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朝华嫡秀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尧日生
朝华嫡秀
作者:尧日生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朝华嫡秀》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朝华嫡秀》作者尧日生享受阅读 享受午后阳光带来的慵懒惬意,一杯下午茶 一本好书。享受生活,享受小说给您带来的美好时光从现在开始。 本站全面拒绝弹窗,绿色免费 喜欢小说 喜欢小站 希望您点击分享 把心情分享给大家吧!





朝华嫡秀 分卷阅读1
凑点字数
小说背景:
虽然是架空背景文,可是总有一个参考。
本人钟爱魏晋时代,纵观历史,中国古代自宋朝后,文人越发拘泥呆板,像魏晋名士那样的豪迈不羁几乎不见。
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於流俗、甚至不同於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
风度不仅仅是、个人文化素质与神状态在言谈与仪表上的反应,对於一定的社会阶层来说,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形象。
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著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构成了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等人,正好反映了魏晋名士的时代神。
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切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这是在魏晋玄学的大背景下出现的,魏晋玄学的形成改变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时尚、价值观念。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其外在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代表人物是: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
此外想说的是,关于女子。
封建社会对于女子一向是严苛的,可是也是随着统治者,卫道者对女子长期压制,才渐渐变得越发拘谨。
其实在汉代,女子改嫁、甚至离婚也是有的。
据史料记载,在汉代,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庶民百姓,人们的贞节观念相对后世来说比较淡薄,女人有自择佳偶、再嫁他人的自由和权力。
原因是当时生产力不发达,再之自然环境卫生条件差,人口稀少,统治者也极力鼓励民间多生育,尤其兵荒马乱时,女人再嫁乃平常不过之事。
例如,汉景帝的王皇后原来已嫁给金王孙,并生过女儿,后来被当时尚为太子的景帝看中,不久便被封为了美人。王皇后的父亲王仲去世以后,王皇后的母亲又嫁给了姓田的人,生下了田蚡。另外,士宦家再嫁的情况也有很多,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后,她的妻子误以为他已经死了,就再嫁他人了。在普通的百姓中,女人改嫁更是常见,据汉书陈平传记载,“卢牖富人张负,有女孙,五嫁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最后,张负“以女孙予陈平”。丧夫五次的妇女都可再嫁,说明当时社会对女人再婚的事情还是支持的,并不像后世那些封建社会里不近人情。
稍懂得些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班昭的女诫和刘向的列女传,皆都成书于汉代,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不愧是“规范中国妇女两千多年德行贞节的两大范本”。尽管我们说,这些书提倡男尊女卑、禁锢女自由,存在很多弊端,给后世的女地位逐步降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它们同时出现在贞洁观还比较宽松的汉代,就颇有些意思了。
