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姑姑咕咕叫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步虚子令
咬着牙关切声道:“不用了,我很好!”
这时走进来的锦娘听了他们的对话忍不住噗嗤一笑,拍着段锦的肩膀将他推开,“傻小子,走开,别在这儿碍手碍脚的,忙活事去,厨房的柴要烧完了,快去给我砍些。”
段锦被锦娘赶走,这才反应自己说了什么,不过不管怎样,要是汤妧答应,他还是会揉的。
木着脑子去了厨房,砍了几摞柴后又无所事事了,想着还有事情没搞明白,他又忙抬着脚步出了院门,去寻大壮那个狗头军师。
锦娘将段锦赶了出去,这才缓了汤妧的尴尬,将手上的汤碗递给了她,柔声道:“喝些红糖水,缓缓痛。”
汤妧忙伸手接过,一饮而尽。
看着她那副豪迈的样子,锦娘无奈,板着脸道:“你往日性子大大咧咧的,现在可不行了,自己的身子要好好注意着点,这几日不许碰那些凉水,再热也不许。”
见汤妧可怜兮兮地看着她,锦娘不为所动,“还有,不许再往山上去,若是再碰见那野猪,如何是好,小锦那头我已经跟他说了,你求他也没用。”
汤妧看了做可怜模样的看了她半晌,见锦娘一脸无法妥协的样子,最终只能丧气地低着脑袋,不情愿道:“妧妧明白了。”
锦娘安慰的揉了揉她的发,“明白便好!”
***
京城
最是繁华京都盛。从宫门朱雀门起始的御街贯穿整座京城,四条自东向西的干道与其交汇,又有四条南北向的干道与御街平行,四横五纵并城中无数的街道合就了这繁华如梦的京城。
汤新台便住在京城东南的柳安巷内,这儿远离繁华地带,离皇城颇远,四周皆是安居乐业的老百姓,能免于他被人认出来,否则,他无诏私自回京,那下场也不知是剥官身,蹲大狱还是处死了。
现如今的京城朝堂风云已是波涛汹涌,一切都斗争皆以摆上了明面。
巫蛊一案,太子璋华被处死,太子一系被诛族的诛族,被革职的革职,便是那侥幸逃脱处置的大臣也已是不成气候了,一如封家。
封太傅是当朝大儒,亦是两朝元老,当年也是太|祖皇帝打下江山时身边的得力助手,建朝后功成身退,在朝堂中是小心谨慎,从不曾如其他开国功臣般炫耀自己的功绩,甚是得太|祖皇帝的欢喜。
因而太|祖皇帝特命封太傅给他的皇太孙,现在已被处死的太子璋华当他的太子太师。
封太傅亦是兢兢业业,用心教导。其实,皇太孙选师这一事,本应由他的父亲,当时的太子昀,当朝的皇帝来主持,然后太|祖皇帝深知皇太孙不得太子昀欢喜,强硬的□□皇帝便自己主持了一切,而这,已是令太子昀更为不喜了。
而在太子昀心中埋下一个更深的顾忌的,则是当年太|祖皇帝说的一句话——若非璋华年纪尚幼,恐其无法招架大臣,否则,当立。
这句话已经无从考证是真是假了,但是太|祖皇帝驾崩前,曾召见了太子昀,同他交代了许多身后之事,其中一项便是,太子昀登基后,即刻立太孙璋华为太子。
自诩为孝子的太子昀当然不会反驳,更何况当时身边还有三四个朝中重臣,其中一个就是封太傅。
顾忌从此埋下,哪怕太子昀成为了皇帝后对太子璋华好上了些许,亦允许他参与政事,可是这隐藏于心中的火线一旦被点燃,便是毁天灭地,血流成河。
巫蛊之术,桐木偶人,用朱砂写上的八字,莫名其妙不知原因的头痛,重病到无法上朝的身体。皇帝当时便震怒,他是在咒自己死好顺利登上皇位啊!
太子璋华的诉冤在皇帝听来便是狡辩,加之睿王给他呈上的一封封书信,一件件铁证,更是让皇帝认定了太子的罪行。一份诏书,一个杀字,杀毁多个家族,多名朝臣。
封太傅原本便是太子一派,只是他曾经身为太子的老师,他清楚的知道,太子聪颖仁德,却没有能够当皇帝的魄力,英明神武的太|祖皇帝最终还是看走了眼,太子璋华好说是仁德善良,坏说却是耳根子易软,容易被人蒙蔽。
而在他看来,在一众皇子皇孙中,要数太子的龙凤胎之一的皇孙明渊和宣王璋嬴有其魄力,但皇孙明渊过于年幼,不过十四,宣王却已是二十又五的年纪,魄力与手段并存,而且手上还有大虞四分之一的兵权,在这场政治动荡中,他是最有能力保住封家的人。
封太傅当机立断,转投宣王,宣王在接受他的示好时,问道:“为何不去寻睿王,他如今风头正盛,深得父皇欢喜,去寻他保下封家不是更为容易?”
