鸭子,但是不可太腻,否则会影响口感,选好鸭之后,需要先将鸭子去掉毛,然后开膛,洗净,斩去脚爪沥干水分后,放入开水锅中飞水取出,去掉血沫。”
“飞水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鸭子上的血都煮出来,一般的话也不会太久,这个市场可以自己看着来,只要不是太久就好了。”陈楚解释道。
“然后在用花雕老酒、盐巴、将鸭内外抹匀,当然有胡椒是最好的,只是现在胡椒乃皇家御用,我暂且搞不到,所以先不用也可以,把抹上调料的鸭,置盛砂锅内,再加葱结、姜片、鲜汤少量,放入猪、枸杞子、三七片,用皮纸封严。”
“等会等会,你慢点说,我一步一步的来。”
李白虽然剑法舞的倒是不错,但是切菜的时候还是显得有些捉急,陈楚就看着对方把葱和姜片切好,然后加入自己之前店里就有的鲜汤。
然后又开始手忙脚乱的去切猪。
“太白兄,猪不是这么切的,你要先扶住,然后这样前前后后的慢一点,才能进入刀里面,你那样硬来是不可以的。”
听了陈楚的教导,李白切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慢。
不过好在猪也用不了多少,所以差不多花了十分钟的时间,李白终于切好猪放在砂锅里面。
最后又在陈楚的指导下,放好适量的三七和枸杞,以及之前切好的葱结姜片。
“然后是用皮纸封住口是吧?”
“对,记得一定要浓烟是一些,不然里面的香味回跑掉。”陈楚再次解释。
“接下来呢?”
“接下来,就把这个放在笼屉里面,然后用旺火蒸大约一个半时辰左右。”看着李白照做,陈楚又问:“需要我帮你生柴火吗?”
“这个不用,我自己来,这个我会!”李白心想着生火有什么难的。
结果这个时候正好外面有客人来了,陈楚过去招待,结果客人只是打算买点酒回去,陈楚又帮着对方打了一些酒。
可是客人拿了酒付了钱之后并没有立即走。
“你这屋子里什么味道,是不是后厨着火了?”
陈楚这才反应过来,李白还在里面呢!
这家伙该不会把自己的厨房点了吧?
于是先谢过客人,然后在对方差异的目光之下飞奔到厨房。
刚进去就看到一个满脸被烟熏的雀黑的男人露着大白牙冲自己笑。
“子秀,我点着了!”
看样子还得意的。
陈楚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不错,不过我觉得你还是先去洗把脸比较好。”
“洗脸?为啥?”
“你自己把水盆段出去照照就知道了。”
李白这才将信将疑的把水盆端到外面去,结果发现自己的脸乌漆麻黑的,直接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好不容易才搓干净之后,李白却总能感觉到自己上一股烟熏味。
大概是头发上也沾染到了吧?
不过算了,管他呢,这次他觉得自己做的还是很满意的。
听着外面的水声,陈楚一边打开所有的窗子散烟,一遍感叹道:“李白现在到底还是刚出来两年,不够稳重啊。”
想到这里陈楚又想到课本上面的静夜思插图上的老头李白。
把一个26岁的李白,硬生生的画成了老头子,结果还到处去推广,就算是为了迎合氛围那也得讲个基本法吧。
要是那图让李白看到了,估计恨不得当场跳起来打人。
一个半时辰,也就是三个小时,他们在外面的聊天中很快就度过了,陈楚掐着点不着急,反倒是李白哥一会跑进去看看,到跟前闻闻。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味也渐渐的散出来一些,李白闻着里面的香味很是高兴。
等到往出端的时候,还一直说这几天无论如何也得多喝点,纪念一下自己第一次做菜成功!
实际上太白鸭的难度在于过程中的繁琐,毕竟一个是腌制,一个是火候,火小了鸭子可能炖不烂,火太大里面的水可能会被熬干,所以要一直保持着中上的旺火。
等到太白鸭真正的放在桌子上,揭开皮纸的那一刻。
里面的香气顿时溢散出来!
浓郁的汤汁上面漂浮着肥鸭析出的油脂,但并不会显得腻,反而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在这个香味里面还混合着加入的三七以及枸杞,使得这个味道更上一层楼。
而在汤上面漂浮着的葱段与白嫩的鸭碧白相间,光是卖相陈楚就能给八分。
李白迫不及待的用勺子盛了半碗汤,然后直接用勺子去切鸭,已经被炖烂的鸭很轻易的就被切了下来,给自己和陈楚每人盛了一碗。
“嘶”
李白看着自己亲手做出来的这道菜,倒吸一口凉气。
没想到自己第二次做菜就能做出来如此美味?
自己可真是个天才啊!