寡妇再嫁,在汉代也被认为是合理的事情。
譬如,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初嫁平阳侯曹时,曹死后再嫁大将军卫青;汉宣帝的女儿敬武公主初嫁富平侯张临,再嫁临平侯赵钦,赵钦死后,又嫁给高阳侯薛宣;汉元帝妻冯昭仪之母初嫁冯昭仪父,再嫁郑翁;汉桓帝刘志的邓皇后之母初嫁邓香,再嫁梁纪等等。由此可见,寡妇再嫁犹如家常便饭。
因为寡妇不愁再嫁,所以当时女子要求离婚的现象也很普遍。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家贫,卖柴为生,常担柴道中,诵书歌讴,“妻羞之,求去”,“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后来前妻与其夫家一同上坟,见朱买臣依然饥寒,还曾经“呼饭炊之”。朱买臣之妻敢于主动提出离婚,这在汉代以后的封建社会里是难得一见的。所以大诗人李白曾有妾薄命一诗云:“雨落不上天,覆水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当时不单盛行寡妇再嫁和离婚,还有女追男、甚至追求有妇之夫的现象。汉光武帝刘秀,其大姐湖阳公主新寡,刘秀有心试探其意向。公主说:“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表示对大臣宋弘的爱慕。刘秀当即愿意撮合,为此专门接见了宋弘,让大姐坐在屏风后面,刘秀问宋弘:“都说人一尊贵就会换朋友,一富裕就会子,这也是人之常情吧”宋弘道:“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失望地告诉其姐:“此事没戏矣。”虽然宋弘明确拒绝了公主的“单相思”,但湖阳公主敢于主动追求有妇之夫的行为,足以反映当时女的社会地位与社会风气。
可见汉代女人居然如同两千年后的现代女,可以无拘无束地谈恋爱、找对象,这一点儿着实让后人佩服,不难看出汉代民众的自主神和开放意识而如今,仍有一些满脑瓜封建意识的人,对妇女的离婚、再嫁说三道四甚至横加干涉,他们连古人都不如矣。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现实中往往是缺少什么,才会提倡什么;泛滥什么,才会禁止什么。也许正是因为汉代初期,人们对女的贞洁观并不看重,并不在意,故而一些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就挺身而出,拿自己的现身说法或研究成果,倡导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伦理观念。于是乎,班昭的女诫和刘向的列女传应运而生,大行其道,受到统治者欢迎。
有学者指出,汉代是儒家礼教形成的重要时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政治制度以及社会风习均发生变化。但一般来说,制度变革快捷,而以“礼”化民乃至风习约之,那就缓慢得多。我们知道,即使有了教化的书乃至法律的支持,到形成一定的社会观念并为人们遵从且固化于人心,那也是汉代以后几百年的事了。
事实上,汉代的婚恋观确实比较人化,无论男女各方既有结婚自由,也有离异自由,甚至是再娶或改嫁的自由。不像宋明以后礼法甚重,仅把女子压得抬不起头来。只要翻开汉书,我们会发现许多再嫁之例:如西汉朱买臣因其赤贫,其妻提出离婚一事。女子尚有自主婚配的自由,再嫁也该不复困难才是。特别是蔡邕之女文姬的故事,影响很大。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回至娘家,后值兴平之乱被匈奴左贤王掳据为妻,并怜爱之,居十二年,生下二子,后来曹念邕无嗣,以重金赎蔡文姬归汉,并嫁给当时的名士董祀为妻,董祀与之恩爱甚笃。
这种例子不仅在汉代史料记载中屡见不鲜,在当时的文学作品描绘里也常有发现。汉乐府诗中,有篇上山采蘼芜写到: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此诗讲述的故事,故夫故妇是如何离异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二人对答中,我们仍可以品味出这对离异夫妻还是有感情的,只是今非昔比:不仅劳燕分飞,且都另组家庭了,但诗词语气的克制和对旧情的追忆,却让人分明感受到了他们的心理活动。试想,这一对离异夫妇,在故妇采蘼芜下山的途中相遇,能坦然叙述起旧情、关心起离异后彼此的生活,且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内心的遗憾和情感,如此看来,离异之举,在汉代乃属正常,并且民风世俗也都能宽坦以待,习以为常,足见当时观念之一斑。