封太傅明白他这是试探自己的诚心,当即行了一个跪拜大礼,哀泣道:“睿王心狠手辣无所顾忌,便是老臣投靠于他,他亦是不在乎我这一家的生死的。”
而后他又是一拜,朗声道:“宣王殿下却是不同,殿下英明神武,知人善用……”
“行了,行了,”宣王忙打断了他的恭维,摩挲着腰间的玉佩,“本王若是保下封家,当有何用?”
“宣王殿下当知,老臣身为太傅虽无实权,门下却有诸多门生,或为官或经商,将来便是宣王殿下得以成就时的最大助力!”
“哦。”宣王毫不在意。
封太傅一咬牙,低声道:“殿下若是担忧真假,老臣有一嫡孙,最是得意,当可联姻。”
“本王可没女儿嫁他,”他轻揉着额头想了想,“本王的外祖,庆国公倒是有许多孙女儿,不过,还不够。”
封太傅见他神情,已是明白,当下又是一拜,以头捶地,“待风波评平定,殿下胜了睿王,老臣当以死谏议,为民请命,让殿下顺应民意,荣登极位!”
“好!”宣王一拍大腿,高声赞叹,亲自将封太傅扶起,“封太傅之重诺,吾受之有愧,本王定当为你分忧!”
两人这番的交谈约定,却是没有任何的掩饰,众臣皆在第二天知晓当朝太傅转投宣王门下,睿王得知,当场甩手摔了幕僚刚给自己献上的天青碎冰纹花瓶,他紧攥着拳头咬牙。
“很好,很好,封源啊封源,便是你投靠宣王又如何,本王定要你死!”
“穆璋嬴,你胆敢跟本王作对,可别怪本王不念兄弟之情了!”
这场席卷整个朝堂,持续了近半年的风暴,最终以太子处死,同党诛族的结果平息下来。可日后的争斗更为明显,原本太子存在,与宣王睿王三人互成鼎力之势,而今太子倒台,这股平衡被打破,宣王睿王两人之间已是水火不容。
睿王受皇帝穆昀喜爱,身后又有强大的母族,想要消灭封家却是容易,可奈何宣王态度强硬,手中握有的军权让他顾忌,更让他忌讳的是另一个掌握大虞一半军权的大将军。
天下仅此一个的大将军,罗镌,他虽年事已高,却是由□□皇帝钦定的能够掌握一半军权的人,便是连当今皇帝亦不敢随意招惹,睿王曾多次试图拉拢罗镌,奈何罗镌却是谁的队也不站,如今却听说他多次参加过睿王举办的宴会。
若是如此,他哪里还有机会!
哼,待他成功从皇帝那里取得传位诏书,登上皇位后,定要将其斩杀,现下忍一时也未尝不可。
汤新台同封澄入京时,局势已定,太子再无力回天。
好在封家最终得以保下,虽然受了冲击,遭到皇帝顾忌,朝堂地位大不如前,好歹保住了身家性命,在众多朝臣之中,已是万幸。
而他在柳安巷中静候了一个月,只为了等一个人。
这一日,暮色将夜的时候,柳安巷那个平日里安静的小院,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汤新台开了门,入目的便是一个身着赭色直裾的年迈老人,虽有些干瘦却站的挺直,一头鹤发梳的紧实端正,目光有神凌厉,显得他精神矍铄,在他的身后,跟着一个仆装打扮的瘦弱少年,正低垂着脑袋,露出纤细的脖颈,看不清面貌。
他连忙抬手,请他们走了进来,而后将院门关上。
“舟行先生,别来无恙。”汤新台向他郑重地一行礼,待抬头时,能看见他的眸光闪烁,满含激动之情。
“系辞小友。”老人正是当朝太傅,封源,字舟行。
封源挺直的身子一让,将身后那个瘦弱的少年让了出来,少年缓缓抬头,露出一张清秀的面孔,清亮的眼眸带着一丝阴鸷。
汤新台看着这张与太子有七分相似的面孔,心中却无半分惊异,他向少年恭敬行礼,却不发言语,转而又看向封源。
“烦请系辞小友,将他带离京城,从此隐姓埋名,或许能够保下他,”封源向他一拜,言语恳切,“留待性命日后回京。”
少年闻言,眼中的阴鸷之色更为浓烈,他看向封源,带着浓浓的怨恨。
若不是父王言语殷切,叫他放下芥蒂,叫他好好活下去,他又如何肯跟这等背主之人待在一起!
