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全能兵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寂寞剑客
但是我想要说的是,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好运。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像你们这样的生活。
在中国,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倒塌的废墟之中,将他们的亲人刨出来。
我的可怜的同胞们,无时无刻不处在死亡的威胁下。
他们没有工作,他们没有未来,甚至……没有希望!
既便是年迈的老人,也必须挑起重担,逃向遥远的后方。
既便是三岁的幼儿,也必须拄起木杖,迈开蹒跚的脚步,孤独的走向大西南,因为他们的双亲早已经死于战火。
伴随着钟毅的演讲,肖冰带着一个工作人员从后台上来,通过现场的幻灯片,开始展示一系列残酷的战场照片。
(本章完)
第1347章 十万美元
第一张照片展示的就是淞沪会战时的残酷画面,一个正值幼年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坐在街道的边上。
在幼儿的身边,横躺着两具尸体,一男,一女。
那个女人虽然已经咽了气,但仍向着幼儿张开双臂,试图将幼儿揽入怀中,还有她的脸上,也仍旧保留着无限的爱怜。
在这幅残酷的画面的背后,是在战火中燃烧的上海。
一排排的房屋已经倾颓,浓烟遮天蔽日,直入云宵。
钟毅低头,看着幻灯机上的照片,竟长时间的凝噎。
学校大礼堂的学生校友、教职员工乃至远道而来的军校学员不由悚然动容,因为军人给人的印象就是钢铁般的汉子,他们没有想到,军人的内心原来也有柔软的地方,军人原来也会流泪,而且流起泪来让人如此心疼。
好半晌后,钟毅才扭头拭去眼泪,又接着展示照片。
第二张照片展示的是南京保卫战中,百姓的逃亡照片。
画面中,从镜头前直到视野的尽头,黑压压的全是人,几乎所有人都行色匆匆,神情惶然,而其中,最让人揪心的则是镜头右侧的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最多也就四五岁,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还很懵懂,如果是在和平岁月,这年纪正是腻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
但是镜头之中的这个孩子,却已经背起行囊,开始了逃亡。
小小的身躯上背负了一个巨大的行囊,不知道里边的什么,看得出应该很沉重,将小孩的整个肩背都压弯了,但小孩仍旧倔强的前行着,没一丝停留。
小孩的身前身后,是无数的逃难百姓,但没一个人过来帮忙。
并不是这些百姓冷血,而是他们无能为力,因为他们的手上、肩上甚至背上,都背负着沉重的行李,甚至自己的孩子。
第三张照片还是一个孩子。
一个已经到了上学年龄的小孩子,正站在已经倒塌的学堂前,黯然神伤,孩子的肩上甚至还背着书包,手中也还拿着个书本,但是他的学堂却已经倒塌。
从倒塌的废墟中,隐隐还可以看到几双手,那应是他的同学。
钟毅将三张照片一字摆开,然后流着泪说:“先生们,女士们,看见了吗?”
“这就是中国,这就是当下的中国正在遭受的苦难,这就是当下中国的孩子们正遭受的残酷的生存危机。”
“当你们的孩子躲在你们怀中撒娇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正在炮火中哭泣。”
“当你们的孩子背起书包去学校上学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已经再也找不到一张平静的书桌。”
“当你们的孩子可以享受平静的午憩时光时,我们的孩子,却必须背起行囊,踏向遥远的大西南。”
看着照片,想象着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现场不少校友甚至学生都流下了眼泪,他们深切的替照片中的孩子感到悲伤。
“钟先生,这几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是啊钟先生,这几个孩子获救了吗?”
“钟先生,请您告诉我那几人孩子现在的处理,求您。”
礼堂里的喧嚣声大起来,钟毅只能抬起手虚虚的一压。
等礼堂再一次安静下来,钟毅才说道:“非常遗憾,我也不知道照片里的这几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于战乱,我不知道。”
“因为当我们得到这些照片的时候,已经时过境迁。”
“你们也不要责怪摄影师,因为据我所知,拍摄这几张照片的摄影师,都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为了记录下这些暴行,许多摄影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同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中国发生。”
“在中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家庭因为日军的侵略而破碎。”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孩子,因为日军的侵略而无家可归,小小年纪却必须一个人踏上遥遥万里的逃亡路。”
“作为一名军人,我的职责就是保护他们,在战场上杀敌。”
“但是现在,我却被政府派来美国,向你们介绍这场战争。”
“这不是因为我们政府愚蠢,更不是因为我没什么事情做。”
“而是,而是……好吧,我就直说了吧,而是我们需要帮助。”
“我们中国太贫穷,太弱小,我们的国土虽然辽阔,我们的人口虽然众多,但是我们的国力却非常的弱小,靠我们自己,已经无法打赢侵略者,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哪怕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帮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也是雪中送炭!”