需要说明的是,汉代女子虽并不被所谓的贞洁观所束缚所限制,但她们并不会心猿意马、三心二意,而是执着热烈、大胆率真地追求丰富的情感世界、美满生活。在白头吟一诗写道:“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这显然是汉时女子的理想追求,也正因为如此,她们才敢逾越尚未成熟的礼法,才能表达“我欲与君相知”的渴望。由此可知,汉代女子的爱情观、家庭观、贞洁观并不愚昧落后,颇有现代之风。
当然,我们分析问题,必须看全面看大局。汉代的这种状况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女人皆很自由。西汉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之于天”,奠定了纲常名教的基本理论,在“夫为妻纲”成为三纲之一时,女人受到的束缚肯定愈来愈重。只是由于习俗观念的转变,与礼法政策的贯彻之间总会有一段时间差,儒家标榜的“从一而终”原则还远未在民间立刻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才因此有了汉代比较常见的女人自由再嫁局面。
文中出现的官职:
驸马都尉
由来
“驸马”,就是皇帝的女婿,公主的丈夫,为什么要这样叫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朝。他自称始皇帝。他经常出巡,每次出巡都前呼后拥,声势浩大。
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张良会同大力士阻击秦始皇,只击中副车。这一下使秦始皇吃惊不小。因此,在以后的巡游中,他乘坐的车辆常有变换,同时安排了许多副车。他还特地设了一个替身来掩人耳目,借以表明皇帝在“副车”上。从此以后,历代皇帝出巡时,都仿
效秦始皇的做法,亲自选定一个替身,而这个替身又大都是自己的女婿。因为女婿是皇室的人,不会损害皇帝的威仪和尊严,而且女婿总比其他人可靠。若万一发生意外,女婿又是外姓,死了也不过是一牺牲品,皇子是绝对不会去乘“副车”的。这样,由于皇帝的女婿常作为替身乘坐在副车上,跟随皇帝出巡各地,后来,人们就将皇帝的女婿称为“驸马
驸马都尉
从西汉到东汉,“驸马”与帝婿无关,据权威典籍所载,“驸马”一词系由“驸马都尉”演化而来。
驸马都尉一作副马都尉,顾名思义,是掌副车之马的一种官职。什么是副车呢
其义有二。一是指古代帝王外出时的从车。史记留侯世家中说张良为给韩国报仇,不惜重金收买了一个壮士,命他用大铁锤“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副车之数有多少呢司马迁的史记索引认为有三十六乘,这么多车子需要有一个头领统管,所以,要置副车马都尉。副车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指清代的分试副榜贡生。称谓录“今以举人为公车,其以副车称副榜,固其所也。”与驸马有关的“副车”显然用的是其第一种含义。
在西汉时,驸马都尉一职多由宗室、外戚及公侯之子孙担任,鲜有由帝婿担任着。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把两汉的公主及丈夫官职罗列如下,以便说明:
西汉
鲁元公主,其夫张敖,赵王世子;馆陶公主,其夫陈午,党邑侯陈婴孙;昌平公主,其夫周胜之,绛侯周勃子;平阳公主,先嫁曹寿官平阳侯,后嫁卫青官大将军;南公主,其夫彭申,封张侯;鄂邑公主,其夫王充,封盖侯;卫长公主,其夫乐大,封五利将军;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均早夭,无夫;夷安公主,其夫姓名不可考,封昭平君;江都公主,其夫岑娶,封乌孙王;汉公主楚主,其夫有三,1岑娶、2翁靡、3狂生,均封乌孙王;阳邑公主,其夫张建,封博城侯;平阳公主,其夫夏侯颇,无职。
东汉