封源自是感知到了这股目光,心下喟叹。
他为保封家,转投宣王,这是朝野皆知的事,有人说他识时务,有人骂他背主弃义,可他却问心无愧,但面对太子时终究是忍不下心肠将他彻底舍弃。
太子让死士向他提了一个恳求,救他那一双儿女,封源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同意了。
那日的大牢内,他见到了昔日的太子,他满身血污,不再如以前那般温润如玉,清风霁月。但他却那样平静地坐在牢内,挺直着腰身,一如太子儿时,他授课时的模样。
他顿时觉得自惭形愧,跪拜在地,却不敢说出任何祈求原谅的话语。
“老师,恍然间咱们竟已是如此模样了,”太子璋华感叹着,看着面前这个泫然欲泣的老人,他又叹道:“人各有志,本宫并不怪你。”
他抬头看着墙上开的那扇小窗口,有泠泠月光透过,光影打在了他身上,哀泣着:“父皇误我!”
他向封源一拜,“本宫已是在所难逃,然明渊明莹实在无辜,还请老师救救我这一双儿女吧!”
声声哀泣,句句苦求,封源强忍着心中涩意,应道:“定当不负所托。”
最终太傅通过假死的法子,使得皇孙与郡主在狱中突然暴亡,通过买通狱卒,让其将两人尸体在运送到城外的乱葬岗时,在半路停住,另寻了两具尸体,换了人。
将两人安置在城中隐秘处,派人看守,直到了今日,才敢将他们带了出来,但两人目标过大,封太傅只得将两人分开,各自送往他处。
明莹郡主已经送往了北地,皇孙明渊则交由汤新台。
两人在院内低声交谈了许久,最后封源趁着月色,又匆匆而去,汤新台看着这个从进来便一语不发的少年,只得无奈将他安排睡下。
因着无诏不得回京,汤新台在京城待了一个多月,却也不敢亲自去汤妧的外祖于家,只得托人给于家送了封送信。
还有最近京城里发生的事,只怕早已传遍了全国,想着妧妧得知会心急,想着要写封信回去,却又苦于无人可托。
谁知这一日,小院忽然又来了一个人,是于家的小儿子,汤新台的小舅子于堇芳。
三年不见,于堇芳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总跟着自己谈论学识的少年郎了,他已弱冠,中了二甲一名,现如今正在翰林院做编修。
两人多年不见,心下自有许多感慨,一番交谈下来,也互相了解了对方这些年的生活。
于家的生意做的更大了,于家大哥的官位升了一级,升至了从五品的鸿胪寺左少卿,又添了一个大胖小子。于家小弟,便是他,也已经成亲七月有余了,现在说到这个,还颇有些少年人的害羞。
说到最后,最感慨的还是于家二老。
“姐夫,”于堇芳叹道:“爹娘这些年经常念叨妧妧,便是她写来的那些信,他们亦时常拿出来看,姐夫,小弟只想问句,你们以后便真的不回京了吗?”
汤新台倒酒的手一顿,又接着给两人都倒了杯,慢慢道:“我已无心官场,不过,以后若是可以,我定会带妧妧来京城,她也是很挂念岳父岳母,时常念叨着呢!”
两人不时说着家常与朝事,待于堇芳偶然提到回京来述职的田掌柜时,汤新台忽的心头一亮,而后忙问道:“田掌柜近日可是便要返程了?”
“正是。”
汤新台兴冲冲地回了房拿出来一封已封好的书信交给他,“我正忧愁如何将信寻人托回去呢,现下我还需待在京城半月,离家时间久了恐妧妧担忧,可能劳烦田掌柜替我带封信回去?”
于堇芳笑道:“当然可以,正好我们都准备了许多玩意儿打算让他带给妧妧呢!”
他将信拿了过来,揣入怀中,看着汤新台轻松的面孔,他踌躇了一会儿,问道:“家姐病逝已三年有余,姐夫……姐夫可曾想过续弦?毕竟妧妧一个姑娘家,也是需要母亲照顾的。”
汤新台面上轻松的笑意顿时一敛,看着于堇芳带着试探的神色,他苦笑,他知道岳家在担心什么。
他正色道:“我此身只爱明芳一人,再无其他女子可入眼内,况且我若是续弦,也不知那女子会对妧妧怎样,我不想看到那般情景,让妧妧受委屈。”
于堇芳这才舒了口气,身为于家人,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外甥女能够好过点,但身为男人,他翕动着唇,最终还是没有再开口。





姑姑咕咕叫 第35节
两人一番交谈直到夜幕,这才作了告别,汤新台关上了院门,收拾着桌上的酒杯,一转头便看见这几日来一直将自己关在房内的少年。
少年眸色深深,眼内却不再如此前的戒备,他开了口,声音有些阴柔,“我们什么时候离京?要去哪?”