“尝尝?”陈楚看着李白的样子不说道。
李白小心翼翼的抿了一口汤,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这也太好喝了吧!”
陈楚不担心这次回翻车,毕竟每一道工序都是自己亲眼看着对方完成的。
“那我也来尝尝!”陈楚以前也没做过几次这个菜,上一次好像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胡金辉学长在外面租了房子,邀请自己去他家做客,自己这才露了一手。
后来毕业之后开始参加工作,陈楚每天忙的要死,哪里有时间给自己做这个。
就算有也懒得去做了。
陈楚也尝了一口,确实不错,这个时候的家禽也没有什么鸡鸭饲料,速成鸭之类的东西,完全就是绿色养殖,所以质吃起来自然也要比现实世界的更加鲜美。
接着这个时候,陈楚决定把自己的诗先念给李白听听。
虽然对方要求较高,但现在正开心着,想来评判的时候会宽容一些吧?
第279章 陈楚的诗
瑟瑟秋风黄满山
鸣声惊寒雁归南。
寒风朔朔削人骨,
日落人衰何时还?
陈楚一首诗念完,李白皱了皱眉头。
不过随即就舒展开了。
这首诗虽然比不上陈词之前说的那几首,仔细一品倒是也不错的。
虽然这首诗听起来有一些悲,但是伤春悲秋之下,在这个落叶飘黄的季节,又联想到自己曾经拜访过的一些老朋友。
有多少人是被这瑟瑟秋风一样的寒风削去了傲气?
最后隐居山林。
日落人衰何时还?
这个还听起来似乎也不是告老还乡,或许是重新回到朝堂之上,为国效力呢?
看来子秀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啊。
不然也做不出来这么有故事的诗句。
这首诗乍一看其实也没什么,但在细细品味之下,就像陈楚店里面的老酒一样,越品越有味道。
初时看着有些辣喉咙,但渐渐的转变为甘醇,但是当你真的看懂了,咽下肚子的时候,却又开始上头。
“不错,子秀果然大才,不过看你与我年纪相仿,为何也能做出来如此诗句?”
陈楚听到这里就松了一口气。
能过就好,他听着对方心中并没有什么敷衍的意思,就知道这一关是通过了。
牛逼!
陈楚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现在就差一首诗和开导李白了。
“唉,谁还没有点故事呢?不然太白兄觉得我在这里开一间小酒馆,每日客人稀疏,难道真的是想要大隐隐于市吗?”
“不知子秀可否说来听听?”
陈楚忽然愣住了。
这首诗是根据陈楚以前见到过的场景写出来的,可是自己总不能真的爸那些故事讲出来?
说自己看多了朝堂之上起起伏伏?
说自己见惯了沙场之上人去灯枯?
那必然是不能啊!
跟李白这样的大佬对诗,那必然是要包含真情实感在里面的,自己直接把以前的经历说出来,那对方能相信吗?
毕竟现在自己在唐朝的年龄才25岁啊!
不过毕竟陈楚是语文老师,提取中心思想那是一绝,虽然还从来都没有从自己的作品里面提取过中心思想,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有了中心思想,那就有了故事。
不写自己的故事,别人的故事总是可以写的吧?
“太白兄有所不知,其实我以前也饱读诗书,虽然家中就这么一间小酒馆,但家里也不算缺钱,有时候一些落魄书生来我这里喝酒,我也会用酒和他们换书来看。
偶尔也会与他们交谈一番,但是你也知道,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容易被他人影响。
某一天,我的店里又来了一位书生,他的腿有一些瘸,进门之后也没有多要,只要了一斤最便宜的酒和一碟最便宜的小菜。
刚开始我也没在意,但知道后来,所有的客人都走了,他还留在那里。
酒没有喝完,菜也没有吃完,就这么看着外面的巷子发呆。
后来我终于忍不住去问,他却什么都不肯说。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我想知道他心里面的故事,于是在我又拿来一坛酒后,他终于愿意将他的故事说给我听。”
陈楚一边说一边想,但就是这个开头,就让李白来了兴趣。
“那后来呢?”
“他花了两个时辰的时间,都没有吃完桌上的酒菜,不是因为在考虑自己的前途,而是因为他身上所有的钱只够买这些了。
所以他宁可吃的慢一点,喝的慢一点。”
李白听着陈词口中的故事:“可是一个书生,为什么就落魄到如此地步?这里距离长安只有几步之遥了,为什么他不去试试呢?”
陈楚摇摇头:“这个问题我也问过,但是他说他累了,他是全村里面唯一一个走出来的人,科举没有考上,但他还是打算出来试试,当时的他被同村的人们给予了厚望,但是就算大家东凑西凑,也凑不出他的盘缠,于是他只从家里拿了一小部分的盘缠,只是走出去不到半个月,盘缠就用光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