新野公主,其夫邓晨,无职;湖阳公主,其夫胡珍,封骑都尉;宁平公主,其夫李通,封固始侯;舞阳公主,其夫梁松,封延陵侯;馆陶公主,其夫韩光,无职;郦邑公主,其夫丰,无职;获嘉公主,其夫冯柱,无职;沁水公主,其夫邓乾,封高密侯;浚仪公主,其夫王度,封鞅侯;鲁阳、乐平、成安、武德四公主未嫁;平邑公主,其夫冯由,封黄门侍郎;安、修武、共邑三公主未嫁;临颖公主,其夫贾建,封即墨侯;闻喜公主未嫁;舞阳公主,其夫邓褒,封少府;城公主未嫁;濮阳公主,其夫耿良,封好畴侯;舞阳、冠军、汝阳三公主未嫁;阳安公主,其夫伏完,封不其侯;内黄公主,其夫宝穆,无职。
给事黄门侍郎
官名。
西汉时郎官给事于黄门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东汉合并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之职,设给事黄门侍郎,为侍从皇帝左右之官,传达诏命。献帝时曾改为侍中侍郎,旋复原名。魏、晋时尚系侍从官。齐、梁以后,因执掌诏令,备皇帝顾问,地位逐渐提高。隋炀帝除去“给事”二字,为黄门侍郎,参见“中书侍郎”。
后汉书献帝纪:“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李贤注:“汉官仪曰: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使,关通中外。应劭曰:黄门侍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舆服志:禁门曰黄闼,以中人主之,故号曰黄门令。然则黄门郎给事黄闼之内,故曰黄门郎。本既无员,於此各置六人也。”。
关于架空背景在线阅读




朝华嫡秀 分卷阅读2
“娘娘,老夫人到了。”殿外女官恭敬的声音响起。
谢朝华正经端坐,淡淡地吩咐一声:“请进来吧。”
前几日便收到了娘家府里求见的帖子,谢朝华知道必定是与近日朝臣联名自己这个妖后干预朝政以及弹劾谢府外戚的奏折脱不了干系,不然依着自己如今这受冷落的光景,谢府的亲戚可是已经都很久没有来里走动了。她嘴角不由得向外轻轻一撇,在里这些年,所谓的人情冷暖看得还少吗
谢朝华高坐在殿上,看着由女官一路扶着走进来的谢老夫人,心中千般滋味。她的步履蹒跚,早已不复当年的硬朗,对于眼前这个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来说,谢家是她这辈子都放不下的担子,那么自己呢
她未等谢老夫人行礼,便开口说:“免礼,赐老夫人坐。”话音刚落,一旁便有女拿来一个红木圆凳放在左侧,谢老夫人躬身谢过后这才坐下。
大殿上一时之间悄无声息,谢朝华静静地注视着底下坐着的谢府大家长自己的祖母,却是良久不语。
“娘娘,老身今日求见,是有件事情想与娘娘商谈。”谢老夫人终于先开了口,打破了这片沉寂。
“哦究竟何事需老祖宗亲自跑这一趟。”谢朝华故意开口询问,可其实她心中早有底了。
谢老夫人微微皱眉,“此事”话未说下去,却抬眼看向站立两侧的女官内侍。
“都下去吧。”谢朝华吩咐一声,等人走后,她淡淡地开口道:“老祖宗这下可以说了吧。”
“噗通”一声,谢老夫人突然双膝跪下,俯身便拜,“娘娘”苍老的声音有些颤抖。
谢朝华此刻依然端坐高处,冷冷地注视地上跪着的人,心中莫名一阵刺痛,“老祖宗这是做什么,还不赶紧起身,朝华受不起。”语调却是平静淡漠,丝毫没有起伏。
谢老夫人依旧额头贴着地面,沉声道:“谢家百年基业如今犹如风中之烛,是灭是燃就在娘娘一念之间。朝华”她声音哽咽,情真意切地叫了声,“全家老小百来口人的将来全指望在你一个人身上了,请娘娘成全。”
“老祖宗太抬举朝华了,您也不是不知道,如今不比当年了,朝华实在无力相助谢家。何况这件事情,我自己都脱不了干系,除非”她边说边走下座位来到谢老夫人跟前,伸手将她扶起,目光却由始至终一眨不眨地盯着眼前的谢老夫人,收回袖子里的手不由自主地紧握起来,“除非老祖宗想到什么妙计可解此围。”
谢老夫人站起身后,半天没有开口,过了很久才沉声说:“此事如果娘娘一力承担下来,与谢府划清界限。谢府应该是可以渡过危机。”
谢朝华听了这话,心就好似被风吹落的树叶,脸上展露不出一丝笑容来,心里从头冷到了脚心。老祖宗的前后两番话,分明是指出她不过就一个人,而整个谢家却是有着百年基业与辉煌的将来。可他们有谁为她谢朝华的将来考虑过难道她不应该有吗难道她不配拥有将来
她感到无限的失望,自己这一辈子都争着要做谢家人,可事到如今他们却是毫不犹豫将自己推了出去,谢朝华甚至肯定这个决定对他们来说本不用考虑,想当然自己是应该为此牺牲无疑的。
谢老夫人抬头凝视着半天无语的谢朝华,沉声说:“谢家子女,危难时刻当以谢家大局为重。何况谢家倒了,你在里的日子也本前途堪忧。岂能因个人小利而误了百年谢家荣辱。”她说完,叹息一声,语气变得十分温和,“何况皇上念着你们夫妻多年的情分,最多是将你打入冷。等此事过去,东山再起也不晚。”
谢朝华漠然地点了点头,轻声说:“那我母亲”