汤新台一笑,“半月后我们出城,先到城外的麓山寺,待我携着吾妻,再回位于覃州临阳县的清溪村,那是个好地方,相信你会喜欢的,小女妧妧在家,你们二人应该会相处得来的。”
少年点头,转身又走了。
他看着少年那挺直瘦弱的背影,又想着那个去了北地的明莹郡主,只叹了一声,世事无常。
***
从覃州回来的段枫带来了更详细的消息,例如封家背主,转投了宣王,被朝臣所不齿,例如宣王为保下封家,与睿王势同水火,例如封家虽幸存,朝堂上却再无立足之地等等。
汤妧听了终于安下心来,她不懂朝堂之间的斗争,但是若是能存活下来,是她也会选择另择明主的。
待将自己所打听到的情况都叙述清楚后,段枫这才忙拉着锦娘进了屋,汤妧看着,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急忙拉着段锦出了院子。
锦娘被他拉着进了屋,气恼地拍下了他的手,怒道:“做什么呢?孩子们都还在,你……”
“我有事要同你说。”段枫忙解释道。
原来是自己想歪了,锦娘面上一阵燥热,她没好气道:“做什么,有话要这么偷偷摸摸的说。”
“唉,”段枫到了桌边坐下,“是之前阿台的事忙着,我一直疏忽了。”
他将锦娘拉到了身边,“之前我去县里,见到了林儿。”
“你见到他有什么稀奇的。”锦娘丢给他一个白眼。
“此事说出来,却是有损于一个女子的名声,所以我才偷偷同你讲的。”
“那日,我在东家谭府门外见到了林儿,却见他同东家起了争执,二人虽是争执,但我瞧着他们关系却似不同寻常。”
锦娘疑惑地看过去,“什么不同寻常?”
“我觉得林儿似在吃醋!”段枫捋着自己脸上的络腮胡,确切的下了个结论。
“这这……”锦娘好奇地凑了过去,“你是说林儿终于有喜欢的女子了?”
她一拍巴掌,高兴道:“那小子终于开窍了,我的老天爷啊,小锦都比他开窍早。”
“什么小锦比他开窍早?”
锦娘无奈地往他头上一戳,睨着眼道:“说你细心,你只在临阳一会儿便知道了林儿吃醋了,你成天在家里的时候,怎么就没看出来小锦对妧妧有意思呢?”
“小锦同妧妧?”段枫面上一抽,切齿道:“看我不打死那小子!”
此话一出锦娘却是不悦了,气呼呼地往桌上一拍,“怎的?你觉得咱们妧妧配不上小锦?”
“那自然不是,咱们妧妧多好的女娃子,”段枫朝她嘿嘿一笑,“只是按辈分,他们,妧妧可是长辈啊!”
“辈分,辈分,”锦娘嗤笑道:“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祖上翻两百年才是一个爹娘,若不是我同阿台以前是邻居,你知道你有这么个亲戚嘛!”
段枫摸了摸头,“说的也是,嘿嘿,那妧妧这丫头,你可得叫小锦抓紧了。”
转而他又叹道:“那你说林儿他……我瞧着东家好像没那个意思。”
锦娘叹了口气坐到一旁,“不管东家有没有意思,好歹林儿是开窍了,趁着他中秋回来,咱们先打探打探几家姑娘的情况,到时候同他说说,你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都有他了,他倒好,终生大事一点都不急,也不知道背地里多少人说。”
段枫安慰她,“有人说由着他们说去,那些成日里没事做瞎嚼舌头的,当年你嫁与我五年都不曾有孕,他们便四处笑话,后来还不是有了,而且还是两儿子!”