“所以,看在上帝的份上,请慷慨解囊吧!谢谢!”
伴随着钟毅的声音,肖冰带着几个工作人员抱着捐款箱出现在台下,再然后依次走过前排的贵宾席。
……
两个小时后,一辆林肯汽车缓缓驶向康茂德庄园。
林肯汽车的后座上,钟毅满脸痛苦靠在肖冰怀中。
肖冰搂着钟毅脖子,就像搂着自己的孩子,满脸的宠溺。
“毅哥,今天你受委屈了。”肖冰一边轻抚着钟毅的脸颊,一边心疼的说道。
“委屈?”钟毅摇摇头说,“我一点不委屈,要是每天都能够有这样的收获,比这委屈一千倍,一万倍我都心甘情愿。”
今天的收获,无疑是巨大的。
公开演讲后,现场的康大校友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总额竟然超过了十万美元。
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时间,麦康纳还会安排一系列的公开演讲,据说最后还要在纽约时报广场给他安排一次面对全美广播直播的演讲。
钟毅有理由相信,这样一圈走下来,募集的款项绝不会少。
这时候,坐在对面座位的老康茂德忽然说道:“钟先生,如果你听我的,以哈利波特神秘作者的名义搞募捐,今天的收获绝对不止十万!”
钟毅心头一动道:“你觉得,能比现在多多少?”
“多多少不好说,但是我觉得多十倍是没问题的,美国人并不是没有同情心,但是像你这样单纯的卖惨还是难以打动他们,但如果你是他们喜欢的畅销书作家,如果他们是你的超级粉丝,那局面立刻就大不一样了。”
(本章完)
第1348章 粉丝经济
钟毅的脑海里便立刻浮现出一个词:粉丝经济。
在他穿越过来的那个年代,粉丝就等于流量,流量就等于金钱,有许多艺人根本不是科班出身,也根本毫无演技可言,但是凭借一张脸,就收获了成百上千万的粉丝,然后靠着这些粉丝的力挺就获得了凡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财富。
老实说,钟毅打心眼里鄙视这样的流量明星。
但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并不介意当一回流量明星。
哪怕会为此牺牲今后生活中的平静,钟毅也是在所不惜。
想通了这一层,钟毅便道:“康茂德先生,那就按你说的,公开的身份吧,然后尽快安排我跟哈利波特的读者见面吧。”
“力尔嘞?”老康茂德闻言大喜道,“太好了。”
说此一顿,老康茂德又激动的说道:“麦康纳参议员也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钟毅闻言嘴角微微一撇,麦康纳会不会高兴他并不关心,他只关心美国的书迷们会不会买他的账,他只关心能够募集多少捐款。
……
与此同时,在重庆黄山。
这天起来,常校长散完步回到书房,照例开始阅读报摘。
等看到纽约时报摘要时,不由一愣,因为上面居然有一篇关于钟毅的文章。
从时间上看,钟毅这个时候差不多也应该到达美国的东海岸了,不过常校长倒是没有想到,钟毅居然能够这么快上报纸,而且还是影响力巨大的纽约时报,看来西点军校校友的身份,确实容易得到美国人的认同。
但是在看完文章的内容之后,常校长却立刻又有些不太高兴了。
因为钟毅不仅跟已经宣布参加总统竞选的麦康纳参议员搅一起,居然还在康涅狄格州大学做了一次演讲,还进行了募捐!
“这个钟毅,简直就是胡闹。”
常校长将简报重重拍在茶几上。
正好常夫人走了进来,便问道:“达令是因为钟毅跟麦康纳搅和在一起的事生气?”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常校长拿手指敲了敲茶几,生气的说道,“你一个中国人,却搅和到美国的总统大选中去,这叫什么事?再说了,现在坐在总统宝座上的可是罗斯福,我们这次向美国政府争取援助,最关键就是要获得罗斯福的首肯,可钟毅倒好,居然跟他的政敌搅和到了一块去,娘希匹!”