“你放心,你母亲我一定会妥为照顾的。”谢老夫人伸手握住了谢朝华的手,神情哀伤,只是她刚才紧锁的眉头此刻却是舒展开来。
夜。
永安,寝殿。
谢朝华对着铜镜中身穿艳红拖地长裙的身影轻轻一笑,她从怀中取出一支白玉簪轻轻将披散的长发挽起,那是入时母亲给自己的。她其实早已获悉母亲前两日去世的消息,母亲为什么会走得那样匆忙,甚至没有来得及跟自己告别一声只是如今这个答案对她来说却并不太重要了。
白天,她故意同老祖宗提起代为照料母亲的事情,不过是想试探一下。虽然结果同自己料想的一样,只是心依然被深深刺痛。谢老夫人始终没有将自己视为孙女儿,她只不过是谢家手中一枚棋子罢了。可用便用,无用便弃,而母亲则是他们逼自己就范的最好保障。
只是这一次,是自己这个棋子下的最后一步棋了。
谢朝华对着铜镜中的自己,娇笑着,渐渐地,越笑越大声,泪从眼中滑落,笑声却是一直持续蔓延在清冷殿的每个角落。
空旷的寝殿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间或夹杂着娇媚笑声和啜泣的哭声,一种诡异妖娆的气息散将开来。
矮几上的紫铜熏香炉还袅袅飘着轻烟,谢朝华却突然倒下。
她的身体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如花瓣般轻轻飘落,手边碎了一地的白玉杯碎片,滴落在大理石地板上的琼浆“噌”地冒出一丝轻烟,转而消散不见。
这竟是一杯毒酒。
有女听见动静冲了进来,顿时尖叫起来,刹那间,人声,脚步声,纷至沓来。
谢朝华倒在冰冷的地板上,并未就此立刻死去,她看着眼前晃动的人影,心中突然觉得有些好笑,那些人看见自己死去竟然会是这样的慌乱失措吗
视线渐渐变得模糊起来,只感觉门里门外黑压压地站满着人。她感觉自己可以听见这些人心中的担心,惶恐,窃喜,耻笑突然,她感觉有一个熟悉的目光从人群中透出,落在自己的身上。
那深沉幽邃而又冰冷的目光,除了他还能有谁。
谢朝华微微动了动唇,却是一丝声音都发不出,只感觉嘴里断断续续涌出一股血腥来。她想笑,只是不知道僵硬的面部看上去是否在笑,心中说:肖睿,你满意了,一切都如你所愿了。
当她收到谢老夫人求见的帖子时,便早已明白肖睿的意图了,不然深在中的她,如不是得到肖睿默许,谢府的人又怎么会有机会见到她这摆明了肖睿是让谢府与她自己选择,二者只能留其一。
母亲已抛下自己离去了,这世上再没有一个人真心对自己了。
那个与自己最亲密、共度患难的丈夫,一国之君,也不过是从头至尾一直在利用自己罢了,而谢家,更加不用说了。在这个世上,谢朝华已感受不到一丝可留恋的地方,但凡还有一条路,哪怕只有三寸宽她也不想死,只是如今她没有路了。
她缓缓闭上了眼,她的死让这么多人如愿,可自己这辈子又有哪件事情是如愿了的呢
“当当当”云板丧音响起。
谢朝华陡然惊醒,睁开眼,窗外夕阳渐渐西沉,她睡着了耳边听得有人匆忙走近的脚步声,一个丫鬟在房外轻声道:“小姐,西府里琼大没了。”
谢朝华心中一沉,开口问道:“今儿什么日子”
“回小姐,腊月初六。”
“知道了,下去吧。”
谢朝华起身坐起,心此刻依然跳得十分快,她深吸一口气让自己慢慢平复下来。这些日子她经常有种梦醒不知身在何处的错觉,虽然她依旧还是那个谢朝华,只是竟然变回了二十年前的谢朝华。
西府里的琼大果然没了。看来前世发生的事情,有些依然不变地照着原本的轨迹一丝不变地上演着。
她现在都弄不明白为何喝下那杯毒酒之后,等她再一次睁眼醒来的时候会回到了过去。低头瞅着自己身量不足的身形,此刻的她正值青春豆蔻之季。
虽然前世自绝那日的情景一直不断重复出现在梦中,虽然那时的痛意及绝望是如此清晰地印刻在她的记忆深处,而如今那一切对于今世的自己来说就好像只是做的一场噩梦罢了。
既然老天爷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绝对不会让这一世的自己再一次沦为旁人手中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了。
彼时的母亲早已在十多年前便被休了妻,如今父亲的正妻是当今圣上的胞妹新姚公主。据说当年父亲风流蕴藉,乃昔时之冠,令新姚公主倾慕不已,便竭力央求皇兄将自己许配给父亲。奈何父亲早已娶妻,而迫于皇家的压力,谢老夫人强令父亲将母亲休掉迎娶公主入门。
谢朝华忽然有些感慨,上一世自己为了替母亲争取重回谢府的机会,事事力求表现,尽力做到完美,她争了一世,求了一世,最终却又是得到什么了母亲先自己而去,那个最亲密的枕边人却是时刻算计着自己,这就是她为之努力争取奋斗了一辈子而得到的结果。
夜凉如水。
1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