“管着他们做什么,咱们还活不活了!”段枫轻抚着她的背,而后又凑到她耳边逗趣道:“说来,我还差个女儿,再给我生一个呗。”
“不要脸!”锦娘一巴掌拍开了他的糙脸。
时光流转,转眼便到了中秋时节,瓜果又熟了一季,院中的桂花再次香满小院,田里种下的稻子也已经成熟,汤妧随着他们割稻,打稻,晒稻,好不有趣。
这些时期里,锦娘还不忘偷偷四下打探这十里八乡的适婚姑娘,做了多番比较后,她终于寻出两个较为心仪的。
她还拉着汤妧一起讨论,直让汤妧见了她便躲,时常拉来段锦让他顶包,自己却跑了,待逃脱后,只觉得一阵后怕,这架势,像极了她现代的那些热衷于给儿女相亲的大姑大姨们。
事后段锦来找她哭诉,直抱怨她把自己丢给了他娘。
汤妧听了,忙捂着唇笑道:“我这是叫你先好好适应适应,说不定将来伯娘就把现在这一套用在你身上了呢!”
她模仿着锦娘的话语,边说还边做着那册子的手势,“哎呀呀,小锦快来瞧瞧,这姑娘怎么怎么,那姑娘怎么怎么,你瞧上了哪个?”
段锦黑着脸看她,不等她说完便转身走了,汤妧看着他那重重的脚步,连忙追了上去,“开个玩笑嘛,你怎么就恼了呢!”
这两人又闹别扭了!
锦娘翻动着手上的大纱布,无奈地看着他们各自背对着的背影,她将纱布的一手交到了汤妧手中,同她一起走到了桂花树下,而后又去指挥着段锦。
“快去使劲摇树,我桂花酿可等着这些花儿呢!”
段锦好似发泄般,对着树是又摇又踹,不仅摇下了桂花,还顺带了许多叶子,直心疼的锦娘忙让他住手。
“发什么疯呢!”锦娘摘下发上的叶子,“好好摇。”
段锦一撇嘴,却也不敢再作妖,好好的摇动着树干,汤妧跟着锦娘一起忙用纱布接着掉落下来的桂花。
待只剩两人拾捡布兜里的落叶时,锦娘寻了个岔子问她,“你与小锦又闹别扭了?”
“谁知道他发什么疯,我就是开个玩笑嘛!”汤妧嘟囔着,忙反驳,“没有!”
锦娘不禁失笑,这回她可得帮帮儿子喽!
她慢悠悠地开口,“妧妧,你可喜欢伯娘?”
“喜欢啊!”汤妧忙点头。
“那你段伯伯呢?”
“也喜欢啊!”
“那小锦呢?”
“喜……”她忽的一顿,又接着道:“喜欢啊。”
“那你喜欢小锦同你喜欢伯娘可是一种喜欢?”锦娘直接问道。
“……”汤妧顿时说不出话来,呆愣愣的看着她,什么鬼?
锦娘又接着道:“小锦也喜欢你爹,也喜欢你,可是他喜欢你爹同喜欢你却不是一种喜欢,那你呢?你同他相处了那么久,可与我们有何不同?”
什么鬼这个喜欢那个喜欢,乱七八糟的,汤妧只觉得自己脑子都混了。
锦娘最后留给了她一句好好想想。
可她思来想去,也只觉得她喜欢伯娘喜欢伯伯喜欢段锦,不是一样的吗?像家人一样喜欢着。
是一样的……吧!
心底里却泛起了疑问。
而就在她一直纠结的时候,中秋这日终于到了。
段林如约回来,却带来了一个人。
谭家东家,谭大小姐。
谭雁秋。
作者有话要说: 肝到虚脱-_-||存稿君阵亡,作者君吐血(t_t)
这篇文一路来写了很久,废了我许多的感情与心绪,或许写的不是很好,大家做闲时消遣也是好的 (*^▽^*) 很感谢大家一直的支持,某虚以后也会更加努力的,谢谢!
☆、【中秋】
临阳的习俗是十四过中秋, 十四这日的午后,一辆朴素的马车缓缓驱进了清溪村。
驱车的是一个高瘦的少年,左眼眉尾处有颗黑痣,正是那日段枫见到的胡缨。来往有村民诧异的看着马车,可是有车帘阻挡,叫人看不见里头坐着的是谁, 待马车驶到段家小院停下, 里头的人下来时, 众人才恍然原是段家的大儿子段林回来了。
但令人惊奇的是后头竟然又下来一个女子, 上穿月蓝素色珠边袄,下系银红百裥裙,梳着垂鬟分肖髻, 打扮端正,远远的, 他们只瞧见女子发上簪的一只步摇, 垂缀的红宝石随之晃动。
女子下马车时, 段林伸手扶她, 两人的动作似有些亲密,女子转身与车夫说了些什么,而后车夫从车里搬下许多礼盒, 便驱着车驶离了村子,他们则上前敲门进了小院。而后便叫人看不到情形了,只留给他们许多疑惑。
1...1819202122...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