常夫人却微笑摇头说:“达令,关于这个事情,你其实大可不必紧张,局面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或者说钟毅这么做根本不会影响到两国的外交,因为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我也看了,钟毅还是有分寸的,并没有就竞选表达出任何倾向性。”
常校长说道:“但是他跟着麦康纳出席各种聚会以及酒会,两个人的合照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罗斯福会怎么想?”
“罗斯福会怎么想不重要。”常夫人道,“重要的是他会怎么做。”
“他会怎么做?”常校长说道,“如果我是罗斯福,不仅新的借款免谈,已经签署的桐油借款、滇锡借款的剩余款项也要重新考虑。”
所以你是常凯申,不是罗斯福,常夫人白了常校长一眼,说道:“达令,罗斯福不会这么做的,就算是他想,他背后的各个财团也不允许他这么做,所以,从外交角度看,钟毅此举其实反而能够促成王部长这次的美国之行。”
“但愿吧。”常校长轻哼一声,又道,“夫人,以你对美国人性格的了解,钟毅在美国大概能募集到多少款项?”
“这个得看钟毅能得到多大程度的协助。”常夫人说道,“如果麦康纳能够不遗余力的支持钟毅,帮助他在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举办慈善晚宴,那么他将能募集的款项将不少于一百万美元!甚至有可能更多!”
“一百万?”常校长有点失望。
……
常夫人对美国人不可谓不了解,但这次她的判断却错了。
因为常夫人并不知道钟毅除了西点军校的校友,是一名**高级将领外,还是当今最畅销哈利波特的作者,史蒂文斯!
当天晚上,一个消息便在美国东海岸不胫而走。
哈利波特系列的神秘作者,史蒂文斯,即将后天上午十点抵达纽约,并会在纽约时报广场与广大书迷见面。
消息传开,整个纽约以及邻近几个州的书友全都激动了。
纽约以及邻近数州,图书的购买量几乎占据全国的半数,哈利波特的四成销售成绩也是拜纽约和邻近所州所赐。
当天晚上,便有距离稍远的书友带着全套赶赴纽约。
转眼之间,两天时间已经过去,当外交部长王宠惠带着国民政府的外交使团风沙仆仆在旧金山上岸昌,钟毅在纽约时报广场与哈利波特书迷见面了。
当天赶来纽约时报广场的书迷,往少了说也至少有十万。
当钟毅在麦康纳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登上临时搭建的礼台时,聚集在广场上的书迷立刻发出一阵阵的惊呼,显然,他们完全没有想到,风靡了整个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哈利波特魔幻系统的作者,竟然是一个东方人。
不仅是东方人,而且还是一位年轻的将军!
“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麦康纳对着麦克风,大声道,“你们是不是压根就没有想到,哈利波特的作者竟然会是个东方人,而且还是一位年轻的将军!对,将军,你们所期待的史蒂文斯,就是来自中国的陆军中将,钟毅钟先生!”
聚集在底下的书迷们便再次欢呼起来,他们才不管钟毅是哪国人,他们只要他是哈利波特的作者就好,再则说了,钟毅这么年轻,还这么英俊,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对作者的心理预期,尤其是那些女读者,幸福得都快要当场昏死过去。
看着这些狂热的书迷,钟毅心说妥了,钱有着落了。
只要他不闹出大乌龙,这次活动应该能募集不少钱。
(本章完)
第1349章 枪械零件
钟毅接着发表了一通充满悲情的演讲,令参与集会的书迷潸然泪下,不少书迷甚至痛哭流涕,对于中华民族的苦难遭遇深感同情。
接下来的募捐就显得水到渠成,完美。
最终的结果也不出钟毅的预料,这次募捐足足募集了一百多万美元。
十万书迷贡献了一百多万美元,平均每一位书迷的捐款高达十美元,这可着实不是个小数目,因为这时候美国人的平均工资也就四十美元。
钟毅也深谙募捐那一套的精髓,早早的让老康茂德准备了一批增品,捐款数稍大的增送茶杯,数额较小的则赠送一块毛巾,无论茶杯还是毛币,全都印上“哈利波特系列作者史蒂文斯敬赠”字样。
猜你喜欢